《2015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昨天發布,該指數用19項指標對亞太33個領先地區進行評估,綜合反映了各地區將知識資本轉化為經濟價值和居民財富的能力。
以色列是今年(2015年)的狀元;新加坡、紐西蘭、中國台灣、日本東京緊隨其後;中國上海、北京躋身前十,排名第六和第七位。
根據指數報告,中國大陸有11個地區的知識競爭力整體表現較好。除上海和北京之外的其他9個地區中,廣東進步最快,從第二十五位躍居第十四位,上升11個位次;重慶和山東各上升2位,湖北前進1位;天津與遼寧保持不變;江蘇、浙江、福建排名下降。在世界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經濟表現仍然較為出色。
《2015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由上海市軟科學基地—知識競爭力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和國際競爭力中心亞太分中心共同編制,自2010年起連續發布,今年(2015年)已是第六年。在指數排名中,上海已連續三年躋身前十,成為中國大陸知識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也是持續上升最穩定的地區。
上海市軟科學基地—知識競爭力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羅守貴教授認為,上海長期致力於“四個中心”建設,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較好成效,知識密集產業的集聚效應明顯。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千人汽車與機械工程就業人數排名第二,千人IT和千人電子機械就業人數均排名第三,千人生物技術人數排名第六,對知識競爭力的提升起到關鍵作用。此外,上海在眾多領域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技領軍人物和知名企業家,千人經理人數排名第五。作為金融中心城市,今年(2015年)上海人均私人股權投資排名第八,對創新的支持作用明顯。
專家表示,要進一步提升上海的知識競爭力,需大力發展創業經濟,重視“機會型創業”,即為了追求某種商業機會而從事的創業活動;需吸引和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能企業”,甄選高能企業的四個標準是:市場絕大多數在本地以外,人力資源質量高,技術密集,利潤率高。羅守貴還建議上海進一步調整人口結構和勞動力結構,出台相關政策,在引進高端科技人才的同時,加強對各類技術人才引進,從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015亞太知識競爭力指數排名
1、以色列
2、新加坡
3、紐西蘭
4、台灣
5、東京
6、上海
7、北京
8、富山
9、滋賀縣
10、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