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2日至15日,由中國河南博物院和韓國國立國樂院主辦,由甘肅省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樂器專業委員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聯辦的“國際音樂考古學術會議——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的交流”在敦煌召開。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康潔,甘肅省文化廳副廳長、甘肅省博物館館長、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俄軍,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杜曉帆,韓國國立國樂院朴正卿,湖北省博物館書記、副館長萬全文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李宏主持開幕儀式。
2014年10月12日至15日,由中國河南博物院和韓國國立國樂院主辦,由甘肅省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樂器專業委員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聯辦的“國際音樂考古學術會議——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的交流”在敦煌召開。河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康潔,甘肅省文化廳副廳長、甘肅省博物館館長、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俄軍,聯合國教科文企業文化遺產保護專家杜曉帆,韓國國立國樂院朴正卿,湖北省博物館書記、副館長萬全文等領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河南博物院副院長李宏主持開幕儀式。
來自中國、韓國、美國、日本、印度、塔吉克基坦、哈薩克斯坦等七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及從事音樂考古,文化保護等40餘人參加此次會議。這些來自文博單位、科研單位的與會代表和專家學者宣讀、交流自己最新的關於絲綢之路的音樂文物的研究成果。會議緊密圍繞“絲綢之路音樂文化交流”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並針對音樂考古學和壁畫中關於音樂的圖像等資料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
據河南博物院李宏副院長介紹,2014年7月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韓國總統朴槿惠舉行會談,共同對外發布了《2014年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交流合作項目名錄》,其中第八項是河南博物院與韓國國立國樂院的交流與合作。此次“國際音樂考古學術研討會議——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的交流”是為落實雙方前期所達成的共識和合作意向,經雙方協商同意而舉辦的。河南博物院與韓國國立院的交流有著友好的傳統,2013年9月河南博物院與韓國國樂院聯合成功地舉辦了“東亞音樂文化交流暨第11屆音樂學國際學術會議”。2014年3月,受韓國國立國樂院之邀,河南博物院赴韓國出席國樂院參加“中國古代音樂研討會”、“中國古代音樂專題演出”等系列活動。
本次研討會有幾個新的特點。其一關於絲綢之路、音樂、考古三者相關聯的研討會為考古學界帶來一種共同拓展、前所未有的學術視野。沿絲綢之路東西軸線文化的交流、碰撞,對以後深入的研究帶來了新的學術信息。印度、塔吉克基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專家對於絲綢之路上文物的解讀帶來新的、具有厚重感覺的學術信息。其二與會的學者打破絲綢之路音樂文化研究的地域性、民族性區域的局限,使我們了解更多的學術信息。哈薩克斯坦科學及教育部所屬考古研究所Zainolla Samashev教授帶來的古突厥史最新的發掘報告,期待帶來更多的文物圖像信息;塔吉克斯坦薩拉子目歷史考古保護區主管考古學博士Razzoqov Abdurauf對品治肯特市在粟特時期的一些情況。印度孟買大學教授Prakash Sahadeo關於宗教音樂與人生的深入探討使得了與會學者們思考音樂的哲學問題;美國菲尼克斯樂器博物館東方館館長Colin Pearson將博物館關於樂器最為先進的展覽方式做了介紹和展示,並認為東方的文化隨著絲綢之路的延伸一直影響到歐洲。日本石守晃關於唐樂東漸的深入地分析是音樂在絲綢之路在日本的影響和延伸;韓國朴正卿帶來的《中古代音樂的復原現狀和問題》為音樂文物的研究開拓了視野,展示了韓國國樂院對於民族音樂的重視,以及與中原古代音樂的相同。河南博物院李宏院長,從中原漢墓出土的胡人樂俑分析了當時通過絲綢之路中原與西方文化的交流,等等。與會專家學者紛紛發言並熱烈討論,一致認為此次會議關於絲路音樂文物的研究對於以後的研究帶來了很有益的借鑑意義。其三為對相同的文物進行不同的角度,對不同樂器,不同形態的樂器的的研究,使得對音樂文物的研究更寬泛、更細緻、更深入。
此次會議放在絲路重鎮——敦煌舉辦具有重要的意義。敦煌是絲綢之路上中原與來自西域諸國交流的一個重要地方。而且這裡保留了眾多關於音樂圖像資料,其中屬敦煌樂舞壁畫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繪製最精。在這千年營造的洞窟中,不同時期、不同內容的樂舞壁畫從特定地角度反映出了當時的樂舞生活,這對研究古代不同時期的樂器形制、樂隊演奏組合形式以及整體的樂舞表現形式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此次會議成功召開,圓滿閉幕,並實現了音樂考古研究學術意義上的鑿空通隔。在歷史與現實的多向交流進程中,與會學者進一步深入地認識到橫跨歐亞的絲路使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彼此相互依存,形成了有多種內在聯繫的整體。其共同關注和積極實踐的重大命題開啟絲綢之路音樂學術探討求索的新視角、新途徑和新方法。會議期間,絲路沿線多家博物館共同商定,啟動絲綢之路音樂文物聯展等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