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2013年1月17日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縣長呂學鋒代表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縣長呂學鋒
  • 報告時間:2013年1月17日
  • 報告背景: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第八屆人大會議
  • 報告地點:湖北五峰
  • 報告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工作回顧,2013年工作安排,

2012年工作回顧

2012年,是五峰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年。一年來,自治縣人民政府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科學謀劃縣城地質災害治理及避險搬遷重建項目,成功爭取到了中央和省市各級對縣城回遷的巨大支持,極大地振奮了全縣人民精神,鼓舞了全縣人民鬥志,促進了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圓滿超額完成了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27億元,增長20.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6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增長41%;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5億元,增長3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1億元,增長1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69元,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4392元,增長15.9%;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抓飛地,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始終堅持縣內縣外“兩手抓”,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新增規模以上企業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4.2億元,增長23%;外貿出口156萬美元,增長16%;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上繳稅收超過5000萬元。園區建設全面提速。五峰民族工業園獲批籌建省級工業園。市人民政府轉發了《五峰民族工業園區合作共建實施方案》,為民族工業園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首個招商引資項目紅旗中益線纜建成投產;總投資40億元的三峽國際珠寶博藝園一期項目開工建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配套服務功能逐步完善。縣內劉家坪水泥遷建項目進展順利,啟動焦家灣工業片區建設。宏業科技、天健植物、赤誠生物新增生產線等一批在建項目基本建成。爭取落實5000萬元縣域經濟發展資金,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成長。成功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新增市場主體1540家、限額以上企業5家、民族貿易企業15家。
抓爭取,新城建設全面啟動。堅持一手抓爭取、一手抓建設,全面推進新縣城建設。溫家寶總理、李克強副總理先後就縣城避險遷建項目作出重要批示。省政府批覆了《五峯縣城避險搬遷重建規劃》。中央、省市和武漢市明確支持我縣縣城避險遷建資金超過18億元。各項規劃設計基本完成。征地拆遷有序推進。啟動規劃區內集體土地徵收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工作,完成征地1872畝。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啟動建設民族國小、民政園、民族高中配套設施、兩河口大橋及連線線、廟嶺隧道、幸福大道改擴建、陸漁一級公路延長線等市政設施項目;完成大麗寨安置小區、村民安置房、行政辦公大樓和行政小區部門辦公樓等社會管理項目前期工作;啟動五峰國際大酒店、金東山家居建材城等商業服務項目建設。城鎮管理得到加強。組建城市管理局。深入開展漁洋關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控違拆違活動,連續五屆獲得“楚天杯”。城鎮化步伐加快。啟動五峰鎮“國際慢城”創建工作,基本完成總體規劃修編。紮實推進鄉鎮集鎮、中心村建設,城鎮化率穩步提高。
抓基礎,農業農村穩定發展。突出抓好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農業總產值27.4億元。農業生產再獲豐收。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實現茶葉總產1.89萬噸、茶農收入3.6億元。完成菸葉收購13.9萬擔,菸農收入1.3億元。產業基地穩步擴張。新建改造茶園2.2萬畝;新建五倍子基地1.2萬畝、油茶基地2000畝、紅花玉蘭種苗基地1200畝;新建20家標準化“150”養殖場、5個千頭生豬養殖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穩步推進,成功申報全國示範社1家。家電下鄉圓滿收官,累計兌現補貼1980萬元;農機補貼政策全面落實,兌現補貼750萬元。扶貧開發深入推進。全面啟動武陵山試驗區建設。啟動16個整村推進村、5個老區重點村建設;完成1268人扶貧搬遷;新增穩定脫貧人口6000人。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新開工建設4個國土整治項目,建設規模4萬畝;完成4個“宜居村莊”、16個村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2000戶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清淤擴挖塘堰863口,發展節水灌溉2.16萬畝,解決1.8萬人農村安全飲水。硬化農村公路104公里,改造縣鄉等級公路30公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建3000口戶用沼氣池、15個小型沼氣工程;啟動實施生態公益林補償、石漠化綜合治理等項目;新增造林面積1.7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1%,成為全國第三家非木質林產品生物產業基地。
抓項目,發展後勁不斷增強。紮實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開工建設項目60個,投資增幅高於省市平均水平。工業投資勢頭強勁,完成投資15.4億元,其中五峰民族工業園完成投資8.4億元。新城建設全面提速,完成投資5億元。交通建設難中求進,完成投資1.3億元。陸漁一級路和宋左連線線建成通車。旅遊項目快速推進。柴埠溪景區完成投資1.4億元,景區觀光索道建成開放;完成柴埠溪谷底、界頭至後河、甘溝河至白溢寨等旅遊公路改造升級。加快水利水電、國土整治等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億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新簽約三峽國際珠寶博藝園、鋁塑板等11個項目,到位資金8.9億元。爭取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項目43個,到位資金2億元。“十二五”重點項目入庫260個,投資總額492億元。同時,品牌建設卓有成效,“山山及圖”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千珠碧”“特妙”被認定為省著名商標,“五峰綠茶”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商標。
抓服務,財稅金融平穩運行。努力克服政策性減稅困難,在跨年結轉稅收同比減少1500萬元的情況下,超額完成預期目標。實現公共財政總收入2.49億元,增長27%。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5.8億元(含省專款),增長34%。金融業加快發展。金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連續10年被評為省金融信用縣。完成農合行股改工作;三峽建行五峰支行掛牌運營;組建長樂城投、長禹水投等建設融資平台,縣內投資擔保公司註冊資本金達2.36億元;宜昌安卓小額貸款公司進入報批審核階段。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4.8億元,增長31.7%;貸款餘額15.2億元,增長27.9%。保險業健康發展。財險、人險保費收入6632萬元,理賠總額3630萬元,對保發展、促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抓民生,幸福指數明顯提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提前一年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級督查評估。教育質量逐步回升。高考一本上線66人,本專科上線率90.2%。營養午餐、貧困寄宿生補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實。五峰職教中心躋身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行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新農合參保率達98%;住院補償比例達75.66%,提高3.66個百分點。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全面提高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低保補助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新增城鎮就業2858人,幫助失業人員和困難人員再就業104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以內;轉移農村勞動力5658人。發放小額貸款1915萬元,再圓200人創業夢想。新增社保擴面3650人,五項保險參保達6.6萬人次。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0%。實施高齡老人補貼制度,7000多名老人受益。發放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大病救助等資金1800餘萬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336套,建成廉租房1036套,新增公共租賃住房1747套、廉租住房租金補貼204戶。人口和計畫生育水平穩定。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9.08%,出生人口性別比101.64,成為“湖北省生育文明建設先進縣”。文化事業快速發展。“兩館一站”免費開放;《土家板凳龍》獲楚天群星獎金獎;情景劇《媽媽》榮獲廣州軍區文藝調演一等獎。廣播電視事業快速發展。開通首個移動多媒體電視,提前超額完成“村村通”工程。
抓效能,政務環境不斷最佳化。服務效率不斷提高。狠抓行政審批、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等三項重點工作,著力精簡審批流程、規範辦事程式。審計監督更加有力。重點加強了對財政預算執行、民生專項資金、經濟責任、政府投資項目和行政事業財務收支的審計。深化政府信息公開,政府入口網站公開信息1.2萬餘條。拓展電子政務套用範圍,全年傳輸電子公文9850份。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和建議,按期辦復人大建議140件,政協提案111件,辦結率100%。積極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大力開展礦山秩序整治,完成煤炭企業兼併重組。醫療、勞動、交通等部門建立完善“第三方”調解機制,多渠道化解矛盾糾紛。深入推進“法治五峰”建設,全面啟動“六五”普法,大力實施“法務格線工程”。紮實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穩步推進“食品安全放心消費縣”創建工作。
一年來,全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民族宗教、公安消防工作得到加強。“雙擁”工作、優撫政策全面落實。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科技科普、保密、信訪、統計、方誌、檔案、氣象、物價、糧食、供銷、郵政通信、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外事僑務、移民、國防動員及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績。

2013年工作安排

陸漁一級公路建成通車,進一步打開了五峰跨越發展的山門;中央、省市親切關懷,提供了五峰跨越發展的巨大正能量。我們沒有理由不奮起直追、趕超進位,必須苦幹巧幹、大幹快上、闊步前行,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保持“兩個高於”,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核排名中前進五位。
201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開放活縣、人才興縣、富民穩縣”戰略,牢牢把握“穩中求快、好中求大”的總基調,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全民創業和政策爭取落實,強力推進工業建設、新城建設、交通建設和民生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優美富強文明和諧新五峰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平純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努力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和物價水平基本穩定,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圍繞這些目標,自治縣人民政府將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做強工業,夯實跨越發展基礎。始終堅持縣內縣外兩手抓,加快五峰民族工業園、漁洋關低碳產業園建設,實現工業總產值40億元,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家、工業產能6億元。
突出抓好園區建設。依託《五峰民族工業園區合作共建實施方案》,不斷探索建立高效率、快節奏、無障礙的園區可持續發展運行機制。按照產城一體的要求,積極對接宜昌高新區白洋工業新城,為三年建成“百億園區”奠定基礎。以南園區成片開發為重點,加快雲保路、紫雲路等主幹道建設,基本形成南園區道路骨架;完成水廠、天然氣門站及部分配套管網建設,啟動園區投資服務中心及公租房等項目建設。科學謀劃,適時在宜昌市區選址啟動總部大樓建設。不斷最佳化縣內工業經濟發展布局,加快推進漁洋關李家坪工業片區配套設施建設,儘快啟動城北工業片區建設。
培育壯大實體經濟。啟動實施工業經濟“倍增計畫”,以龍頭企業為支撐,不斷壯大主導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著力培育綠色農林產品加工、電力、農業機械加工等產業。加強生產要素調度,強化工業經濟運行監測,確保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充分利用產業政策,支持三峽國際珠寶博藝園、採花茶業等龍頭企業發展,著力打造珠寶、茶業兩個百億產業集群。積極爭取縣域發展資金,不斷滿足中小企業資金需求。積極爭取財政、扶貧、民族貿易等各類優惠利率政策,新增民貿企業5家。
加速工業項目建設。加快民族工業園項目建設進度,確保3至5家企業投產達效。積極支持三峽國際珠寶博藝園做好員工招聘,確保一期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實現產值5億元以上;加快鋁塑複合板新型材料項目建設進度,力爭實現當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達產;力爭紅旗中益形成產能3億元以上,並適時啟動二期項目建設。加快啟動縣內亞泰農機、加氣混凝土砌塊、恆大化工粉體加工等項目建設;確保駿王水泥、天健植物、華勝機械等項目建成投產。積極支持風電開發,啟動仁和坪北嶺、南嶺測風工作。積極推進水電開發,啟動長茂司二級、漂水岩、柏順橋等一批水電項目建設。
做靚城鎮,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圍繞創建土家茶鄉生態文化旅遊城、武陵山區特色新興城市的目標,舉全縣之力加快新縣城建設,全面提升城鎮綜合實力和宜居水平。
著力推動新縣城建設全面提速。進一步完善各類規劃設計。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依法依規推進征地拆遷。全面啟動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完成主體工程量的70%。加快推進民族高中配套設施、兩河口大橋隧道及連線線、幸福大道改擴建等在建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度。加快推進五峰金東山家居建材城、五峰國際大酒店等商業服務項目建設。對納入《五峯縣城避險搬遷重建規劃》中的項目,按照先急後緩的原則,今年開工建設41個項目,力爭開工率達到85%。啟動建設110千伏楊岔沖變電站、4萬噸自來水廠、楊家河大橋、曹家坪大橋等基礎設施項目;啟動建設村民安置房、隨遷人員安置房、行政辦公樓、部門辦公樓和行政服務中心等社會管理項目;啟動建設體育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圖書館、博物館、規劃展覽館、科技館、中醫院、婦幼保健院、計生服務站、廣電綜合樓等社會服務設施項目;啟動建設部分沿河景觀、綠化亮化工程。積極爭取並儘快啟動呼北國道、台小國道漁洋關繞城線建設。大力開展城鎮綜合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占地、違規建房行為。
全力支持五峰鎮轉型發展。突出抓好地質災害治理。完成“涼風洞”等重點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啟動天池河橋樑拆除還建、河道疏浚及防洪道路改造等防洪減災項目,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啟動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等配套項目建設,不斷改善城鎮綜合環境,讓五峰鎮面貌煥然一新。以天池工業園為平台大力招商引資,盤活土地、房產等經濟存量,引進一批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和節能環保型的中小企業,用發展的辦法保持五峰鎮繁榮穩定。支持五峰鎮創建“國際慢城”,編制完成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規。支持五峰鎮依託後河、白溢寨等旅遊資源,發展養療產業,努力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名鎮。
統籌推進集鎮建設。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不斷加大鄉鎮集鎮投入力度,全面改善鄉鎮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增強鄉鎮集鎮人口承載能力。完成鄉鎮(村莊)總體發展規劃、專項規劃編制工作。著力推動西部鄉鎮加快發展,對西部鄉鎮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項目予以傾斜和重點扶持。加快改善西部鄉鎮交通條件,加強鄉鎮之間、鄉鎮與邊界地區的交通連線線建設,進一步暢通鄉鎮對外通道。加快推進五巴公路改建工程建設,確保採花集鎮至二岔口段上半年完工;加快推進二岔口至傅家堰中學公路、界頭至核桃埡公路、黃家坳至山楂溪等公路改建項目,全面完成路基路面工程;啟動建設天小公路改建項目。積極支持漁洋關鎮創建全省百強鄉鎮,支持仁和坪鎮創建生態養殖大鎮,長樂坪鎮創建生態文化旅遊名鎮,採花鄉建設“楚天名茶第一鄉”,傅家堰鄉創建全國五倍子第一鄉,灣潭鎮創建全省重點邊貿口子鎮,牛莊鄉創建中藥材大鄉。
做特產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堅持以產業扶貧為重點,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切實讓農民在產業發展中有效益、不吃虧、得實惠,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著力壯大特色農業。不斷壯大以茶葉為主的特色農業。著力提升綠茶、復興紅茶、拓展保健茶。以健全完善茶葉基地、茶葉加工、茶葉系列開發、茶葉貿易、茶機具、茶文化六大產業體系為核心,著力打造“百億採花、百億茶業”。大力推進產業基地建設。新建茶園3000畝,改造茶園1.7萬畝;穩定生豬養殖規模,新建20個“124”生豬健康養殖緊密型聯合體,確保生豬出欄45萬頭,實現畜牧業產值13億元;穩定蔬菜面積10萬畝,新建香辛蔬菜基地2000畝,著力打造“香辛蔬菜大縣”;完成魔芋種植面積2.5萬畝。加強煙水配套工程建設,穩定菸葉種植面積4萬畝。推動五倍子產業提質增效,繼續抓好10個倍蚜蟲核心基地建設,新建倍林基地1萬畝。積極發展蜂產業。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進一步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不斷改善基礎條件。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爭取實施高標準基本農田整治、土地復墾整理、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等項目;加快小農水、中小河流治理、安全飲水、水土保持等項目建設;深入推進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發展節水灌溉2萬畝;加快灣潭河流域、漁洋河流域、泗洋河採花段治理工程進度;解決1.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不斷改善道路質量,完成幹線油路大修10公里、農村公路硬化100公里。全力爭取國家整縣推進小水電代燃料試點縣項目,啟動新一輪城鄉電網改造項目建設。大力改善農村能源結構,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000口、中小型沼氣工程40處。紮實開展“萬名幹部進萬村潔萬家”活動,啟動15個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3個村的生態村創建工作,美化淨化村莊環境。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進一步加大政策爭取力度,全面推進國家武陵山片區和省武陵山試驗區相關項目建設;紮實推進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工作,實現五年脫貧奔小康總體目標。啟動實施16個重點貧困村、5個重點老區村建設。完成1268人扶貧搬遷任務。改造農村危房1500戶。按照“專業合作式”產業扶貧到戶的“六步工作法”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不斷增強貧困戶造血功能,新增穩定脫貧人口2.3萬人。
做大投資,不斷增強發展後勁。堅持把項目投資作為推動跨越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切實將經濟工作能力體現在項目上,將發展規劃落實到項目上。
進一步抓好項目庫建設。有效對接國家、省市發展規劃,精心策劃一批重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發展項目,不斷充實完善縣級項目庫;緊緊圍繞縣城避險遷建、國家武陵山連片扶貧開發、湖北武陵山試驗區、脫貧奔小康試點縣和武漢市對口支援等重大政策,抓緊做好新縣城交通、水利等一批新增項目的前期工作;密切關注國家和省市最新投資政策導向,結合縣情儲備一批項目,提前做好項目前期工作。
突出抓好項目爭取引進。切實抓好縣城避險遷建項目資金的跟蹤銜接工作,確保項目資金及時足額到位;進一步爭取省市和武漢市加大對我縣支持力度,支持我縣加快推進新縣城、民族工業園和實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抓好2013年中央和省預算投資項目跟蹤銜接工作,確保國家和省級投資落實;營造各盡其能、各顯其才、各記其功的項目爭取工作氛圍,爭取落實更多項目、更多資金。以民族工業園為平台,按照“北上攻央企、南下攻名企、突出招產業”的思路,進一步加大對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成長性強的項目,確保新簽約項目10個,到位資金6億元以上。
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今年安排109個投資項目,其中省級重點項目1個,市級重點項目2個。繼續實行縣級領導聯繫重點項目制度,全力以赴抓好項目服務工作。堅持以高速公路和國省幹道為重點,突出抓好交通項目建設,完成交通投資2億元以上。加快陸漁一級公路延長線項目建設;力爭啟動宜張高速宜都至五峰段建設;著力抓好縣道升省道、省道升國道的投資爭取工作,進一步暢通省際出口大通道。切實抓好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完成工業投資15億元。推動新縣城項目建設全面提速,完成投資15億元。加快推進現代農業、林業、國土和水利等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億元。
做活旅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以生態文化旅遊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
引導生態文化旅遊業健康發展。以創建“中國旅遊強縣”為目標,牢固樹立全域景區化理念,整合旅遊資源,促進土家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中國最美山村。結合清江畫廊旅遊區重點區域控制性規劃,修編旅遊總體規劃和各項專項規劃,統籌推進旅遊資源開發。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柴埠溪景區深度開發,創建5A級景區。支持後河景區提檔升級,創建4A級景區。加快推進旅遊名鎮名村和農家樂建設,不斷完善旅遊配套服務功能。強化宣傳促銷,全方位、多元化、立體式宣傳五峰旅遊;精心打造並豐富宜昌和武漢至五峰的精品旅遊線路,全力開拓中遠程客運市場。認真做好旅遊接待和應急預案,提前做好旅遊高峰的應對工作。力爭全縣接待遊客15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4億元。
推動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支持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確保外貿出口增長10%以上。加快發展城市現代服務業。在新縣城啟動建設中央商務區、專業市場等一批城市現代服務業項目,著力打造服務全縣、輻射周邊的區域性商貿集散中心。推動物流業快速發展。研究制定支持物流運輸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強物流企業管理,促進物流運輸業健康發展。深入推進“村村通客車”工程。著力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積極推進商貿企業“小進限”工作,新增4家限上企業。加快採花茶業、新橋科技、赤誠生物等優質企業上市各項基礎工作,儘早實現我縣上市企業零的突破。
做大平台,確保財政金融平穩。千方百計提升財政金融工作水平,確保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邁過兩億元大關,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0億元,貸款餘額22億元。
強化征管增加財力。重點加強民族工業園等新增稅源的徵收管理工作,確保公共財政總收入增長18%以上。密切關注國家稅制改革動向,全面把握稅源變化趨勢,加強稅收收入分析預測,增強組織收入的主動性、前瞻性和針對性。不斷擴大稅源監控範圍,加強關鍵領域的跟蹤管理。進一步強化稅收稽查評估,加強國地稅聯合執法,提高稽查水平。繼續深化綜合治稅,更加注重部門協作對稅收征管的促進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正確處理髮展經濟、涵養稅源和完成收入任務、減少跑冒滴漏的關係,在收入總量增長的基礎上,做到各主體稅種協調增長。
最佳化支出保障運轉。按照“保基本、保發展、促規範”的要求,調整完善新一輪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努力提高各鄉鎮、各部門當家理財和開源節流的積極性。搶抓中央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機遇,努力爭取國家和省加大對我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不斷加強公共財政支出管理。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精神,認真開展年度會計信息質量、“小金庫專項治理”等專項檢查,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嚴格控制會議活動經費,嚴格預算執行剛性,強化預算約束,力爭非生產性開支零增長,將有限財力集中起來辦大事、促發展。不斷加大民生支出力度,保障公共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不折不扣落實國家增資政策,穩步提高幹部職工待遇。
做大融資平台服務發展。按照“做實融資主體、融洽銀企關係、促進融資增長”的功能定位,進一步做大做強政府融資平台,不斷增強政府擔保平台的市場化運作能力,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融資保障。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調度,探索發展民營金融機構,促使金融機構擴大縣內信貸投放規模,不斷健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系,力爭金融貸存比達45%以上。繼續改善保險業環境,積極支持保險企業創新保險品種,簡化理賠程式、最佳化理賠服務,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繼續開展信用創建工作,確保“最佳金融信用縣”稱號。不斷加強金融監管,提高銀行、保險等行業的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
做實民生,不斷提升幸福指數。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改善民生,努力開創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生動局面。
不斷提升社會事業發展水平。繼續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推進教育質量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加快重點教育項目建設,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全面完成民族高中配套設施建設,確保今年秋季學期整體搬遷至漁洋關新校區;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事業,支持職教中心創建國家級重點職教中心。紮實推進文化建設。繼續做好擁軍媽媽羅長姐宣傳推介工作,力爭其成為全國道德模範;精心打磨廣場舞《五峰板凳龍》,角逐全國“群星獎”金獎。大力發展民眾體育,重點加強競技體育,力爭在宜昌四運會上取得較好成績。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努力為民眾提供優質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完善新農合政策,提升保障水平;進一步鞏固基本藥物制度成果,切實減輕人民民眾看病負擔;積極推行大病關愛工程,切實解決大病致貧問題。加快發展廣播電視事業。更新改造高山廣播電視轉播站,促進省市廣播頻率在我縣儘快落地;積極推進有線、無線數位電視系統建設,不斷提高覆蓋率。抓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創建“國家優質服務縣”。積極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不斷提升科技對縣域發展的貢獻率。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最嚴格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政策,嚴厲打擊以礦產資源開發為重點的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合理開發利用各類自然資源。
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著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積極引導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和人員在新縣城就業創業,依託五峰民族工業園轉移安置縣內勞動力。堅持把就業培訓與企業用工需求緊密結合;加大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力度,新增各類創業貸款80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285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000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確保五項保險新增擴面2600人,徵收社會保險費8000萬元以上。繼續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確保適齡人員參保率達95%。著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切實做好城鄉低保、困難民眾大病醫療救助、困難群體臨時救助等工作。堅決貫徹執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繼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632套。狠抓保障性住房全過程監管,促進保障性住房公開、公平、公正分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探索發展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不斷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殘疾人權益。
切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健全完善“格線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全程化服務”的社會管理體系,不斷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紮實做好民眾來信辦理、來訪接待,高度重視網路輿情,妥善解決民眾合理訴求。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社會輿情匯集分析、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機制,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打擊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加強食品藥品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食品藥品質量追溯制度,創建“食品安全放心消費縣”“湖北省藥品安全示範縣”。加強糧食食品安全監管,深入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充分發揮物價部門職能優勢,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依法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維護正常市場價格秩序。突出抓好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強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堅決遏制各類事故發生。
統籌推進其他工作。全面完成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加快推進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工商聯等人民團體參與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統籌推進檔案、方誌、慈善、外事、僑務、保密、氣象、工商、地震工作。大力支持人武部、武警部隊和消防隊伍現代化建設,提升國防動員、國防教育、民兵預備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水平,做好優撫安置工作,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