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在中共運城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型跨越為主旋律,以建設大通道、橋頭堡和“四基地一中心”為目標,千方百計抓投資、上項目,堅持不懈調結構、促轉型,下大力氣惠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16.8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9.8億元,增長23.7%;固定資產投資664.2億元,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7.6億元,增長17.8%;外貿進出口總額12.5億美元,增長19.5%;財政總收入87.4億元,增長8.9%;一般預算收入40.8億元,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7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5622元,增長20%。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運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12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2011年工作回顧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在中共運城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型跨越為主旋律,以建設大通道、橋頭堡和“四基地一中心”為目標,千方百計抓投資、上項目,堅持不懈調結構、促轉型,下大力氣惠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16.8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9.8億元,增長23.7%;固定資產投資664.2億元,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7.6億元,增長17.8%;外貿進出口總額12.5億美元,增長19.5%;財政總收入87.4億元,增長8.9%;一般預算收入40.8億元,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7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5622元,增長20%。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投資拉動作用明顯。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強基礎、調結構、促轉型的第一抓手,實行重點項目儲備、簽約、落地、建設“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全年共確定重點項目221項,完成投資853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33項,完成投資204億元;市重點項目188項,完成投資649億元。109個計畫新開工項目中有101項開工建設。大西高鐵運城段完成投資60.87億元。侯西鐵路擴能改造完成投資4億元。聞合高速東鎮至孫吉段建成通車,河運高速主體工程完工,運寶高速進展順利。市東郊城鎮化、鹽湖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總投資285.7億元的36個標誌性產業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5.7億元。鹽湖經濟發展較快集中區域實施項目100個,總投資900億元,有40個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32個開工建設。投資力度的加大,不僅有力拉動了經濟成長,而且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三農”工作成效顯著。糧食總產26.65億公斤,創歷史新高。水果總產量373萬噸,其中蘋果產量254萬噸,人均果業收入達到1430元。“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特色明顯。184個村成為全省“一村一品”示範村,7個縣成為全省“一縣一業”示範縣。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500家,實現銷售收入134.3億元,增長39.9%。“五個計畫”全面推進。完成“雙創”增糧田52.45萬畝;新認定無公害產地30萬畝,無公害產品認證30個,綠色有機產品認證26個,地理標誌認證5個;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252個;新建和改擴建各類規模養殖場100個;現代農業物流園區規劃編制完成。農產品流通企業和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紮實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進展順利。完成種植業核心區9.6萬畝和16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任務。水利建設成效明顯。編制完成了“三引六擴、河庫成網”大水網建設規劃。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年度任務全面完成。由於引黃引汾電價水價優惠政策,減輕農民負擔3億元,實現農民增收10億元左右。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263個重點推進村“四化四改”任務圓滿完成。鹽湖等5個縣(區)列入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片區。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9.93萬人。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28個。
(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工業新型化穩步推進。加強煤、電、油、運、資金等要素協調,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傳統產業提升改造步伐加快。列入省162個技改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1億元,拉動全市新增產值180億元。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汽車和運輸設備、鋁鎂深加工、農產品加工、化工、高新技術五個產業集群完成增加值181億元,增長21.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3.1%。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發展到339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7%。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全市工業園區共入駐企業1017家,從業人員15.3萬人,實現產值520億元,成為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板塊。銀保企合作有力推進。紮實開展“金融入企、送貸進廠”活動,成功舉辦第七屆銀保企洽談會,協定融資437.6億元,落實投放421.3億元,履約率達到96.3%。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運城分院籌建工作全面鋪開。亞寶藥業、陽煤豐喜等企業與中科院達成合作意向8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家,累計達到15家,銀光華盛鎂業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達到4家、19家和40家。中國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分別達到15件和102件。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加大。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淘汰落後產能380萬噸。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19%,降幅居全省第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95%。
(四)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金融環境持續改善。晉商、華夏、浦發、交通等股份制銀行陸續入駐。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到37家,累計投放資金17.3億元。擔保機構發展到48家。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181.7億元,增長74%。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全市文化企業發展到1872家,增加值占GDP比重預計達到4%。鹽湖、稷山翟店、空港3個印刷包裝產業園區不斷壯大。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省級34項,居全省之首。“關公信俗”成功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歡樂中國行——魅力運城》節目在央視播出,大大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旅遊產業快速增長。新增4A景區2家,累計達到9家。旅遊總收入126億元,增長22.3%。運城機場通航城市達到17個,旅客年吞吐量達到75.7萬人次。商貿物流快速發展。“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深入推進,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運汽集團物流園建成運營,客運東站即將投入使用,乾得龍汽配物流園試運營。
(五)著力推進城鄉建設,市域城鎮化步伐加快。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特色城鎮化的意見》。編制完成了一批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中心城市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0.8億元,新建和改善道路25公里。學苑路立交橋、飛雁橋、黃河文化博物館、環湖路一期全面竣工,機場航站區完成主體工程,韓信路、河東東街延長線、北郊公園加緊建設。解放南路棚戶區綜合改造工程完成總量的80%。新建和擴建垃圾收集站、垃圾中轉站83個,完成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建設。中心城市綠化覆蓋率、供熱普及率、天然氣氣化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36.5%、89%、90%、95%和92.8%。12個縣(市)城擴容與提質並舉,人口和產業集聚功能明顯增強。省首批示範鎮聞喜東鎮、稷山翟店和71個建制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六)注重環境保護,城鄉生態明顯改善。綠化運城效果明顯。全市完成各項造林工程33.9萬畝,實現森林覆蓋率增長1個百分點目標。氣化運城紮實推進。完成5條輸氣管網和一座5000萬立方加氣母站建設,年輸氣能力達到30億立方米,實現中心城市、12個縣城、3個省級開發區天然氣管網全覆蓋。淨化運城力度加大。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6項主要污染物全面完成年度減排任務。汾河、涑水河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恢復工程積極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中心城區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356天。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投入穩步增長。全市財政用於醫療衛生、教育、農林水事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分別增長56.7%、31.6%、35.3%和27.1%。農村新的“五個全覆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869個農家書屋、204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793個行政村體育場所全面建成;2132個村完成街巷硬化12928公里;新建、改造農村便民連鎖店920個;免除2.8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學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達到10個,參保人數202萬人,覆蓋率達到76.9%。科教文衛事業全面發展。申請國家、省科技項目197項,科技合作社發展到224家。新建、擴建標準化公辦幼稚園28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6%。運城衛校升格為運城護理職業學院。各類職業院校累計培養技能型、套用型人才3萬人。新農合參合人數402.2萬人,參合率99.05%。163個鄉鎮、社區衛生院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14所偏遠山區衛生院全面達標。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達標率98.36%。縣鄉村“四館兩場一站一室”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成功舉辦運城市第三屆運動會。蒲劇《山村母親》參加全國建黨9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祝你幸福》獲第二屆全國戲劇文化原創劇目等7項大獎。《河東新秧歌》獲省第七屆廣場文化節大賽第一名。社會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02%。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新增2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平均提高12%。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25元、22元,累計支出4.6億元。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低收入農戶戶均一噸煤發放任務。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6193套,完成投資26.1億元;農村危房改造完成8844戶。社會管理不斷加強。創新和完善社會管理,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重點工程的風險評估機制。市縣兩級成立14個綜合應急大隊,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明顯增強。加強治安防控和信訪工作,民眾舉報案件、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刑事案件均大幅度下降。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食品安全百日行動、“清剿火患”、安全鄉村創建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等活動,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八)深化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再上台階。全面深化各項改革。鄉鎮機構改革圓滿結束。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工作全部完成。績效工資改革穩步推進。取消行政審批項目35項,調整行政審批項目72項。醫藥衛生一體化、集體林權、企業改制、土地流轉、農村金融保險等綜合改革深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併重組基本完成。市縣兩級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我市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市稱號。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大。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戰略合作步入新的階段。同天津、西安、濟源等市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與法國馬爾芒德市、美國達文波特市簽署友好合作協定。組織世界500強企業來運洽談。啟動實施運城籍在外人員回鄉創業工程。通過“綠色通道”,全年引進區域外高層次緊缺人才88名。招商引資再創新高。圍繞“兩個規劃”和“五個產業集群”等重點領域,突出江、浙、滬等重點區域,積極參加各類大型招商活動,全年引進項目358項,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60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47%。
(九)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積極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全年配合各級人大、政協執法檢查和視察督查活動47次,承辦人大代表建議468件,政協委員提案363件,辦復率100%。審計和監察工作進一步加強。受理網上行政審批事項5672件,按期辦結率達到100%。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集中查辦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414起479人。全面啟動“六五”普法。第九屆村委換屆全面完成。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湧現出胡丙申、荊保山、陳玉芳等一批先進人物代表。我市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人口和計生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取得新進展,統計、檔案、地方志、人防、氣象、地震、文物工作得到加強,老齡、殘疾人、慈善救助和紅十字會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正確貫徹中央、省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鼎力支持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駐運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消防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台灣同胞、無黨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運城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由於資源稟賦的差異,我市缺乏“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基礎,沒有獲得資源紅利的條件,也不能用資源換項目、換資金,加快發展的壓力很大;二是新上生產性項目、標桿性項目不多,轉型發展的支撐不足;三是工業企業尚未走出困境,大企業負重經營,小企業融資困難,新企業產生效益尚需時日,導致財政增收乏力,一些政策性配套資金難以足額到位,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與人民民眾期望還有較大差距;四是一些幹部思想不夠解放,服務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五是信訪和維穩工作艱巨,社會管理面臨較大壓力等等。這既是發展的差距,也是發展的潛力和今後的努力方向。我們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重託和期待!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2012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和市委三屆三次全會精神,立足大通道和橋頭堡戰略定位,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件大事”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四基地一中心”宏偉目標,搶抓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政策機遇,以轉型跨越發展為主旋律,以農業現代化和工業新型化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和文化強市戰略,統籌推進三產規模化、城鄉生態化和市域城鎮化,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邁上新台階,在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在文化建設和社會管理上實現新突破,開創運城轉型跨越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0.57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5%;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下降2%、1.3%、1%,氮氧化物排放量實現零增長,煙塵、粉塵排放量均下降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一年來,在中共運城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轉型跨越為主旋律,以建設大通道、橋頭堡和“四基地一中心”為目標,千方百計抓投資、上項目,堅持不懈調結構、促轉型,下大力氣惠民生、保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16.8億元,增長14.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19.8億元,增長23.7%;固定資產投資664.2億元,增長2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7.6億元,增長17.8%;外貿進出口總額12.5億美元,增長19.5%;財政總收入87.4億元,增長8.9%;一般預算收入40.8億元,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7元,增長18%;農民人均純收入5622元,增長20%。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或超額完成省定目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投資拉動作用明顯。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強基礎、調結構、促轉型的第一抓手,實行重點項目儲備、簽約、落地、建設“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全年共確定重點項目221項,完成投資853億元,其中,省重點項目33項,完成投資204億元;市重點項目188項,完成投資649億元。109個計畫新開工項目中有101項開工建設。大西高鐵運城段完成投資60.87億元。侯西鐵路擴能改造完成投資4億元。聞合高速東鎮至孫吉段建成通車,河運高速主體工程完工,運寶高速進展順利。市東郊城鎮化、鹽湖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總投資285.7億元的36個標誌性產業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85.7億元。鹽湖經濟發展較快集中區域實施項目100個,總投資900億元,有40個項目建成或部分建成,32個開工建設。投資力度的加大,不僅有力拉動了經濟成長,而且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三農”工作成效顯著。糧食總產26.65億公斤,創歷史新高。水果總產量373萬噸,其中蘋果產量254萬噸,人均果業收入達到1430元。“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特色明顯。184個村成為全省“一村一品”示範村,7個縣成為全省“一縣一業”示範縣。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500家,實現銷售收入134.3億元,增長39.9%。“五個計畫”全面推進。完成“雙創”增糧田52.45萬畝;新認定無公害產地30萬畝,無公害產品認證30個,綠色有機產品認證26個,地理標誌認證5個;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252個;新建和改擴建各類規模養殖場100個;現代農業物流園區規劃編制完成。農產品流通企業和批發市場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工程紮實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進展順利。完成種植業核心區9.6萬畝和16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建設任務。水利建設成效明顯。編制完成了“三引六擴、河庫成網”大水網建設規劃。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年度任務全面完成。由於引黃引汾電價水價優惠政策,減輕農民負擔3億元,實現農民增收10億元左右。新農村建設深入推進。263個重點推進村“四化四改”任務圓滿完成。鹽湖等5個縣(區)列入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片區。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9.93萬人。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28個。
(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工業新型化穩步推進。加強煤、電、油、運、資金等要素協調,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傳統產業提升改造步伐加快。列入省162個技改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31億元,拉動全市新增產值180億元。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汽車和運輸設備、鋁鎂深加工、農產品加工、化工、高新技術五個產業集群完成增加值181億元,增長21.6%,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3.1%。規模以上民營企業發展到339戶,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3.7%。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全市工業園區共入駐企業1017家,從業人員15.3萬人,實現產值520億元,成為縣域經濟最具活力的板塊。銀保企合作有力推進。紮實開展“金融入企、送貸進廠”活動,成功舉辦第七屆銀保企洽談會,協定融資437.6億元,落實投放421.3億元,履約率達到96.3%。產學研合作不斷深化。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運城分院籌建工作全面鋪開。亞寶藥業、陽煤豐喜等企業與中科院達成合作意向8個。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家,累計達到15家,銀光華盛鎂業等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分別達到4家、19家和40家。中國馳名商標和省著名商標分別達到15件和102件。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加大。鋼鐵、電解鋁、水泥等行業淘汰落後產能380萬噸。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19%,降幅居全省第一。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95%。
(四)加快結構調整步伐,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金融環境持續改善。晉商、華夏、浦發、交通等股份制銀行陸續入駐。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到37家,累計投放資金17.3億元。擔保機構發展到48家。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貸款181.7億元,增長74%。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全市文化企業發展到1872家,增加值占GDP比重預計達到4%。鹽湖、稷山翟店、空港3個印刷包裝產業園區不斷壯大。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項,省級34項,居全省之首。“關公信俗”成功報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歡樂中國行——魅力運城》節目在央視播出,大大提升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旅遊產業快速增長。新增4A景區2家,累計達到9家。旅遊總收入126億元,增長22.3%。運城機場通航城市達到17個,旅客年吞吐量達到75.7萬人次。商貿物流快速發展。“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深入推進,實現銷售收入17億元。運汽集團物流園建成運營,客運東站即將投入使用,乾得龍汽配物流園試運營。
(五)著力推進城鄉建設,市域城鎮化步伐加快。制定了《關於加快推進特色城鎮化的意見》。編制完成了一批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中心城市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0.8億元,新建和改善道路25公里。學苑路立交橋、飛雁橋、黃河文化博物館、環湖路一期全面竣工,機場航站區完成主體工程,韓信路、河東東街延長線、北郊公園加緊建設。解放南路棚戶區綜合改造工程完成總量的80%。新建和擴建垃圾收集站、垃圾中轉站83個,完成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建設。中心城市綠化覆蓋率、供熱普及率、天然氣氣化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36.5%、89%、90%、95%和92.8%。12個縣(市)城擴容與提質並舉,人口和產業集聚功能明顯增強。省首批示範鎮聞喜東鎮、稷山翟店和71個建制鎮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
(六)注重環境保護,城鄉生態明顯改善。綠化運城效果明顯。全市完成各項造林工程33.9萬畝,實現森林覆蓋率增長1個百分點目標。氣化運城紮實推進。完成5條輸氣管網和一座5000萬立方加氣母站建設,年輸氣能力達到30億立方米,實現中心城市、12個縣城、3個省級開發區天然氣管網全覆蓋。淨化運城力度加大。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6項主要污染物全面完成年度減排任務。汾河、涑水河環境綜合整治與生態恢復工程積極推進,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中心城區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356天。
(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民生投入穩步增長。全市財政用於醫療衛生、教育、農林水事務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分別增長56.7%、31.6%、35.3%和27.1%。農村新的“五個全覆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869個農家書屋、204個村級文化活動場所、793個行政村體育場所全面建成;2132個村完成街巷硬化12928公里;新建、改造農村便民連鎖店920個;免除2.8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學費;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縣達到10個,參保人數202萬人,覆蓋率達到76.9%。科教文衛事業全面發展。申請國家、省科技項目197項,科技合作社發展到224家。新建、擴建標準化公辦幼稚園28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6.6%。運城衛校升格為運城護理職業學院。各類職業院校累計培養技能型、套用型人才3萬人。新農合參合人數402.2萬人,參合率99.05%。163個鄉鎮、社區衛生院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14所偏遠山區衛生院全面達標。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達標率98.36%。縣鄉村“四館兩場一站一室”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成功舉辦運城市第三屆運動會。蒲劇《山村母親》參加全國建黨90周年優秀劇目展演,《祝你幸福》獲第二屆全國戲劇文化原創劇目等7項大獎。《河東新秧歌》獲省第七屆廣場文化節大賽第一名。社會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6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02%。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新增2萬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平均提高12%。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25元、22元,累計支出4.6億元。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低收入農戶戶均一噸煤發放任務。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6193套,完成投資26.1億元;農村危房改造完成8844戶。社會管理不斷加強。創新和完善社會管理,建立健全重大決策、重點工程的風險評估機制。市縣兩級成立14個綜合應急大隊,處置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明顯增強。加強治安防控和信訪工作,民眾舉報案件、涉法涉訴信訪案件、刑事案件均大幅度下降。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檢查、食品安全百日行動、“清剿火患”、安全鄉村創建和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等活動,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
(八)深化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再上台階。全面深化各項改革。鄉鎮機構改革圓滿結束。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工作全部完成。績效工資改革穩步推進。取消行政審批項目35項,調整行政審批項目72項。醫藥衛生一體化、集體林權、企業改制、土地流轉、農村金融保險等綜合改革深入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兼併重組基本完成。市縣兩級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我市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市稱號。對外開放進一步加大。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戰略合作步入新的階段。同天津、西安、濟源等市簽訂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與法國馬爾芒德市、美國達文波特市簽署友好合作協定。組織世界500強企業來運洽談。啟動實施運城籍在外人員回鄉創業工程。通過“綠色通道”,全年引進區域外高層次緊缺人才88名。招商引資再創新高。圍繞“兩個規劃”和“五個產業集群”等重點領域,突出江、浙、滬等重點區域,積極參加各類大型招商活動,全年引進項目358項,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60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47%。
(九)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積極支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全年配合各級人大、政協執法檢查和視察督查活動47次,承辦人大代表建議468件,政協委員提案363件,辦復率100%。審計和監察工作進一步加強。受理網上行政審批事項5672件,按期辦結率達到100%。加強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集中查辦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414起479人。全面啟動“六五”普法。第九屆村委換屆全面完成。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湧現出胡丙申、荊保山、陳玉芳等一批先進人物代表。我市獲“全國雙擁模範城”榮譽稱號。人口和計生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取得新進展,統計、檔案、地方志、人防、氣象、地震、文物工作得到加強,老齡、殘疾人、慈善救助和紅十字會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正確貫徹中央、省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委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積極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團結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廣泛參與、鼎力支持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駐運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消防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台灣同胞、無黨派人士、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運城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由於資源稟賦的差異,我市缺乏“以煤為基、多元發展”的基礎,沒有獲得資源紅利的條件,也不能用資源換項目、換資金,加快發展的壓力很大;二是新上生產性項目、標桿性項目不多,轉型發展的支撐不足;三是工業企業尚未走出困境,大企業負重經營,小企業融資困難,新企業產生效益尚需時日,導致財政增收乏力,一些政策性配套資金難以足額到位,社會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與人民民眾期望還有較大差距;四是一些幹部思想不夠解放,服務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五是信訪和維穩工作艱巨,社會管理面臨較大壓力等等。這既是發展的差距,也是發展的潛力和今後的努力方向。我們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重託和期待!
二、201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十分重大。
2012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和市委三屆三次全會精神,立足大通道和橋頭堡戰略定位,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件大事”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四基地一中心”宏偉目標,搶抓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政策機遇,以轉型跨越發展為主旋律,以農業現代化和工業新型化為主攻方向,大力實施工業強市和文化強市戰略,統籌推進三產規模化、城鄉生態化和市域城鎮化,在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上邁上新台階,在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在文化建設和社會管理上實現新突破,開創運城轉型跨越發展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0.57億美元;財政總收入增長10%,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5%;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下降2%、1.3%、1%,氮氧化物排放量實現零增長,煙塵、粉塵排放量均下降3%;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