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版 次:2011年12月第1版
I S B N:9787509729014
開 本:16開
頁 數:376
字 數:436000
印刷時間:2011-12-1
定 價:¥59.00
總理基金課題項目:
深入解讀經濟運行規律,權威預測經濟運行指標,及時提供經濟信息資訊
內容簡介
預計201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愈加複雜。發達經濟體活力不足、市場信心下降,世界經濟可能將在較長時期內持續低迷。雖然我國經濟增速可以保持在合理較快增長區間,物價漲幅也將逐步回落,但巨觀調控依然面臨眾多挑戰,因此也要作好應對複雜經濟局面的準備。
編輯推薦
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的穩步復甦、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仍面臨著層層考驗。2012年新版經濟藍皮書指出:中國經濟面臨歐美債務危機等外部風險、物價上漲等內部壓力的“兩難”,面對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巨觀調控應以穩為主,政策搭配要審慎靈活。我們必需繼續把轉變
經濟發展方式和進一步
調整經濟結構作為各項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核心內容和根本對策,處理好速度、結構、物價的關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2012年新版經濟藍皮書全面解讀中國當下與未來經濟運行規律,權威預測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GDP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合理增長區間,2011年GDP增長率將穩定“超九”,2012年預期回落至“8.9%”;CPI長期高位運行後,四季度回落,全年預計達5.5%……
作者簡介
陳佳貴: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經濟研究,代表作有《現代大中型企業的經營與發展》、《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的若干重大問題研究》、《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戰略》等。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長期從事中國經濟相關研究,領域涉及貨幣、銀行、金融市場等,專著《財政補貼經濟分析》獲1990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著作獎。其他代表作還有《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金融全球化研究》等。
劉樹成: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經濟周期理論研究,著有《中國經濟的周期波動》、《中國經濟周期波動的新階段》、《繁榮與穩定——中國經濟波動研究》等。
汪同三: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經濟模型理論、方法論及其在經濟預測和政策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著有《技術進步與產業結構》、《產業政策與經濟成長》、《巨觀經濟模型論述》等。
圖書目錄
在2011年秋季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講話(代前言一)陳佳貴/
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代前言二)——在2011年秋季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講話李揚/
總報告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1年秋季報告“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11年秋季座談會”綜述 彭戰/
Ⅰ綜合預測篇
2011年和“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走勢分析 劉樹成/
2011年經濟形勢分析和2012年展望 范劍平/
2011年國民經濟發展預測和2012年展望 袁達丁琳/
2011~2012年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 張立群/
2011~2012年經濟景氣和物價走勢分析與預測 陳磊邵明振李穎/
Ⅱ政策分析篇
通脹高位回落增長穩健回歸——201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及2012年展望 鄭京平/
巨觀政策目標、潛在增長和政策選擇 張平/
2012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政策選擇 李泊溪/
2011年中國巨觀經濟形勢分析及2012年展望 龔敏/
中國巨觀經濟形勢與政策:2011~2012年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課題組/
“十二五”初期實際GDP增長率的實時預報與短期預測 劉金全 劉漢/
Ⅲ財政金融篇
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下的金融運行 王毅閆先東李光磊/
2011~2012年中國經濟稅收形勢的分析預測 張培森/
2011年上海證券市場回顧與2012年展望 吳謙朱平芳/
Ⅳ專題研究篇
2011~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與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分析與展望 裴長洪彭磊/
2011年外貿發展分析及2012年展望 丁維順/
如何進一步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蔡昉/
2011~2012年中國就業形勢分析與展望 楊宜勇 楊亞哲/
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回顧與展望 黨國英李周/
2011年中國能源形勢分析及2012年展望 黃濤/
2011年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分析及新一年展望 陳克新/
Ⅴ區域經濟篇
2011~2012:上海經濟成長分析與發展預測 朱平芳韓清姜國麟/
基於CASS指數的2011年重慶經濟形勢分析與2012年展望 王崇舉 黃應繪陳新力/
2011~2012年中部六省經濟運行分析與展望——基於CASS指數 陳年紅張煥明石紹炳/
2012:中國區域工業競爭力走勢分析 武義青 陳岩/
Ⅵ台港澳經濟篇
台灣地區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2011~2012年) 張冠華熊俊莉/
台灣經濟預測 劉孟俊 彭素玲/
香港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 陳李藹倫/
澳門經濟分析與展望 華僑大學“澳門經濟分析與預測”課題組/
Ⅶ國際背景篇
2011~2012年世界經濟形勢分析與展望 張宇燕 徐秀軍/
附錄 統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