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滄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滄縣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滄縣政府工作報告》是滄縣政府發布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2年滄縣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滄縣
  • 類型:工作報告
  • 發布時間:2012年
一、回顧過去五年,滄縣經濟社會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滄縣第十四屆人民政府自2007年7月履職以來,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建設富強和諧滄縣這一奮鬥目標,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幹部民眾,在攻堅克難中開拓前進,在搶抓機遇中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目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五年來,我們緊緊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縣域綜合實力連年攀升。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大幅增長。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06年的107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85.7億元,年均增長1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6年的31.6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16.4億元,年均增長29.6%;全部財政收入由2006年的7.9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4.5億元,增長了6.55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由2006年的1.95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4.6億元,翻了一番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06年的25.4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59.5億元,增長了一倍多。工業企業得到迅猛發展。年銷售收入超500萬元的工業企業個數由2006年的94家增長到2011年的193家,年銷售收入超2000萬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20家,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由2006年的33家增長到2011年的95家。鄉鎮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幾年來,通過建園區、上項目、育產業、嚴考核等一系列舉措,有力地促進了鄉鎮經濟的快速發展。全縣財政收入超千萬元的鄉鎮從2006年的10個增長到2011年的15個,超2000萬元的鄉鎮達到11個,舊州和薛官屯躋身滄州市鄉鎮經濟社會綜合評價三十強鄉鎮行列。一組組數字的變化,彰顯的是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向我們昭示了一個充滿活力、蓬勃向上的滄縣。
——五年來,我們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為經濟大發展、快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縣域特色產業日益壯大,石油鑽采及裝備製造、線路板、食品、包裝、化工、汽車配件等六大特色產業發展迅猛,產業規模不斷擴張,產業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石油鑽采及裝備製造業異軍突起,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先後引上了力通聯、渤海重工、奧藍德、渤海工程機械等一批投資超3億元的重大產業項目。2011年,全縣六大特色產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稅分別達到55.7億元、220.5億元、16.1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5倍、2.4倍、2.6倍。結合產業升級換代,加大了節能減排工作力度,滄縣被評為河北省2009年度“雙三十”節能減排工作優秀單位和2008-2010年度“雙三十”節能減排目標考核優秀單位。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戰略,2007年以來,全縣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014萬美元,引進縣外資金186億元,爭取無償資金21.5億元,經濟外向度大幅提高。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2006年全縣續建及新上超千萬元項目96個,2011年底已達到267個,總投資307億元,是2006年的9.2倍;億元以上項目由2006年的5個增長到2011年的62個。發展平台制約得到有效破解,滄東經濟開發區由構想變為現實,2011年7月6日被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結束了我縣沒有大型工業發展平台的歷史。目前,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已累計完成投資4.2億元以上,全長30公里的“三縱兩橫”園區道路、朔黃鐵路箱涵、110千伏變電站相繼開工建設,石黃高速互通工程基本完成;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福道軋輥、晟實偉業、興浦鋼結構等6個超億元項目已開工建設,總投資20億元的大連宏海新能源、總投資10億元的建華管樁等8個大項目擬開工建設,還有一批正準備簽約的超億元項目也正在抓緊辦理手續,開發區建設勢頭喜人。在舉全縣之力培育滄東經濟開發區增長極的同時,努力打造和壯大了紙房頭綜合工業聚集區、崔爾莊紅棗產業聚集區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鄉鎮產業聚集區,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
——五年來,我們高度關注“三農”問題,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新型城鎮化進程明顯加快,五年來累計投資近10億元,用於改善小城鎮面貌、完善小城鎮功能,舊州鎮文化廣場及供排水工程、崔爾莊鎮紀曉嵐文化園和紅棗批發市場、興濟鎮住宅小區建設及污水處理站、杜生鎮商貿街等成為小城鎮功能不斷完善的重要標誌;把紙房頭、杜林、捷地等“六個近市鄉”確定為環中心城市經濟圈,新上了“京津之門”、龍嶼墅等一批城建開發項目,開通運行了滄州市區到杜林、紙房頭、捷地、汪家鋪、姚官屯五個鄉的城市公交線路,商貿、物流等產業迅速發展,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連年豐收,2011年總產達到59.4萬噸,再創歷史新高,比2006年增產12.1萬噸。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五年來累計發放各類惠農補貼5.05億元,大力開展了勞務輸出工作,五年來共實現農村勞動力輸出12萬人次,富餘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 36萬人次,多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33元,比2006年增加了3688元。城郊型農業穩步推進,五年來,累計投入11.5億元用於農業發展,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農業灌溉等一批農業開發項目,實現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3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148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49.6%。小棗產業健康發展,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條更加完善,小棗面積達到60萬畝,其中有41萬畝小棗被認定為全國農業標準化生產一類示範區,崔爾莊紅棗批發市場成為農業部定點批發市場,圓滿承辦了2009中國棗產業發展年會,我縣被命名為“中國紅棗第一強縣”。新民居建設穩步推進,五年來累計完成投資6.6億元,杜林鄉趙莊子新型社區、棗福生態家園等一批省級新民居示範工程進展較快。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資5.4億多元實施了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實施了農村電網建設工程,新建、維修橋涵閘99座,新建改造李寨南路、汪肖路、青官路等農村公路260條573.2 公里,成為滄縣發展歷史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多、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堅持以民為本,各項社會事業得到了全面推進。教育事業再上新台階,五年教育投入達18.5億元,教育教學水平顯著提高,高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2010年被評為河北省“教育工作先進縣”。衛生事業在改革中蓬勃發展,啟動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五年來累計為273萬人次的參合農民報免醫療費用2.95億元,投資5811萬元的縣醫院住院樓已竣工使用,19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已全部竣工,被評為“河北省標準化鄉鎮衛生院示範縣”;醫藥衛生綜合體制改革紮實推進,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文體旅遊事業更加繁榮,成功申報並榮膺“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曲藝之鄉”兩項桂冠,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木板大鼓在首屆巴黎中國曲藝節上榮獲最高獎“盧浮”金獎,文化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有“北獅王”稱號的劉吉舞獅團成功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前演出;滄縣籍選手崔文娟在北京奧運會上榮獲太極拳、太極劍全能冠軍;滄縣已擁有國家AA級以上景區5個,其中紀曉嵐文化園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AAA級景區。縣屬企業改革順利推進,縣政府籌資1.76億元先期墊付,完成了全縣42家縣屬企業的改革任務,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全體職工的利益。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城鄉全覆蓋,工傷、失業、生育等保險覆蓋範圍不斷擴大,新農保全面實行,城鄉低保標準在2006年700元的基礎上提高了1092元,“三院”建設穩步推進,扶貧、優撫、救災救濟、慈善工作紮實有效,實現了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學有所教、貧有所助、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廣大民眾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秩序持續保持穩定,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工作,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國慶60周年、滄州武術節等重大活動的安保任務;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不斷完善,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計生、科技、國土、統計工作得到切實加強,金融、工商、郵政、通訊、保險、氣象等部門為促進經濟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檔案、殘聯、民宗、國防、地方志、物價、審計等其它各項社會事業均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們的民生髮展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堅實。
——五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執政為民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抓規範,切實加強了民主法治建設。堅持主動向縣委匯報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重大決策主動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方面的意見,五年來,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855件,辦復率達100%;不斷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邁上一個新台階。搞服務,不斷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推進縣行政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鄉鎮“兩個服務中心”的作用,大大方便了企業和民眾;維護了大港油田正常的生產秩序,互利互惠的合作範圍更加廣泛;不斷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提高了服務經濟、服務發展的意識、質量和效率。重廉政,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狠抓了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了可喜成果;機關工作作風明顯好轉,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正逐漸成為機關工作人員的自覺行為,各級各部門的敬業精神進一步增強,謀發展、幹事業的勁頭前所未有。顧大局,積極支援重點工程建設。確保了京滬高鐵、京滄高速、滄保高速、華潤熱電等重點工程在我縣順利施工,有力地維護了全市工作大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