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國人信用大調查

2011年7月,《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2011中國人信用大調查”。在年度誠信職業榜上,軍人、農民、學生、教師和農民工,被選為公眾心中最講誠信的五個群體。而中介服務業再次被選為誠信形象最差的行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1中國人信用大調查
  • 時間:2011年7月
  • 機構:《小康》雜誌
  • 對象: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
簡介,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專家評議,

簡介

2011年7月,中共中央求是雜誌社旗下《小康》雜誌社中國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2011中國人信用大調查”。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軍人位居最講誠信的五個群體之首,而中介形象最差。

調查內容

此次中國人信用大調查的主要內容是誠信職業及誠信行業,包括人際信用,企業信用,政府信用等。

調查結果

2011中國人信用大調查
本次調查反映出公眾對當前中國社會誠信狀況的不樂觀。在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各個年代的社會整體誠信度的評價中,超六成(65.7%)受訪者認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中國社會整體誠信度比較高。而對最近十年評價較高的,僅占6.2%。
在2011年的誠信職業榜上,軍人、農民、學生、教師和農民工,被選為2011年度公眾心中最講誠信的五個群體。而中介服務業再次被選為誠信形象最差的行業,緊隨其後的是食品行業、廣告行業、房地產行業和保健品行業。
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因“郭美美事件”而降低了對中國慈善組織的信任度。
從2006年至今,6年誠信職業榜單中,從歷年排名前五位的誠信職業群體看,農民和軍人的入選率最高。

專家評議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中國信用研究中心主任章政表示,誠信是一個社會、經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它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成熟程度。調查中靠前的是工人、農民、學生、教師和農民工,說明在我們的社會中,最普通的自然人依然被認為是最守信用的人,說明我們在信用建設上依然處於初級階段,處於以自然人個體為核心的層面。誠信從“個體”不斷向“群體和組織”發展是一個社會走向成熟的標誌。如何解決當前的信用危機?章政介紹,社會誠信危機發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缺乏對個人的約束和對權力的制約;二是信用制度設計不完善。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公信力的喪失;另一方面是人際關係的扭曲。因此,解決信用危機應該從高處著眼、低處著手。高處是指各級政府信用制度建設,低處是指每個公民生活行為準則的建立,做到知行合一,構建具有自我約束和外部約束的制度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