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實施方案》是一則由相關主管部門制定並下發的一則規範,作為行為準則和工作準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全國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實施方案
- 發布單位:農業部辦公廳
- 文號:農辦科[2010]11號
- 發布時間:二〇一〇年三月八日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印發《2010年全國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農辦科[2010]11號
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廳(委),超級稻研究協作組各成員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加快超級稻示範推廣,發揮超級稻在全國水稻增產增收中的帶動作用,我部決定2010年在全國實施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力爭推廣面積達到1億畝以上,實現畝增產100斤,節本增效100元的目標,推動全國水稻平衡增產。現將《2010年全國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實施方案》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切實將任務細化到人、到田塊,確保各項任務目標的實現。
附屬檔案:2010年全國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實施方案
二〇一〇年三月八日
檔案內容
附屬檔案
2010年全國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實施方案
近年來生產實踐充分證明,超級稻推廣套用不僅有效提升了我國稻作科技水平,而且對促進水稻生產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主要支撐作用。為貫徹落實中央1號檔案精神,深入推進我國超級稻研究與示範推廣工作,進一步挖掘水稻高產優質和節本增收潛力,我部決定啟動實施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具體方案如下:
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提升水稻綜合生產能力的戰略目標,以推廣高產優質超級稻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以推廣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開展主體培訓為關鍵措施,構建科技與生產良性互動、產學研緊密銜接的超級稻技術創新與示範推廣運行機制,促進超級稻生產技術進村入戶,確保推廣1億畝,畝增產一百斤、節本增效一百元目標的實現。
(一)建立超級稻品種保障和栽培技術支撐體系。繼續加大超級稻育種材料創製和新品種選育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加快南方超級早稻品種和適宜中低產田的一季超級稻品種選育及認證,拓展超級稻品種的適宜區域範圍。加強超級稻綜合栽培技術的集成,實現良種良法配套,確保超級稻品種增產潛力發揮。
(二)推進超級稻高產與高效、優質的協調統一。系統梳理東北、西南、長江中游、長江下游和華南稻區超級稻產量提升的關鍵技術問題,實現超級稻品種與輕簡生產技術結合上的突破、高產與優質結合上的突破。要在不明顯增加投入的基礎上開發超級稻高產潛力,保障超級稻的產品品質提高和市場效益的提高。
(三)整合資源形成超級稻推廣合力。圍繞超級稻雙增一百的目標任務,統籌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範、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項目,並與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高產創建等相關科技資源銜接,匯聚超級稻領域的人、財、物等,構建農科教、產學研更加緊密的科研推廣網路,加速水稻科技創新與成果推廣套用。
(四)創新推廣工作機制。按照行政組織推動、專家技術負責、農民廣泛參與的工作方式,以項目縣為平台建立行政管理和技術服務兩服務體系;構建由首席專家、專家組、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農戶的技術推廣服務網路,實行“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快速示範推廣新機制。
目標與任務分解
2010年,計畫在全國示範推廣超級稻1億畝,實現畝增產100斤、增收100元(簡稱“雙增一百”)的目標,達到增產、增效、增收的協調統一,為“十二五”全國超級稻示範推廣工作奠定基礎。具體任務分解如下:
——東北稻區推廣1850萬畝:遼寧550萬畝、吉林600萬畝、黑龍江700萬畝。
——長江中游稻區推廣3100萬畝:湖南1100萬畝、湖北900萬畝、江西750萬畝、河南350萬畝。
——長江下游稻區推廣2200萬畝:浙江300萬畝、江蘇800萬畝、安徽1100萬畝。
——華南稻區推廣1600萬畝:廣東550萬畝、廣西850萬畝、福建200萬畝。
——西南稻區推廣1250萬畝:四川700萬畝、重慶200萬畝、貴州250萬畝、雲南100萬畝。
技術措施
(一)選用主導品種
各地要以經農業部確認的80個超級稻品種為基礎,因地制宜地選擇主導品種。
(二)確定主推技術
推進良種良法良機的配合,分區域確定主推技術。
1.東北稻區
(1)主推技術
無紡布覆蓋旱育稀植技術,缽盤育苗擺載技術,旱育稀植超高產栽培技術,“三化一管”超高產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重點抓好關鍵問題
針對東北稻區化肥投入量大、低溫冷害頻發、稻瘟病重、育苗播種量大等問題,一是組裝完善以省肥節水增效為目標的綜合配套集成技術;二是建立以選用耐寒品種、早育苗、適時早插秧、增施磷鉀肥等為核心的低溫冷害綜合防控技術;三是建立以選用抗稻瘟病品種、稀植栽培、少施氮肥、節水灌溉、及時藥劑防治為內容的稻瘟病綜合防控技術;四是以稀播種育壯秧為目標,完善無紡布覆蓋旱育秧技術和大棚旱育秧技術。
2.長江中游稻區
(1)確立主推技術
強化栽培技術、機插秧技術、旱育秧技術、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水稻好氣灌溉技術、拋秧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
(2)重點抓好關鍵問題
3.長江下游稻區
(1)主推技術
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機插高產栽培技術,強化栽培技術,塑盤旱育拋(擺)秧高產栽培技術,秸稈還田高產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重大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重點抓好關鍵問題
針對秧苗素質不高、超秧齡移栽、栽插密度不足、擱田不到位、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病蟲害加重發生等問題,一是培育壯秧,培肥秧田地力,適期播種,提高秧苗素質;二是合理密度,適時栽插,提高栽插質量,保證足穗高產;三是適期適度擱田,控制無效分櫱,提高根系活力和成穗率,壯稈抗倒、減輕病蟲害發生;四是推進統防統治,加大對條紋葉枯病、黑條矮縮病、褐飛虱等病蟲害的測報與防治,提高防治位率;五是推進秸桿全量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稻田可持續生產能力;六是建立防災減災預案,加大颱風暴雨、高溫熱害和低溫冷害等災害性天氣的防禦及災後技術指導。
4.華南稻區
(1)主推技術。
超級稻高產高效強化栽培技術、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水稻旱育秧栽培技術、“超級稻+再生稻”栽培技術、水稻拋秧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重點抓好關鍵問題
針對該區高溫、多濕、南亞熱帶季風氣候與相關病蟲害爆發的生態關係,稻田土壤的肥力不均衡、秧苗質量差、基本苗不足等問題,重點抓好四方面:一是旱育壯秧,通過降低秧田播種量,提高秧苗質量。二是合理密植,根據不同區域的溫光水土條件、產量目標、品種類型,合理確定基本苗。三是統防統治,針對危害範圍廣、對產量影響大的稻飛虱、螟蟲、稻縱卷葉螟、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等病蟲害,加強預測預報,切實做到統防統治。四是建立防風減災技術預案,為華南稻區水稻穩產高產提供技術支撐。
5.西南稻區
(1)主推技術
旱育秧栽培技術、拋秧技術、強化栽培技術、“超級稻+再生稻”高產栽培技術、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重點抓好關鍵問題
針對該區高溫、寡照、多濕等氣候特點,病蟲害危害較重,稻田水利條件相對較差,易受到乾旱威脅,丘陵山區土壤肥力較低,水稻種植密度不足,秧苗素質偏低等問題。一是提高穗數。通過增加用種量,增加栽插密度,提高有效穗。二是培育壯秧。加大旱育秧推廣力度,提高旱育秧技術到位率,提高秧苗素質。三是科學施肥。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四是強化病蟲防治。加強預測預報,實施統防統治,提高病蟲防治效果。五是防災減災。建立高溫乾旱等災害預防技術方案,及時指導生產應對。
(三)強化科技服務
1.著力建設高產示範區。在超級稻示範推廣項目實施示範縣開展高產示範區建設,每個超級稻示範縣百畝核心方不少於5個、千畝示範片不少於2個、萬畝輻射區不少於1個。同時,對參與實施百畝核心方的農戶登記造冊,內容包括農戶姓名、住址、面積、技術聯繫人等。百畝核心方產量指標:東北、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目標產量在畝產750公斤以上,雙季稻區兩季畝產1100公斤以上,其他地區單季畝產700公斤以上;千畝示範片產量指標:東北、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目標產量在畝產700公斤以上,雙季稻區兩季畝產1000公斤以上,其他地區單季畝產650公斤以上;萬畝輻射區產量指標:東北、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目標產量在畝產650公斤以上,雙季稻區兩季畝產900公斤以上,其他地區單季畝產600公斤以上。
2.大力培育科技示範戶。各級超級稻示範推廣承擔單位要聯合相關超級稻研究單位,充分利用科技入戶和農民科技培訓平台,廣泛培育超級稻示範戶。每個示範縣培育的示範戶不少於1000個,並對示範農戶登記造冊,明確具體技術負責人,爭取做到示範區村村都有示範戶。讓廣大農民不出村組就能看到增產增收效果,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3.逐級開展技術培訓。根據水稻生產及其技術套用的區域性特點,分品種、分區域、分生產季節編制水稻生產技術明白紙,並有針對性地開展不同層次、內容和方式的水稻生產技術培訓。其中:各稻區培訓由農業部和各區域首席專家負責,主要培訓內容是各稻區共性技術,培訓對象為水稻研究項目參加單位、省級推广部門及部分市縣級單位。各省(區、市)培訓由當地超級稻示範推廣單位和首席專家負責,聯合相關水稻研究參加單位共同實施,主要培訓內容包括各省水稻品種特性、集成的生產技術及推廣中的典型經驗,培訓對象主要包括省市縣推廣人員及部分種糧大戶。各超級稻示範推廣示範縣要根據當地實際,組織農技人員和科技示範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
4.巡迴開展技術指導。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組織專家和有關技術人員在水稻生產的關鍵季節,分區域開展超級稻示範推廣技術指導服務和調研活動3—5次。各級超級稻專家指導組成員要深入生產一線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工作,促進超級稻品種與當前主推水稻生產技術結合,提高超級稻技術到位率。
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方案制定和準備階段(時間:1-3月)
制定全國超級稻“雙增一百”科技行動實施方案,認定一批超級稻品種,部署相關工作;各區域專家組制定技術指導方案;各省(區、市)制定本地的實施方案,遴選推介超級稻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明確責任專家、落實各實施縣、面積和保障措施等;各實施縣落實示範基地、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和具體措施等。
第二階段:組織實施階段(時間:3-10月份)
按照實施方案,分區域(五大區域)、分類型(早中晚稻)組織實施。各級農業行政部門出台配套政策,加強落實,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活動,引導和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示範展示,進村入戶搞服務;超級稻專家協作組要加強技術培訓,及時解決重大的和應急性技術難題;各實施縣技術指導員要開展巡迴技術指導、培訓和服務等,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第三階段:總結驗收階段(9—12月)
分層次組織開展測產驗收,匯總相關數據,總結科技行動的好成效、好模式,挖掘先進典型,進行表彰和宣傳。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會同部內相關司局和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負責總體方案制訂、綜合協調、政策落實、督導檢查和總結宣傳;超級稻主產省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成立領導小組,負責組織落實;各實施縣成立領導小組,負責制訂具體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實行目標責任制,層層分解任務,責任到人、落實到田。
(二)加大資源整合和資金投入
採取有效措施,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確保總體目標的順利實現。整合超級稻新品種選育與示範、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涉及水稻產業)等項目資源,並與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公益性行業科技、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水稻高產創建、測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工程項目銜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充分利用好相關項目平台,形成合力,發揮項目疊加效應。各地也要採取措施,統籌項目資源和技術力量,實現部門、人才、項目、資金的優勢集成。要通過政策、項目和獎勵,進一步引導科技人員進村入戶開展科技服務工作。
(三)完善科技服務機制
一是實行專家技術負責制。發揮超級稻專家協作組的作用,明確超級稻專家協作組的職責,實行專家技術負責制。由首席專家牽頭,東北、西南、長江中游、下游、華南五個稻區專家組組長負責,超級稻栽培技術組配合,17個省區市專家具體組織,各實施縣具體實施,建立“國家首席專家—區域專家—省專家—縣級責任專家—技術指導員—科技示範戶”的技術工作網路。二是實行技術指導員包村聯戶制。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要求,在每個實施縣明確一批技術指導員,包村聯戶,採取“手把手、面對面”的方式,在關鍵環節深入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三是實行示範基地和科技示範戶輻射帶動機制。各級專家要聯合推广部門在實施縣建立超級稻核心示範基地,開展品種和技術的集中示範展示,培訓技術指導員和科技示範戶;發揮科技示範戶的作用,以戶帶戶,輻射帶動周邊農戶,提高水稻種植水平。四是探索多元化服務機制。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服務機制,大幅度提高技術的入戶率和到位率。
(四)加大總結宣傳力度
按照實施的目標、內容、責任分工和組織實施情況,開展績效考評,對實施效果較好的單位和縣市,在下一年度安排項目時予以傾斜;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通過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予以表彰獎勵。要充分挖掘、及時宣傳典型經驗和好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宣傳,進一步擴大社會影響面,贏得更有力的支持,營造良好的氛圍。
附表:2010年全國超級稻分省計畫及責任專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