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0年丹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裔玉乾
- 地區:丹陽市
- 年份:2010
背景,正文,
背景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政府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雙突破、雙超越”目標,在狠抓落實中創新作為、高效推進,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GDP600億元(預計數,下同 ),增長15.%;財政總收入80億元,增長27%;一般預算收入30億元,增長30.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00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2億元,增長18.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0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11320元,增長12.5%;城鎮登記失業率2.7%;單位GDP能耗下降4.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削減2.%、4%。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繼續保持“三個高於”的增長態勢,搶先轉型、加速超越”成為過去一年丹陽發展最鮮明的特徵。
正文
一、狠抓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取得明顯進展工業化突破步伐加快。完成工業性投入210億元,增長37.7%,增幅創歷史新高。實現銷售1350億元,增長29.8%。新增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3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5家。新興產業增勢強勁。制定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綱要,新材料等五大新興產業完成投入63億元、銷售310億元,分別增長110%、41%。
科技創新加快推進。入選省首批創新型城市試點市。新申請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5項,獲扶持資金6300萬元。新增省級以上品牌11個,新申請專利授權量1200件。新設立院士工作站2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中心10個,建成國家級車用燈具重點實驗室。10名海歸人才入選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畫。高性能合金產業園被評為省級特色科技產業園。服務業快速提升。實現增加值231億元,增長16%。完成軟體外包契約2442萬美元。天地石刻園、中國眼鏡城(二期)、宏福汽配物流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現代農業速效同增。農業信息服務站點實現鎮(區)、村全覆蓋,水稻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完成後巷高橋小流域治理,疏浚城鄉河道22條。規劃建設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2個,建設高標準農田1萬畝,改造中低產田2.萬畝,新增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5萬畝、高效農業面積13萬畝。
二、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城鄉面貌發生喜人變化
突出科學規劃。完成城鄉一體化規劃、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水系規劃綱要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制定老城區改造規劃,規劃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突出建管並舉。長江黃崗取水口延伸工程順利通水。建成北二環大橋、城際站前廣場、220千伏丹鳳變,拓寬延伸齊梁路,改造出新241省道大泊至花王段、340省道皇塘段、呂導線呂城段、中山路、迎賓路、華南中心路,改造農村危橋78座、城區無物管樓139幢,整治開發區曉墟河。高鐵北站廣場及道路、應急指揮中心、鐵路貨場搬遷、九曲河和簡瀆河風光帶、南二環大橋、東外環訪仙至新橋段、農貿市場改造、人民醫院新病房大樓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和民生工程加快推進。城管通”項目投入使用,基本實現建成區數位化城管全覆蓋。規範土地上市交易程式,城市經營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突出“三新”建設。界牌、雲陽“萬頃良田”工程方案分獲省國土廳批准和專家組論證通過,練湖集中安置區、皇塘皇家花園等一批農民集中居住區工程順利推進。突出生態創建。環保部公布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排名,我市列全省第三。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通過省級技術評估,12個鎮通過國家級生態鎮省級考核。6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完成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任務。集中開展重點污染行業、重金屬污染、地表水功能區專項整治,取締廢舊塑膠加工點、洗桶點38個,依法關停磚瓦窯廠25座、軋石機34台、電鍍車間158個,開工建設新材料集中區(化工集中區)。新增綠化造林3.5萬畝,城際鐵路沿線綠化和環境整治獲省政府表彰。
三、激活發展內在動力,改革創新力度不斷加大
搶抓中央擴大內需政策機遇,全年融資突破800億元。新設村鎮銀行1家、小額貸款公司4家、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11家。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增長14.%。實際利用市外民資185億元,增長56.8%,新引進央企5個。完成進出口總額18.1億美元,增長21.6%,其中出口15億美元,增長30.4%。新增境外投資企業10家。創新克難、成功改制丹棉集團、龍源電廠等企業,完成基本藥物制度和公務用車改革,實施新一輪區劃調整和村組合併,進一步理順市鎮兩級機構設定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
四、堅持富民惠民利民,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建設創業型城市,設立3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全民創業有了新的突破,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分別達1.3萬家、5.3萬戶,註冊資本達626.6億元。新增城鎮就業、轉移農村勞動力近4萬人。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果。為符合條件的城鄉老年居民發放生活補貼,實現農民醫保全省範圍異地結算。建成公共租賃房、廉租房525套,經濟適用房26萬平方米。建成省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被評為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範區。完成國家重大專項傳染病綜合防治示範區年度建設任務,滅蟑先進市通過省級複查。完成省村級體育設施精品市建設工程,全民健身活動獲全國先進。實施免費孕前優生促進工程,被評為省人口協調發展先進市。民防工作獲全省先進。“時代潮·鄉村大舞台”等系列文化活動受到廣大民眾好評。人武、婦女兒童、統計、物價、僑台、檔案、史志、氣象、老齡、殘疾人、防震減災、民族宗教、機關事務管理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五、開展“效能革命”活動,行政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開展以“三爭一創”為主題的效能革命活動,加強精細化管理,加大問責力度,每一項政府工作,都努力做到雷厲風行、爭分奪秒、規範有序、精準高效。法治丹陽、平安丹陽建設深入推進,安監、信訪工作紮實有力,為全局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建立權力陽光運行系統和大督查機制,切實加強對重要領域、重點項目和資金使用的審計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46件、政協委員提案279件,滿意率分別達99.3%、
100%。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為“十一五”畫上了一個圓滿句號。回顧“十一五”極不平凡的奮鬥歷程,充滿艱辛、令人難忘,形成的經驗更是彌足珍貴。五年來,我們一以貫之、堅持不懈地狠抓發展的“六大關鍵環節”,使“十一五”成為我市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最快、城鄉面貌改觀最大、人民民眾得實惠最多的五年。
一是狠抓目標定位,自加壓力、負重拼搏,走出了一條“超越歷史、超越周邊”的科學發展新路子。GDP總量是五年前的2.2倍,財政收入是五年前的3.2倍,一般預算收入是五年前的2.83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攀升8位,列全國第16位。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居民儲蓄餘額達280億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6億元,是“九五”、十五”期間總和的2.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始終保持“三個高於”。經濟快速增長,社會事業同步協調,榮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全國科普示範市、全國民政工作先進市、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先進市、全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示範市、省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市、省社會治安安全市、省雙擁模範城市等稱號。
二是狠抓規劃布局,注重打基礎、利長遠,拉框架、拓空間,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城市化突破”邁入組團發展的新時代。城鄉建設累計投入180多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7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7.個百分點。成功爭取高鐵設站,新建常泰高速新橋樞紐,建成城市外環、通港路、機場路等主次幹道,建成區域供水、污水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天然氣利用、電網改造、數字信息網等一批基礎設施,綠化、美化、亮化和城鄉河道疏浚工程紮實推進,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生態宜居的江南水鄉城市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三是狠抓載體建設,突出配套完善、集約節約,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齊頭並進的板塊式發展新格局。大力推進“四集中”和“三新”建設,實施“萬頃良田”工程,建成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農民集中居住區200萬平方米。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5.8萬畝,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68%。開發區、雲陽高新區、濱江工業區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在引進大項目、推進大調整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眼鏡產業園、航空航天產業園等各類園區各具特色、錯位發展,功能不斷最佳化。
四是狠抓產業集群,突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開創了內涵式增長、裂變式擴張的“工業化突破”新局面。累計實施各類科技項目627項,新認定省級以上品牌67個、高新技術企業43家,科技貢獻率達56%,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市,被授予國家火炬計畫新材料產業基地、科技興貿創新基地等稱號。工業銷售年均增長26.%,新增銷售超億元企業55家、營業收入超百億元企業4家。被評為中國眼鏡產業生產基地、中國眼鏡產業出口基地、中國汽摩零部件製造基地、省五金工具出口基地、省五金工具產業集聚監管示範區,眼鏡產業入選全國百佳產業集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翻了一番,旅遊、物流等新興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形成了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雙輪”驅動。
五是狠抓集聚吸納,變一切有利於丹陽加快發展的各類要素為我所用,為“雙突破、雙超越”增添了新動力。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1.8億美元,是“十五”期間的2.4倍;累計出口58億美元,年均增長25.%,邁入全省十強行列。深化金融創新,創設小額貸款公司9家、村鎮銀行1家,新增上市企業6家,直接融資100億元。推動創新成果產業化、風險投資和資本運作相結合,創造了全國知名的“金三角模式”。引進高層次海歸創業創新團隊55個、海歸人才108名,丹陽正成為各類人才創業興業的熱土。
六是狠抓軟環境最佳化,連續開展服務環境建設年、提升年、深化年和效能革命活動,使“服務效能最高、創業環境最優、投資回報最好”成為丹陽發展的新名片。累計取消行政審批事項和收費項目380個,免收或降標收費項目150個,減輕企業負擔近10億元。全省首創“一站制服務、一票制收費、一車制勘察、一表制審批”服務模式,行政審批效率提高50%,被評為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城市、福布斯全國最佳商業城市。
各位代表,五年來丹陽的不斷發展與快速變化,是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歷屆領導打下堅實基礎的積累,更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努力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丹陽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和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為成績感到欣喜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主要是: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新興產業占比還不夠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還不夠快,消費的拉動作用還需進一步增強;城鄉建設管理任務仍十分艱巨,宜居宜游宜創業的發展環境還需進一步最佳化等等。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加以解決。
“十二五”時期的奮鬥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基本實現現代化、並向現代化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儘管國內外經濟環境仍存在眾多變數,我們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但只要全市上下再接再厲、乘勢奮進,充分利用好“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礎,運用好“十一五”取得的基本經驗,科學把握好“十二五”時期國內外發展的有利形勢,審時度勢、搶抓機遇,未來五年一定大有可為。
經過五年的努力,全市GDP突破1200億元,一般預算收入突破1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突破20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累計突破30億美元,城鄉居民收入實現倍增,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5%以上,努力將丹陽建設成為先進的製造業基地、獨具魅力的商貿名城和生態宜居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實際工作中,我們將始終把握好以下“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區域創新體系更趨完善,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45%以上,新興產業銷售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0%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以上,培養引進各類人才10000名以上,基本建成創新型城市。
二是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建立和完善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的“一體化”城鄉統籌發展新機制,積極推進“三新”建設,初步建成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動的城鄉一體化試驗區。最佳化城鄉空間布局和城市“一城三區、湖城交融”發展格局,城鎮化率達65%以上。
三是堅持環境友好發展。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分別下降17%,化學需氧量削減5%,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削減10%,森林覆蓋率達22%以上,環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人民民眾對生態環境滿意度持續提高。
四是堅持社會和諧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快提升,力爭走在全省前列。教育實現全面現代化,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顯著提高,文化事業更加繁榮,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全覆蓋。
法治丹陽、平安丹陽建設再上新水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管理機制更趨完善,民眾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
2011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局當有爭雄勢。我們將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精神,切實加快轉型超越,推進統籌共享,努力以更為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90周年。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4%;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3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4%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完成鎮江下達任務。
新的一年,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綜合實力堅定不移地抓投入、調結構、促轉型,力爭全年完成產業類投資280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圍繞銷售增長35%、投入增長40%目標,著力培育和壯大五大新興產業。在新材料產業領域重點發展碳纖維、高溫合金及乙二醇延伸產品。碳纖維形成從碳纖維到碳纖維製品的產業鏈,打造具有全國影響的生產和套用基地;高溫合金放大研發生產優勢,提升與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核心產品的配套能力;利用煤制乙二醇核心技術,延伸產品價值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在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領域重點加快大噸位壓力機械、高精度大型軋輥、超大型鑄件產業化進程。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重點發展光伏產業以及核電、風電裝備製造。光伏產業圍繞電池、組件、套用、能源轉換等環節擴大產能,核電裝備著力提升配套產品性能,風電裝備力爭實現從核心部件到整機製造的躍升。在新型醫療器械及生物醫藥產業領域重點發展高端醫療器械和醫用包裝材料,鼓勵發展生物製藥、現代中藥、化學合成和半合成新藥,提升產業門類關聯度。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重點發展軟體、信息安全、現代通信、新型顯示、光擴散膜等相關產品,提升智慧卡、電子標籤、核心電子元器件、汽車電子等研發水平。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力爭完成技改投入100億元以上。眼鏡產業圍繞樹脂單體、高檔鏡架材料、功能鏡片等關鍵技術加強自主研發;五金工具產業圍繞高性能合金材料、高端刃具、精密模具的開發拓展產業鏈;汽車零部件產業圍繞消防車、垃圾焚燒車、低速電動車等特種車輛、專用車輛、新能源車輛關鍵零部件的套用開發提升整體水平;木業產業著力放大品牌優勢,開發環保型、功能型、複合型產品;家紡產業圍繞功能性面料研發和花色品種設計提升行業競爭力,增創一批知名品牌。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0%以上。科技服務業,抓住入選全省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契機,引進建設中科院半導體所等省級以上研發機構3家、科技公共服務平台3個,新建科技孵化器1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金融服務業,把握中央積極穩妥擴大金融服務領域對外開放巨觀機遇,大力發展創投等新型金融業,吸引各類金融機構來丹落戶,力爭新成立小額貸款公司6家、引進股份制銀行1家、新上市企業2家。旅遊業,努力打造集文化游、購物游、美食游、鄉村游於一體的旅遊組合線路,加快建設中國眼鏡城(二期)、海會寺、九里和嘉山景區,建成香逸五星級酒店,規範發展農家樂、生態農莊等旅遊產品。現代物流業,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和交通便捷優勢,加快推進宏福汽配物流園、中合新農農副產品物流園、陵口現代物流產業園及運河港池碼頭、飛達長江碼頭等一批重點物流項目建設,支持企業系統內物流向社會化物流轉變,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商貿流通業,認真組織實施商業網點發展規劃,完善市場體系建設。國際汽車城吸引10家以上中高檔品牌4S店入駐。開工建設華東建材市場(二期)、蘇粵國際商貿城。文化產業,深入挖掘整理齊梁文化、丹劇等歷史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網路媒體等文化產業,快速推進尚陽科技、文化科技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加大市場化運作力度,打造一批彰顯地方特色的品牌文化產品。新興服務業,把握時代特徵,大力發展服務外包、電子商務、銀髮經濟”等新興服務業態,全面提升發展規模和水平。
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萬頃良田”工程,加速土地流轉,加快建設省級農村土地整治示範區和2個核心區域1萬畝以上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新增高效農業8萬畝。開展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完成大吳塘水庫擴容和太平河河堤、大灣水庫、西南片區除險加固工程。推進農業信息化,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吸引“三資”投入農業10億元,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家、合作組織入社農戶1.5萬戶。大力推廣農業新科技,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新增“三品”農產品20個、鎮江市級以上品牌農產品4個。
不斷增強開放活力。強化產業招商,突出專業招商,注重以商引商,建設一支市鎮(區)聯動的招商隊伍,力爭完成註冊契約外資6.5億美元、實到外資3.6億美元、實際利用民資300億元。創新外資利用方式,提升外資質量,大力引進創業投資基金、股權基金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設立公用型保稅倉庫,降低企業進口成本。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開展境外併購、創辦境外園區、建設資源開發基地、構建國際行銷網路。創建出口產品品牌,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繼續實施高層次海歸創業創新人才集聚工程,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20個以上、海歸人才50名以上,增創國際領先技術2項、國內領先技術10項。
二、推進城鄉統籌建設,提升城市品質
圍繞城鄉一體化規劃,強化片區詳規編制和城市設計,有計畫、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一批城鄉建設工程。
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完成高鐵北站廣場及道路配套設施、長灣水廠(一期)、122省道城區段、241省道花王至珥陵段、東外環訪仙至新橋段、延陵中心路、北二環西延、簡瀆河風光帶等一批城建交通重點工程。加快推進城北分洪道B標段、338省道丹陽段、賢橋地下過街通道、規劃展示館、普善片區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籌備建設東外環訪仙至珥陵段、齊梁路南延、丹桂路東延工程。新建人民大橋,拓寬九曲河口至繆馬村段航道。
編制完成市區控制性詳規。啟動舊城改造三年行動計畫,加快迎賓路兩側、城際站前廣場片區、人民醫院片區改造。建設高登廣場、恆大名都、華都錦城等一批高品質小區,提升城市形象。繼續推進“三新”工程,練湖集中居住區建成80%,開工建設延陵鳳凰城、司徒薛甲集中居住區和11個新社區,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最佳化公共運輸。編制完成公共運輸專項規劃,快速有序做好農村公路維修,加快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啟動建設市綜合客運樞紐工程,開工建設4個四級客運站。
新增一批停車泊位,改建一批城市公交首末站 、回車場和候車亭,最佳化城市主幹道智慧型交通控制系統,完成農村標準化候車亭建設,切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使廣大民眾出行舒暢。
加強城市管理。擴大“城管通”覆蓋面,增強實時監測與動態控制能力,進一步提高“數字城管”水平。有效整治違章搭建和占道經營,出新一批店面招牌和建築立面,強化對各類工地和渣土運輸的管理。設立城市管理維修專項基金,積極探索小區物業 、河道保潔 、綠化管養 、道路維護 、市政公用設施的社會化和市場化管理。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置,建成大型垃圾中轉站。
創建生態城市。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以剛性約束保護生態環境,全面達到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國家生態市創建標準。完善城鄉污水處理設施,開工建設石城污水處理廠擴建及中水回用工程,新增污水收集管網30公里以上。
推動低碳發展,狠抓節能減排,繼續開展小化工 、小電鍍 、燃煤鍋爐 、地表水功能區專項整治,加快建設芬蘭數字生態城 、新材料集中區 、生態電鍍工業園,完成珥陵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區建設,建成機動車尾氣檢測中心,大力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工作。新 、改建城市公園3座,新增造林1.2萬畝,不斷豐富和提升城市景觀。
三、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提升人民民眾幸福指數堅持富民優先 、民生為重,公共財政用於民生投入增長25%以上,高於一般預算支出增長2個百分點以上。
建設“創業丹陽”。讓一切有利於創業的要素充分釋放,讓一切有利於創業的熱情充分激發,新增私營企業1500家 、個體工商戶3500戶 、註冊資本120億元,建成創業型城市。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突出抓好大中專畢業生 、城鎮就業困難群體 、農村勞動力和被征地農民就業,完善“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長效機制,建成就業充分市。
建設“幸福丹陽”。切實加強市場調控監管工作,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重點保障民眾“米袋子”和“菜籃子”的供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城鎮“五大保險”,進一步提高新農合 、農村養老保障水平。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建成廉租房 、經濟適用房和公共租賃房等3.8萬平方米以上。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城鄉低保 、農村五保和優撫對象補助自然增長機制,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臨時補貼和醫療救助力度,大力發展福利 、慈善 、老齡和殘疾人事業。
建設“和諧丹陽”。繼續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改革發展示範區建設水平,不斷加快教育全面現代化步伐。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人民醫院 、中醫院 、二院 、三院 改擴建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建成全民健身中心。
大力發展文廣事業,豐富民眾文化生活,完成城鄉有線電視網路雙向改造。繼續推進優生促進工程,穩定低生育水平。通過全國科普示範市複查。加快繁榮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積極爭創全國 、全省各類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