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農業生物技術保障糧食安全媒體研討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009農業生物技術保障糧食安全媒體研討會
  • 會議時間:2009年12月22日
  • 會議地點:廣州
目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嚴峻,從2009年11月的世界糧食安全峰會上透露的信息顯示,今年世界糧食安全形勢更為惡化,與2008年相比,全球正在忍受飢餓和營養不足的人口可能將增加1億之多,總數將達到10億多人,這個數字創下了近40年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農業投資不足、金融和經濟危機、氣候變化等因素又使糧食安全問題雪上加霜。
“在應對我國糧食缺口,資源短缺,污染、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種種挑戰方面,農業生物技術能對農作物的質量、數量進行精確的改良和提高。” 這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委員黃大昉教授於2009年12月22日下午在廣州召開的農業生物技術保障糧食安全媒體研討會上表示的。
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的黃大昉教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曉光教授, 華南農業大學李華平教授等專家在會上就目前農業生物技術套用及發展趨勢、農業生物技術作物安全性和轉基因木瓜的套用等情況做了詳細介紹,並就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與新華社、農民日報、南方電視台、南方日報、南方農村報、廣州日報等26家中央媒體及廣州主流媒體進行了深入探討。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陳志強教授主持會議。
“農業生物技術作物在產量、抗病、抗蟲、抗凍、抗旱、抗除草劑等抗逆能力和營養品質等方面較傳統作物有顯著改進。” 黃大昉教授說,“還能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作物品質和產量,並能有效緩解環境的不斷惡化。” 據悉,在經過了多年嚴格的安全性試驗評估後,農業部已於日前向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和植酸酶玉米品種發放了安全證書。獲得安全證書就意味著這兩種產品的安全性已獲得政府主管部門認可,並可以投入生產套用。
“與傳統食品相比,生物技術作物及其食品在微生物毒素、農藥殘留等方面更安全,因為通過更為精確、更有預見性、效率更高的基因改造,生物技術作物及其食品能為消費者帶來更營養、更健康的食品選擇。” 楊曉光教授在會上表示,“在全世界數億人食用生物技術作物及其食品至今尚未出現一例食品中毒或醫療事故。”
楊曉光教授認為,“生物技術作物的安全性評價和批准是以科學為基礎的,凡是經過政府批准上市的生物技術作物及其食品均是安全的。應該讓生物技術更多更好地造福人們的生活。”
為保障糧食安全,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糧食增產目標:“到2020年,全國糧食生產能力達11,000億斤以上,比現在增加1,000億斤。”那么,隨著我國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獲得農業部安全批准,農業生物技術是否能為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並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呢?
華南農業大學副校長陳志強教授認為,“農業生物技術是一場新的綠色產業技術革命,只有依靠農業生物技術,我們才能應對和解決糧食危機所帶來的種種挑戰。農業生物技術未來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它將給中國以及全世界的農民、消費者和社會帶來更多的利益、方便和安全保障。”
研討會上,國內唯一申報轉基因番木瓜商業化種植的負責人、華南農業大學李華平教授也暢談了倍受媒體關注的轉基因番木瓜的種植套用情況,李華平教授表示:“轉基因番木瓜高抗番木瓜主要病害——環斑花葉病,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番木瓜的產量和品質。” 李華平教授認為,“轉基因番木瓜不會給人類健康帶來任何威脅和隱患,目前也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表明轉基因番木瓜具有食品和環境安全性的任何風險。”
廣州番禺區轉基因番木瓜的種植大戶小馮也在會上介紹了番木瓜顯著的抗病能力、再生能力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農業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是目前國際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競爭的焦點,也是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手段,那么農業生物技術作物安全性的評價依據是什麼?我國的農業生物技術始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何發展了20多年,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定的產業體系?媒體記者就這些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農業生物技術作物及其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熱點問題諮詢了專家,專家們都做了滿意的解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