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內容:政府工作報告

日期:2009年2月25日在江門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主講人:王南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 日期:2009年2月25日
2009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08年我市主要經濟指標,2009年工作任務,

2009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我市主要經濟指標

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280.6億元,增長10.8%,高於全省平均增速。
人均生產總值達30973元,增長10.4%。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4.7億元,增長19.6%。
外貿進出口總額131.6億美元,增長7%。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6.7億元,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3億元,增長19.5%。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5%,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漲幅。
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51.2億元,增長20%。
全市各級財政“三農”投入28.5億元,增長19.9%。
全市110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7.4億元,總投資16.1億元的18個項目納入國家擴大內需計畫。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6元,增長13.5%,創近13年來新高;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807元,增長11.5%,創近10年來新高;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158.2億元,增長19%。
新增就業崗位5.3萬個,安置城鎮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8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7900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8年工作回顧
在極不平凡的過去一年中,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全市經濟保持較快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基本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過去的一年是積極應對國內外複雜形勢,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一年。
面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我們迅速應對,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省擴大內需政策,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280.6億元,增長10.8%,高於全省平均增速。人均生產總值達30973元,增長10.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減收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較快增長,達到74.7億元,增長19.6%。外貿進出口總額131.6億美元,增長7%,其中出口總額96.7億美元,增長11.2%;實際吸收外商直接投資9.2億美元,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86.7億元,增長19.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9.3億元,增長19.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5%,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漲幅。經濟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6%提高到5.8%,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提高到32%。
——過去的一年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的一年。
“四大百億工程”取得新成效,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51.2億元,增長20%;增加值640.7億元,增長16.3%;產值超100億元的鎮(街)發展到8個,電子信息、交通運輸設備、化纖紡織服裝、金屬製品等4個產業集群產值超300億元,船舶製造、綠色光源、石化、造紙等產業實現強勢增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增至201家,新增2個國家級產業基地、1個省級專業鎮技術創新平台、16個省市級工程中心和3箇中國馳名商標、6個省名牌產品、9個省著名商標,信息化綜合指數由上年的76.1%提高到77.8%。旅遊業實現總收入90.6億元,增長30.2%;旅遊外匯收入3.9億美元,增長116.5%。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取得新進展,2家企業進入上市輔導期。交通銀行江門分行開業,恩平滙豐村鎮銀行試業。節約集約發展取得新成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2%。淘汰落後產能步伐加快,共關停小火電21.5萬千瓦、小鋼鐵95萬噸、小水泥100萬噸。共清理閒置土地4.6萬畝,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比上年提高37.7%,違法違規用地得到有效整改。
——過去的一年是加大“三農”工作力度,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的一年。
全市各級財政“三農”投入28.5億元,增長19.9%。成功舉辦首屆農業博覽會,簽訂農業合作項目112個,總投資額達31億元。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新增10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2家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32萬多農戶,占全市農戶數的41.1%,戶均增收1490元。鎮級經濟快速發展,鎮級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5億元,增長26.6%,財政收入超千萬元和超億元的鎮(街)分別增至61個和6個。海洋產業規模壯大,實現產值151.5億元,增長11%。現代林業加快發展,完成營造林22.9萬畝。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省人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水庫移民議案全部完成,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穩步推進;完成農田整治6.6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到100.2萬畝;鎮通行政村公路硬底化全面實現。村莊整治紮實推進。“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成效顯著,全市1050個村委會與1296家企業簽訂了勞務合作協定書,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4.3萬人,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3.8萬人;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4050元,比上年增加395元,增長10.8%。華僑農場改革發展取得新成績。
——過去的一年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環境保護和城鄉建設取得新進展的一年。
全市110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7.4億元,總投資16.1億元的18個項目納入國家擴大內需計畫。完成市區公共運輸總體規劃、江門港總體規劃及其環境影響評價的編制。濱江新區啟動區建設加快推進。廣珠輕軌江門支線、廣珠鐵路江門段、佛開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和川島風電首期工程進展順利。江肇高速公路和500千伏五邑輸變電工程動工。台山核電、台山電廠二期工程前期工作進展順利。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共否決、勸退高能耗、重污染類規模以上項目17個。大力實施減排工程,完成減排項目81個。新建成4家污水處理廠,全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由上年的33.6%提高到50%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4%和3.5%。全市環境質量繼續保持較好水平,大氣環境質量維持在國家二級標準,市區空氣品質日報優良率96.7%;城市水域功能區和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達41.4%。
——過去的一年是著力改善民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的一年。
各級財政民生投入37.3億元,增長35.1%。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畫,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96元,增長13.5%,創近13年來新高;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807元,增長11.5%,創近10年來新高;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158.2億元,增長19%。
新增就業崗位5.3萬個,安置城鎮勞動力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8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7900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進一步健全企業工資支付監控機制。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全市參加養老保險人數比上年增長14.4%。建成廉租房449套,新增685戶廉租房保障家庭。加大教育強市建設力度,全市各級財政教育投入18.7億元,增長34%。
全面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政策,進一步提高農村困難家庭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新創建2個教育強區、10個教育強鎮(街)、7所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五邑大學順利通過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和江門電視大學辦學有新進步。農村中國小規範化建設和布局調整取得新進展。職業技術教育規模繼續擴大。
民眾性精神文明活動蓬勃開展,成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開展“愛在江門”創業人物、“雙百”優秀務工人員、“十大敬老之星”和“十大模範市民”評選活動,大力推動義工工作,文化服務百鎮千村行、僑鄉書香節和社區文化建設成效顯著。成功舉辦第三屆華人嘉年華活動和首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新增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箇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市新青少年宮投入使用。
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全市各級財政公共衛生投入4.1億元,增長44.4%。社區衛生服務和鎮衛生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申請參保人數達46.8萬人。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增至233.7萬人,參合率達97.3%。中醫藥名市建設深入推進。
體育事業取得歷史性突破,我市體育健兒李珊珊、李宏利和李漢華在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上勇奪兩金兩銀一銅,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
市區全面實現免費婚檢,低生育水平進一步穩定,完成省下達的人口計生工作任務。國防建設和民兵預備役工作進一步加強,實現“廣東省雙擁模範城”六連冠。殘疾人工作上新水平。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
“平安江門”建設穩步推進,“六好”平安和諧社區由上年的43個增至106個。認真落實信訪條例,一大批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監獄勞教、社區矯正工作得到加強。
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整治取得實效。安全生產“隱患治理年”活動成效顯著,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完善應急預案體系,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提高。僑務、外事、對台、民族、宗教、老齡、人防、統計、審計、檔案、新聞、出版、方誌、氣象、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過去的一年是增強政府執行力,政府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的一年。
積極應對嚴重雨雪冰凍和“黑格比”超強颱風等自然災害,安排財政專項貼息資金幫助受災民眾恢復生產。舉全市之力支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和對口援建,全市各界捐款捐物總計1.5億元,接收複課師生近1500名;市財政撥付6243萬元資金支援四川汶川縣雁門鄉恢復重建工作,已開工建設項目18項,援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及時出台擴大內需、企業減負、加強政銀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在市直機關開展與企業和困難民眾“同心攜手、共渡難關”活動,有力促進了經濟平穩發展。
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並向其報告工作,堅持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30件、政協提案137件,滿意基本滿意率分別達98.1%和100%。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的聯繫,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村民居民自治制度不斷健全。村(居)兩委換屆順利完成。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工作取得新成果。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市區義務教育階段辦學體制和公安管理改革。
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和政府採購制度改革,理財水平有新提高。
實現“110”、“119”、“120”、“122”應急求助電話號碼“四合一”,建成市電子公文交換系統、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和網上行政服務系統三期項目,開通“企政通”系統,搭建企業與政府實時互動信息平台。市行政服務中心和“12345”政府服務熱線服務滿意度分別達99%和98%。
在全省率先推行服務對象直接評議機關,並把民眾滿意度作為檢驗機關作風建設成效的主要標準;推行首辦(首問)責任制,試行熱點部門公開和落實“責任白皮書”,持續推進ISO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市直機關作風建設滿意年活動初見成效。效能監察、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加強,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得到查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和歷史罕見的重大挑戰面前,經濟社會發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來之不易。這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凝聚著社會各方面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職工,向駐我市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人民警察和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長期關心支持我市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競爭力不強,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還未有根本性轉變,服務業比重偏低,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等不少突出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市還面臨一系列新問題,主要有:財政減收增支因素增多;招商引資和外經貿形勢嚴峻;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就業壓力加大,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多;政府服務質量和效率與民眾、企業和基層的期望仍有較大差距。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認真採取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2009年工作任務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
生產總值增長10.5%,力爭人均生產總值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6%和2%。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
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政策,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一年,也將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同時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機遇之年。今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抓住《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實施機遇,把“三促進一保持”作為抓發展的工作重點,著力落實中央、省擴大內需政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深化農村改革發展,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
生產總值增長10.5%,力爭人均生產總值與生產總值同步增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6%和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8%。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
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市政府要重點推進以下工作:
一、加大力度推進投資和消費,千方百計擴大內需
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今年投資283億元建設137項市重點項目,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億元。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國家和省批准一批、提前開工建設一批、提早建成一批、積極儲備一批重大項目。全力配合廣珠輕軌江門支線、廣珠鐵路江門段、南沙鐵路、江肇高速等工程建設,爭取廣佛江珠輕軌、西部沿海鐵路、江羅高速、中開高速、崖門水道和崖門出海航道全潮1萬噸乘潮3萬噸等項目提前動工。加快新會港二期、江順大橋、東華大橋、大洞大橋、禮東大橋、鶴南西江大橋等22個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台山核電、台山電廠二期、江門輸變電工程、新會雙水發電廠熱電聯供機組等7個能源項目,信達高分子纖維、信義玻璃、麗得LED、富華重工、艾默生精密空調等30個重大產業項目,以及舊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等城建項目建設。加大城鄉水利防災減災等工程投資力度。
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完善促進就業、強農惠農機制,促進城鄉居民增加收入。落實“家電下鄉”消費政策,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農村地區消費。推行市民旅遊休閒計畫,打造休閒旅遊黃金線路。穩定和擴大房地產、汽車消費,激發文化、體育、健康消費活力,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對涉及人民民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等重點產品的監管,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為城鄉居民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二、加大力度推進《綱要》實施,增創科學發展新優勢
制定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工作方案,在“科學發展、先行先試”上實現新突破。
努力在建設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上先行先試,以新會區為試點率先探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諧社會建設的新途徑和新舉措。
在實施CEPA、深化與港澳及珠三角核心城市合作上先行先試,以互利為核心,以共建為機制,以利益共同體為載體,在交通、環保、旅遊和產業等方面實現與包括港澳在內的珠三角都市群的實質性合作。
在解決產業同構化上先行先試,制定產業發展布局規劃,通過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雙管齊下,打破行政區域界限,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在建設節約集約用地示範試點上先行先試,推進山坡地、灘涂以及圍海造地開發利用。
在區域協調發展上先行先試,深化山海合作和異地發展,精心做好江門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申報工作,爭取成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和省示範性產業轉移工業園。
在城鄉統籌發展上先行先試,建立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年內培訓農村青年和農村富餘勞動力4萬人,實現轉移就業3萬人,努力建設全省重要的職業技術教育基地、一流的職業技能開發評價示範基地和創業帶動就業孵化基地。
在農村信息化建設上先行先試,以村村通網際網路為載體,建立農業科技、流通、農民就業、計生、文化、教育服務平台,在全部農業鎮、50%以上的行政村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信息化服務站點。
在建設高水平、高品質社會事業發展示範區上先行先試,爭創國家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區、公共文化建設示範區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試驗區。
在行政管理改革上先行先試,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改革方向,進一步最佳化政府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
在打造服務型政府上先行先試,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三、加大力度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產業競爭力
大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汽車零部件、綠色(半導體)光源、造紙等產業基地建設;做大做強機車及汽車零部件、石化中下游、船舶製造、食品、電子信息等產業集群;著力抓好與省共建國家電子信息製造業基地工作。市級投入9380萬元加大對企業自主創新和技改項目的扶持力度,擇優挑選100家有品牌、有市場、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推動35家以上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積極引導企業用好增值稅轉型和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自主創新優惠政策,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
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把物流業和旅遊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推進新會銀洲湖、鶴山(沙坪—桃源)和南新區等現代物流基地建設,爭取在建設大型物流基地和專業市場上有新突破。進一步提升旅遊資源的行銷和整合水平,加強與港澳台、周邊省區及國際旅遊合作,打響碉樓、溫泉、海濱“三張牌”,保持旅遊業強勢增長。加快建設蓬江區中央商務區,大力推進核心城區“退二進三”戰略。壯大文化、信息等新興服務業,合理布局便民利民的傳統服務業。
促進中小企業加速成長。市級財政投入218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實施民營及中小企業成長工程,鼓勵民營企業創立品牌、創新技術、規範管理。每月舉辦一次市級政銀企信息交流會,促進銀企實質性合作。鼓勵設立各類信貸公司,探索建立中小企業擔保基金和區域性再擔保機構,安排專項資金以創業補助、業績獎勵或風險補償等方式扶持擔保公司發展。繼續扶持企業上市融資。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監督管理方式。抓好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民資進入市政公用事業領域。
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自主創新投入,努力提高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新培育25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力爭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4%。加快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建設,力爭新增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0家。加快推進國家級機車質量檢測中心、綠色光源檢測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孵化器建設。積極引導行業龍頭骨幹企業與高校合作,組織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50項、省市級科技計畫
300項,推廣科技成果200項以上,力爭專利申請量超3000件。大力實施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工程。實施名標名牌帶動戰略,推動產業集群創建區域品牌。完善智慧財產權管理服務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專利行政執法。支持企業參與行業、國家和國際標準的制定。創新人才聚集的體制機制,設定“江門傑出人才獎”,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
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落實各項外貿扶持政策,積極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引導企業重點開拓拉美、非洲、東歐等新興市場,構建更加多元、穩定的國際貿易格局。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擴大國內採購和產品內銷。加快辦理出口退稅,重點支持自主品牌產品和有競爭力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擴大一般貿易出口。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
四、加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營造招商引資新窪地。落實《關於應對當前經濟形勢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資領導機制、工作機制和考核制度。加大招商引資政策優惠力度,在重點工業園區實行“零收費”,規範涉企檢查和處罰,打造投資成本低、服務效率高、客商滿意的投資環境。
加快產業載體建設。著力抓好核心園區建設,加快市高新區“二次創業”步伐,爭取成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搞好銀洲湖、廣海灣、江沙工業走廊、開平翠山湖、恩平米倉等園區規劃,提高開發建設水平。開展舊城區、舊廠房、舊村莊低效用地清查工作,採取土地置換等形式緩解招商用地矛盾。
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加強與各地商會、行業協會、台協、工商聯的溝通聯繫,廣泛挖掘社會招商資源,充分發揮招商顧問、中介組織的作用,實行駐點招商、小分隊招商和網路招商。在積極引進外資項目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同時,下大力氣引進央屬、省屬企業和民資企業。抓好企業增資擴產,提高契約資金到位率,力爭實際利用外資民資增長10%。
五、加大力度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加強農村制度建設。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加快農業經營方式轉變。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服務,積極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征地補償機制。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華僑農場改革和發展。
加大強農惠農力度。今年全市各級財政預算用於“三農”支出29.1億元,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措施。大力發展特色、效益、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投入2000萬元啟動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建設。積極扶持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新增4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組建和改造10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供銷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農業流通中的作用。推行標準化生產和農產品質量認證。加強動植物疫病防控。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積極引進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信貸擔保機制,大力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投入4.5億元推進江新聯圍、台山深井水庫和新會東方紅水庫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設,鼓勵農民開展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綜合整治。以建立健全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為重點,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工作。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強化行政村規劃,突出整治農村“髒、亂、差”,建立“戶集、村收、鎮運、縣(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機制,探索投資少、見效快、運營省的鎮村生活污水處理新途徑,大力發展農村沼氣,廣泛創建生態文明村。抓緊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六、加大力度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生態型宜居典範城市建設
著力抓好節能減排。嚴格執行節能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建設。嚴格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加快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確保按計畫完成小火電、小鋼鐵、小水泥等關停任務。推行建築節能和清潔生產。加快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和工業污染源減排設施建設,確保文昌沙水質淨化廠二期擴建、江海和恩平污水處理廠首期、潮連污水處理廠首期及截污管網工程建成並投入運行,全面完成中心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0萬噸以上。抓好公交行業推廣套用清潔能源工作。探索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制度,落實污染減排鼓勵政策。確保242萬畝生態公益林面積不減少。
著力抓好節約集約用地。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第二次土地調查。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畫。開展土地儲備工作,最佳化建設用地市場配置,確保重點項目和產業建設用地需求。加強國土所建設,提高土地執法監管水平,堅決遏制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鞏固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整改成果。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著力推進濱江新區和市區一體化建設。完成濱江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加快濱江新區配套基礎設施以及濱江大道後續工程建設。完成啟動區征地拆遷工作。抓好天沙河路、新南路(西段)、天沙河引水增流等工程規劃建設。重點推進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保、城市規劃建設一體化及合作機制創新,著力在文化場館、供水、供氣和公共運輸等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整合上實現突破,逐步實現市區無障礙對接。
七、加大力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
把改善民生擺在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各級財政計畫投入41億元改善民生,比上年增長22.5%。
促進社會充分就業。安置城鎮勞動力3萬人。健全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的服務體系,營造濃厚的全民創業氛圍。探索人才市場管辦分離。健全勞務招聘信息網路,加快推廣遠程招聘系統。堅持開展“充分就業社區”創建活動。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重點幫助低保家庭、殘疾人和退役士兵就業,援助就業困難人員6000人。加快技師學院建設,繼續抓好高技能人才培養。大力推行勞動契約制度和集體契約制度,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切實維護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發展和諧勞動關係。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社會保險擴面和地稅全責征繳。做好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重點抓好廉租房建設。完成華僑農場危房改造。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完善五保供養機制。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大力發展居家養老和社會福利慈善事業。推進殘疾人事業發展。
創建教育強市。全市各級財政預算教育投入20.4億元。新創建2個教育強市(縣)、21個教育強鎮(街),建成廣東省教育強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民辦教育,鼓勵與境外機構合作辦學。提高五邑大學辦學水平,做好江門職院教學迎評工作,啟動江門電視大學擴建工程。加強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鄉教師交流。積極穩妥解決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做好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工作。
塑造文化品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僑鄉精神文明建設,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制定文化產業和文化品牌發展規劃。抓好開平碉樓與村落等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培育文化產業骨幹企業。搞好檔案館、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社區文化站建設,啟動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正式布展,年內新的江門廣播電視中心投入使用。積極開展文化下鄉、進社區活動,推進“農家書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加強文化市場管理。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和保障水平。完善疾病防控體系。加強衛生監督執法和藥品監管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大力推進中醫藥名市建設和民營醫療機構發展。
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推進依法治市,加強普法工作,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依法保障公民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鼓勵企業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加強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建立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證通”制度。提高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水平,加大“數字城管”推廣力度。做好信訪和社會穩定工作,加強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和預警體系建設,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力爭全市“六好”平安和諧社區達到70%以上,啟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完善區域治安防控合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動。做好監獄勞教和社區矯正工作。嚴格落實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和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推動重點行業和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常態化,加強村(居)安監機構建設,依法嚴厲查處各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快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中心和平台建設,提高應急預案管理和演練水平,組建市級危化應急救援隊伍,增強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紮實做好體育、人口計生等工作。加快全民健身設施網路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運動。提高競技體育訓練水平,積極迎戰全運會。落實新的《廣東省人口和計畫生育條例》,突出做好流動人口和農村計畫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國防教育和國家安全教育,做好“雙擁”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加強新形勢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工作,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繼續做好僑務、外事、對台、老齡、人防、統計、審計、新聞、出版、方誌、氣象、紅十字會等工作。
繼續做好對口支援雁門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加快災區農村居民住房、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等援建項目建設,優先解決災區民眾基本生活問題。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加強與災區經貿、旅遊、勞務等合作,積極利用市場手段促進災區經濟社會發展。
八、加大力度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省批准我市的機構改革方案,推進市級和縣級政府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擴大縣級的管理許可權。抓好新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實現市直、蓬江區、江海區所有審批部門開設視窗同址辦公。加快新會區及各市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繼續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嚴格依法行政。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自覺接受監督。主動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繫並向其通報工作,支持政協委員發揮參政議政作用。提高議案、建議和提案辦理質量。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地發揮作用。發展基層民主,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
提高理財治稅水平。積極培育稅源和新的稅收增長點,提高稅費征管的科學化、專業化和精細化水平,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按市區一體化要求和事權財權相統一原則,完善市、區財政管理體制。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財思路,從存量、結餘中合理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保障基本公共服務支出。推進“鎮財縣(區)管”改革試點。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儉辦事,切實做到公務購車用車、會議經費、公務接待經費、出國(境)經費、辦公經費預算“零增長”。
提升服務滿意度。把服務對象滿意度作為檢驗政府工作的標尺。健全政務公開、行政複議、投訴申訴等制度,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完善“12345”政府服務熱線辦理機制,擴大公眾對政府工作的有序參與。加強電子政務建設,深入推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拓展網上受理、並聯審批和一站式服務。紮實推進ISO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建立服務對象滿意度考核體系,完善公務員績效激勵機制。在落實首辦(首問)責任制、否辦退件把關制和涉企檢查執罰把關知會制的同時,建立機關作風暗查制度,完善作風建設“一把手”負責制,實行“一把手”道歉制。繼續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與企業和困難民眾“同心攜手、共渡難關”活動。大力精簡會議,壓減檔案數量和篇幅,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落實“三促進一保持”的各項措施上。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
各位代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平安和諧,讓全市人民增加幸福感,是市政府今年要努力實現的奮鬥目標。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江門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同心同德,紮實工作,共同譜寫科學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