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我縣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一心,成功舉辦了自治縣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我們迎難而上,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所確定的各項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9年阜蒙縣政府工作報告
- 主要事件:自治縣成立50周年
- 糧食總產量:12.2億公斤
- 新增灌溉面積:5.7萬畝
一、2008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8年,是我縣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一心,成功舉辦了自治縣成立50周年慶祝活動。我們迎難而上,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所確定的各項任務。2008年,全縣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
生產總值增長速度
經濟總量不斷攀升。全縣生產總值預計實現57億元,為年計畫的114%,同比增長3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23.5億元,為年計畫的130.6%,同比增長5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實現2億元,為年計畫的113.5%,同比增長21.6%;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實現4800元,為年計畫的106.7%,同比增長20%。業化進
工業化程加快
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0戶,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70戶,總產值實現26億元。工商企業改制繼續推進,歷史遺留問題陸續得到解決。重大項目建設取得新突破。在新建、續建的92個項目中,有35個千萬元以上項目竣工或投產,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8個。銀茂木業項目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力達鑄造和力昌鑄造項目一期工程相繼竣工;華能一期2.1萬千瓦高山子風電項目併網發電;華能二期阜北30萬千瓦風電項目進展順利。鄉鎮引進投資100萬元以上“硬槓槓”項目28個,其中有18個項目建成投產。完成了民族工業發展園區2.5億元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申報工作和泡子工業園、伊嗎圖化工園規劃論證工作。力勁北方精密鑄造園和福興地木材加工園初具規模。積極開展土地修編,加大征地報批工作力度,保障了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現代農業建設推進
現代農業建設紮實推進。糧食總產量實現12.2億公斤,總產和單產均創歷史最高水平。花生生產面積達到80.9萬畝,占全省花生生產面積的1/5,成為東北花生生產第一縣。新建保護地1.34萬畝。新增速生楊、特色經濟林、優質梨7萬畝、5.3萬畝和3000畝。集體林產權制度主體改革進入收尾階段。生豬、奶牛、肉羊規模化飼養水平居全省前列。奶業安全監管水平全省領先。新建和改擴建各類養殖小區103個,新增規模養殖戶4013戶。新建畜禽改良站點120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進一步加強。落實百萬農民增收致富項目33個。
農業基礎設施加強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市、縣級骨幹工程238項,新增有效灌溉面積5.7萬畝。連續12年獲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優勝單位。完成保護性耕作面積55萬畝,實現歷史性突破。農業科技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引進農作物新品種14個、農業生產新技術13項。
服務業加快發展
重點景區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海棠山晉升國家AAAA級風景區通過國家驗收,佛寺鎮被評為省特色旅遊鄉鎮。房地產市場實現交易額1.1億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穩步推進,新建農資連鎖店50家,農村連鎖超市35家。完成國有糧食企業利潤分配體制改革,實現民營化管理。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實現14.5億元,為年計畫的116%,同比增長31.5%。
對外開放取得突破
招商引資到位額15億元,為年計畫的125%,同比增長25%;直接利用外資1153萬美元,為年計畫的384.3%,同比增長451.9%;出口創匯526萬美元,為年計畫的75.1%,同比下降59.2%。深入開展“招商月”活動,積極參加香港、長三角、珠三角以及廈門經貿洽談會。成功舉辦縣慶經貿洽談會,簽約項目17個,簽約額61億元,創造了我縣招商引資歷史上單項經貿活動引資額之最。
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啟動了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完成了30個村現狀圖測繪和15個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完成舊城改造拆遷面積3.68萬平方米,新增住宅及公用面積19萬平方米;縣城北環東引路竣工通車、西引路實現簡易通車;民族文化廣場實現場地平整;玉龍公園、供水、供熱管網以及縣城主幹道改造工程取得新進展。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繼續改善。建設農村公路166.4公里,新建、改造橋樑1019延長米,新增29個行政村通油路。阜朝、阜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我縣區位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人工造林20.5萬畝,其中建設遼西北邊界防護林10萬畝。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22萬畝。爭取土地開發整理資金8000萬元,新增耕地7834畝。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環境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完成了全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啟動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地方財政總收入預計實現4.5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4.7%,同比增長26.3%。加大煤鐵行業稅收專項整治力度,實現稅收1.52億元,同比增長80%。爭取各項轉移支付資金11.6億元,同比增長24%。強化支出管理,最佳化支出結構。充分運用財稅政策,扶持重大項目和重點產業發展;確保了企業離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城鄉低保戶和優撫對象增加補助;規範並提高了公教人員津補貼標準;增加了社會事業投入。積極推進財政各項改革,提高了財政管理水平。繼續加大對少數民族聚居鄉鎮和困難鄉鎮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有效緩解了鄉鎮財政困難。全年淨投放各類貸款5.1億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發展。
教育事業的發展
2008年,社會事業進一步繁榮,民生繼續得到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一輪“普九”工作通過省級驗收;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寄宿制學校2所,改造維修校舍29553平方米;招聘教師79名,充實了農村師資力量。文化事業日益繁榮。阜新東蒙短調民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蒙古貞博物館建成並成功舉辦了文物精品展及縣慶50周年輝煌成果展;新建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體育設施更加完善。新建巴特爾體育場,維修了蒙古貞體育館,新建13個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廣場。我縣籍運動員楊秀麗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上奪得女子78公斤級柔道項目金牌,為家鄉人民爭得了榮譽。新增農村有線電視入戶1.5萬戶,338個行政村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城鄉醫療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啟動了縣人民醫院和部分鄉鎮醫院改擴建工程,新建甲級村衛生室70個。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常駐人口參合率達到100%。加強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計畫生育率達到99.79%。統計工作進一步加強,啟動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科技、物價、檔案、史志、防震減災、人防、氣象、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民生狀況明顯改善
積極推進穩定就業,切實加強就業援助。實現實名制就業7134人;確保了“零就業家庭”就業動態為零;完成普惠制培訓3000人;城鄉輸出勞務15.8萬人次。加強社會保障工作。養老、工傷、醫療、失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啟動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大力開展扶貧開發工作。實施了55個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7.6萬貧困人口受益;新建移民新村2個,移民搬遷100戶;完成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800人。省定點幫扶以及省直農口廳局幫扶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共投入幫扶資金及物資4800萬元。特困人口救助、社會救濟和優撫政策得到很好落實;為897戶農村低保戶、特困戶新建和維修住房,新建區域性敬老院2所,改造農村敬老院9所;新建和改造烈士陵園4處;在12個鄉鎮開展農村五保戶、低保戶重大醫療保險試點工作。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62處,解決了2.37萬人飲水困難問題。
縣慶活動成果顯著
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空前繁榮。隆重舉辦了五十周年縣慶系列活動,振奮了精神、凝聚了力量、展示了形象、推動了發展。縣慶期間共引進建設投資2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20個;建設並完善了一大批城市基礎設施和文化、體育場館;成功舉辦了“五個一千”等20多項獨具特色、場面盛大、內容豐富的文體活動。尤為寶貴的是,培育和弘揚了團結奮鬥、攻堅克難、求實創新、造福人民的縣慶精神,成為推動我縣加快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民族工作進一步加強。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270萬元,扶持民族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認真落實《蒙古語文工作條例》,城鄉牌匾清理整頓工作成效顯著。
法制建設加強
2008年,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 自覺接受縣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97件,政協委員提案75件,結案率達到100%。政府法制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培訓、行政複議工作紮實有效。進一步加強督查考核,促進了工作落實。嚴格執行縣長接聽公開電話制度,推動了難點熱點問題的解決。開展“百企評機關”活動,推動了軟環境建設。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公民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監察、審計工作進一步加強。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力度,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持續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嚴打”專項鬥爭,加大信訪案件和社會矛盾排查調處力度,出色完成了奧運安保和縣慶安保任務。
2008年工作總結
阜蒙縣的變化有目共睹,阜蒙縣的發展振奮人心!這是縣委正確領導、縣人大和縣政協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各族人民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政府,向全縣各族人民,向駐縣中省市直各單位、部隊官兵,向省定點幫扶單位和一切關心支持阜蒙縣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結構性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工業化水平和服務業比重仍然偏低。產業內部結構不盡合理,農產品資源豐富,但深加工能力不強;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但產業鏈條較短,資源利用方式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服務業門類齊全,但缺乏支柱產業支撐。從整體看,我縣資源優勢尚未轉化成經濟優勢,產業結構不協調以及內部結構單一的矛盾,直接導致在巨觀經濟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工業經濟運行出現困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以及出口創匯沒能實現預期目標,缺乏多元化應對能力;直接導致稅源結構單一,財政收入增長點不多;也直接導致我縣與省內發達地區在發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二是社會保障能力仍然較弱,涉及民眾利益訴求的信訪比例仍然偏高,影響社會穩定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三是政府自身建設存在薄弱環節。個別部門仍然存在效率不高、落實不力的現象;個別幹部的工作作風、工作狀態與加快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在嚴峻形勢面前存在畏難情緒。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繼續認真加以解決。
2009年重點工作安排
2009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至關重要的一年,做好明年(2009年)的各項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2009年,政府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縣委十二屆九次全會作出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縣域工業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三項重點任務,抓投資、調結構、保增長、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9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實現72億元,同比增長26.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億元,同比增長27.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32億元,同比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280元,同比增長10%;招商引資到位額實現18億元,同比增長20%;直接利用外資450萬美元,出口創匯完成632萬美元,同比增長20.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7.5億元,同比增長20.7%。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下,計畫生育率達到98.6%以上。
各位代表,明年(2009年)的發展任務十分繁重。
做好明年(2009年)工作,最寶貴的是堅定信心。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們的信心源自於依然良好的經濟基本面,源自於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擴大內需、穩定全局的重大舉措,源自於我縣業已形成的良好發展勢頭。有了這樣的基礎和條件,我縣加快發展的步伐就一定能夠邁得更穩。
做好明年(2009年)工作,最關鍵的是搶抓機遇。中央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擴大內需十項措施。省委、省政府相應出台了八項舉措,並啟動實施“突破遼西北”戰略。加大固定資產投入,拉動經濟成長,成為經濟工作的主旋律。面對這一重大歷史機遇,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與向上爭取並重,主動出擊,化不利為有利,把危機變良機,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做好明年(2009年)工作,最核心的是引進項目。只要我們充分依託我縣在招商引資方面所具備的有利條件,將自身優勢與產業發展趨勢和政策導向有機結合,堅持續建項目快上、批建項目先上、擬建項目敢上的總體原則,舉全縣之力,狠抓項目落地,力保重點行業、骨幹企業運行,我縣抓投資、保增長的預期就一定能夠實現。
二、我們必須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突出“工業富縣”戰略
大力提升工業化水平 要通過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和招商引資兩條基本途徑,著力推進項目建設。充分依託農產品資源優勢,打造全國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使農產品加工業成為我縣的主導產業;充分依託風能和礦產資源,打造新型能源產業基地和鑄造、氟化工優勢產業集群,使風電、礦業成為我縣支柱產業;充分依託寬鬆的發展環境和相對較低的商務成本,積極打造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基地,以“三大基地”支撐“主導產業+支柱產業”的工業格局。
要集中力量上項目,儘快提升工業經濟總量。把狠抓項目落地作為重中之重,既重數量,更重質量。一是強力推進一批新建項目。重點抓好武漢凱迪和大唐國際風力發電、20萬噸頁岩油、3萬噸氫氟酸、16萬噸還原鐵等30個新建項目。二是狠抓一批續建項目。重點抓好力達鑄造二期、華能風電二期、銀茂木業二期、大昌銅業二期等13個續建項目。三是積極引進一批項目。緊隨全省對外開放步伐,抓住國內南資北移的有利契機,繼續拓展與長三角、珠三角和瀋陽經濟區的全面合作,進一步擴大日、韓、香港等地招商,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依託資源優勢,圍繞產業鏈延伸、龍頭企業配套、資源精深加工,開展產業鏈招商、集群式招商,引進建設一批產業關聯項目,形成產業集聚。四是全力向上爭取一批項目。牢牢把握國家和省里的投資方向,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圍繞農業、工業、服務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六個方面全力爭取,興起全面投資熱潮。五是高質量包裝一批項目。藉助國家和省擴大內需政策,包裝一批對口項目;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包裝一批資源深加工、房地產開發項目。年內包裝儲備千萬元以上項目35個,其中億元以上10個,5000萬元—1億元項目15個。
要加快園區建設,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全面推進園區招商,加大項目引進力度。力爭民族工業發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首批信貸資金及時到位。推進泡子工業園的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伊嗎圖化工園建設工作,從開發氫氟酸做起,積極構建產業鏈,逐步打造百億元產業園,建設中國北方精細氟化工生產基地。
要依法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做強做大礦業經濟。加強重要礦種、重點成礦帶的勘查,實現瑩石、油頁岩、鈾、矽石等礦產資源勘查重大突破。按照“控制資源、深度加工、扶大限小、產業集聚”的思路,加快發展深加工項目,打造裝備製造業配套、精細氟化工、油頁岩綜合開發、建材等新型產業基地,實現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
要與企業共度難關,切實抓好經濟運行。要按照“保生產、保市場、保增長”的要求,重點抓好規模以上企業運行調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市場開發、產品銷售、項目用地等方面存在的困難。鼓勵並扶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能,提高效益,促進民營經濟做強做大。
要加強財源建設,確保財稅金融業健康運行。要按照“收入抓全面、支出保重點”的要求,切實做好財稅工作。一是加強財源建設。充分發揮企業融資平台和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採取貼息、擔保等方式,扶持骨幹企業和重點項目。二是強化稅收征管。切實抓好主體稅種、零散稅收、非稅收入、社保資金的征繳,做到應收盡收。加大歷史欠稅和稅收減免政策的清理力度。加強稅收稽查,嚴厲打擊偷、逃、抗稅行為,淨化稅收環境。三是認真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向上爭取資金,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四是繼續最佳化支出結構。優先保證工資、社保等重點支出和民生支出需求;逐步解決公教人員工資拖欠問題。大力壓縮公務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五是繼續深化財政各項改革。全面實施“鄉財縣管”財政管理體制,提高縣鄉財政管理水平。組建小額貸款公司,設立村鎮銀行,積極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試點,營造良好融資環境。
(二)突出農業產業化
突出農業產業化促進主導產業快速形成,要依託農業辦工業,以建設全國農業強縣為目標,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著力推進農產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工廠化加工、品牌化經營,重點圍繞特色種植、設施農業、畜牧、林果基地,大力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化經營,著力提高農產品的商品轉化率和農業的工業化水平,在農業內部催生工業經濟,實現一產與二產的搭接與融合,促進主導產業快速形成。
深入實施“避旱增收、畜牧強縣”工程,建設農產品優勢產區。要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最佳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水平。推廣花生覆膜播種技術,提高花生產量。擴大雜糧基地面積。鞏固與發展並重,積極探索和引進保護地建設新模式、新品種,不斷提高保護地產出效益,力爭新建暖棚3萬畝。加快林果基地建設。著力實施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工程;加快建設“六點一線”優質梨產業帶。大力實施畜牧業倍增計畫,重點推進肉羊生產舍飼化、生豬生產生態化、奶牛生產小區化模式,切實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126個;秸稈飼料利用量達到50萬立方米;加強品種改良和疫病防控,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保障能力。加強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做好農產品商標註冊和地理標誌申報認證工作。
依託農業辦工業,建設農產品加工聚集區。圍繞產業化基地,大力培育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工廠化加工、品牌化經營。依託花生生產基地,著力引進花生深加工企業,推進花生加工產業園建設。圍繞畜牧業基地,建設畜產品加工核心區,打造優質畜產品品牌。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壯大福興地木材加工園區規模,打造全國知名的木質產品品牌。抓好香可口仁用杏加工、新大地漿果項目,推進果品深加工產業發展。圍繞設施農業基地,培育設施果蔬品牌,積極發展包裝、保鮮、物流、加工等配套產業。深入實施“農村勞動力戰略轉移”工程,走依託龍頭企業實現農村勞動力本土就業與對外輸出相結合的道路,做大勞務經濟。
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嚴格執行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做好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經紀人等多種形式的生產經營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紮實推進集體林權配套制度改革,建設林業綜合服務中心和林權交易中心;啟動林業種苗科技產業示範園區項目。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保護性耕作,推進遼蒙邊界保護性耕作帶建設工程,提高耕地質量,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民技術培訓;做好植物病害防治、森林防火、抗旱防汛和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參加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大禹杯”競賽;推廣節水灌溉。積極推廣戶用沼氣,提高沼氣利用率;沼氣建設與畜牧小區建設相結合,探索大型沼氣能源利用模式。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推進新農村試點深入開展。
(三)突出做大縣城
突出做大縣城,帶動農村城鎮化,注重發揮城鎮化對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能力,按照“做大面積—增加人口—完善功能—服務經濟”的發展思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拉動投資增長,推進城市擴容,迅速提高城鎮對產業和人口的承載能力。
加強城鄉規劃建設工作。高標準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控制性詳規,做好鄉鎮區域經濟發展規劃。按照打造新城區的要求,調整民族工業發展園區規劃、推進力勁北方精密鑄造園建設進程,使之成為縣城“北擴西接”和帶動城鄉一體化的先行區。推進教育園區建設,帶動農村人口向縣城有序流動。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嚴格執行規劃,加大資金投入,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
大力推進一批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大力度,依法做好城市拆遷工作。全面推進舊城改造工程;實施民族文化廣場建設工程和北環東西引路配套工程;著力推進縣城街巷路改造、城市管網改造、八寶海水庫和友鄰水庫引水工程;繼續開展細河治理及玉龍公園改造工程;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進程,啟動垃圾處理廠建設項目。做好巴新鐵路、阜盤高速公路建設工作;建設村通油路410公里,力爭年內所有行政村實現通油路目標。建設500千伏安輸變電站項目。啟動韓家杖子水庫建設前期工作。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繼續實施以荒山荒地造林為主的“綠化家園”五大工程,著力推進遼西北邊界防護林建設,完成人工造林22萬畝。完成草原沙化治理面積12萬畝。實施黑土區和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繼續加強礦山開採秩序整頓。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節能減排。
(四)突出地方特色
突出地方特色,大力發展服務業,充分依託地域文化特色,堅持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並重,打造服務業支柱產業,培育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服務業品牌,壯大服務經濟,提高服務業對全縣經濟成長的貢獻率。
大力發展旅遊業。突出民族文化內涵,全力打造旅遊主題概念。整合旅遊資源,推出精品旅遊線路。積極培育地方旅遊產品品牌。進一步挖掘王府鎮歷史文化資源,包裝旅遊項目。積極推進東梁地熱開發,打造休閒度假產業園。大力發展農村休閒觀光旅遊產業。力爭實現接待遊客2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1.2億元。
積極打造“宜居縣城”品牌,大力發展房地產業。要利用本地資源,藉助外地資本,圍繞住宅地產、保障性安居工程、商業地產、工業地產統籌規劃房地產業發展。啟動建設15—18萬平方米、包裝推介90萬平方米房地產項目,使房地產業成為拉動地方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業。以建設遼西蒙東物流中心為目標,積極建設農產品、工業品物流網路,打造現代物流產業聚集區。推進“萬村千鄉”和新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工程建設。用現代經營理念大力提升城鄉商貿流通、餐飲服務等傳統服務業水平,更好地滿足民眾基本需求。
(五)堅持協調發展
堅持協調發展,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加強農村校舍改造,鞏固城鄉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制定農村初級中學區域布局發展規劃,分步實施。適時啟動縣城寄宿制國中建設,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等化。加快職業教育發展,培養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加快科技成果引進和轉化,推動科技進步。
加快發展衛生事業,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進一步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推進縣人民醫院綜合樓改建、中醫院整體改造、12家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和62個村衛生室建設工程。穩定低生育水平,落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
推動文化和體育事業繁榮。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積極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農村書屋等重點文化惠農工程。完成38個村級體育健身廣場建設任務;積極參加阜新市第七屆全運會。
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方針,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項目擺布、財政政策、資金匹配、基礎設施向少數民族聚居鄉鎮傾斜;堅持縣級財力投入向民族教育、民族醫藥、民族文化、民族體育事業傾斜。加強新聞出版工作,辦好具有民族特色的報紙和電視節目。加強蒙古語文工作,重視民族古籍搶救整理工作,保護和傳承民族語言文化。
加強統計工作。搞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進一步做好社區、檔案、人防、氣象、防震減災、愛國衛生等工作。
(六)堅持和諧發展
堅持和諧發展,努力改善民生,繼續推進就業再就業,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成就業再就業安置3600人,完成普惠制培訓4000人。落實“4050”人員養老、醫療保險補貼政策;推進養老、工傷、醫療、失業保險擴面工作。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提高籌資水平。全面開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制定失地農民保障措施,使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長期有保障。 繼續推進扶貧開發。加強整村推進項目管理。完成新建移民新村4個,移民搬遷200戶。完成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培訓1500人。開展殘疾人技能培訓工作。全力做好省定點幫扶各項協調工作。
繼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認真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做好臨時救助和社會救濟工作。進一步規範城鄉低保工作。完成1200戶農村低保戶、特困戶建房。建設2所區域性敬老院。啟動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推進沉陷區治理。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落實水庫移民各項政策,確保移民生活改善。繼續做好助殘和慈善福利工作。 繼續加強平安建設。突出抓好煤礦、非煤礦山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機制,提高處置突發事件能力。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全面落實信訪工作領導責任制,妥善解決廣大民眾的合理利益訴求。
三、推進政府工作創新
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要加強學習,轉變作風,提高工作創新能力。要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統領,帶頭加強學習,努力成為學習型幹部。要加強時事學習。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認真研究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提高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要加強政策學習。認真研讀政策檔案,準確把握決策意圖,提高捕捉髮展機遇的能力。要加強業務學習。把自己造就成為本行業、本部門業務工作的行家裡手,提高履職能力。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培養會招商、會談項目的外向型幹部。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抓落實上,把項目一個一個抓實,把事情一件一件辦好。用良好的工作作風、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做好工作、成就事業。
要接受監督,加強服務,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主動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縣政府各部門及中省直各單位要全力為經濟發展服務,加大行政問責力度,推進“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做到“事項最少、時間最短、服務最佳”。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繼續堅持縣長接聽公開電話制度。繼續深入開展“五五”普法。切實加強政府法制建設。大力支持工會工作。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規範公務接待行為和各類培訓、外出學習考察活動,勤儉辦一切事業。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機遇大於挑戰,辦法多於困難。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舉全縣之力,奮勇拼搏,共克時艱,再創輝煌。我們的目標一定要實現,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