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渝中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渝中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渝中區政府工作報告》是渝中區人民政府2009年所做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渝中區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單位: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
  • 報告人:王福清
  • 報告時間:2008年3月5日
一、2007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新一屆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314”總體部署,團結帶領70萬渝中人民開拓奮進,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區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效益渝中、魅力渝中、活力渝中、和諧渝中建設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顯著標誌是:
——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9.5億元,同比增長13.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美元、達到5411美元;完成區級財政收入16.3億元,同比增長23.2%,稅收在區級財政收入的占比達到88.9%。2007年是我區十多年來發展速度最快、運行效益最優、增長態勢最好的一年。
——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城區面貌更加靚麗。以慶直轄十周年為契機,切實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力度,全面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城市景觀工程,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1.5億元。山水半島形象不斷提升,城區影響力、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發展活力充分顯現。加大社區資源整合力度,科學設定管理服務機構,妥善處置歷史遺留問題,有效化解了部分制約城區發展的機制體制性障礙;調研形成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的意見,著力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城區對內對外開放的氛圍更加濃厚。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民生民利進一步改善。區級財政投入社會事業和保障民生的資金達到13.3億元,占區級財政支出的65.2%;城鎮新增就業16682人,登記失業率為2.03%;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478元,同比增長16%,改革發展成果更大程度為人民共享。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 深入實施結構調整。堅持“優三強三”, 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4.1億元,同比增長14.8%,拉動全區經濟成長13個百分點,二、三產業比重達到9.1︰90.9,經濟結構更加最佳化。
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2007年區域內銀行存、貸款餘額分別為1343.4億元、2052億元,同比增長7.5%、18.6%,金融業實現增加值44.8億元,同比增長18.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6%,整體呈現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科技信息業保持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27.3億元,同比增長14.9%。中介服務業在品牌提升中最佳化發展,全區統計口徑內的中介服務機構實現稅收2.38億元,同比增長18.4%。旅遊業在強化資源整合、行銷推介中繁榮發展,成功實施了“川渝親上親·發現新重慶”系列城際旅遊主題活動,旅遊總收入達72.5億元,接待遊客1427.3萬人次,分別同比增長13.7%和11.6%。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13.4億元,同比增長14.9%。醫療保健業發展基礎進一步鞏固。商貿業態調整成效顯現,全區商貿銷售總額達到729億元,同比增長14.8%,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07.5億元,同比增長15.2%,創1998年以來新高。
總部經濟效應不斷釋放。繼續深化落實總部企業聯繫服務制度,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區重點聯繫的82家總部企業增值稅、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區級分成收入達5.6億元,占同稅種區級分成收入的51%,總部經濟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中的作用進一步顯現。招商引資成果豐碩,2007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87億美元,同比增長6%,占全市的17.3%,渣打銀行、甲骨文等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大公司相繼入駐。
二 大力提升區域板塊價值。堅持以重點區域突破、重點板塊突破、重點項目突破為帶動,統籌推進“一極三區一帶”板塊建設。
深入實施“解放碑CBD基礎建設年”。委託國際一流設計事務所美國KPF公司完成了解放碑金融商務街區形態規劃,制定了“解放碑步行街人性化景觀提升”和“解放碑—較場口燈飾秀”項目方案,完成1636米道路架空管線下地工程。全面開展CBD硬核區域388棟現有建築的調查工作,編制完成解放碑區域危舊房拆遷整治方案。組織開展解放碑步行街開街十周年系列慶典活動,“西部第一街”的美譽度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積極引導一批中低端品牌有序退出,成功引進卡迪亞、勞力士等國際高端品牌集聚入駐。2007年,解放碑商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32.1億元,同比增長15.1%,占全區的63.6%;解放碑CBD區域實現增加值141億元,同比增長14.3%,占全區的50.4%,“一極”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進一步夯實“三區一帶”板塊發展基礎性工作。開展了區域板塊的調查摸底工作,建立完善了基礎信息資料庫。積極推進兩路口—上清寺商務配套區、大坪片區等板塊發展的區域規劃編制,區域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進一步明確。有序推進一批項目的實施,重慶漁灣環境改造、湖廣會館歷史街區保護工程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全年“一極三區一帶”共完成投資68.1億元,占全區固定資產投資的74.4%,各大板塊形成競相發展、加快推進的良好態勢。
三 切實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立足突破瓶頸制約,堅持整治與開發並舉,建設與管理並重,著力改善人居環境,打造更具特色、更富神韻的山水半島形象。
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加大重點項目建設工作力度,45項重大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6.1億元;和平路211號地塊研究、菜園壩地區城市設計等25項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果;全區項目儲備庫建設有序發展,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社會事業發展包裝儲備了60餘項重大項目。以“慶直轄十周年”系列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積極支持配合市級重點交通工程建設,嘉華大橋、菜園壩大橋、高九路、牛滴路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竣工,軌道交通一號線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嘉陵新路等3條道路改造和天官府等20條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城區交通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整治開發深入實施,以化龍橋、國泰片區為重點的拆遷安置工作有序推進,全年拆除房屋建築面積37.07萬平方米、拆遷安置3268戶;重慶天地、重賓·保利國際廣場開工建設,國投總部大樓竣工落成,全年新開工面積96.3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37.3萬平方米,城區發展承載力進一步增強。城市景觀工程有序推進,建興坡、千廝門—湖廣會館山城步道相繼完工,湖廣會館、川道拐民俗風貌區改造工程先後啟動,“朝天揚帆”大型動感燈飾成為山城景觀新亮點。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成功創建市級山水園林城區,全年新增公共綠地17.68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4.14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0.25%。加大市級環保模範城區創建力度,深入實施“藍天、碧水、綠地、寧靜”環保四大行動,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76天。進一步完善環衛基礎設施,啟動區環保綠化基地建設,完成大黃路、石油路等6處三級管網改造。全面深化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繼續推進市容環衛長效管理和重點視窗地區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城市管理在直轄慶典等重大活動中經受了檢驗。
四 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持續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區級財政全年用於科技、教育、衛生和文化事業的支出分別為0.26億元、4.17億元、0. 83億元和0.62億元,比上年增長16.79%、19.14%、20.51%和72.23%。
科教興區戰略深入實施。“數字渝中”建設步伐加快,在全市率先建成區域全覆蓋的公共安全視頻圖象信息系統,數位化城市管理和電子政務辦公系統建設推進順利。基礎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學齡兒童國小、國中入學率保持100%。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區高考、中考上線率繼續領先全市。教師隊伍不斷最佳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大力實施教育均衡化項目,全區中國小辦學條件全面改善。持續推進校點布局調整,啟動實驗一小運動場綜合改造、中一路國小遷建工程,完成實驗幼稚園搬遷改造、大坪中學綜合樓建設項目。
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加快。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計畫免疫覆蓋面不斷擴大,對12.35萬人次適齡兒童免費接種;疾病防控、衛生監督有效加強,全年轄區未發生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注重醫療衛生服務重心下沉,全力推進社區衛生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爭取國家、市里支持,三級財政共投入2848萬元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全市首家按國家新標準建設的大溪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實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和低差率銷售,有效保障民眾享受價廉的基本用藥。
文化、體育等事業取得新進展。公共文化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建成2個達標文化站和27個社區示範圖書室。堅持開展三峽大講壇渝中分論壇等特色群文活動,成功舉辦重慶半島萬人歌會等直轄十周年慶典文藝活動,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參加市二運會取得好成績,代表全市組團參加第六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展示了形象。雙擁工作連續三次保持全國先進,兵役、人口計生、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工作進一步加強,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同步推進。
五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保持了城區社會的和諧穩定。
進一步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大力實施“金保工程”,實現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個保險的信息合一,社會保障體系的整體效益充分發揮。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提高,人均月平增加 180元、達到950元。充分關注老齡人口生活質量,對4855人次80歲以上老人發放生活補貼100萬元。2007年末,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22.86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員34.93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員19.48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員15.87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員11.60萬人,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
大力實施“充分就業”工程。46個社區創建成為“充分就業社區”。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再就業培訓3562人,指導和幫助920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4050”人員3580人。完善再就業政策,發放再就業小額貸款313萬元。幫扶“零就業家庭”就業152戶,在全市率先實現消除“零就業家庭”的工作目標。
更加關注城市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堅持“應保盡保”,全年發放低保金4653.2萬元。建立低保退出機制,鼓勵低保對象再就業,為396人發放了“低保就業補貼”49萬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充分考慮今年物價上漲因素,為困難家庭發放392.4萬元臨時生活補貼。積極實施基本醫療救助,為1.63萬名貧困人員減免醫療費用296.5萬元。全年資助貧困學生8695人次,資助經費922.8萬元,900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享受了免收借讀費政策。新增275戶“雙困”家庭享受了廉租住房保障,發放租金補貼165.31萬元。
不斷夯實社區基層基礎。整合社區資源,社區居委會由原來的109個調整為76個。社區居委會換屆順利實施,社區工作者年齡和學歷結構更加最佳化。加大為民辦實事力度,完成區級10項“民心實事項目”,順利實施市委、市政府涉及我區“民心工程”。紮實推進“平安渝中”建設,認真落實保穩定、保平安“雙保”責任制,妥善處置了一大批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突發性事件。大力實施“安民、利劍、天網、安寧、強基”五大工程,深入開展嚴打專項鬥爭,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眾安全感達95%以上,我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暨平安建設工作位列全市區縣考核第一名。圓滿完成街道“一司一站一辦”改革,不斷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紮實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切實維護了人民民眾的切身利益。
六 努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深入開展以“執政為民、清廉從政、服務發展”為主題的學習整改活動,共徵求意見、建議2143條,立即整改問題1045個,落實建章立制措施1064項,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推行區級領導公開接待民眾和區級領導信訪包案制度,開展“千名幹部大下訪”活動,廣泛聽取民情、民意、民聲,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成立行政效能投訴中心,加大明察暗訪力度,強化政務督查,政府行政效能不斷提高。大力推進政務公開,不斷規範行政服務中心建設,2007年我區被命名為“全國政務公開示範點”。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五五”普法工作深入推進。主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落實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意見總計890件。公開聘請3名政府法律顧問和68名金融業發展專家顧問,進一步拓寬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的渠道。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新一屆政府工作開好局、起好步,各項事業有力有序推進的一年;是我們抓改革、謀發展,經濟社會加速前進的一年;是我們重民生、促和諧,人民民眾得到更大實惠的一年。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得益於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區廣大幹部民眾的團結拼搏、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在此,我代表渝中區人民政府,向關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全體代表和委員、駐區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各民主黨派和社會團體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日益加大,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和機制尚需進一步最佳化;拆遷整治難度更趨凸顯,舊城改造任務依然十分艱巨;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比較困難,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還需進一步加大解決力度;政府自身建設中還一定程度存在工作推進不力、效率不高、宗旨意識淡漠的現象,極少數人甚至違法違紀、腐化墮落。對於這些問題,區政府將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08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今年(2008年)是全面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推進“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之年。黨的十七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描繪了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胡錦濤總書記高瞻遠矚作出的“314”總體部署,進一步明確了重慶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直轄市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戰略地位;重慶經過直轄十年發展,整體邁上了“求突破、上台階、大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面對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渝中要發揮“領頭領跑”、“加快”、“率先”的作用,必須更加注重提升發展質量,更加注重豐富發展內涵,更加注重最佳化發展途徑,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動力,推動城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2008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市經濟工作會、區委十屆四次全委(擴大)會的總體部署,圍繞建設“一區一基地”的戰略定位和實現“兩個率先”的戰略目標,以強力實施危舊房整治、豐富城區發展載體為重點,以推進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加速現代服務業集聚形成為核心,以增強城區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為亮點,以強化民生民利保障、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基礎,切實增強發展的可持續性,努力推動城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突破性進展。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2008年主要預期性指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力爭達到12%;區級財政收入增長13%,力爭達到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億元,力爭達到100億元;商貿銷售總額增長12%,力爭達到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力爭達到13%;實際利用外資2億美元,力爭達到2.5億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81天;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主要約束性指標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全社會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8%,全社會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新增就業人員1650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0.5‰以內。
三、促進城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結合渝中工作實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在調整產業結構和最佳化產業布局,重在強化土地整治和拓展發展空間,重在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和增強發展活力,不斷夯實持續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的動力。
一 舉全區之力實施“危舊房改造年”,著力完善加快城區發展的載體。
土地空間受限是多年來制約渝中加速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目前,區域內共有危舊房總建築面積約240萬平方米,涉及近4萬戶居民。切實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質量,政府責任重大,義不容辭。我們必須堅持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相結合、完善城區功能與提升城市形象相結合,牢牢抓住市里計畫3至5年,投資1000億元全面解決主城危舊房問題的重要契機,強力實施“危舊房改造年”,進一步加快城區發展載體建設,努力實現土地功能科學定位與合理調整。
全面推進危舊房拆遷整治。分清輕重緩急,有計畫、有步驟、有批次地開展拆遷整治。結合城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積極實施京劇團、官井巷、原檢法兩院等解放碑重點片區的危舊房改造,加速推進大坪單巷子、七牌坊、高九路沿線地塊以及化龍橋片區的拆遷整治;注重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區功能,逐步啟動黃花園地塊、興隆街和湖廣會館協調區等片區的綜合改造;繼續加大對華夏廣場二期、建設公寓地塊等開發項目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投資單位加大資金投入,儘快完成片區拆遷整治;切實加強與市城投公司、地產集團的工作對接,抓緊啟動確定的兩路口菜市場、歸元寺、嘉陵新路、上清寺路等10個地塊的拆遷整治,確保年內全部完成。高度重視安置房源儲備,以拆遷安置時序進度為標準,抓緊啟動拆遷安置房建設,積極採取購置一批商品房、二手房等措施,多渠道籌備安置房源。全年完成危舊房拆遷改造面積120萬平方米以上。
切實強化工作機制。堅持市區聯動,積極爭取市里政策資金支持,加大與市城投公司、地產集團的工作聯繫,確保“兩大集團”在區儲備地塊年度計畫資金儘快落實到位,努力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繼續堅持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建立強有力的組織指揮體系,在區拆遷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指揮下,深入落實項目指揮部指揮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拆遷項目所涉及街道的主動性、能動性,切實做到“一個地塊,一名責任領導、一套工作班子,一個實施主體、一抓到底”。堅持推進拆遷整治與抓好招商引資相結合,吸引社會各方參與我區危舊房改造,加大融資力度,多渠道為拆遷整治順利推進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高度關注人民民眾切身利益,全面推行“陽光拆遷”,深化輿論宣傳導向,暢通信訪渠道,確保拆遷整治順利推進。
二 積極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加快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
堅持高定位、高起點,把高端、高效、高輻射力作為結構調整的基本要求和工作導向,圍繞打造長江上游地區現代服務業核心區,加速推進金融核心區、現代商貿商務核心區、文化旅遊核心區、專業技術服務核心區的建設,力爭現代服務業在第三產業中的占比突破50%。
優先發展金融業。堅持“優三強三、金融為首”,抓住重慶建設長江上游地區金融中心的關鍵幾年,走好鞏固優勢、再創優勢的緊要幾步,全力推動金融業加快發展。市區聯手儘快制定完善重慶金融核心區產業發展規劃,抓緊啟動解放碑金融商務街區建設,引進有理念、有實力、有信譽的機構統一開發、統一實施、統一管理。充分發揮金融業發展諮詢顧問團的作用,進一步深化銀政企三方融合互動,借腦借智,促進決策更加科學化;借勢借力,充分利用當前金融機構特別是外資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的契機,積極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入駐渝中,進一步增強金融發展動力。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強化金融債權保護,整合政府資源,積極推進徵信系統資料庫建設,搭建信用信息發布平台,著力打造西部一流的金融安全區。加大扶持服務力度,積極研究出台更有針對性、吸引力、競爭力的產業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機構創新發展,做大做強,努力把金融業培育成為我區的龍頭產業。
協調發展中介等五大服務業。中介服務業要注重抓大扶優,薈萃品牌,著力強化戰略諮詢、人才獵頭等中介機構的引進,促進本土優勢機構拓展業務縱深,構建重點功能區塊,打造中介特色樓宇。科技信息業要重點抓好對區域內龍頭企業的扶持服務,探索建立軟體及服務外包平台,切實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積極發展一批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特徵的成長型科技企業,努力培育1至2家年收入在5000萬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加快發展文化服務業,大力支持區域內文化產業集團和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促進文化市場在整合規範中繁榮發展,推動區屬文化單位在體制改革中不斷增強活力。深入挖掘包裝區域內富集的歷史文化內涵,完善提升城際旅遊模式,強化城市行銷理念,努力促進都市旅遊業呈現以渝中為原點,放射性發展的良好態勢。大力發展醫療保健業,促進轄區大型醫療機構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擴大輻射範圍。
著力提升商貿能級。堅持“立意高、品牌齊、形態異、輻射強”的發展方向,完成商業大廈、金鷹廣場等商業設施改造,推進業態提升,力爭引進2至3個國際一線品牌入駐開設旗艦店、專賣店,使解放碑商圈成為具有廣泛知名度、強大輻射力的高端品牌集聚區。強化政府引導、市場調節、政策激勵,繼續辦好品牌節會活動,充分發揮節會經濟關聯帶動效應;推進朝天門、菜園壩等市場改造升級,大力發展定單貿易、網上貿易、展示貿易等新型貿易方式,不斷鞏固發展我區大市場、大流通、大商貿的地位和形象。
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樓宇載體建設是前提、是關鍵。必須下大決心解決當前高檔商務樓宇數量嚴重不足、質量及配套不優等制約我區吸引和留住企業這個“瓶頸”。按照“加快規劃一批、加快建設一批、加快提升一批”的要求,分步驟、有重點地推進區域內商務樓宇的整體形象提升和綜合功能完善,不斷提高樓宇對企業入駐的吸引力。健全樓宇經濟工作機制,強化商務樓宇聯絡員制度,建立完善樓宇經濟、總部經濟資料庫,引導物管公司提高樓宇物業管理水平,加強商務樓宇周邊環境整治,為樓宇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三 實質推進“一極三區一帶”建設,不斷最佳化產業空間布局。
堅持以項目為支撐,按照板塊功能定位要求,有序推進“一極三區一帶”建設縱深發展,進一步增強區域產業集聚的強度和質量。
最佳化提升解放碑CBD綜合承載能力。解放碑CBD作為全區經濟成長的“引擎”、產業發展的“高地”,目前區域內交通設施“瓶頸”制約、載體供給嚴重不足的現狀尚未根本改變。繼續加大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成中興路、棉花街道路拓寬工程和較場口、七星崗節點交通綜合整治項目,著力提高CBD區域通達能力。重點實施CBD硬核範圍內的拆遷整治,為全面完成CBD區域危舊房改造奠定堅實基礎。大力推進以樓宇為載體的項目建設,積極支持鼎好世紀星城、新聞出版智慧型大廈、萬豪金融中心、環球金融中心、開發銀行大廈等社會投資項目加快建設進度,配合推進瑞奇大廈等一批“四久工程”實施綜合改造;強化功能規劃,抓好招商引資,大力引導符合區域產業發展導向的業種業態向樓宇集聚。積極打造建設解放碑時尚文化城,加快國泰藝術中心、國泰綠化森林廣場建設,實施解放碑步行街人性化景觀改造,啟動城市光雕塑等景觀項目建設,不斷提升解放碑CBD的功能和形象。
加速培育“三區”產業集聚形成。化龍橋現代製造業服務中心區作為區域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增長源,必須全力以赴,加快推進。堅持以建設促拆遷、以拆遷保建設,儘早完成片區“8·19”紅線範圍內拆遷掃尾工作和三期拆遷安置工作,確保加快開發建設的用地需要;積極搞好協調配合服務,促進瑞安集團儘快編制完成化龍橋片區產業發展規劃,並加大投資力度、加快投資進度,開工“嘉陵帆影”等公建項目和化龍湖項目,建成“重慶天地新城”,基本形成片區的路網骨架、綠化環境,確保全年投資總額40億元以上。兩路口—上清寺商務配套服務區要以樓宇為載體,依託轄區內市設計院等科研、設計院所發揮產業帶動作用,全力打造人和創意產業園,今年(2008年)重點推進人和街示範段建設;完成大田灣體育健身中心的調研論證,推進太平洋廣場、希爾頓商務大樓等重要商務樓宇周邊環境的綜合整治。大坪區域商業文化中心的發展要重點抓好七牌坊商業項目開發建設,積極配合科技學院、後勤工程學院地塊項目業主搞好定位並加快建設步伐,推進六店子4S店、永源汽車裝飾市場等項目建設,加快高九路沿線等重點地塊的拆遷整治,形成大坪地區整體開發建設的氛圍。
著力推進“一帶”產業重塑再造。堅持整合資源、盤活存量、重點突破,結合市里整體推動長江、嘉陵江兩江四岸城市規劃建設,加速促進兩江濱江帶的產業串聯,儘快形成以親山近水、觀山覽水為主體功能的觀光休閒產業集聚。規範整治長濱路物流市場,改造提升濱江公園、長濱體育健身中心;推進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繼續實施湖廣會館歷史街區整治和川道拐、文覺寺傳統商業街區綜合整治工程,培育豐富業態發展。以護坡改造、景觀建設為重點,推進嘉濱路景觀綜合改造一期建設。抓住市里大力發展“遊輪經濟”的契機,儘快完成旅遊集散中心的規劃論證,配合市里搞好朝天門碼頭環境綜合整治和配套設施建設,努力將朝天門碼頭建設成為國內一流開放性碼頭。
四 強化城市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提高城市現代化水平。
堅持高水平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著力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努力將渝中建設成為清潔、清新、宜居、方便的城市大社區。
強化樞紐型、功能型基礎設施建設。全力配合實施軌道交通一號線、三號線、六號線、牛角沱至兩路口高架等市在區重大交通項目,拓寬改造一批支次幹道,推進重要道路節點改造,綜合整治大坪支路、九坑子等12條背街小巷,不斷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城區道路通達能力。推進城市排水三級管網、環保綠化基地等市政設施建設,提高環衛基礎設施覆蓋率和運行效能。啟動區人防指揮所建設。圍繞提升城區綜合配套服務功能,抓緊思考謀劃解放碑地下車庫連通等一批重大前期工作項目,強化前期項目規劃和儲備,嚴格項目審批和決策機制,努力形成“建設一批、儲備一批、研究規劃一批”的重大項目建設滾動推進格局。
強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健全市容長效管理機制,強化城管執法責任制,儘快制定完善《渝中區城市市容管理標準》、《渝中區城市管理工作考核辦法》,在全市率先實現城市數位化管理全覆蓋,提高執法水平和效能。積極探索市政環衛管理市場化的新路,不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能力。強化燈飾維護,確保亮燈率達到95%;規範戶外廣告設定,嚴格審批管理;重點抓好在解放碑、朝天門等視窗地區推行市容精細化管理模式工作,切實整治占道經營、違章建築、城市“三亂”等頑疾;著力打造暢通渝中,配合市里推進公交線路及站場設定調整,積極完善以智慧型化建設為重點的交通設施,不斷最佳化重要節點交通組織,進一步做好交通排堵保暢工作。全面鞏固市級山水園林城區創建成果,按照“拆危增綠”目標要求,實施嘉華大橋、黃沙溪立交等生態林建設項目,建成一批社區遊園,推進立體綠化工程,全年新增公共綠地3.22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2平方米,綠地率達28.7%,綠化覆蓋率達30.43%。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抓好節能減排工作,重點開展塵污染、油煙氣污染等專項治理活動,力爭成功創建市級環境保護模範城區。
五 深入推進對內對外開放,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新活力。
堅持以擴大開放為根本出路和最大動力,認真落實市里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的總體要求,立足區情實際,創新工作舉措,強化區域協作,不斷拓展對內對外開放新領域,繼續保持在全市對外開放中的先發效應。
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大力發展總部經濟,以“引大、引強、引總部”為目標,著力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總部、上市公司、優勢企業以及高端商貿品牌;篩選一批計畫目標,主動出擊,重點突破,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千方百計做好工作,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展“點對點”的投資促進服務,切實做好美國花旗銀行、新加坡華僑銀行、大華銀行等在談項目的全程追蹤,確保成功引進。以今年(2008年)我區大規模危舊房拆遷整治為契機,建立完善職能部門聯動的地塊招商工作機制,引進國內外知名開發商,建成一批高品質商務樓宇。
繼續支持、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按照“非禁即準”、“非限即許”的原則,不斷放寬投資領域、經營範圍、登記條件、項目審批管理限制,降低創業門檻,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切實解決非公有制企業在融資、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困難,促進中小企業蓬勃發展。進一步落實各項政策措施,為各種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全面推進區域經濟合作。深入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戰略,牢固樹立“小地域、大作為”的觀念,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創新區域合作體制機制,著力形成與周邊城區優勢互補、聯動發展、互惠共贏發展格局。按照全市“一圈兩翼”區域發展的總體要求,完善對口幫扶巫溪縣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著重在產業聯動、勞務合作、科技幫扶、教育互動等方面精心抓好工作對接,努力實現共同繁榮進步。深化“走出去”戰略,整合區內優勢行業資源,有計畫、有重點地推介渝中、行銷渝中。
四、全面推進和諧渝中建設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本屆政府將更加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解決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重點,不斷加強社會建設,努力促進全區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一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把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政府投入,著力提高社會事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協調進步。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健全助學機制,切實保障學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教育公平。堅持均衡、優質並舉,繼續抓好教育均衡化項目建設,促進教育資源最佳化配置,在全市率先實現中國小辦學條件標準化;進一步拓展優質教育資源,做精、做強一批“品牌”學校,努力構建以重點學校為支撐的示範群體。鼓勵支持中國小幼稚園加強體育、藝術等特色學校建設,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格局。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以教育教學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為重點,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促進校際之間的人才流動,全面提升教育人才隊伍素質。完成校點布局調整規劃,啟動黃沙溪國小、石油路國小建設。
加快發展公共衛生事業。進一步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衛生執法監督體系,提高對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網點建設,啟動實施2至5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改擴建,力爭上半年投入使用;健全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準入淘汰、考評激勵、人才培養等制度;加大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的力度,繼續擴大藥品低差率銷售,努力為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關注婦女兒童保健事業,全面實施貧困孕產婦生育救助和貧困家庭兒童免費保健。
促進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大力發展公益文化事業,深入開展百場電影、百場戲曲“雙百進社區”工程,做精、做靚解放碑廣場周末音樂會等群文活動品牌,不斷豐富人民民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以文圖兩館為重點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抓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強公民道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不斷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努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區。積極發展體育事業,以迎奧運為契機,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民眾身體素質。
鞏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成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持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保護和利用好僑力資源。加強國防教育,深化“雙擁”成果,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努力推動兵役、人防、審計、物價、檔案、保密和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二 更加關注民生民利,不斷改善人民民眾生活質量。
堅持把民眾利益放在首位,圍繞民眾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使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效真正體現到為民眾排憂解難上,體現到實現和維護民眾的切身利益上。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認真貫徹《就業促進法》,加大就業創業培訓力度,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切實提高勞動力素質和就業能力。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措施,發揮以創業促就業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更多就業者成為創業者。著力深化“充分就業社區” 創建工作,實施動態管理,整合社會資源,大力開發以社區服務為主的公益性崗位,多渠道、多方式促進就業。統籌做好城區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幫助新增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加強調查失業率統計工作和成果運用,建立健全失業監測和預測機制,及時掌握全區的就業與失業動態。完善就業激勵機制,鼓勵有就業能力的失業人員主動就業。全年指導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500人,“4050”人員等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2000人。認真貫徹《勞動契約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建立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全面推行勞動契約制度,發展和諧勞動關係。
切實強化社會保障。堅持保基本、廣覆蓋,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切實加強社保基金管理,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完整。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幫助困難民眾解決好就醫、就學、住房等實際困難。開展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試點工作,與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救助有機結合,提高居民醫療保障水平。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為他們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共享文明成果創造良好環境。高度重視物價上漲對低收入群體生活的影響,綜合採取積極有力的措施,切實解決好“米袋子”、“菜籃子”等關係困難民眾基本生活的實際問題。
真切關注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精心策劃、務實推進充分就業、環保綠化、敬老助殘、愛心醫療、教育援助、住房解困、市政環衛、社區文體、便民路改、平安渝中等1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切實把好事辦好辦實,真正讓人民民眾滿意、讓人民民眾得實惠。
三 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夯實社會和諧基礎。
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切實改進社會管理工作,創新機制,整合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強化社區服務、居民自治、安全穩定、文明促進功能,推進社區建設深入發展。著眼於社區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有重點、有步驟地拓展社區服務、管理領域。加強社區服務設施標準化建設,解決 6個社區居委會服務用房,加快規範化社區警務室建設,新建10個社區示範圖書室,完成20個文化信息資源工程社區基層點建設。按照創新發展、分類指導原則,深入推進星級社區創建,增強社區工作活力。落實社區“雙準入”制度,避免社區居委會行政化傾向,有效解決社區居委會負擔過重的問題。積極引導駐區單位、物業管理機構和社區民間組織參與社區事務管理,提高社區建設的社會化水平,共建共享和諧社區。以社區居委會換屆為契機,進一步加大社區居委會班子和隊伍建設,切實提升社區工作者素質,關心愛護社區工作者。積極探索有利於農民工融入城市的社區管理體制機制,把對農民工的服務與管理作為社區管理、居委會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逐步構建起以社區為依託的農民工服務和管理平台。
深化“平安渝中”建設,維護社會安全穩定。進一步落實維穩領導責任制,強化各級維穩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繼續抓好“千名幹部大下訪”活動,完善區級領導信訪接待制度,落實重大信訪、重大穩定包案責任制,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群體性事件。把全力維護民眾合法權益擺在妥善處理各類矛盾的首要位置,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機制,完善多渠道解決爭端機制,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搞好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對重點區域和治安突出問題的整治,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不斷增強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切實抓好公安“三基工程”建設,加快公安工作信息化步伐,完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提高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和精確打擊水平。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公共聚集場所、學校、食品藥品等領域群體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五、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加快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政府是具體的牽頭者、組織者、實施者。切實增強政府執行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激發政府工作活力,對於推進“一區一基地”建設,加快“兩個率先”進程,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至關重要。
一 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政府執行力。
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要著力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公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履職能力,努力增強幹事創業的事業心、責任感。繼續深化鞏固“執政為民、清廉從政、服務發展”學改活動成果,建立健全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轉變會風、文風,切實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真抓實幹上,鼓實勁,求實效;堅持重心下沉,注重調查研究,強化各項工作的部署、檢查、落實,努力形成一級帶著一級乾、一級乾給一級看的良好政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多做民眾急需的事、民眾受益的事,多做打基礎的事、起長遠作用的事。今年(2008年)是各項任務繁重而艱巨的一年,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尤為重要。要增強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強化工作協調配合,切實杜絕推諉扯皮現象,確保政令暢通;嚴格綜合目標考核,加強政務督查工作,促進政府決策落實;堅持重點工作、重點激勵的思路,最佳化完善重大項目績效考核機制,真正做到獎優、治庸、罰劣,努力形成激發全區幹部肯幹事、能幹事、乾成事的工作導向。
二 強化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反映著人民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事項,繼續加大對審批行為的監督和審批後續監督失責行為的追究;健全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建立公開透明、程式規範的行政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健全政府重大決策專家諮詢、重大事項社會公示聽證等制度,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高度重視新聞輿論監督,切實增強宣傳意識和輿論處置能力,做到有問必答、有錯必糾。深化全國政務公開示範點工作,繼續推行電子政務,暢通政府網站、新聞發布會等公開渠道,打造“陽光政務”。堅持行政公用經費“零增長”,建設節約型機關,降低行政成本。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完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努力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三 最佳化機制體制,激發政府工作活力。
最佳化發展環境、增強政府活力,關鍵是要解決體制機制問題。要著力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行政資源整合,健全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機制,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繼續實施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事業單位管辦分離的有效途徑和方式。積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充分體現公共財政職能,發揮財政在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槓桿作用。加大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做實做強區國資公司等投融資平台。堅持以人為本,健全完善鼓勵觀念創新、工作創新的幹部激勵機制,努力保持推動城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強大活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