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2009年1月16日在浙江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省長呂祖善代表浙江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人:浙江省省長呂祖善
  • 報告時間:2009年1月16日
  • 報告背景:浙江省第十一屆人大第二次會議
2008年主要工作
2008年,是本屆政府履行職責的第一年,也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對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面對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省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浙江省委的正確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積極推進“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畫”,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全省經濟保持較快增長,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進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社會保持穩定。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1000億元,增長10%;財政收入增長15.3%;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6%;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58元,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5.4%和6.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城鎮新增就業7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4.6%。。除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外,年初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實現,為民辦實事的十方面任務全面完成。
一年來,國際金融危機加速蔓延,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不斷加深,以出口型、加工型為特徵的我省經濟首當其衝。我們圍繞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針對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出“標本兼治、保穩促調”的思路,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著力保持經濟運行平穩。及時把握經濟運行中出現的趨勢性問題,在積極向中央反映情況、爭取支持的同時,加強對企業的解困、扶持和服務,著力強化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措施。不斷加大與金融機構溝通協調力度。積極爭取擴大信貸規模,出台加快金融業創新發展、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支持等政策意見,組織推動銀企對接,增加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開展小額貸款公司和村鎮銀行試點,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好的、扶持弱小的、幫助困難的企業,全省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新增4740億元,同比多增532億元。不斷加大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的力度。廣泛開展政企聯動的“企業服務年”活動,取消和暫停徵收100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部分涉企經營服務性收費標準,減免困難企業相關稅費,減輕企業負擔50多億元;安排省級外貿發展資金3.5億元,促進外貿穩定健康發展,外貿出口總額1543億美元,增長20.3%。不斷加大項目推進力度。制定實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計畫,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網路、惠民安康和產業提升等“三個千億”工程建設,以國家擴大內需為契機,加快組織實施一批保障性安居、農林水利、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態環保、自主創新等重大項目,積極籌措財政資金保障重大項目建設,“三個千億”工程完成投資1410億元,新增高速公路422公里、6000千瓦以上發電裝機容量370萬千瓦、500千伏輸變電線路513公里,杭州灣跨海大橋等一批項目建成,甬台溫、溫福鐵路等項目進展順利,寧杭、杭甬客運專線和杭州鐵路東站擴建等項目開工。不斷加大經濟運行協調和市場監管力度。強化煤電油運等綜合協調,切實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糧食安全,加強價格監管,努力保持物價穩定。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制定實施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畫,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標準化和品牌戰略,加快推進33個重大公共創新平台建設,新引進113個科技創新載體,組織實施26個重大科技專項,發明專利授權量增長47.7%,全省財政科技支出86.8億元,增長21.3%。大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制定實施推動工業創新和轉型升級的政策,實施行業龍頭企業技術趕超計畫和技術改造“雙千工程”,工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大力推動服務業發展。制定實施服務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完善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服務業增加值增幅高於生產總值增幅。大力推動新型城市化。修編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基本完成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協調推進都市經濟圈、城市群和中心鎮建設。大力推動新農村建設。制定實施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意見,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快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施新一輪“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完成3395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新解決30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城鎮集中供水覆蓋農村人口新增154萬,改建通村公路3755公里,各級財政“三農”投入626億元,增長26.2%。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制定實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行動計畫,組織實施節能降耗、節約集約用地和環境保護等工程,啟動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擴大重點用能監管範圍,淘汰小火電、小水泥等落後產能。通過土地整理和開發利用,新增耕地27萬畝。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78萬噸、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1800噸,八大水系、運河、主要湖庫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提高7.6個百分點。
紮實推進民生改善。制定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低收入民眾增收行動計畫,健全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全省財政支出增量的72.2%用於民生。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加大對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低保家庭就業的幫扶力度,探索覆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制度,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高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和醫療保障水平,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新增211萬、193萬、125萬和240萬,省級財政對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1倍。完善落實低收入居民價格補貼辦法,實施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3萬戶,新開工經濟適用房343萬平方米。加大對欠發達地區和海島地區的支持力度。省級財政轉移支付193億元,增長15.3%,緩徵林業“兩金”,擴大欠發達地區下山搬遷農戶補助範圍,提高補助標準,完成下山搬遷7.3萬人,山海協作項目到位資金230億元。積極推動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本費、作業本費和外來民工子女借讀費,國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分別提高到450元和300元,率先實行農村教師任教津貼制度,全面落實困難學生資助和高校學生補助政策,全面開展化解義務教育債務工作,實施新一輪職業教育六項行動計畫,積極推動高等學校教育質量提升。
完善城鄉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體系,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路,加強重大疫情和重大傳染病防控,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省級財政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提高1倍,農民健康體檢補助標準進一步提高。推進中醫藥事業加快發展。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啟動實施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免費孕前優生檢測,開展計畫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實施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推進文化建設八項工程和新農村文化建設十項工程,廣泛開展“種文化”、送文化活動,基本實現所有行政村通有線電視,全面減免城鄉低保家庭有線電視網路初裝費。紮實做好迎接北京奧運會的各項工作,我省運動員在奧運會和殘奧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積極發展婦女、兒童、老齡和殘疾人事業。推進城鄉社區建設。加強外來務工人員服務和管理。認真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港澳台事務等工作。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總結浙江30年改革開放經驗,努力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組織實施綜合配套、統籌城鄉和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改革試點。完善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積極解決民營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促進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省屬國有企業改革重組,加強與央企等戰略合作,完善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加快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推動地方金融創新,全面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村住房保險,完善土地“招拍掛”制度,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擴權強縣。進一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推動開發區(園區)改造提升,規劃建設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完善出口加工區功能,開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加大引進外資工作力度,加強與境內外優勢企業戰略合作。落實國家推進長三角地區改革發展的政策,全面深化長三角地區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中部崛起。加強援藏援疆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加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監管,積極處置“問題奶粉”等公共安全事件,開展農村“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著力預防化解經濟金融風險,推動企業兼併重組解困,妥善處置企業債務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加強企業拖欠工資的防範處置工作。大力實施強塘固房工程,除險加固水庫235座,加固堤防205公里、海塘25公里、水閘39座,完成1.88萬戶農村困難民眾危舊房改造。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安全專項整治,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下降13.5%、5.1%和6.2%。紮實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堅持並發展“楓橋經驗”,健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防控體系,依法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進一步做好信訪工作,妥善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大力支持國防建設,深入開展擁軍優屬、軍民共建活動,進一步推動國防動員工作,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直面困難,堅定信心,狠抓保穩促調各項措施的貫徹落實,努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著力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竭力為基層和企業排憂解難。切實加強科學民主決策,完善省政府工作規則等規章制度,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和政協通報制度,推行政府領導領辦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和聽取意見制度,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加強依法行政,制定實施公民權益依法保障行動計畫,全面推行政府信息公開,加快建設電子政務監督系統,規範行政行為。積極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完善省管縣財政體制,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大力壓縮行政性開支。健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行政層級監督,實行審計情況通報制度,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2008年,我們還遭遇了嚴重的自然災害。面對50年一遇的特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我們及時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實施電網、農林基礎設施的恢復重建,省財政下撥救災資金3.68億元,救助災民63萬人次,修復重建房屋2301間,災區生產生活秩序得到較快恢復,駐浙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作出了重大貢獻。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全力支援抗震救災。先後派出應急救援、醫療救護和支教隊伍44支2512人,捐贈款物43.5億元,接收治療災區傷病員1020名,提前完成帳篷生產任務31.3萬頂,建成過渡安置房5.5萬套。設立對口援建機構,編制援建規劃,安排財政援建資金16.5億元,啟動建設一批公共服務設施,援建工作進展順利。
我們清醒地看到,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快速蔓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加深,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全球市場需求萎縮、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金融潛在風險增加、社會穩定壓力加大等嚴峻挑戰。經濟下行加快、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等問題突出,而且趨勢還在延續。全省生產總值增幅逐季回落,預計全年回落超過4.5個百分點,從10月份開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出現負增長,11月份開始地方財政收入當月出現負增長。長期積累的經濟結構性、素質性、體制性矛盾依然存在,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亟待增強,節能減排壓力依然較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難度增加,保障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就業壓力不斷加大,部分低收入民眾生活困難,食品藥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問題突出。政府工作還有不少差距,依法行政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作風不實、效率不高,腐敗現象在一些地方和領域還比較嚴重。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採取更紮實、更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2009年的主要目標和總體要求
2009年將是新世紀以來我省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我國正處於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速發展時期,國內市場需求潛力巨大;中央實施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我省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世界經濟成長明顯減速,在導致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的同時,也帶來能源原材料等資源要素價格的回落,為我省企業降低成本、更好地利用國際先進技術和人才等要素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我省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市場主體抗風險能力和創新活力明顯增強,加上多年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積累的成功經驗和一年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工作基礎,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我們堅信,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只要我們緊緊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的浙江精神,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轉型升級不畏難、苦練內功不浮躁,就一定能夠化挑戰為機遇,變壓力為動力,實現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繼續走在科學發展前列。
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目標導向,建議2009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生產總值增長9%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左右;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例1.7%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以內;新增城鎮就業6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今年國際國內發展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很多,全面實現上述目標有較大難度,我們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全力做好工作,力爭完成各項預期目標。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紮實推進“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畫”,著力保增長、抓轉型、重民生、促穩定,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在具體工作中,努力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堅持標本兼治,保穩促調。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著力解決影響經濟運行平穩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
堅持民生為本,企業為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企業在經濟發展和保障民生中的基礎性作用,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大力推動企業提升發展、做優做強,努力為民生持續改善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改革創新,克難攻堅。把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大力弘揚浙江精神,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以創新的舉措應對挑戰,切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動力和活力。
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和國際國內發展,兼顧長遠與當前、全面與重點、需要與可能的關係,合理配置公共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努力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三、確保經濟持續平穩協調較快發展
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與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有機結合起來,努力為更長時間、更高水平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機遇,圍繞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實施“三個千億”工程。安排政府主導性投資1838億元,帶動社會投資5000億元以上。抓緊開工建設一批政府主導性重大項目。省級財政籌措100億元,大力推進以“六線兩樞紐”為重點的鐵路項目建設,力爭通過4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全省現代化軌道交通網。以高速公路為重點加強公路網建設,抓緊實施港口、機場、內河航運等重大項目,加強高速公路與國、省道聯網和與鐵路、港口的相互銜接。積極推進以核電、電網和天然氣管網為重點的能源建設,組織實施一批千庫保全、海塘和堤防加固、水資源保障、重點圍塗、防洪排澇等水利重大項目,全面推進“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確定的環保設施項目建設,加大廉租住房、農村基礎設施、衛生教育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積極引導和擴大社會投資。充分利用增值稅轉型和財政貼息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裝備製造業、先進臨港產業等項目投資。加強項目建設的要素保障和協調推動。抓緊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最佳化配置建設用地資源,著力解決建設用地空間結構和占補平衡問題。做好重大項目資金平衡和融資對接,創新融資方式,推動金融機構加大重點項目資金投入,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符合科學發展要求和依法依規的前提下,抓緊做好項目論證審批、政策處理和組織實施等工作,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
推動消費快速增長。深入實施低收入民眾增收行動計畫,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深入實施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畫,健全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穩定居民消費預期。加快培育旅遊、文化、信息服務、教育培訓、體育健身等消費熱點,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服務性消費,積極開展“家電下鄉”。加大農村水、電、氣、路等設施建設力度,健全城鄉消費品、生產資料和農產品流通網路體系,發展和完善消費信貸,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認真落實中央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勵普通自住住房和改善型住房消費,加快發展二手房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
努力保持出口平穩較快增長。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推動外貿增長方式轉變,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引導企業在鞏固北美、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中東、俄羅斯、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積極為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提供信息和服務,有重點地組織企業到新興市場開展商務考察、會展等活動,積極穩妥推進企業“走出去”發展。支持企業建立健全國際行銷網路,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提高市場拓展能力。最佳化外經貿發展環境,加快推動大通關建設,提高通關效率,加強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建設。擴大先進技術裝備和緊缺資源性商品進口,加強重要物資的戰略儲備。
積極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優勢製造產業振興。抓住國家制訂實施產業振興規劃的機遇,積極爭取把我省石化、船舶、鋼鐵、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輕工、紡織、有色金屬等行業的重點項目納入國家規劃,抓緊編制我省重點產業振興實施計畫,明確主攻方向、重點項目和措施,推動企業加快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引導企業強化戰略思維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經營決策機制,最佳化業務流程,加強市場行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推進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整合提升各類開發區(園區),推動專業市場提升,發展電子商務,建設面向塊狀經濟的研發設計、行銷、物流和信息等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組織實施一批高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發展創業風險投資,促進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加快發展。大力發展服務業。著力最佳化服務業發展環境,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完善落實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積極推動企業主輔業務分離,推進政府服務外包,引導居民擴大服務性消費,鼓勵服務業經營模式創新。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科技服務、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加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大力引進國內外優勢服務企業和高端人才,培育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和服務外包基地。積極發展就業吸納能力強和市場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務業。進一步推動產業布局最佳化。編制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健全三大產業帶建設協調推進機制,積極推動杭州、寧波、溫州等都市經濟圈和浙中城市群發展,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功能,加強中心鎮建設,加快新型城市化進程。推動港航強省建設,統籌沿海城市產業布局,加強海域和海島資源管理,積極發展先進臨港產業和海洋漁業、海洋生物、海洋旅遊等產業,建設“海上浙江”。
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全面實施智慧財產權、標準化和品牌戰略,深入推進自主創新能力提升行動計畫。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和技術引進。加大科技投入,落實企業研發費加計抵扣等政策,鼓勵企業通過多種方式掌握核心技術和先進技術,推動產學研聯合,實施重大科技專項,著力突破制約產業最佳化升級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大力推進創新平台和創新載體建設。積極鼓勵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與地方、企業共建創新平台,鼓勵科技人員深入企業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大力推動人才資源開發與利用。實施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引進等計畫,大力引進和培養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和產業發展緊缺人才,營造有利於人才集聚和創業創新的良好環境。
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完善落實促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政策,加快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確保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給。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負責制,整合運用各類政策資源,推動1500萬畝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著力提高糧食單產水平,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加強農產品供給保障和質量安全監管。確保農民增收。採取綜合措施,著力增加農村中低收入民眾的收入。完善落實農資綜合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加大財政“三農”投入,推動各類政策資源更多地轉化為農民的直接收入。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深入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和“農產品品質提升”工程,大力推廣“一村一品”、“一鄉一品”,鼓勵發展各類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引導工商企業投資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農產品精深加工,支持發展設施農業、休閒觀光農業、農家樂,推進標準漁港建設。大力推動農民創業就業,紮實開展先進實用技能培訓,加強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信息、金融、技術等服務,鼓勵發展農村家庭工業和社區服務業。進一步最佳化農村發展環境。深入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加強中心村規劃,推動村內道路硬化、衛生改廁、安全飲水、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等設施建設,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積極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深入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扶持發展農業信用擔保機構,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探索推動大型農用生產設備等抵押貸款,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房保險,強化農業農村發展的制度保障。
進一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創新支持欠發達地區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支持欠發達地區、海島地區的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工程,提高欠發達地區發展能力。以低收入農戶集中村為重點,加大對困難農戶的結對幫扶力度,扶持低收入農戶發展生產,大力發展來料加工業,支持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偏遠海島和貧困山區困難民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堅持保護為先,合理開發利用山區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林業和森林旅遊等產業,加快建設“山上浙江”。切實做好對口支援青川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積極推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主動對接、服務上海世博會。進一步加強與中西部地區、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合作與交流。繼續做好援疆援藏工作。深入推進與港澳台地區的經貿合作。
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深入實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行動計畫。加快推動節能降耗十大工程,嚴格執行重點耗能行業能耗限額標準,抓好6000餘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改造,加快淘汰小火電等落後產能,健全落後生產能力退出機制,擴大差別電價實施範圍,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節地、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落實“365”節約集約用地實施方案,推進低丘緩坡和灘涂的合理開發利用,加快農村宅基地整理,鼓勵建設多層廠房,加大對地下空間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嚴格執行用水定額管理,深化水價改革。深入推進“811”環境保護新三年行動和環境保護八大工程,加快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步伐,加強錢塘江流域氮磷污染控制和重點河段監管,加強水庫水源地保護和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加強重點環境問題整治。制定實施重點污染行業準入標準,禁止新上高污染項目,推進燃煤發電機組脫硫改造,加強對重點工業污染源的“飛行監測”。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嚴格控制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大氣、土壤、近岸海域污染。完善環境監測監控體系,加強環保執法監管,推進排污權交易。加快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推動開發區(園區)生態化改
四、確保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
經濟越是困難,越要高度重視民生和社會穩定。緊緊圍繞事關民眾切身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的熱點、難點問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把推動就業再就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視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新增勞動力就業問題。努力穩定現有就業崗位,加強對全社會就業的分析監控,制定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範圍的政策措施,實施與就業掛鈎的企業發展支持政策,引導企業採取在崗培訓等多種措施減少裁員。千方百計拓展就業門路,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積極增加社區服務、公共服務等公益性崗位,完善落實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政策,降低創業門檻,把小額擔保貸款、貸款貼息、職業培訓補貼等優惠政策擴大到城鄉所有創業人員。完善城鄉就業公共服務和救助體系,加強對失業人員的就業技能培訓,健全城鎮零就業家庭、農村低保家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長效機制。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增加農村中國小教師編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完善離校未就業大學生見習制度,引導各類孵化器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低成本創業平台。努力擴大招生規模,讓更多的中學、大中專畢業生繼續就學深造。
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工作。完善養老保障制度,穩步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探索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完善醫療、工傷等保險制度,加強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之間的政策銜接,啟動實施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健全低保、醫療和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等救助制度,完善困難民眾物價補貼機制,加強臨時救助制度建設,擴大社會救助覆蓋面。加快發展老齡事業、社會福利事業和慈善事業,健全養老服務體系,以殘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為抓手,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切實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健全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制度,提高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比例,多渠道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其他群體的住房困難,加快農村危舊房改造。加強城鄉法律援助體系建設。
切實做好教育、衛生、文化和體育等工作。加快提升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績效工資制度,保障外來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重視發展特殊教育。努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最佳化高校專業設定和學科結構,提高高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大力推動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縣級和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能力建設,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開展鄉鎮衛生院體制改革試點。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重大傳染病、職業病防控,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能力。積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培育文化服務品牌。深入開展送文化下鄉和“種文化”活動,提升鄉鎮綜合文化站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文學藝術事業。繼續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認真做好全國殘運會和省運會的籌備工作。加強人口和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強化出生缺陷防控。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和外事、僑務工作。
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切實防範化解經濟金融風險,積極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風險預警系統,建立健全風險協調處置機制,嚴肅查處企業欠薪逃匿行為,推進企業、個人徵信建設,引導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市場監管,完善價格監測和重要物資儲備制度,確保市場穩定。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強食品藥品質量全程監管,強化源頭預防和治理,全面推進農村“十小”行業質量安全整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基層安全生產監管,開展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和重點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推進“強塘固房”等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加強基層應急管理,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推廣新時期“楓橋經驗” ,推進居住證制度改革,深入開展和諧社區、和諧企業創建活動。貫徹國務院信訪條例,完善利益表達、權益保障、矛盾調處機制,預防和妥善處理各類群體性事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社區矯正工作力度,統籌推進城鄉警務一體化,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大力支持駐浙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建設,進一步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人民防空工作,紮實推進“雙擁”共建活動,切實落實優撫安置政策。
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辦好十方面實事。就業方面,幫助25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發現一戶、解決一戶。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新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0萬;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醫療保障方面,新增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0萬,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25萬,工傷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省級財政繼續提高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補助標準,所有市縣新農合人均籌資達到140元以上;完善重點優撫對象基本醫療保障、政府醫療補助、醫療救助和醫療優惠“四位一體”的醫療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和養老服務方面,新增廉租住房受益家庭1萬戶以上,基本實現低保標準1.5倍以下的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群體廉租住房應保盡保,新開工經濟適用房30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1.6萬戶農村困難民眾危舊房改造,新增機構養老床位1.5萬張。教育方面,國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最低標準分別提高到550元和350元,免除本省戶籍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農村家庭子女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費,農村中國小愛心營養餐標準從每生每年200元提高到350元。農村環境建設方面,完成3000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任務,完成通村公路路基路面改造2500公里,完善1500公里農村公路安全設施,新解決210萬農村人口安全飲水問題,新增城鎮集中供水覆蓋農村人口130萬,完成“萬里清水河道”建設2000公里,新增村級連鎖便利店1000家。文化方面,組織1.5萬場演出、15萬場電影、100萬冊圖書到農村,免除城鄉低保家庭有線電視網路初裝費和視聽維護費。扶貧方面,完成高山遠山區、地質災害危險區、重點庫區貧困民眾下山搬遷5萬人;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補助標準提高到每畝17元。污染防治方面,建成100個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套建設污水管網1000公里,新增城鎮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1600噸,完成生豬存欄200頭以上規模養殖場的排泄物治理。公共安全方面,完成三類壩水庫和重點小型二類壩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繼續保持零增長,並力爭有所下降;億元生產總值事故、工礦商貿企業十萬從業人員事故和萬車死亡率穩步下降。
五、全面加強政府服務和管理
圍繞確保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確保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深入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加大對企業的解困、扶持和服務力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落實增值稅轉型、出口退稅、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暫停等政策,預計減輕企業負擔400億元以上。引導企業擴大出口,省級財政繼續安排3.5億元外貿發展資金,重點支持出口企業最佳化產品結構、創建自主品牌、參加境外展會等。鼓勵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整合省級現有工業類、科技類財政性資金,新增2億元,設立總額為5億元的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重點用於企業技術改造的貸款貼息,推動企業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節能減排。努力改善企業融資環境,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認真落實中央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安排省級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6500萬元,加快發展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大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積極穩妥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加快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努力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瓶頸制約。積極推動企業資產重組,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和優勢企業加大對落後企業、困難企業兼併重組,鼓勵關聯產業、上下游企業聯合重組,提高規模效益。建立健全企業聯繫制度,省級部門重點聯繫銷售收入前300位的大企業,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幫助協調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採取有效形式開展企業家培訓,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和抗風險能力。
改進作風,提高效能。把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與保穩促調各項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各級各部門聚焦保穩促調中心任務,大力弘揚求真務實之風,集中精力破解重點難點問題,集中財力保障民生、促進發展。健全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加強政策落實的督促檢查,強化行政問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和規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全程代理制、重大項目聯合審批制和限時辦結制,加快推進網上辦事大廳和電子政務監督系統建設,加強效能監察。開展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深入實施三大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積極推進擴權強縣和中心鎮擴權改革。加強節約型政府建設,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各級黨政機關公用經費壓縮5%,專項經費、會議經費“零增長”,省級部門公務用車購置凍結一年,出國經費支出壓縮20%。
依法行政,規範行為。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和工作監督,定期報告重大工作事項,認真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健全科學民主決策制度,完善重大事項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集體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加強政府立法工作,規範行政執法,加強行政複議工作。深入實施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認真貫徹落實公務員法,切實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反腐倡廉工作,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化人事、財政等體制改革,加強政府性資金績效評價,加強國有資產和工程招投標、政府採購、土地出讓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