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航天局與印度尼西亞航天局於2007年7月25日在雅加達聯合舉辦衛星監測地震國際研討會,探討在亞太地區加強地震監測領域國際合作的可行性和途徑。中方致辭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羅格在致辭時說,自人類1957年發射第一顆人...
國家地震科學數據共享中心靜止衛星數據分中心簡介 為了進一步研究熱紅外與地震、活動構造的關係,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遙感與空間信息套用研究中心於2007年8月15日架設了 靜止衛星接收站,能接收FY2C靜止衛星數據。該系統由天饋系統、高頻分機(低噪聲放大器及下變頻器)、接收機、數據攝入卡(PCI )、GPS校時系統等組成。
2016衛星地震觀測技術與套用學術研討會,中國地震學會主辦的會議 2016年11月26-29日,由中國地震學會空間對地觀測專業委員會主辦、廣東省地震局承辦的“衛星地震觀測技術與套用2016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各省地震局、直屬單位、研究所和高校53個單位的180餘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廣東省地震局黃劍濤局長、...
地面站代表中國與美國、日本、歐空局、加拿大、法國各衛星管理機構簽訂各類衛星數據接收協定,成為國際對地觀測網中有較大影響的重要一員。表一: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與國際衛星管理機構簽約情況 數據服務 主要作用 地面站從1986年正式投入運行。通過對衛星數據持續的接收和處理,形成了中國目前最大的多種對地觀測衛星...
地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是由中航科技集團東方紅衛星研究有限公司研製的,東方紅衛星講解員劉佳介紹說,初步規劃衛星軌道為500公里高度的圓極地軌道,衛星將攜帶電場儀、磁力儀、電漿分析儀和高能粒子探測儀,工作模式分為詳查模式和巡航模式。詳查模式是用高頻率採樣,對我國周邊1000公里區域以及全世界的地震帶進行詳細探測...
中國地震局衛星地震套用中心是中國地震局下屬機構。中國地震局衛星地震套用中心是2014年中國地震局黨組對行業地震遙感工作進行統籌規劃調整,明確由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承擔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套用系統建設,並以此為基礎,結合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實施,建立綜合性、業務化運行的衛星地震套用中心,作為中國...
衛星攜帶了電場儀、磁力儀、電漿分析儀和高能粒子探測儀,軌道為500公里高度的圓極地軌道,軌道傾角79°,本地降交點時間下午13時30分,重訪周期為5天。中國處於兩大地震帶之間,作為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十分重視地震研究。九五期間,中國開始衛星預報地震的研究和套用,並取得初步成果,不過整體來說在地震監測方面的...
全球地震衛星觀測系統(GESS)是由美國NASA提出的一項科學研究長期計畫,該計畫通過發射多顆SAR、電磁和熱紅外線,構成對地球表面、岩石圈和近地空間的觀測系統。該系統通過提高時間與空間解析度,增強對地殼形變的監測能力,其觀測範圍覆蓋了瞬間形變到無震形變,將提供對地震孕育物理理過程的完整了解。為了能夠實現24小時...
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衛星導航定位(GNSS)數據處理與套用中心,也是中國地震局GNSS套用中心,依託中國大陸構造環境監測網路、綜合地球物理場觀測網路、以及各種地殼形變監測網,進行高精度GNSS數據處理,產出GNSS數據產品,為地球科學研究、地震危險性評估和預測服務提供支撐。一方面,研究GPS、北斗等GNSS高精度數據處理和自動...
[4] 魏學勇,歐陽祖熙,周昊,李捷,韓文心,2010. 三峽庫區高切坡變形監測-以萬州區為例,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21,72-76。[5] 魏學勇,歐陽祖熙,周昊等,2007. FLAC3D在滑坡穩定性計算分析中的套用,全國邊(滑)坡工程建設與防護技術研討會論文集,35-40。[6] 魏學勇,武強等,2004. FLAC3D在礦井防治水...
[13]王秀英,聶高眾,張玲.2010.汶川地震觸發崩滑與Arias強度關係研究.套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18(4):645-656.[14]Wang Xiuying, Han Zhenlin.2010.Modeling of landslides hazards induced by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using ground motion parameters.第五屆國際岩石應力研討會會議論文.[15]Wang Xiuying, ...
陽江地震觀測衛星地面站是位於陽江市江城區的地面站。廣東省陽江地震觀測衛星地面站位於陽江市江城區,2013年啟動建設,2016年4月底建成投入試運行。是國內首個4米以上大型衛星對地地震觀測項目,採用4.2米衛星接收天線接收衛星資料,地震是構造活動的一種表現形式,地震預測的關鍵是尋找前兆異常。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可以...
《地震觀測數據質量評價規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觀測》是2024年09月01日實施的一項中國行業標準。編制進程 2024年03月01日,《地震觀測數據質量評價規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觀測》發布。2024年09月01日,《地震觀測數據質量評價規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觀測》實施。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中國地震台網中心、湖北省地震局、中國...
衛星紅外異常和地震構造及其與發震三要素關係的研究 《衛星紅外異常和地震構造及其與發震三要素關係的研究》是依託浙江師範大學,由徐秀登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建立短臨地震觀測研究系統;長程分析歷史地震的衛星紅外圖像、地面溫度資料與現時觀測研究結合,撮地震短臨紅外異常指標;
衛星遙感地震套用資料庫結構 《衛星遙感地震套用資料庫結構》是2020年7月1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備案信息 備案號:74010-2020 備案月報: 2020年第7號(總第243號)
2.2 地震前後潛熱通量異常研究 2.3 地面溫度的反演與震例分析 2.4 長波輻射信息的短期地震指征研究 2.5 地震前地面溫度的異常分布與思考 2.6 用MODIS衛星遙感資料分析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8.7級地震的熱紅外信息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地球變化磁場觀測資料在強地震短期預報中的套用 3.1 地球變化磁場與地震 3...
開展亞洲巨災綜合風險評估技術及套用研究、中國巨災應急救援信息集成系統與示範、中國重大自然災害風險等級綜合評估技術研究,以及“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鑽探”(WFSD)等項目。——加強科研技術機構建設。分別於2003年、2007年、2009年成立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國際減輕旱災風險中心和民政部衛星減災套用中心,2006年成立民政部...
金雙根建立了長基線殘差基的隨機模型,提高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定位精度,開發了單頻到五頻多系統GNSS精密單點定位模型,推廣了其套用;構建了高精度GNSS對流層和電離層模型,獲得了GNSS電離層擾動與地震/火山/颱風活動的相關性,揭示了GNSS大氣擾動與固體地球活動耦合機理,提出了GNSS大氣地震學概念,為監測和預報...
丁國瑜在建立中國地震監測、分析預報系統方面作了開創性工作;提出了中國地殼現代破裂網路與地震活動關係的模型,編制了首幅中國活斷層滑動速率圖和現代板內運動圖,主編了中國活斷層圖集;在活動構造、古地震、活斷層習性、活斷層分段的研究及其在重大工程地震危險性評價和地震預測中的套用 作出了貢獻。學術論著 截至2017...
檢測出地球液核近周日擺動及自由振盪周期和共振強度以及海洋和大氣的重力效應;20世紀90年代,領導開展了衛星 測高資料在中國近海海域海洋地球物理中的套用研究。許厚澤在中國國內率先開展了衛星重力的研究。還參與了“國際三維岩石圈結構研究計畫”以及國際大地測量協會組織的亞太空間動力學研究計畫“。學術論著 截至2021年...
2022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通 訊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申旭輝長期從事遙感地學套用和活動構造研究;系統開展了地震遙感監測技術、數據處理和地震遙感機理研究;建立了綜合性多源遙感地震套用模型並震例檢驗;開展了地震電離層耦合機理研究以及地震電離層前兆統計特徵分析,突破了衛星電磁觀測理論和技術瓶頸;...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是國際資源衛星地面站網成員,是世界上接收與處理衛星數量最多的地面站之一,數據分發服務量居於世界前列。可高效高質地實現LANDSAT、SPOT、RADARSAT、ENVISAT、RESOURCESAT、ERS等系列衛星的數據接收、處理和產品生產,以及我國CBERS、HJ-1A/1B等衛星的數據接收,存檔1986年以來的各類對地觀測衛星數據資料...
為此,中國瑪珥湖被納入歐亞湖泊鑽探計畫,國際古全球變化(PEGES)科學指導委員會把它作為研究亮點予以報導。鑒於劉嘉麒在瑪珥湖研究的新成就,他在德、日、瑞典等國這方面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作為唯一被邀請的中國學者,並在中國成功主辦了第四屆亞洲湖泊鑽探(ALDP)國際研討會,被選為ALDP科學指導委員會副主席。劉嘉...
國際空間天氣子午圈建成後將實現以下目標:協調全球空間天氣聯測及共同研究;向全世界科學界提供可使用的觀測數據;支持基於空間天氣科學攻關和觀測所需的密切協作;推動空間科學和技術的公眾教育和科學普及。2007年6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在京召開了子午工程初步設計方案評估會。會議聽取了工程工作匯報、...
中科院科研平台:中科院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 省部級科研基地:海南省地球觀測重點實驗室、國家航天局航天遙感論證中心、國家環境保護衛星遙感重點實驗室、中國陸地觀測衛星數據中心、國家高分專項套用技術中心、國家高分專項數據中心、喀什研究中心、三亞研究中心 國際組織:國際數字地球...
22.胡小剛,郝曉光:2009年3月19日Mw7.6級湯加大地震的“震前擾動”現象,地球物理學進展,2009,24(3)23.徐漢卿,薛懷平,廖小韻,劉根友,汪冰,張寒梅,郝曉光:國際航空線在北半球版世界地圖上的表示,測繪科學,2009年4月增刊 24.劉根友,薛懷平,郝曉光,郭愛智,易慶林:三峽庫區秭歸GPS滑坡監測網數據分析...
據2017年7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與30多個國家的石油公司、研究機構、大學和國際學術組織建立了學術交流合作關係,與國內外十幾所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據2017年7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600餘項。十一五期間,研究院獲得授權專利95件、發明26件,完成軟體登記24個...
(6)川東地區衛星遙感Quickbird圖像數字處理與製圖(2006-375)。地調子題。主研,2006.11-2006.12。(7)地質光譜數據處理及其套用研究(2006-408)。成都理工大學青年基金,項目負責人。2006.11-2008.03 (8)昆明小哨國際機場工程勘察技術服務(2007-043)。雲南省政府建設項目。主研,2007.01-2007.12。(9)...
揚文采和大陸科學鑽探中心的同事們發表了50多篇跨學科的論文,已為《Science》、《Tectonophysics》、《Episodes》和《J. Geology》等國際性地學期刊文獻引用,7次應邀到世界地質大會、深海鑽探計畫年會等會議作特邀的報告,為日本“島弧”等學術期刊審稿,並被聘為在巴西召開的31屆國際地質大會K13專題召集人。2007年7...
實驗室發展目標是以地理信息科學建設為目標,逐步形成地理信息獲取、處理與認知的研究體系,在GIS與遙感的主要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突破,在現代地圖學、地理模型、區域數字模擬和技術套用等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將實驗室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國內具有重要影響的地理信息科學的教學研究基地和工程研究中心。遙感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