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三大”戰略,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加快建設“四個”大縣,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9.5億元,同比增長31.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10.2億元、18.3億元和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65.3%和2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2.4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11.2億元,同比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93元和7045元,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5%。完成惠民實事21件。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建平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地點:建平縣
- 類別:政府工作報告
背景介紹,內容主體,
背景介紹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二○○六年工作簡要回顧
2006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三大”戰略,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加快建設“四個”大縣,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9.5億元,同比增長31.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10.2億元、18.3億元和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65.3%和2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2.4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11.2億元,同比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93元和7045元,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5%。完成惠民實事21件。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及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二○○六年工作簡要回顧
2006年,縣政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下,團結和依靠全縣人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實施“三大”戰略,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加快建設“四個”大縣,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四次人代會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39.5億元,同比增長31.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完成10.2億元、18.3億元和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65.3%和23.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5億元,同比增長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預計完成2.4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完成11.2億元,同比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93元和7045元,同比分別增長12.4%和15%。完成惠民實事21件。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內容主體
(一)農村經濟實現新突破
農業克服嚴重早霜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糧食總產量8.7億斤,完成總產值22.5億元,同比增長14.2%。設施農業快速推進,建冷棚示範園15處,新建冷棚2000棟。龍頭企業建設成效顯著,引進投資2.6億元的鑫楓羊業、投資1.1億元的興諾雜糧加工等一批具有明顯拉動作用的產業化項目;新增收入超億元企業3戶、超5000萬元6戶,晉升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6家。完善專業市場建設,移址搬遷黑水大牲畜、萬壽果蔬蛋禽批發市場。農業特色日益彰顯,制定發展葡萄產業扶持政策,落實栽植面積9000畝;種植有機雜糧22萬畝,發展綠色、無公害基地80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達到25個,雜糧年購銷量40萬噸、實現產值4億元;種植馬鈴薯30萬畝,總產量48萬噸,實現產值3.3億元;加強肉羊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推廣捨飼圈養快速育肥模式,年出欄肉羊50萬隻。現代生態科技園區被列為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新引進項目6個,完成投資7029萬元;雜糧工業園區被列為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新引進項目2個,完成投資3350萬元,兩種雜糧系列產品獲省優;八家木材、太平莊農產品加工、張家營子養豬等鄉鎮農業園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6.3萬畝、整理土地1.7萬畝、植樹造林15.8萬畝,興建水利設施125處,新增灌溉面積3.9萬畝,修建水平梯田2萬畝,白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竣工。新農村建設高標準起步,完成20個市級生態文明示範村、40個環境整治村規劃,重點推進10個示範村、10個試點村、50個環境整治村建設。
(二)民營經濟實現新跨越
全縣民營經濟完成總產值70億元、營業收入59億元、實交稅金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5%、30.4%、34.5%。骨幹企業拉動強勁,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3戶,總戶數達135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9戶、超5000萬元11戶,納稅超百萬元60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8.7億元,同比增長55.5%。主導產業支撐明顯,陶瓷年生產能力達到1.2億平方米,完成產值6億元;礦產加工業完成產值30億元,鐵精粉、膨潤土產量分別達到500萬噸、65萬噸;輕工產業完成產值10億元,松林集團年產5萬噸純生啤酒項目投入生產,雙虹輸送帶公司移址新建;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產值12.4億元,產品轉化率達40%以上。陶瓷工業園建設步伐加快,新引進項目12個、完成投資2.6億元,全國知名品牌“花開富貴”高檔地板磚、清華大學微晶磚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項目落戶園區,成功舉辦全國振興東北陶瓷產業研討會。沙海膨潤土、青松嶺矽石等鄉鎮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
(三)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連創新佳績
全年引進域外投資項目355個,實際到位資金19.7億元,同比增長41.7%。實際利用外資650萬美元,出口創匯95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0%、43.9%。圍繞礦產資源加工,引進中冶北方、領天陶瓷等工業項目195個,到位資金12.5億元;圍繞農產品加工,引進肉羊屠宰加工、生物有機肥等產業化項目50個,到位資金1.2億元;圍繞基礎設施和現代服務業,引進項目64個,到位資金4億元;爭取資金項目46個,到位資金2億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完成儲備項目128個、論證項目100個、實施項目342個。在實施項目中,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105個、超5000萬元21個、超億元10個,項目數量、質量、規模均創新高。
(四)城鄉建設展現新形象
建成工會大廈、通勝商廈、阿波羅一期工程、法院辦公樓、寶亨生態園等重點工程,國際酒店、農業大廈、工業大廈、廣電大廈、牤牛河城區段治理等重點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屹興大廈、佳霖豪府、濱河家園、綠島家園、農電光明新村等高檔住宅拔地而起,新增城區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完成“101”國道城區段、“小葉線”南出口、向陽街、中興街改造,投資1100萬元更新改造城區供熱設施;縣城總體規劃、三水源勘察設計方案通過評審。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城市交通、衛生、市容市貌明顯改觀。新增城區綠地4.3萬平方米。完成建制鎮鎮域規劃,萬壽、喀喇沁、三家、楊樹嶺完成政府整體搬遷,小城鎮開發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全縣建築業產值完成3.5億元。農村公路網建設完成投資3663萬元,改造路基240.2公里,新建橋樑151座3358延長米,新鋪油路71.4公里,新建二十家子、小塘客運站,完成縣客運站移址新建前期相關工作;京四、朝赤兩條高速公路建設有序推進。城鄉用電量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3%;城網投資1500萬元,完成一次變增容,總容量達18.3萬千伏安;農網投資3000萬元,對沙海、榆樹林子等區域進行改造,為122處專業小區配電,完成456戶“戶戶通電”工程。通訊能力明顯增強,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3.8萬戶,行動電話超11萬部。
(五)財稅工作躍上新台階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全市各縣市(區)率先突破2億元,並躍居全省縣域財政收入第10位;國、地稅全口徑收入分別完成2.8億元、2.2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8.3%、29.7%;預算外收入75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830萬元。全縣財政支出預計完成5.3億元,同比增長13.3%。保證了縣鄉公教人員標準工資、社會保障、救災濟困等資金的按時撥付,支持了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建設和教育、文體、衛生、交通等社會事業的發展。行政資源整合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市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推廣;整合支農資金,放大資金效應,被財政部確定為全國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整合行政審批資源,縣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投入運行,20個部門、38個單位、375個審批項目實行集中管理。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39億元,新增各項貸款3.4億元。
(六)各項改革取得新進展
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改制縣屬工業企業10戶,解除債務9.27億元;供銷系統改制企業30家,改制面達95%以上;23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全部註銷,組建了建平遼糧穀物有限公司。本著“先入軌、後完善”的原則,全面推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7家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劃出事業管理序列,整體出售了二十家子種豬場、五十家子種畜場和燃氣公司;理順了動物衛生、農村有線電視管理體制;5個鄉鎮衛生院完成改制。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土地二輪延包工作全面完成,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完成林權改革181萬畝。
(七)社會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
全年征繳養老保險金3927萬元,為7525名企業離退休職工發放養老金5328萬元;徵收失業保險金260萬元,為15203人發放失業救濟金1589萬元;城鄉低保標準普遍提高,城鎮6197戶13524人納入低保,發放低保金1096萬元;農村7180戶8848人納入低保和臨時救助範圍,發放五保費和低保金559萬元;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2660人、44800人、16215人、10879人。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村為單位參合率達100%,農民參合率達95.8%。新增就業再就業16858人,1383戶零就業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6%以內;組織勞務輸出69422人次。籌資2085萬元,新建農村貧困戶住房869套,一次性解決了農村危房問題;完成36個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新建移民新區7處,安置移民180戶。建成青峰山區域敬老院。廣泛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籌集救災、救濟款物折合人民幣327萬元,16342人得到救助。
(八)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果
深入實施科技人才戰略,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和科技支撐,獲得省級科技成果兩項。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改造危房3.3萬平方米,新建校舍13.2萬平方米,投資7500萬元全省最大的普通高中一期工程完工,實驗中學體育館、二高中圖書館、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寄宿制國小投入使用;教育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撤併中國小26所、教學點12個;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高中階段入學率達69.8%,高考建檔率達98.6%;創新職業教育理念,與發達地區、高等院校、國外教育機構聯合辦學,職教中心通過省級標準化驗收;農村“兩免一補”政策得到落實。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第二人民醫院基礎工程;創新計生工作機制,強化流動人口管理,計畫生育率達9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5‰以內。新增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2.1萬戶。廣泛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成功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書畫展、中國·建平首屆民間剪紙藝術節,建平剪紙被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縣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命名為中國剪紙藝術創作基地;完成喀喇沁右翼王陵保護開發二期工程,建成遼西高標準體育場;競技體育水平進一步提高,獲得省十運會金牌9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0件、政協委員提案80件,辦復率、見面率均達100%,滿意率達97%以上。紮實開展“五·五”普法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力打造平安建平,“兩台一聯”指揮系統、城區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排查調控機制,及時化解各類矛盾,有效控制了群體上訪和越級上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檢查整治力度,安全防範水平得到提高。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增強了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快礦業權出讓和資源整合步伐,核發了採礦許可證,促進了礦業向最佳化方向發展、秩序向優良方面轉變、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礦業整頓階段性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零排放企業達47家;完成爭創全國有機食品示範縣前期準備和申報工作。投資500餘萬元,建成政府網站,開通公文傳輸網路和全省首家縣鄉視頻會議系統。對73戶重點企業實施掛牌保護,繼續實行民營企業繳費“一卡制”,對11個部門實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結果“三公開”,頒發“榮譽綠卡”97個;加大涉軟案件查處力度,查處案件10件、處分違紀人員10人,經濟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統計、審計、工商、氣象、物價、殘聯、兵役、檔案、技術監督、僑務外事、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在“十一五”開局之年,全縣經濟和社會取得了較大成就。這是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共同努力、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向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的中省市直各單位、域外客商、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熱情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各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還不盡合理,經濟發展速度與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還不協調,主要表現是,工業主導產業支撐作用還不強,還存在簡單依賴礦產資源現象;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還不高,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還不相匹配;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還存在總量小、增速慢、層次低等問題,在加快發展中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的任務還很艱巨。二是由於受巨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供電、用地、資金等主要生產要素供求矛盾還比較突出,給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增加了難度。三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健全,與人民民眾特別是城區居民生活相關的供水、供熱、上廁所難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四是農民持續增收、城鎮居民持續增加就業的難度大,社會弱勢群體生活還比較困難,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五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有些部門和幹部還存在著創新意識不強、工作推進力度不大、解決問題辦法不多、工作作風不紮實等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二○○七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務
各位代表,2007年,是建平開放創新之年,也是建平全面崛起的關鍵之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十次黨代會精神為指針,貫徹落實縣委十三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十三屆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開放創新為動力,以推進“四化”進程為重點,突出結構最佳化升級、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建平三大任務,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加速推進建平全面崛起。
今年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4億元,增長30%,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1.2億元、26.5億元、13.6億元,分別增長10%、44.8%、24%;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3.8億元,招商引資29.6億元,均增長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9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00元、8100元,均增長15%。
今年突出抓好20件惠民實事:啟動城區三水源建設、農村電網改造、京四高速公路建平引線工程,實施環城綠化、牤牛河城區段治理工程,建成客運站,改建火車站,改造城區供熱設施,完成“101”國道城區段、紅旗街、向陽街、文化街等主要街路硬化、綠化和亮化工程,解決城區居民上廁所難問題,建設建平體育館、紅山博物館,建成第二人民醫院、信訪和為民代辦大廳,實施城鄉治安防範視頻監控三期工程,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修繕752戶農村險房,移民搬遷180戶,新建1所區域性敬老院、2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
為了確保完成上述目標和重點工作,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招商引資,強化項目建設,加快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始終堅持招商引資是全縣經濟工作生命線這一發展觀念,著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出口創匯1425萬美元,均增長50%。實施園區招商,充分依託三個縣級園區和鄉鎮級工農業園區,發揮其政策效應和產業聚集作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項目引進力度,縣級園區要實現倍增計畫,每個鄉鎮級園區要確保新上一個千萬元以上項目。實施產業招商,抓住朝陽建設礦產資源深加工、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新型能源建設等五大基地的有利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突出接長產業鏈條、放大產業輻射作用,新上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大項目。年內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2、3、4、5億元項目各1個。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領域,藉助外力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構築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發展新格局。實施代理和委託招商,在抓好以會招商、以友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的同時,建立招商引資利益導向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能人”信息靈、聯繫廣等優勢,打破引資者地域和身份界線,在招商方式上實現新突破。實施重獎招商,加大招商引資的考核、獎勵力度,在每年重點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獎勵20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150萬元,用於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獎勵,對引進拉動作用較強項目的功臣給予重獎。在全縣形成一種人人“想招商引資之事,謀招商引資之策,闖招商引資之路,盡招商引資之責”的濃厚氛圍。
(二)加強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最佳化農業發展結構,加快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以高效、生態、品牌農業為目標,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計畫實現農業總產值24.8億元,增長10.2%。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按照“一個產業、一個基地、一個龍頭”的原則,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農產品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加快“五大”基地建設。計畫栽植葡萄1.5萬畝,其中冷棚葡萄1500畝、鮮食葡萄3000畝、山葡萄10500畝。引進推廣馬鈴薯新品種,落實種植面積30萬畝;加強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完成全國有機食品示範縣爭創工作;繼續推廣捨飼圈養快速育肥飼養模式,建設養羊專業村35個、發展大場大戶2000戶,全年飼養量達160萬隻。擴大生豬飼養規模,建設養豬小區2處,發展育肥大戶50戶。力爭把馬鈴薯、優質雜糧、肉羊養殖基地建成省內最大,把葡萄、生豬繁育基地建成朝陽最大。圍繞葡萄、蔬菜新發展設施農業2000畝。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加快鑫楓羊業、綠龍公司、興諾雜糧等龍頭企業建設,扶持寶華糖業、江泉肉聯等龍頭企業發展,使其儘快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年內新增龍頭企業6家,爭創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省級3個、市級10個。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葡萄、生豬深加工項目,儘快實現基地與龍頭企業的有效對接。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發展品牌農業為主攻方向,靠產業壯大龍頭,靠龍頭培育品牌,靠品牌拓展市場,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大對爭創國家、省、市名優產品獎勵力度。繼續做好萬壽果蔬蛋禽、建平馬鈴薯、黑水大牲畜等專業市場建設。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10個農業專業生產協會。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植樹造林10萬畝;實施老哈河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3萬畝、配水工程76處;加大土地執法力度,為項目建設、農民增收提供土地支撐,整理土地1.2萬畝。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力爭使50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和“以獎代補、先乾後補”的工作機制,大力搞好專業村、示範村、生態村、文明村建設,把20個示範村建成樣板村,力爭再完成100個村規劃。
(三)大力發展支柱產業,著力培植骨幹企業,加快提升工業化水平
計畫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103億元、營業收入77億元、實交稅金5.7億元,分別增長47.1%、30.5%和26.7%;計畫實現工業增加值26.5億元,增長48.8%。培育壯大骨幹企業,充分發揮資源、產業和現有企業等優勢,推進“一廠變兩廠、一廠變多廠”進程。通過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引進一批;通過產業擴張、接長鏈條,新增一批;通過深化改革、嫁接重組,激活一批;通過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壯大一批。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0戶,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10戶、超5000萬元15戶、超1000萬元60戶,納稅超百萬元80戶。大力培育支柱產業,陶瓷產業要以陶瓷工業園為依託,加速規模擴張,提升產品檔次,新增生產能力3000萬平方米;礦產加工業要以整合膨潤土、矽石資源為重點,繼續做大做強鐵產業,延伸鐵精粉加工鏈條,增強膨潤土深加工能力,擴大矽石企業加工規模,加速資源向優勢企業、骨幹企業、精深加工企業集中,實現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雙提高。農產品加工業要繼續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轉化率,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輕工產業要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重點企業掛牌保護、民營企業一卡收費制,實行罰款登記制,進一步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軟環境。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整體服務功能,加快提升城鎮化水平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建設財政大廈、交通大廈、城建大廈、紅山大廈、環保大廈、工業大廈等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啟動站前小區、新世紀小區、濱河路拓寬等建設工程。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做好財政局、水利局、高級中學等十餘處地塊綜合開發。新增城區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的原則,解決城區供水問題;建設天然氣儲備站,讓居民逐步使用清潔能源。改善城區交通環境,組建計程車公司。加強城市綜合整治,強化社區物業管理,推廣“八一”小區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本著“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最佳化布局”的原則,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年內小城鎮開發面積達1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農村公路網建設,完成280公里路基改造和省市下達的油路鋪設任務;協助做好京四和朝赤高速公路建平段年度建設工作;高標準綠化葉天線;做好城區“101”國道與錦承鐵路立交橋立項爭取工作。多方籌集資金,改造建榆、葉青輸電線路,做好黑水一次變輸電工程規劃和爭取工作。
(五)加強財源建設,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提升財政支持能力
加快財源建設步伐,規範礦業經營秩序,延伸產品加工鏈條,向礦業深加工要財源;擴大支柱產業規模,培育骨幹企業群體,向經濟成長要財源;強化收費管理,規範土地出讓,向非稅收入要財源;把握國省支持重點,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向上級支持要財源。國、地稅收入分別完成3.4億元、2.9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20%、30%;預算外收入實現85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850萬元;國有土地出讓價款入庫1.2億元以上。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堅持“保工資、保運轉、重激勵、促發展”的原則,完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加強資金審計監督,堅決壓縮不合理支出。保證公教人員工資、社會保障、扶貧救助等維護社會穩定支出,加大對農業、教育、科技、文體等公益事業投入,支持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建設,提高財政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搞好部門預算試點,提高預算約束能力;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規範部門支出行為;實行政府採購和管理分離,成立政府採購中心,放大政府資金使用效益。完善縣鄉財政體制,合理確定縣鄉財政收入分配關係,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積極性。大力支持金融部門化解不良資產,降低資產風險。特別是對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金融部門,通過採取調整對公存款等措施給予重點支持。
(六)深化各項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提升發展活力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做好國企改制收尾和遺留問題處理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要求,推動民營企業整合重組,提高企業自我發展能力。放寬民營企業準入領域,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法律允許的其它領域。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在做好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的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改革,嚴格事業單位崗位和用人管理;按照“脫鉤、分類、搞活”的原則,撤銷職能萎縮、職能消失的事業單位,合併職責任務不飽滿或業務相近、重複設定的事業單位,將生產經營類和中介類事業單位劃出事業管理序列。按照轉變職能、責權一致、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大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建立健全有利於事業發展、妥善協調利益關係的體制機制。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土地規模經營;進一步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全面完成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加快鄉鎮衛生院改革步伐,做好村級衛生所、殘疾人服務站、計生服務室資源整合試點工作;按照行政職能政府化、經營職能市場化、服務職能社會化的總體思路,深化鄉鎮政府機構和站辦所體制改革,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
(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加快提升社會和諧發展能力
加強養老保險金征繳,確保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堅持低保發放標準,嚴格審查低保發放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擴大保險覆蓋面,強化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費收繳。拓展勞務輸出渠道,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政策,提高社會就業率。堅持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堅決打勝扶貧攻堅戰,基本解決全縣6.5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溫飽問題。紮實推進戶有穩定收入項目建設,新增項目戶1.5萬戶,項目總戶數占農戶總數的84%;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完成68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項目村規劃和建設。整合救助資金,擴大困難民眾救助範圍。廣泛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切實解決好城鄉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八)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加快提升社會協調發展能力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廣泛開展科技下鄉、科技進企活動,爭創全國科普示範縣。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改造D級危房1萬平方米,一高中投入使用;最佳化教育布局,撤併中國小10所;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合作;創新教育分配機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強化學校安全管理,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擴建一批鄉鎮衛生院,移址新建婦幼保健院;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擴大參合覆蓋面,提高大病救助能力。加強計生基層基礎建設,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系,穩定低生育水平,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快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力爭將建平剪紙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爭創全國剪紙藝術之鄉;爭取將喀喇沁右翼王陵列入國家2A級旅遊景區並向社會開放。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擴大廣播電視覆蓋面,新增城鄉衛星電視用戶15000戶。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公民法制教育,完善城鄉治安防範體系,擴大視頻監控和技術防範覆蓋面。繼續落實信訪包案和信訪責任制,建立信訪排查信息系統,妥善處理各類上訪案件,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打造平安建平,全力爭創全國平安縣。改造社區工作環境,強化社區服務功能,開展科技、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提升社區居民生活質量。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爭創省雙擁模範縣六連冠。繼續做好礦業整頓工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打擊非法採礦行為;加大礦產資源和選洗企業整合力度,加強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收繳和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礦產資源合理有序開發。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企業強制實行清潔生產。加強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堅持安全生產“三為”原則,強化“六個機制”,實行安全生產包年制和一票否決制,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九)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執政能力,樹立政府新形象
加快發展需要我們去創新,奮力趕超也需要我們去創新,建平崛起更需要我們去創新。要勇於提出創新舉措,敢於承擔創新責任,用新的視角審視我們的發展現狀,用新的思維分析我們面臨的形勢,用新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永續創新的更高要求,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要改進作風,狠抓落實。遵循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使思想和工作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不斷提高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完善目標責任制和科學績效考評體系,褒揚實幹者,重獎創新者,形成責任明確、考核有力、獎懲分明的工作機制。倡導“執行無藉口”工作理念,對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要建立分工負責制、過程督查制、結果追問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要轉變職能,高效服務。按照“素質提升、服務提質、效率提速、環境提優”的要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縣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職能,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使之成為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載體。凡是國家、省取消、調整的項目一律按要求取消和調整,凡是與社會生產和民眾生活相關聯的行政審批項目要全部進入中心,凡是已進入中心的審批事項要實行全程代理服務制、重大事項並聯審批制,強力推行“一單清”服務。要嚴格會議和檔案審批制度,減少會議和精減檔案。繼續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工作,有效解決政令不暢、執行不力和服務不周等問題,切實提高政府及所屬部門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公正廉明,從嚴治政。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健全用人、動錢、批地、收費等制度,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強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績效審計、領導幹部任期責任審計,逐步公開審計結果。嚴格實行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重大支出一律實行政府採購,從源頭、機制上預防腐敗,樹立良好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實現建平全面崛起,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更是全縣人民的殷切期盼。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弘揚“團結、誠信、拼搏、爭先”的建平精神,堅定信心,同心同德,銳意創新,奮發圖強,為構建和諧建平而努力奮鬥!
農業克服嚴重早霜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糧食總產量8.7億斤,完成總產值22.5億元,同比增長14.2%。設施農業快速推進,建冷棚示範園15處,新建冷棚2000棟。龍頭企業建設成效顯著,引進投資2.6億元的鑫楓羊業、投資1.1億元的興諾雜糧加工等一批具有明顯拉動作用的產業化項目;新增收入超億元企業3戶、超5000萬元6戶,晉升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6家。完善專業市場建設,移址搬遷黑水大牲畜、萬壽果蔬蛋禽批發市場。農業特色日益彰顯,制定發展葡萄產業扶持政策,落實栽植面積9000畝;種植有機雜糧22萬畝,發展綠色、無公害基地80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達到25個,雜糧年購銷量40萬噸、實現產值4億元;種植馬鈴薯30萬畝,總產量48萬噸,實現產值3.3億元;加強肉羊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推廣捨飼圈養快速育肥模式,年出欄肉羊50萬隻。現代生態科技園區被列為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新引進項目6個,完成投資7029萬元;雜糧工業園區被列為省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新引進項目2個,完成投資3350萬元,兩種雜糧系列產品獲省優;八家木材、太平莊農產品加工、張家營子養豬等鄉鎮農業園區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6.3萬畝、整理土地1.7萬畝、植樹造林15.8萬畝,興建水利設施125處,新增灌溉面積3.9萬畝,修建水平梯田2萬畝,白山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竣工。新農村建設高標準起步,完成20個市級生態文明示範村、40個環境整治村規劃,重點推進10個示範村、10個試點村、50個環境整治村建設。
(二)民營經濟實現新跨越
全縣民營經濟完成總產值70億元、營業收入59億元、實交稅金4.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2.5%、30.4%、34.5%。骨幹企業拉動強勁,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3戶,總戶數達135戶,其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9戶、超5000萬元11戶,納稅超百萬元60戶。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28.7億元,同比增長55.5%。主導產業支撐明顯,陶瓷年生產能力達到1.2億平方米,完成產值6億元;礦產加工業完成產值30億元,鐵精粉、膨潤土產量分別達到500萬噸、65萬噸;輕工產業完成產值10億元,松林集團年產5萬噸純生啤酒項目投入生產,雙虹輸送帶公司移址新建;農產品加工業完成產值12.4億元,產品轉化率達40%以上。陶瓷工業園建設步伐加快,新引進項目12個、完成投資2.6億元,全國知名品牌“花開富貴”高檔地板磚、清華大學微晶磚等科技含量較高的項目落戶園區,成功舉辦全國振興東北陶瓷產業研討會。沙海膨潤土、青松嶺矽石等鄉鎮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
(三)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連創新佳績
全年引進域外投資項目355個,實際到位資金19.7億元,同比增長41.7%。實際利用外資650萬美元,出口創匯950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0%、43.9%。圍繞礦產資源加工,引進中冶北方、領天陶瓷等工業項目195個,到位資金12.5億元;圍繞農產品加工,引進肉羊屠宰加工、生物有機肥等產業化項目50個,到位資金1.2億元;圍繞基礎設施和現代服務業,引進項目64個,到位資金4億元;爭取資金項目46個,到位資金2億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完成儲備項目128個、論證項目100個、實施項目342個。在實施項目中,固定資產投資超1000萬元105個、超5000萬元21個、超億元10個,項目數量、質量、規模均創新高。
(四)城鄉建設展現新形象
建成工會大廈、通勝商廈、阿波羅一期工程、法院辦公樓、寶亨生態園等重點工程,國際酒店、農業大廈、工業大廈、廣電大廈、牤牛河城區段治理等重點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屹興大廈、佳霖豪府、濱河家園、綠島家園、農電光明新村等高檔住宅拔地而起,新增城區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完成“101”國道城區段、“小葉線”南出口、向陽街、中興街改造,投資1100萬元更新改造城區供熱設施;縣城總體規劃、三水源勘察設計方案通過評審。加強城市綜合管理,城市交通、衛生、市容市貌明顯改觀。新增城區綠地4.3萬平方米。完成建制鎮鎮域規劃,萬壽、喀喇沁、三家、楊樹嶺完成政府整體搬遷,小城鎮開發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全縣建築業產值完成3.5億元。農村公路網建設完成投資3663萬元,改造路基240.2公里,新建橋樑151座3358延長米,新鋪油路71.4公里,新建二十家子、小塘客運站,完成縣客運站移址新建前期相關工作;京四、朝赤兩條高速公路建設有序推進。城鄉用電量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3.3%;城網投資1500萬元,完成一次變增容,總容量達18.3萬千伏安;農網投資3000萬元,對沙海、榆樹林子等區域進行改造,為122處專業小區配電,完成456戶“戶戶通電”工程。通訊能力明顯增強,固定電話用戶達到13.8萬戶,行動電話超11萬部。
(五)財稅工作躍上新台階
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全市各縣市(區)率先突破2億元,並躍居全省縣域財政收入第10位;國、地稅全口徑收入分別完成2.8億元、2.2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8.3%、29.7%;預算外收入75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830萬元。全縣財政支出預計完成5.3億元,同比增長13.3%。保證了縣鄉公教人員標準工資、社會保障、救災濟困等資金的按時撥付,支持了重點園區、重點項目建設和教育、文體、衛生、交通等社會事業的發展。行政資源整合工作得到了國家、省、市的充分肯定並在全省推廣;整合支農資金,放大資金效應,被財政部確定為全國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整合行政審批資源,縣公共行政服務中心投入運行,20個部門、38個單位、375個審批項目實行集中管理。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39億元,新增各項貸款3.4億元。
(六)各項改革取得新進展
深化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改制縣屬工業企業10戶,解除債務9.27億元;供銷系統改制企業30家,改制面達95%以上;23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全部註銷,組建了建平遼糧穀物有限公司。本著“先入軌、後完善”的原則,全面推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7家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劃出事業管理序列,整體出售了二十家子種豬場、五十家子種畜場和燃氣公司;理順了動物衛生、農村有線電視管理體制;5個鄉鎮衛生院完成改制。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土地二輪延包工作全面完成,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鋪開,完成林權改革181萬畝。
(七)社會保障能力得到新提高
全年征繳養老保險金3927萬元,為7525名企業離退休職工發放養老金5328萬元;徵收失業保險金260萬元,為15203人發放失業救濟金1589萬元;城鄉低保標準普遍提高,城鎮6197戶13524人納入低保,發放低保金1096萬元;農村7180戶8848人納入低保和臨時救助範圍,發放五保費和低保金559萬元;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2660人、44800人、16215人、10879人。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村為單位參合率達100%,農民參合率達95.8%。新增就業再就業16858人,1383戶零就業家庭實現至少一人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6%以內;組織勞務輸出69422人次。籌資2085萬元,新建農村貧困戶住房869套,一次性解決了農村危房問題;完成36個整村推進項目村建設;新建移民新區7處,安置移民180戶。建成青峰山區域敬老院。廣泛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籌集救災、救濟款物折合人民幣327萬元,16342人得到救助。
(八)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果
深入實施科技人才戰略,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服務和科技支撐,獲得省級科技成果兩項。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改造危房3.3萬平方米,新建校舍13.2萬平方米,投資7500萬元全省最大的普通高中一期工程完工,實驗中學體育館、二高中圖書館、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寄宿制國小投入使用;教育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撤併中國小26所、教學點12個;教學質量明顯提高,高中階段入學率達69.8%,高考建檔率達98.6%;創新職業教育理念,與發達地區、高等院校、國外教育機構聯合辦學,職教中心通過省級標準化驗收;農村“兩免一補”政策得到落實。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第二人民醫院基礎工程;創新計生工作機制,強化流動人口管理,計畫生育率達9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5‰以內。新增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2.1萬戶。廣泛開展各類文體活動,成功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書畫展、中國·建平首屆民間剪紙藝術節,建平剪紙被列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我縣被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命名為中國剪紙藝術創作基地;完成喀喇沁右翼王陵保護開發二期工程,建成遼西高標準體育場;競技體育水平進一步提高,獲得省十運會金牌9枚。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0件、政協委員提案80件,辦復率、見面率均達100%,滿意率達97%以上。紮實開展“五·五”普法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力打造平安建平,“兩台一聯”指揮系統、城區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排查調控機制,及時化解各類矛盾,有效控制了群體上訪和越級上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企業檢查整治力度,安全防範水平得到提高。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增強了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快礦業權出讓和資源整合步伐,核發了採礦許可證,促進了礦業向最佳化方向發展、秩序向優良方面轉變、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礦業整頓階段性工作通過省級驗收。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強化水資源循環利用,零排放企業達47家;完成爭創全國有機食品示範縣前期準備和申報工作。投資500餘萬元,建成政府網站,開通公文傳輸網路和全省首家縣鄉視頻會議系統。對73戶重點企業實施掛牌保護,繼續實行民營企業繳費“一卡制”,對11個部門實行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標準、結果“三公開”,頒發“榮譽綠卡”97個;加大涉軟案件查處力度,查處案件10件、處分違紀人員10人,經濟發展環境明顯改善。
統計、審計、工商、氣象、物價、殘聯、兵役、檔案、技術監督、僑務外事、民族宗教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在“十一五”開局之年,全縣經濟和社會取得了較大成就。這是縣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共同努力、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縣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幹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向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維護社會穩定的中省市直各單位、域外客商、駐軍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熱情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各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一是經濟結構還不盡合理,經濟發展速度與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還不協調,主要表現是,工業主導產業支撐作用還不強,還存在簡單依賴礦產資源現象;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還不高,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還不相匹配;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還存在總量小、增速慢、層次低等問題,在加快發展中推進產業最佳化升級的任務還很艱巨。二是由於受巨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供電、用地、資金等主要生產要素供求矛盾還比較突出,給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增加了難度。三是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健全,與人民民眾特別是城區居民生活相關的供水、供熱、上廁所難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四是農民持續增收、城鎮居民持續增加就業的難度大,社會弱勢群體生活還比較困難,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五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有些部門和幹部還存在著創新意識不強、工作推進力度不大、解決問題辦法不多、工作作風不紮實等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二○○七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務
各位代表,2007年,是建平開放創新之年,也是建平全面崛起的關鍵之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十次黨代會精神為指針,貫徹落實縣委十三屆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和十三屆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開放創新為動力,以推進“四化”進程為重點,突出結構最佳化升級、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建平三大任務,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加速推進建平全面崛起。
今年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4億元,增長30%,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1.2億元、26.5億元、13.6億元,分別增長10%、44.8%、24%;固定資產投資實現33.8億元,招商引資29.6億元,均增長5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2.9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0%;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00元、8100元,均增長15%。
今年突出抓好20件惠民實事:啟動城區三水源建設、農村電網改造、京四高速公路建平引線工程,實施環城綠化、牤牛河城區段治理工程,建成客運站,改建火車站,改造城區供熱設施,完成“101”國道城區段、紅旗街、向陽街、文化街等主要街路硬化、綠化和亮化工程,解決城區居民上廁所難問題,建設建平體育館、紅山博物館,建成第二人民醫院、信訪和為民代辦大廳,實施城鄉治安防範視頻監控三期工程,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修繕752戶農村險房,移民搬遷180戶,新建1所區域性敬老院、2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
為了確保完成上述目標和重點工作,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突出招商引資,強化項目建設,加快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始終堅持招商引資是全縣經濟工作生命線這一發展觀念,著力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出口創匯1425萬美元,均增長50%。實施園區招商,充分依託三個縣級園區和鄉鎮級工農業園區,發揮其政策效應和產業聚集作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項目引進力度,縣級園區要實現倍增計畫,每個鄉鎮級園區要確保新上一個千萬元以上項目。實施產業招商,抓住朝陽建設礦產資源深加工、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新型能源建設等五大基地的有利機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突出接長產業鏈條、放大產業輻射作用,新上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大項目。年內引進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億元項目5個,2、3、4、5億元項目各1個。拓展現代服務業發展領域,藉助外力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構築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發展新格局。實施代理和委託招商,在抓好以會招商、以友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的同時,建立招商引資利益導向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能人”信息靈、聯繫廣等優勢,打破引資者地域和身份界線,在招商方式上實現新突破。實施重獎招商,加大招商引資的考核、獎勵力度,在每年重點工作崗位目標責任制獎勵200萬元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150萬元,用於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獎勵,對引進拉動作用較強項目的功臣給予重獎。在全縣形成一種人人“想招商引資之事,謀招商引資之策,闖招商引資之路,盡招商引資之責”的濃厚氛圍。
(二)加強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建設,最佳化農業發展結構,加快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
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以高效、生態、品牌農業為目標,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進程,促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計畫實現農業總產值24.8億元,增長10.2%。大力培育特色產業,按照“一個產業、一個基地、一個龍頭”的原則,充分發揮自然資源、農產品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和政策扶持,加快“五大”基地建設。計畫栽植葡萄1.5萬畝,其中冷棚葡萄1500畝、鮮食葡萄3000畝、山葡萄10500畝。引進推廣馬鈴薯新品種,落實種植面積30萬畝;加強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有機、綠色、無公害食品認證,完成全國有機食品示範縣爭創工作;繼續推廣捨飼圈養快速育肥飼養模式,建設養羊專業村35個、發展大場大戶2000戶,全年飼養量達160萬隻。擴大生豬飼養規模,建設養豬小區2處,發展育肥大戶50戶。力爭把馬鈴薯、優質雜糧、肉羊養殖基地建成省內最大,把葡萄、生豬繁育基地建成朝陽最大。圍繞葡萄、蔬菜新發展設施農業2000畝。強化龍頭企業建設,加快鑫楓羊業、綠龍公司、興諾雜糧等龍頭企業建設,扶持寶華糖業、江泉肉聯等龍頭企業發展,使其儘快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年內新增龍頭企業6家,爭創國家級龍頭企業1個、省級3個、市級10個。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葡萄、生豬深加工項目,儘快實現基地與龍頭企業的有效對接。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以發展品牌農業為主攻方向,靠產業壯大龍頭,靠龍頭培育品牌,靠品牌拓展市場,不斷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大對爭創國家、省、市名優產品獎勵力度。繼續做好萬壽果蔬蛋禽、建平馬鈴薯、黑水大牲畜等專業市場建設。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10個農業專業生產協會。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植樹造林10萬畝;實施老哈河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3萬畝、配水工程76處;加大土地執法力度,為項目建設、農民增收提供土地支撐,整理土地1.2萬畝。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力爭使50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0萬元以上。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和“以獎代補、先乾後補”的工作機制,大力搞好專業村、示範村、生態村、文明村建設,把20個示範村建成樣板村,力爭再完成100個村規劃。
(三)大力發展支柱產業,著力培植骨幹企業,加快提升工業化水平
計畫實現民營經濟總產值103億元、營業收入77億元、實交稅金5.7億元,分別增長47.1%、30.5%和26.7%;計畫實現工業增加值26.5億元,增長48.8%。培育壯大骨幹企業,充分發揮資源、產業和現有企業等優勢,推進“一廠變兩廠、一廠變多廠”進程。通過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引進一批;通過產業擴張、接長鏈條,新增一批;通過深化改革、嫁接重組,激活一批;通過政策扶持、資源整合,壯大一批。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00戶,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10戶、超5000萬元15戶、超1000萬元60戶,納稅超百萬元80戶。大力培育支柱產業,陶瓷產業要以陶瓷工業園為依託,加速規模擴張,提升產品檔次,新增生產能力3000萬平方米;礦產加工業要以整合膨潤土、矽石資源為重點,繼續做大做強鐵產業,延伸鐵精粉加工鏈條,增強膨潤土深加工能力,擴大矽石企業加工規模,加速資源向優勢企業、骨幹企業、精深加工企業集中,實現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雙提高。農產品加工業要繼續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轉化率,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輕工產業要加大新產品研發力度,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繼續實施重點企業掛牌保護、民營企業一卡收費制,實行罰款登記制,進一步最佳化民營經濟發展軟環境。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整體服務功能,加快提升城鎮化水平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建設財政大廈、交通大廈、城建大廈、紅山大廈、環保大廈、工業大廈等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啟動站前小區、新世紀小區、濱河路拓寬等建設工程。改善居民居住條件,做好財政局、水利局、高級中學等十餘處地塊綜合開發。新增城區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按照“誰投資、誰經營”的原則,解決城區供水問題;建設天然氣儲備站,讓居民逐步使用清潔能源。改善城區交通環境,組建計程車公司。加強城市綜合整治,強化社區物業管理,推廣“八一”小區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本著“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最佳化布局”的原則,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年內小城鎮開發面積達10萬平方米以上。加快農村公路網建設,完成280公里路基改造和省市下達的油路鋪設任務;協助做好京四和朝赤高速公路建平段年度建設工作;高標準綠化葉天線;做好城區“101”國道與錦承鐵路立交橋立項爭取工作。多方籌集資金,改造建榆、葉青輸電線路,做好黑水一次變輸電工程規劃和爭取工作。
(五)加強財源建設,深化體制改革,加快提升財政支持能力
加快財源建設步伐,規範礦業經營秩序,延伸產品加工鏈條,向礦業深加工要財源;擴大支柱產業規模,培育骨幹企業群體,向經濟成長要財源;強化收費管理,規範土地出讓,向非稅收入要財源;把握國省支持重點,加大資金爭取力度,向上級支持要財源。國、地稅收入分別完成3.4億元、2.9億元,按可比口徑分別增長20%、30%;預算外收入實現8500萬元,形成沉澱財力850萬元;國有土地出讓價款入庫1.2億元以上。進一步最佳化支出結構,堅持“保工資、保運轉、重激勵、促發展”的原則,完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加強資金審計監督,堅決壓縮不合理支出。保證公教人員工資、社會保障、扶貧救助等維護社會穩定支出,加大對農業、教育、科技、文體等公益事業投入,支持重點園區、重點項目、重點產業建設,提高財政對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完善公共財政體系,搞好部門預算試點,提高預算約束能力;推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規範部門支出行為;實行政府採購和管理分離,成立政府採購中心,放大政府資金使用效益。完善縣鄉財政體制,合理確定縣鄉財政收入分配關係,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積極性。大力支持金融部門化解不良資產,降低資產風險。特別是對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金融部門,通過採取調整對公存款等措施給予重點支持。
(六)深化各項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提升發展活力
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全面做好國企改制收尾和遺留問題處理工作,加強國有資產監督和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要求,推動民營企業整合重組,提高企業自我發展能力。放寬民營企業準入領域,引導和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共事業和法律允許的其它領域。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在做好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的同時,完善相關配套改革,嚴格事業單位崗位和用人管理;按照“脫鉤、分類、搞活”的原則,撤銷職能萎縮、職能消失的事業單位,合併職責任務不飽滿或業務相近、重複設定的事業單位,將生產經營類和中介類事業單位劃出事業管理序列。按照轉變職能、責權一致、強化服務、改進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大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建立健全有利於事業發展、妥善協調利益關係的體制機制。深化農村各項改革,積極推進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土地規模經營;進一步明晰所有權,放活經營權,全面完成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任務;加快鄉鎮衛生院改革步伐,做好村級衛生所、殘疾人服務站、計生服務室資源整合試點工作;按照行政職能政府化、經營職能市場化、服務職能社會化的總體思路,深化鄉鎮政府機構和站辦所體制改革,開展農村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保障。
(七)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強力推進扶貧攻堅,加快提升社會和諧發展能力
加強養老保險金征繳,確保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堅持低保發放標準,嚴格審查低保發放對象,實行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擴大保險覆蓋面,強化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費收繳。拓展勞務輸出渠道,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落實就業和再就業政策,提高社會就業率。堅持開發式扶貧與救濟式扶貧相結合,堅決打勝扶貧攻堅戰,基本解決全縣6.5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溫飽問題。紮實推進戶有穩定收入項目建設,新增項目戶1.5萬戶,項目總戶數占農戶總數的84%;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力爭完成68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項目村規劃和建設。整合救助資金,擴大困難民眾救助範圍。廣泛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切實解決好城鄉困難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
(八)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推進民主法制進程,加快提升社會協調發展能力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全面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廣泛開展科技下鄉、科技進企活動,爭創全國科普示範縣。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改造D級危房1萬平方米,一高中投入使用;最佳化教育布局,撤併中國小10所;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加強與國內外高等院校合作;創新教育分配機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強化學校安全管理,整治學校周邊環境。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擴建一批鄉鎮衛生院,移址新建婦幼保健院;加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擴大參合覆蓋面,提高大病救助能力。加強計生基層基礎建設,完善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體系,穩定低生育水平,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快文體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力爭將建平剪紙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爭創全國剪紙藝術之鄉;爭取將喀喇沁右翼王陵列入國家2A級旅遊景區並向社會開放。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擴大廣播電視覆蓋面,新增城鄉衛星電視用戶15000戶。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強公民法制教育,完善城鄉治安防範體系,擴大視頻監控和技術防範覆蓋面。繼續落實信訪包案和信訪責任制,建立信訪排查信息系統,妥善處理各類上訪案件,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打造平安建平,全力爭創全國平安縣。改造社區工作環境,強化社區服務功能,開展科技、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提升社區居民生活質量。深入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爭創省雙擁模範縣六連冠。繼續做好礦業整頓工作,始終保持高壓態勢,打擊非法採礦行為;加大礦產資源和選洗企業整合力度,加強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收繳和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礦產資源合理有序開發。強化環境綜合治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重點企業強制實行清潔生產。加強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堅持安全生產“三為”原則,強化“六個機制”,實行安全生產包年制和一票否決制,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九)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執政能力,樹立政府新形象
加快發展需要我們去創新,奮力趕超也需要我們去創新,建平崛起更需要我們去創新。要勇於提出創新舉措,敢於承擔創新責任,用新的視角審視我們的發展現狀,用新的思維分析我們面臨的形勢,用新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永續創新的更高要求,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要改進作風,狠抓落實。遵循經濟規律、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使思想和工作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不斷提高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水平。進一步完善目標責任制和科學績效考評體系,褒揚實幹者,重獎創新者,形成責任明確、考核有力、獎懲分明的工作機制。倡導“執行無藉口”工作理念,對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工作目標、重點任務,要建立分工負責制、過程督查制、結果追問制,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要轉變職能,高效服務。按照“素質提升、服務提質、效率提速、環境提優”的要求,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縣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職能,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使之成為政府職能轉變的重要載體。凡是國家、省取消、調整的項目一律按要求取消和調整,凡是與社會生產和民眾生活相關聯的行政審批項目要全部進入中心,凡是已進入中心的審批事項要實行全程代理服務制、重大事項並聯審批制,強力推行“一單清”服務。要嚴格會議和檔案審批制度,減少會議和精減檔案。繼續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工作,有效解決政令不暢、執行不力和服務不周等問題,切實提高政府及所屬部門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要公正廉明,從嚴治政。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一步健全用人、動錢、批地、收費等制度,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提高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強財政預算執行審計、績效審計、領導幹部任期責任審計,逐步公開審計結果。嚴格實行土地出讓、工程招投標,重大支出一律實行政府採購,從源頭、機制上預防腐敗,樹立良好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實現建平全面崛起,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更是全縣人民的殷切期盼。讓我們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弘揚“團結、誠信、拼搏、爭先”的建平精神,堅定信心,同心同德,銳意創新,奮發圖強,為構建和諧建平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