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三門峽市政府工作報告

本屆政府任期是實施“十五”計畫、開啟“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時期。六年來,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狠抓落實”的工作大局,緊緊圍繞躋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隊、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四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三門峽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地點:三門峽市
  • 主辦方:三門峽市政府
前言,報告內容,

前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報告內容

一、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期是實施“十五”計畫、開啟“十一五”規劃的重要時期。六年來,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牢牢把握“加快發展,維護穩定,狠抓落實”的工作大局,緊緊圍繞躋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隊、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團結奮進,紮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市四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國民經濟連續六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和質量,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9%。2006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11.85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人均GDP突破1.8萬元,居全省第五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21.63億元,是2001年的3.5倍,比上年淨增5億元,增長30.1%。
——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為8.9∶63.7∶27.4,二、三產業比重91.1%,比2000年提高4.5個百分點。工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去年全市工業增加值完成246.44億元,是2000年的3.3倍。經濟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連年位居全省前列,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達到165億元,占全市經濟總量的40%。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六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13.6億元,是“九五”時期的3.06倍。新增公路通車裡程966公里,發電裝機容量新增200萬千瓦。中心城市“一城三區”框架基本形成,相繼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城市稱號。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0.8%,高出全省8.3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基本完成,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2006年,直接利用外資1.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1.8%,絕對值居全省第三位,增幅第一位;出口創匯完成1.52億美元,增長9.7%。六年累計實際直接利用外資3.5億美元,是“九五”時期的3.6倍;累計實現出口創匯6.2億美元,是“九五”時期的9.8倍。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50.4%,比2000年提高9.3個百分點。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普九”提高目標順利實現,文化、體育事業日益繁榮。城鄉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六年累計改造鄉鎮衛生院60所,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逐步健全。人口自然增長率年均控制在4.37‰以內,人口素質顯著提高。
——人民生活較大改善。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2元,六年平均增長9.6%;農民人均純收入3435元,年均增長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7.6億元,是2000年的2.06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年均上漲1.5%。
——和諧社會有序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被評為全國優秀,義馬民眾工作經驗和澠池信訪評估模式全國推廣。平安三門峽建設成效卓著,人民民眾的安全感明顯提高。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新的戰略起點上,進入了全面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經濟轉型、促進統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
回顧本屆政府的工作,我們主要抓了以下五個方面:
一、以項目建設為龍頭,穩步推進工業化。我們咬定項目建設不放鬆,推進產業結構升級不鬆勁,加快培育能源、鋁工業、煤化工、有色金屬綜合利用及深加工和林果生產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促進了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特別是2004年以來,全市新上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重點項目182個,總投資423億元,是區劃調整至“九五”末投資總和的1.15倍。五大支柱產業發展迅速,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5%。積極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全市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8個,4家企業進入省百戶重點企業行列。切實加強監測與指導,認真解決工業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不斷加大融資力度,著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支柱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義馬市被列為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創建城市,9家企業被省政府認定為資源綜合利用單位。
二、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農業現代化。高度重視“三農”工作,狠抓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力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六年累計完成通油(砼)路行政村1209個,實現了道路、電話“村村通”;城鄉電網改造全面完成,新發展沼氣2.1萬戶,建成飲水工程5621處,解決了43萬人的飲水安全和飲水困難。始終堅持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糧食產量突破6億公斤,果、牧、林支柱產業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3%。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全市龍頭企業達到99個,湖濱果汁等3家企業被確定為省重點龍頭企業。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制定農業地方標準168項,靈寶大棗、盧氏雞等6種農產品榮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稱號。“三電一廳”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化走在全國前列。勞務經濟迅速發展,六年累計輸出勞動力100萬人次。
三、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提升城鎮化水平。大力整治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居民生活,努力建設最宜人居的自然山水城市。運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進展順利,國道310、209線市域段改建完工,省道322、314、318線建設穩步推進,鄭西鐵路客運專線加快建設,覆蓋全市的交通主框架初步形成。陝州大道建成通車,澗河治理全線蓄水,三門峽廣場、湖濱廣場建成開放,城市集中供熱一期完成,集中供氣、城市飲水工程全面啟動,市、縣污水處理廠全部投入使用。天鵝湖、上陽苑、澗河公園等景區(點)成為市民的休閒場所。紮實推進“四城聯創”,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驗收,環保模範城市、文明城市創建成效明顯,城市品位和形象顯著提升。310國道沿路城鎮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付諸實施,義馬、澠池城區對接取得實質性進展,靈寶市北區建設初具規模,盧氏縣新區開發初顯成效。縣域經濟快速發展,3個縣(市)跨入全省綜合經濟實力20強。
四、全面深化各項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開放促發展,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國有企業改革基本結束,財稅體制改革逐步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制度全面實施。農村綜合改革邁出重要步伐,農民負擔連年保持全省最低水平。鄉鎮機構改革圓滿完成,通過撤併共減少鄉(鎮)14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率先在全省實行投資項目核准、備案制,市級審批項目大幅削減。糧食流通體制和農村信用社等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交通、城建、水利、科技、教育、文化、價格、住房等改革邁出了新步伐。積極實施開放帶動戰略,不斷最佳化投資環境,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中國大唐、英國開曼、東方希望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落戶三門峽,湖濱果汁、天元鋁業和靈寶黃金股份公司在境外成功上市。成功舉辦了六屆旅遊節暨投洽會,虢國博物館和豫西大峽谷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旅遊收入連年大幅增長。商貿交通、現代物流、文化、房地產、信息等第三產業健康發展。
五、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切實把民生問題、社會事業發展擺上重要位置,著力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認真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六年城鎮新增就業14.8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5萬人。社會保險擴面、基金征繳工作成效顯著,養老、失業、醫療基金征繳率均達到100%,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市級統籌。六年累計發放城市低保資金1.43億元。醫療救助制度覆蓋城鄉,農村低保制度全面推開。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六年累計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707項,改造農村中國小危房29.5萬平方米,34.13萬人次享受到國家“兩免一補”政策。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豫西文化長廊”建設全面啟動,陝縣和靈寶市被列入全國首批“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試點縣”。公共衛生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深入開展,試點縣(市)農民參合率達89.7%。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大,六年累計解決9.26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大力開展土地“三項整治”,較好地保障了建設用地需要。加強對煤炭、鋁土礦的資源整合,實現了資源的集約利用。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三好一強”和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公務員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政府機關自身建設不斷改進。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雙創”和“兩抓一促”活動深入開展,市民文明素質穩步提高。堅持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自覺接受法律和民主監督。六年來,認真辦理了人大代表建議538件,政協委員提案1611件。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順利完成第四、第五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四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全省領先。民兵預備役建設不斷加強,雙擁模範城創建榮獲全國二連冠、全省五連冠。婦女兒童工作受到國家表彰。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措施,安全形勢基本穩定。深入開展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統計、審計和經濟監督工作進一步加強,新聞出版、民族宗教、防震減災、外僑、對台、老齡、檔案、農機、氣象、史志、無線電、人防、殘疾人救助等各項事業也取得了新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六年,是一心一意謀發展、關注民生促和諧的六年,是經濟社會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的六年,更是為實現再造一個三門峽、躋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隊宏偉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的六年。這些成績的取得,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歸功於全市廣大幹部民眾的團結奮鬥。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上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產業產品結構不盡合理,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任務還很繁重;“三農”問題比較突出,新農村建設的任務依然艱巨;一些社會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維護穩定的壓力還比較大;部分民眾的生活還比較困難,就業、醫療、教育、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關係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比較多;政府職能轉變相對滯後,行政成本還比較高,機關作風建設還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 奮鬥目標和基本要求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再造一個三門峽、躋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隊的奮鬥目標,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進一步突出最佳化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這一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以維護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為前提,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為保障,奮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建設經濟發達、政治清明、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的新三門峽。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今後五年的主要奮鬥目標是:
——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主要經濟指標超過全省平均增長水平,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達到80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翻一番以上超過45億元,基本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經濟成長方式實現新轉變。集約發展、循環發展成效明顯,支柱產業優勢更加突出,資源綜合利用率顯著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生態環境更加宜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比重有較大提高。
——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突破。中心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集聚、輻射和帶動功能明顯增強,成為全省發展潛力大、增長速度快、綜合實力強的城市之一;縣域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建成一批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城市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取得顯著成效。
——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新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物質生活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充實,居住、交通、通訊、教育、文化、衛生和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
——和諧社會建設跨入新階段。社會主義民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制更加完備,社會更加安定有序;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城鄉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公共服務更加有效。
做好今後五年的政府工作,要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把握好發展方向和著力點,堅持以下五項基本要求:
一是堅持在提高質量的基礎上推動快速發展。把“好”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最佳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實現協調發展、平穩發展、持續發展,發展求好,好中求快,保持全市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是堅持在落實巨觀調控政策中推動轉型發展。按照中央提出的“四個著力”,把巨觀調控作為重要機遇,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吃透上情,研究市情,乘勢而上,順勢而為,在調控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落實調控,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增長方式轉變。
三是堅持在改革開放中推動創新發展。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大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力度,著力構築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進一步確立新的開放觀,實施新的開放舉措,開創新的開放格局,不斷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增強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三門峽。
四是堅持在統籌兼顧中推動協調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促進經濟快速增長,不斷增加物質財富的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的協調性和均衡性。積極採取有效措施,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實現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聯動發展,工業和農業競相發展,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五是堅持在解決民生問題中推動和諧發展。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高度關注民生,不斷完善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著力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民眾見到實效,共享改革和發展成果。
三、2007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今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增長22%,出口創匯增長15%;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控制在3%以內;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9%;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3.5%和9.6%;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真落實國家巨觀調控政策,著力最佳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
突出抓好重點項目建設。堅持項目帶動戰略不動搖,全面實施重大項目推進聯動機制和項目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確保開曼氧化鋁三期、開祥化工甲醇、康耀導電玻璃二期、靈寶阿姆斯果蔬加工二期、龍王莊煤礦等一批已開工項目年內建成投產。爭取天瑞30萬噸鋁鑄件、鑫靈化工硫酸擴建等一批項目年內開工,完成建設進度。進一步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重點抓好大唐發電三期、義馬煤制油、戴卡輪轂三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力爭實現突破,保證項目接續。深入研究國家產業政策,結合五大基地建設,圍繞新能源、新材料開發和新技術、新裝備套用,超前論證謀劃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較強支撐的重大項目,充實項目儲備,完善項目結構,備足發展後勁。繼續抓好三門峽西工業園規劃和建設,不斷加大引資力度,拓寬招商渠道,力求項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面推進鄭西客運專線、運三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按時完成計畫進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