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2006-2007年:中國就業報告
- 出版社: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 頁數:599頁
- 開本:16
- 定價:68.00
- 作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 游鈞
-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567000
- 品牌: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由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組織編寫的《2006-2007年:中國就業報告》,是關於中國就業問題的藍皮書。報告以素質就業為主題,對我國素質就業的狀況和高技能人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緊緊抓住當前我國就業領域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對巨觀經濟與就業、就業政策的變革、農民工等群體就業,以及勞動力市場運行等問題展開論述。報告提供了大量最新的一手資料和科研成果,有的已經對政府決策產生了影響。報告的發布,不僅對各地開展就業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也對我國就業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借鑑。希望勞動科學研究所再接再厲,不斷推出新的成果,為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圖書目錄
總論2005-2006年總體就業形勢和政策
就業的巨觀環境
就業形勢的特點
政策環境日臻完善
2007年總體就業形勢展望
第1篇 巨觀經濟與就業
1.我國巨觀經濟總體形勢與就業形勢
1.1 2006年我國巨觀經濟總體形勢
1.2 2006年我國就業形勢
2.我國經濟成長與就業增長的關係
2.1 經濟成長帶動了就業的增長
2.2 我國有效就業崗位在增加
2.3 就業增長的成因分析
2.4 我國社會經濟轉軌對就業與經濟協調增長的影響
2.5 建立我國就業增長的長效機制
3.我國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
3.1 關於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
3.2 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要實施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發展戰略
3.3 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要實行就業優先的巨觀經濟政策
3.4 工作步驟
4.外貿形勢與就業
4.1 外貿形勢與就業概述
4.2 人民幣升值對就業的影響評估
4.3 歐盟製鞋業反傾銷的就業影響
5.服務業與就業
5.1 發展信息產業促進就業
5.2 發展旅遊業促進就業
5.3 發展美容業促進就業
5.4 發展物業管理業促進就業
第2篇 積極就業政策的發展
1.積極就業政策發展與工作推進
1.1 積極就業政策的發展
1.2 國務院36號檔案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
1.3 國務院36號檔案的配套檔案
1.4 2006年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
2.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2.1 “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內涵和特性
2.2 已有的就業促進機制
2.3 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市場化內容:普遍意義上的市場就業機制的完善
2.4 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巨觀經濟和社會內容:形成以促進就業為主要目標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2.5 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戰略步驟和對策思路
3.促進就業立法
3.1 制定《就業促進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就業促進法》應當體現的原則
3.3 《就業促進法》的內容
3.4 《就業促進法》與相關立法、政策的關係
3.5 關於制定《就業促進法》幾個具體問題的建議
4.就業保障和就業投入
4.1 就業保障
4.2 國內外就業投入情況分析
5.靈活就業政策
5.1 就業保護立法對就業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影響分析
5.2 勞動力市場制度對就業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影響分析
5.3 勞動力市場政策對就業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影響分析
5.4 勞動力市場制度、政策、立法調整的概括評價及政策建議
6.統籌城鄉就業試點
6.1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的目標任務
6.2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6.3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進展
6.4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3篇 素質就業與職業培訓
1.勞動力素質狀況研究
1.1 勞動力素質狀況
1.2 勞動力素質狀況分析
1.3 從產出的角度看勞動力的整體素質
2.素質就業
2.1 素質就業的含義
2.2 實現素質就業的意義
2.3 素質就業的實現途徑
2.4 素質就業的政策及實施
3.我國的職業培訓及能力評價體系
3.1 我國的職業培訓體系
3.2 我國的能力評價體系
3.3 我國的職業激勵體系
4.創業與創業培訓
4.1 創業的意義和作用
4.2 能力促創業計畫
4.3 “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中國項目
5.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
5.1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歷史沿革和現狀
5.2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5.3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的政策
5.4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有關項目
第4篇 高技能人才培養
1.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徵和成長規律
1.1 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點
1.2 高技能人才成長的若干規律
2.我國高技能人才基本狀況
2.1 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
2.2 高技能人才存在的問題
2.3 原因分析
2.4 政策建議
3.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
3.1 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情況和基本經驗
3.2 國家高技能人才東部地區培訓工程
3.3 黑龍江省振興老工業基地技能人才開發工作的經驗
4.高技能人才的勞動保障
4.1 我國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4.2 高技能人才勞動保障現狀與問題
4.3 高技能人才勞動保障的思路
4.4 政策建議
第5篇 農民工就業
1.農民工就業的總體狀況
1.1 農村外出務工就業的總量與結構特點
1.2 農民工的社會貢獻
1.3 農民工流動就業存在的問題
1.4 農民工流動就業的基本趨勢
2.建立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問題:基於典型調查的分析
2.1 農民工流動就業障礙的消除情況、針對農民工的收費情況和就業服務狀況
2.2 農民工的就業狀況
2.3 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狀況
2.4 關於農民工實現穩定轉移的問題
2.5 結論和政策建議
3.從平等權利到社會融入: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政策及其走向分析
3.1 農民工問題及相關社會政策的背景
3.2 2006年農民工社會政策的重要發展
3.3 當前農民工獲得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基本狀況
3.4 農民工獲得醫療服務和子女教育的基本情況
3.5 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政策現狀分析
3.6 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政策長期發展思路
4.農民工的社會保險政策
4.1 農民工社會保險政策及存在問題
4.2 農民工社會保險困境的原因分析
4.3 低標準逐步推進農民工的社會保險
5.農民工愛滋病防治教育相關對策
5.1 愛滋病疫情基本狀況
5.2 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流動就業人群易受愛滋病病毒侵襲
5.3 農民工愛滋病防治教育的相關對策
第6篇 群體就業
1.青年就業
1.1 中國“從學校向工作過渡調查”調查報告
1.2 全球化與中國青年就業
2.大學生就業
2.1 項目的研究設計和實施情況
2.2 大學生求職結果的統計分析
2.3 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深度分析
2.4 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方法
3.殘疾人就業
3.1 殘疾人就業總體狀況
3.2 殘疾人綜合服務建設不斷完善
3.3 促進殘疾人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第7篇 勞動關係
1.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若干問題
1.1 勞動關係是基本的社會關係,協調勞動關係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意義
1.2 我國勞動關係的現狀特點
1.3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勞動關係領域面臨的重大問題
1.4 若干建議
2.加大公共財政對勞動關係調整的投入
2.1 公共財政對勞動關係調整工作投入的基本情況
2.2 加大財政對勞動關係調整投入的建議
3.勞動契約立法
3.1 勞動契約立法一直是我國勞動立法和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3.2 《勞動契約法(草案)》的起草、審議和討論
3.3 《勞動契約法(草案)》中若干重要問題的討論
4.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4.1 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現狀
4.2 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4.3 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的價值目標
4.4 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分析、建議
5.特殊群體勞動關係
5.1 正規就業的非正規化
5.2 勞務派遣業的勞動關係
5.3 計程車行業勞動關係問題
第8篇 勞動力市場
1.2006年勞動力市場供求形勢分析
1.1 2006年我國勞動力市場運行的主要特徵
1.2 緩解我國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總體矛盾的對策
2.勞動力成本上升分析——以製造業為例
2.1 勞動力成本變化的經濟學分析
2.2 製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
2.3 對策
3.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
3.1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演變過程
3.2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狀況
3.3 我國在立法、制度及政策方面順應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變化
3.4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制度整合和勞動法改革的必要性
3.5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發展的對策建議
4.創新社區公共就業服務的嘗試——合肥市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調查與思考
4.1 創辦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背景及初步成效
4.2 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運作方式
4.3 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與當年勞動服務公司的異同
4.4 關於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若干思考
2005-2006年勞動就業大事記
參考資料
後記
就業的巨觀環境
就業形勢的特點
政策環境日臻完善
2007年總體就業形勢展望
第1篇 巨觀經濟與就業
1.我國巨觀經濟總體形勢與就業形勢
1.1 2006年我國巨觀經濟總體形勢
1.2 2006年我國就業形勢
2.我國經濟成長與就業增長的關係
2.1 經濟成長帶動了就業的增長
2.2 我國有效就業崗位在增加
2.3 就業增長的成因分析
2.4 我國社會經濟轉軌對就業與經濟協調增長的影響
2.5 建立我國就業增長的長效機制
3.我國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
3.1 關於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
3.2 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要實施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發展戰略
3.3 實現社會就業比較充分的目標,要實行就業優先的巨觀經濟政策
3.4 工作步驟
4.外貿形勢與就業
4.1 外貿形勢與就業概述
4.2 人民幣升值對就業的影響評估
4.3 歐盟製鞋業反傾銷的就業影響
5.服務業與就業
5.1 發展信息產業促進就業
5.2 發展旅遊業促進就業
5.3 發展美容業促進就業
5.4 發展物業管理業促進就業
第2篇 積極就業政策的發展
1.積極就業政策發展與工作推進
1.1 積極就業政策的發展
1.2 國務院36號檔案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
1.3 國務院36號檔案的配套檔案
1.4 2006年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
2.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2.1 “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內涵和特性
2.2 已有的就業促進機制
2.3 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市場化內容:普遍意義上的市場就業機制的完善
2.4 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巨觀經濟和社會內容:形成以促進就業為主要目標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2.5 建立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的戰略步驟和對策思路
3.促進就業立法
3.1 制定《就業促進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 《就業促進法》應當體現的原則
3.3 《就業促進法》的內容
3.4 《就業促進法》與相關立法、政策的關係
3.5 關於制定《就業促進法》幾個具體問題的建議
4.就業保障和就業投入
4.1 就業保障
4.2 國內外就業投入情況分析
5.靈活就業政策
5.1 就業保護立法對就業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影響分析
5.2 勞動力市場制度對就業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影響分析
5.3 勞動力市場政策對就業靈活性和安全性的影響分析
5.4 勞動力市場制度、政策、立法調整的概括評價及政策建議
6.統籌城鄉就業試點
6.1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的目標任務
6.2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的主要內容和要求
6.3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工作進展
6.4 統籌城鄉就業試點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3篇 素質就業與職業培訓
1.勞動力素質狀況研究
1.1 勞動力素質狀況
1.2 勞動力素質狀況分析
1.3 從產出的角度看勞動力的整體素質
2.素質就業
2.1 素質就業的含義
2.2 實現素質就業的意義
2.3 素質就業的實現途徑
2.4 素質就業的政策及實施
3.我國的職業培訓及能力評價體系
3.1 我國的職業培訓體系
3.2 我國的能力評價體系
3.3 我國的職業激勵體系
4.創業與創業培訓
4.1 創業的意義和作用
4.2 能力促創業計畫
4.3 “創辦和改善你的企業”(SIYB)中國項目
5.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
5.1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歷史沿革和現狀
5.2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5.3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的政策
5.4 農村勞動力職業培訓有關項目
第4篇 高技能人才培養
1.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徵和成長規律
1.1 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點
1.2 高技能人才成長的若干規律
2.我國高技能人才基本狀況
2.1 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的成績
2.2 高技能人才存在的問題
2.3 原因分析
2.4 政策建議
3.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實踐
3.1 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情況和基本經驗
3.2 國家高技能人才東部地區培訓工程
3.3 黑龍江省振興老工業基地技能人才開發工作的經驗
4.高技能人才的勞動保障
4.1 我國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原因
4.2 高技能人才勞動保障現狀與問題
4.3 高技能人才勞動保障的思路
4.4 政策建議
第5篇 農民工就業
1.農民工就業的總體狀況
1.1 農村外出務工就業的總量與結構特點
1.2 農民工的社會貢獻
1.3 農民工流動就業存在的問題
1.4 農民工流動就業的基本趨勢
2.建立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問題:基於典型調查的分析
2.1 農民工流動就業障礙的消除情況、針對農民工的收費情況和就業服務狀況
2.2 農民工的就業狀況
2.3 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狀況
2.4 關於農民工實現穩定轉移的問題
2.5 結論和政策建議
3.從平等權利到社會融入: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政策及其走向分析
3.1 農民工問題及相關社會政策的背景
3.2 2006年農民工社會政策的重要發展
3.3 當前農民工獲得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基本狀況
3.4 農民工獲得醫療服務和子女教育的基本情況
3.5 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政策現狀分析
3.6 針對農民工的社會政策長期發展思路
4.農民工的社會保險政策
4.1 農民工社會保險政策及存在問題
4.2 農民工社會保險困境的原因分析
4.3 低標準逐步推進農民工的社會保險
5.農民工愛滋病防治教育相關對策
5.1 愛滋病疫情基本狀況
5.2 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流動就業人群易受愛滋病病毒侵襲
5.3 農民工愛滋病防治教育的相關對策
第6篇 群體就業
1.青年就業
1.1 中國“從學校向工作過渡調查”調查報告
1.2 全球化與中國青年就業
2.大學生就業
2.1 項目的研究設計和實施情況
2.2 大學生求職結果的統計分析
2.3 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深度分析
2.4 尋求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方法
3.殘疾人就業
3.1 殘疾人就業總體狀況
3.2 殘疾人綜合服務建設不斷完善
3.3 促進殘疾人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第7篇 勞動關係
1.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若干問題
1.1 勞動關係是基本的社會關係,協調勞動關係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意義
1.2 我國勞動關係的現狀特點
1.3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我國勞動關係領域面臨的重大問題
1.4 若干建議
2.加大公共財政對勞動關係調整的投入
2.1 公共財政對勞動關係調整工作投入的基本情況
2.2 加大財政對勞動關係調整投入的建議
3.勞動契約立法
3.1 勞動契約立法一直是我國勞動立法和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3.2 《勞動契約法(草案)》的起草、審議和討論
3.3 《勞動契約法(草案)》中若干重要問題的討論
4.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4.1 我國勞動爭議處理體制現狀
4.2 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存在的問題
4.3 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的價值目標
4.4 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分析、建議
5.特殊群體勞動關係
5.1 正規就業的非正規化
5.2 勞務派遣業的勞動關係
5.3 計程車行業勞動關係問題
第8篇 勞動力市場
1.2006年勞動力市場供求形勢分析
1.1 2006年我國勞動力市場運行的主要特徵
1.2 緩解我國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總體矛盾的對策
2.勞動力成本上升分析——以製造業為例
2.1 勞動力成本變化的經濟學分析
2.2 製造業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
2.3 對策
3.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
3.1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演變過程
3.2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狀況
3.3 我國在立法、制度及政策方面順應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變化
3.4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的制度整合和勞動法改革的必要性
3.5 勞動力市場靈活性發展的對策建議
4.創新社區公共就業服務的嘗試——合肥市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調查與思考
4.1 創辦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背景及初步成效
4.2 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運作方式
4.3 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與當年勞動服務公司的異同
4.4 關於街道勞務型服務公司的若干思考
2005-2006年勞動就業大事記
參考資料
後記
文摘
插圖:
(10)青年就業壓力日益突出,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近年來,我國青年失業問題十分明顯,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的《中國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從學校向工作過渡的調查分析報告》(2005年5月),目前我國各文化程度的青年都存在失業問題,其中,職業中等教育水平的青年和國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失業率分別高達37%和30%,高中和大專生失業率為13%,大學生為5%。而且長期失業已成為青年失業的主要特點,失業時間一年以上的青年比例高達72%。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青年群體中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十一五”時期,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還將逐年增加,總計達到2700萬人左右。200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2006年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後的就業率為70%左右,有30%的當期大學生(大約120萬)在畢業離校時還沒有找到工作。2007年高校畢業生達到495萬,加上上年畢業未就業的,今年要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在600萬人以上,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結構性矛盾突出。從地區分布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勞動力需求相對旺盛,而西部地區需求不足。從學歷層次看,就業困難者主要集中在大專和高職畢業生,重點院校、熱門專業供不應求。非正規就業崗位比重增加,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崗位不足。
(10)青年就業壓力日益突出,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近年來,我國青年失業問題十分明顯,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的《中國青年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從學校向工作過渡的調查分析報告》(2005年5月),目前我國各文化程度的青年都存在失業問題,其中,職業中等教育水平的青年和國中文化水平的青年失業率分別高達37%和30%,高中和大專生失業率為13%,大學生為5%。而且長期失業已成為青年失業的主要特點,失業時間一年以上的青年比例高達72%。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青年群體中的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突出,我國“十一五”時期,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還將逐年增加,總計達到2700萬人左右。200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巨大,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13萬人,根據教育部門的統計,2006年大學畢業生在離校前後的就業率為70%左右,有30%的當期大學生(大約120萬)在畢業離校時還沒有找到工作。2007年高校畢業生達到495萬,加上上年畢業未就業的,今年要就業的大學畢業生總量在600萬人以上,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結構性矛盾突出。從地區分布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勞動力需求相對旺盛,而西部地區需求不足。從學歷層次看,就業困難者主要集中在大專和高職畢業生,重點院校、熱門專業供不應求。非正規就業崗位比重增加,適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崗位不足。
後記
《2006-2007年:中國就業報告》是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編輯出版的第四本就業方面的藍皮書。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百忙中為報告做了序。報告得到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的幫助,也得到了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的出版支持。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劃財務司、培訓就業司、社會保險研究所、信息中心,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的專家參與了報告的寫作。
序言
就業,對每一個勞動者來說,都是賴以生存、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他們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基本條件。我國是人口大國,又處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關鍵時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國就業將始終面臨總量壓力巨大與結構性矛盾突出並存、轉軌型就業未了與轉移型就業加重兩難的基本格局。就業問題可以說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重大社會和經濟問題,是對構建和諧社會和實現全面小康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民生問題。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將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措施,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千方百計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實現培訓與就業在市場需求上的結合,有效促進了就業質量和就業數量的同步增長。但總體上,我國勞動者素質不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依然嚴重。在全國就業人口中,國中及以下學歷人口超過80%,勞動人口的整體素質不高。技能勞動者在數量、結構和分布上不合理的問題突出,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占從業人員的比重不足20%,與已開發國家50%的狀況有較大差距。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在總體數量上仍然存在嚴重短缺,尤其是製造、加工等傳統產業和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領域,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勞動力素質在城鄉之間、東西部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影響勞動力整體素質,導致勞動力素質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當前出現的技術工人短缺、大學生就業難等現象,正好折射出了我國勞動力素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經濟的發展。因此,當前及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勞動者素質已成為我國擴大就業、促進經濟成長的“瓶頸”。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問題,將就業作為民生之本、安國之策,實行促進就業的長期發展戰略,形成了一整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積極的就業政策,制定並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擴大就業的措施,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千方百計幫助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實現培訓與就業在市場需求上的結合,有效促進了就業質量和就業數量的同步增長。但總體上,我國勞動者素質不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依然嚴重。在全國就業人口中,國中及以下學歷人口超過80%,勞動人口的整體素質不高。技能勞動者在數量、結構和分布上不合理的問題突出,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占從業人員的比重不足20%,與已開發國家50%的狀況有較大差距。技能勞動者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在總體數量上仍然存在嚴重短缺,尤其是製造、加工等傳統產業和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領域,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勞動力素質在城鄉之間、東西部地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影響勞動力整體素質,導致勞動力素質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當前出現的技術工人短缺、大學生就業難等現象,正好折射出了我國勞動力素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經濟的發展。因此,當前及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勞動者素質已成為我國擴大就業、促進經濟成長的“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