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喀左縣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牢牢把握髮展機遇,負重前進,攻堅克難,勵精圖治,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為實現全縣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2%(一產4.7億元,增長15.8%;二產2.4億元,增長30.6%;三產3.1億元,增長16.5%)。按原口徑計算,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4%。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實現1845元和4200元,比上年增長15.3%和8.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喀左縣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性質:工作報告
  • 內容:回顧2003年工作:實幹促發展成
簡介,正文,

簡介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正文

回顧2003年工作:實幹促發展成就顯著
  
2003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牢牢把握髮展機遇,負重前進,攻堅克難,勵精圖治,加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縣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為實現全縣跨越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預計2003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0.2億元,比上年增長19.2%(一產4.7億元,增長15.8%;二產2.4億元,增長30.6%;三產3.1億元,增長16.5%)。按原口徑計算,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4%。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實現1845元和4200元,比上年增長15.3%和8.3%。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保護地開發增勢強勁。全縣新增保護地冷暖棚近2萬個(冷棚5000個)。建棚數量連續三年在全市領先。棚內作物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新品種、新技術覆蓋面分別達到80%和98%。全縣形成了以蕃茄、黃瓜、茄子、花卉、食用菌和椒類為主的基地型、區域化生產格局。農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全年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7000畝,有四種綠色食品被省農產品交易會評為優質農產品。全縣保護地產值達到2.7億元,比上年增長35%。
畜牧業規模加速擴大。新發展畜牧業大戶1768戶。牛、羊、豬改良6.2萬頭,黃牛改良居全省前列。畜牧業總產值達到3.06億元,比上年增長36.4%。
林果業穩步發展。全縣人工造林12.8萬畝(退耕還林還草11萬畝,三北造林1.8萬畝)。發展以“兩杏一棗”為主的經濟林3.5萬畝。全縣林業總產值達到7000萬元(經濟林總產值5300萬元),比上年增長48.9%。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市場建設步伐加快。圍繞農業產業開發,一批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發揮帶動作用的種畜場、孵化場、種苗場、花卉種球繁育基地、生豬生產經營聯合體、各類農協組織、市場中介組織快速興起,三聯羽絨、紅葉制板、食用菌研究所等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圍繞產業布局,新建了公營子、平房子等五處農產品批發市場。全縣蔬菜、花卉、食用菌等優質產品銷往國內外十幾個大中城市。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建設重點工程109項。完成綜合治理面積14萬畝(退耕還林經濟林整地6萬畝,坡面治理及新修水平梯田4.7萬畝)。大凌河西支治理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已全面完成。人工增雨防雹成效顯著。
二、工業經濟發展速度和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以加快工業化進程為主攻方向,整合資源,聚集產業,做強優勢,做大工業經濟。預計2003年全口徑工業總產值達到7.2億元,比上年增長25.2%。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4億元,比上年增長26.1%;稅金2760萬元,增長17.9%;利潤5300萬元,是上年的2.4倍。全縣工業經濟總量躍居全市各縣(市)區第三位。
項目建設全面加強。全縣有60個項目納入市重點項目儲備庫,為市下達50個項目任務的120%。全年實施項目28個(工業技改項目8個,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項目7個,基礎設施項目7個,社會事業項目6個),有23個項目建成並交付使用。2003年是新上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一年。
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規模得到擴大。按照規模化、集團化、產業化發展方向,培育了機械、鑄造、冶金、水泥、紡織、釀造、陶瓷等主導產業。通過產業集聚,形成了飛馬鑄造、新華鉬業、鑫興礦業、由美鑄鋼、群峰水泥、化工股份、鴻泰染織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群體,特別是飛馬鑄造、新華鉬業形成了企業集團。2003年全縣產值超億元企業1戶,超5000萬元企業2戶,超千萬元企業7戶。
三、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快速發展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個體私營經濟總戶數達到10620戶,比上年增加448戶;從業人員3.75萬人,增加2043人。預計全年實繳稅金6856萬元,增長49.3%;出口商品交貨值9500萬元,增長36%。經濟園區建設速度加快,有4個企業進入利州工業園區建廠。認真整治經濟發展軟環境,積極開展“星級企業”評定活動,加強優質服務,促進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三產業健康發展。努力搞活傳統服務業,積極發展新興服務業,城鄉市場繁榮活躍。預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億元,增長13%。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商品質量管理,營造了安全消費的社會氛圍。
四、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大跨越
城市面貌發生新變化。全年實施城市建設重點工程20項,總投資超過3億元。完成二路一 街(團結路東、西段,健康路西段,昌盛街)改造工程和三街一路(新華街、利州商業街、常青街、公園環路)新建工程,建設街路總長9.3公里,形成了“五縱(新華街、古塔街、民族街、青年街、昌盛街)三橫”(健康路、建設路、團結路)的城市骨幹道路網。新建成2萬平方米的新華廣場和4.6萬平方米的凌河帶狀公園。擴建烏蘭山公園5萬平方米。開發利州新區4.9萬平方米,其中新建了可容千餘人經商就業的利州商業街。目前縣城最高層建築電業大廈基本完工。全年開發房地產項目22項,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實現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71.4%,是2000年前5年建築面積的總和。城市綠化328公頃,植樹56.6萬株。人行道硬覆蓋1.3萬平方米。擴大城市供水面積6平方公里。完成了縣城集中供熱一期工程。縣城萬噸新水源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通過公開招投標方式轉讓國有土地14宗,總面積91.8畝,完成土地開發整理15件、170公頃。全年實現土地收益1262萬元。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收到成效。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縣城煙塵污染程度明顯降低。全面改革了城鎮戶籍管理制度,簡化農村和外地落戶城鎮手續,增加城鎮人口5000人,拉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
交通建設成績顯著。全縣完成公路建設項目7項,大中小橋涵19座,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完成縣城東西出入口5公里道路拓寬改造油路攤鋪工程。建成建三線大北段二級GBM油路20公里,被評為省級精品工程。同時完成了建三線大北段二期17公里路基改造。
五、各項改革和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
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取得重要進展。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全縣有31戶國有、集體企業完成改制,完成職工並軌1388人,累計並軌職工人數已達13960人,企業職工並軌工作基本完成。鄉鎮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順利推進,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縣直事業單位改革有序開展。財稅體制、教育體制改革穩步進行。全面開展了農村稅費改革,全縣農民減負率達76%;同時普遍實行了村帳鄉管,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
外向型經濟提高到新水平。以項目為載體的招商引資工作紮實推進。全年引進域外資金1.54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實際利用外資400萬美元,增長55%;出口創匯900萬美元,是上年的7倍。飛馬鑄造集團公司、新華鉬業集團公司等企業產品走俏國際市場,拉動了全縣外貿出口的增長。
六、財稅金融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財稅金融再攀新高。預計全年稅收總額比上年增長20.7%,財政收入增長26.4%。強化稅收征管,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全力保工資、保穩定、保建設,保證了各項事業發展的需要。縣鄉機關公用經費支出進一步壓縮,政府採購制度得到全面落實。金融部門積極向上爭取信貸資金,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全縣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達到12.2億元,增長17.6%;農業貸款餘額3.2億元,增長20%。存貸款呈大幅度增長態勢。
社會保障進一步鞏固。全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5737人,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按時足額和社會化發放。醫療保險擴面工作紮實推進,保險人數達到11796人。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積極開發就業崗位,新增就業和再就業6126人,輸出各類勞務3.28萬人。城鎮居民有834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廣泛開展社會捐助活動,及時安排救災救濟工作,全縣共下撥救災救濟款物340萬元(救助貧困人口16210人)。如期完成了三老建房、老勞模建房和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扶貧開發工作穩步推進,下撥扶貧資金1170萬元,使扶貧重點村80%以上的農戶有了穩定收入項目。移民開發工作有序進行。
七、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成果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全縣上下深入開展城鄉共建和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功舉辦了“利州之夏”系列文化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活動,教育和引導廣大民眾樹立科學意識,破除封建迷信,創造了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
科技教育工作取得好成績。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廣泛開展了科技之冬、科技下鄉和科技示範活動(全縣培訓農村民眾12.3萬人次,發放科技宣傳資料12.6萬份,引進各類新品種66個,實施科技推廣項目30項,取得科技成果16項),榮獲全省科技先進縣稱號。新建成縣城第三高中,年擴大招生700人。新建了縣職教中心綜合樓、縣第二中學教學樓。改造中國小危房1.7萬平方米。救助中國小貧困生1418人。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進一步加強,素質教育取得新進展。全縣有1608人考入高校,錄取率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3個百分點(有321名考生進入全國重點高校,其中有4名被清華、北大錄取)。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指標,“婚育新風進萬家”系列活動得到廣泛開展,人口環境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縣醫院、縣中蒙醫院住院樓、縣疾病控制中心樓、縣結核病防治所樓建成並投入使用,醫療設備的引進更新取得突破。全縣眾志成城抗擊非典,確保了無一非典病例發生。城鄉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動更加普及。廣播電視、郵政、電信事業穩步發展。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較好落實。人事編制工作保證了改革發展的需要。質量技術監督、物價、檔案、外事、僑務、人防、民兵預備役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八、民主和法制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輿論監督。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7件,政協委員提案70 件。以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和廠務公開為主要措施,民主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推進。全縣農村“四村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城鎮社區建設和管理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監察、審計、統計執法工作取得成效。
依法治縣紮實推進。深入開展普法教育,紮實推進依法行政。狠抓了執法隊伍建設,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落實,行政執法監督得到強化。依法嚴厲打擊了各種形式的違法犯罪活動,及時妥善解決人民民眾的來信來訪和社會熱點、難點問題,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各位代表!2003年是我縣面臨較大困難和嚴竣挑戰的一年,也是全縣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的一年。年初,縣政府向人民公開承諾辦理的九件實事,通過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到現在已圓滿完成。過去一年所取得的可喜成績確實來之不易。一年來,我們在中共喀左縣委領導下,得到了縣人大、縣政協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及多方面的鼎力支援和友好協作;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協調一致,開拓創新,共謀發展。尤其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識大體、顧大局,對政府工作給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在全縣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共謀發展的大好局面。對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回顧工作、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縣在發展中還有許多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結構調整進度及效益尚不盡人意,三大主導產業基地建設規模和產業化經營水平還不適應市場需求,工業企業改造升級步伐不快;經濟發展缺乏大項目、好項目拉動,全社會特別是企業的對外開放意識不強,合資合作進展緩慢;民營經濟尚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骨幹企業群體;沒有形成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的良性機制;城鎮居民就業和農民增收仍面臨較大困難,部分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亟需救助。這些問題,有的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有的是體制轉軌和結構調整過程中難以完全避免的。其中也有的是由工作中的缺點和不足造成的,有些地方和部門發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硬、責任落實不到位;部分幹部信心不足、精神不振、作風不實、機遇意識不強,一些嚴重影響政府形象的言行仍然存在,這些問題都必須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4年工作:奮力開新局再攀新高
  
2004年是“十五”計畫的承上啟下之年,做好2004年的工作尤為重要。我們要按照縣委十一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的“工業強縣、農業富民、城市牽動、體制創新”的發展思路,堅持更高的發展定位,瞄準更積極的發展目標,在結構調整上善用新策,在對外開放上勇闖新路,在體制創新上敢謀新篇,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多出新招,努力開創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局面。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0.6%(一產增長19.1%,二產增長25%,三產增長19.4%)。財政收入增長15.5%。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20%和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
一、以項目建設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強縣步伐
緊緊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省支持遼西北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支撐,集聚力量,強攻壯企,全力推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8.7億元,比上年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5.3億元,增長20.5%;增加值1.69億元,增長20.7%;利稅總額9210萬元,增長14.3%。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下更大力量儲備、包裝和建設一批既體現喀左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對結構調整和經濟成長起重要作用,又符合國家和省加快發展政策要求的新項目。實施百萬元以上技改項目7項,其中超億元項目1項。重點實施飛馬鑄造汽車零部件擴產改造、群峰水泥新型乾法熟料生產線建設、新華鉬業精粉擴產改造、化工股份乳化炸藥擴產和鴻泰染織生產設備更新等項目。新建百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4個,其中超千萬元項目2個。實施項目法人責任制,加大領導幹部包扶重點項目力度,努力提高項目的命中率、落地率和成功率,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順利實施。
增強主導產業和優勢企業的支撐力。充分利用我縣產業和資源優勢,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做強優勢產業。重點建設“三大基地”,即汽車部件產品生產基地、建材產品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加工基地;發展“五大產業”,即汽車配件鑄造業、水泥紫砂建材業、鐵鉬採礦冶煉業、陳醋食品釀造業和農林牧產加工業。圍繞“三大基地”、“五大產業”,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和資產重組,大力扶持優勢骨幹企業,加快培育創稅創匯大戶。全縣實現產值超億元企業2戶,超5000萬元企業3戶,超1000萬元企業8戶,形成規模企業梯次發展格局。
突出園區建設,培育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源。著力構建中三家冶金工業園區、公營子鑄造工業園區、大城子綜合工業園區和南哨紫砂工業園區。抓好縣城開發區和各類經濟園區的規劃與建設。集中力量加快大城子綜合工業園區開發,重點抓政策配套和基礎設施建設,做好中小企業入園落戶工作,力爭使更多的企業進入園區。
扶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擴大現有規模,擴大市場占有率。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和管理創新。引導更多民眾、更多幹部職工積極興辦企業。同時把培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考核鄉鎮領導班子的重要指標。
二、以產業化為導向,全力推進農業富民進程
圍繞農民增收致富這個核心,堅定不移地發展農業三大主導產業,把農業資源優勢培育、轉化為工業產業優勢和經濟競爭優勢。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0.4億元,比上年增長21.4%。
大力加快保護地產業開發。繼續把保護地建設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營造保護地生產的規模優勢。全年新建保護地冷暖棚2萬個(冷棚5000個)。積極調整棚內種植結構,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力爭用兩三年時間在全市實現“三個率先”,即率先實現戶均一個棚,率先實現品種全部優良化,率先實現棚前葡萄化,提高保護地產出效益。
促進畜牧業加速發展。重點發展牛、羊、鵝等草食畜禽。鼓勵和支持發展乳業生產。做好畜禽防疫滅病工作。擴大良種覆蓋面。大力開發飼料、飼草資源。抓好青黃貯窖建設。全年畜牧業產值達到4.5億元,增長50%;畜禽飼養量增加30%以上。
繼續抓好以退耕還林、三北造林為重點的造林綠化工作。人工造林10萬畝(退耕還林4萬畝,荒山配套4萬畝,三北造林2萬畝)。新發展以“兩杏一棗”為主的經濟林5萬畝。實現林業產值8000萬元,增長14.2%。
扶強做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外資、民資和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在農林牧產品的生產、加工、儲藏、保鮮和運銷等方面,培育一批公司加農戶型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一批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發揮帶動作用的各種聯合、協作組織,形成覆蓋廣大農村的生產基地和龍頭企業群體,達到“創一個龍頭,牽一項產業,活一方水土,富一方百姓”的效果。
發展優質農產品基地。圍繞農業園區和綠色食品基地建設開發,組織農戶全面實行標準化生產,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壯大綠色經濟。抓好1萬畝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快全縣養鵝基地、養牛養羊養豬基地、食用菌基地、葡萄水果特色農產品等基地建設。加大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進一步推進各類科技示範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和整體效益。同時,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開展農田基本建設“大禹杯”活動,大力開發雲水資源,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三、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增強城市牽動作用
集中力量推進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明年重點建設10項工程。抓好城市道路建設,完成縣城南環路拓寬改造和油路攤鋪、民族街和古塔街拓延油路與南環路對接、烏蘭山公園道路工程建設;抓好民心工程,開發三至五個花園式、封閉型、服務管理規範的高標準商業住宅區,搞好縣城集中供熱二期工程、萬噸水源及城市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建設,做好縣城凌河西支河段治理和凌河兩岸帶狀公園工程、縣城電網改造工程建設,啟動新客運站建設和橋南新區開發;加大縣城綠化美化力度,搞好縣城公園、主要街路、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的綠化和淨化,抓好縣城東山工程建設;加快對縣城環境污染的治理,集中治理染織廠工業廢水排放,分區拆除縣城內的大煙囪,建設藍天、碧水、綠蔭城市。同時,加快以公營子鎮為重點的農村小城鎮建設,引導人口由鄉村向建制鎮和縣城集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強化城市管理和市容市貌整治。堅持以規劃為龍頭,搞好縣城總體規劃、縣城詳細規劃的編制和調整,嚴格按規劃建設管理城市。搞好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抓好對縣城公廁的改造,規範露天集貿市場管理,加快退路進場步伐。積極推行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強全縣公路網建設。完成大北線17公里二級GBM油路建設,實現大北線全線通車。抓好縣城南出口道路拓寬改造及油路攤鋪工程建設。完成後小線(坤都營子至平房子小營)、大馬線(白塔子頭道營子至建昌馬營子)、南五線(南公營子至五一醫院)、葉大線(六官營子劉家窩鋪至大城子)、興凌線(十二德堡至建昌張家店)50公里村通油路工程建設。同時完成2005年村通油路10條線路的公路儲備任務。
四、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穩步推進體制創新
全面完成國有企業改制目標。明年企業改革的重點是非工業國有企業的改制,重點抓好商貿流通企業、農事企業和其他各行業的國有企業改革,全面完成縣屬企業的改制任務。在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到位後,主要是大力推進公司制企業對外嫁接改造,實施開放式重組,形成特色產業群。同時,穩步推進鄉鎮事業單位、城市公用事業、教育、文化、衛生等領域的改革。加強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建設,積極穩妥地做好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促進村民自治和社區建設。
整體推進全縣各項改革。全面深化和完善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健全村帳鄉管辦法,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繼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財政稅收管理等各方面改革。
五、以最佳化發展環境為保障,加快發展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
充分釋放民營經濟的增長潛力。把加快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戰略舉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放開發展,全力推進。對民營經濟實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發展”的方針,鼓勵民間資金更快、更多進入生產、服務、流通和其他眾多領域,把民營經濟的發展潛力變為全縣經濟的增長實力。加大政策扶持和依法保護力度,努力為民營經濟創業人員營造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有實力的良好發展氛圍。全年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分別增加800戶、50戶,從業人員達到4萬人。民營經濟增加值、收入和稅金分別增長23%、20.8%和17%。
培育和壯大民營企業。引導民營經濟向重點行業、支柱產業拓展領域,支持優秀民營企業以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鼓勵民營企業套用各種先進技術改造現有企業。對新建的生產性企業,在土地出讓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方面給予照顧,並給予積極扶持。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服務力度,努力在落實政策、貸款融資、重點項目代理服務方面取得突破,對重點骨幹企業,實行領導幹部幫扶制度。繼續開展“星級企業”評定活動,在全社會倡導並形成尊重納稅人、鼓勵創業者的良好局面。新增規模以上民營企業4戶。民營企業增加值、銷售收入、稅金分別實現4.1億元、19.1億元和6100萬元。
全面繁榮和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5億元,比上年增長14%。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推進連鎖、代理、超市、特許經營、物流配送等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加快發展教育產業、文化產業、體育產業、旅遊產業、中介服務、房地產等新興三產。圍繞農業產業開發,規範新建成的公營子、平房子等五個農產品市場,擴建大城子蔬菜花卉批發市場,構築布局合理、競爭有序、各具特色、管理規範的市場體系。進一步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加強各類專項市場管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六、以擴大開放為切入點,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工作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整合縣內外資源,下力量包裝好一批招商項目,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域外招商和經貿洽談活動,廣泛開展產業招商、行業招商、企業招商、項目招商和園區招商,大力推行定向招商、跟蹤招商和上門招商。擴大與台商和發達城市物流集團及美國、日本、歐盟等近10個外企的聯繫,突出對大項目的引進力度,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規模和水平。全年域外招商引資1.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00萬美元。
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和經濟技術合作。全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在鞏固發展飛馬鑄造、新源鉬業等重點創匯大戶的同時,大力培植和壯大新的出口大戶。堅持以質取勝戰略,擴大農產品出口比重,促進我縣農產品市場的國際化。實行引資和引智相結合,更多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延伸經濟技術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展勞務市場,擴大勞務輸出。
七、以強化財稅金融工作為手段,確保全縣經濟穩定增長
嚴格依法治稅,強化財源建設。進一步強化稅收征管,實現應收盡收;加強“收支兩條線”管理,確保非稅收入足額入庫。正確處理髮展民營經濟和增加稅收的關係,努力從最佳化經濟結構和新的經濟成長因素中尋求財政增長點。按照“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原則,優先保證公教人員工資;同時,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縮一般性預算支出,集中財力辦大事,確保各項目標和任務的完成。
改善金融服務,增加信貸支持。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增強為地方經濟服務的意識,積極籌措和爭取資金,加大對全縣工業經濟、民營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開發的資金支持,促進地方經濟加快發展。
八、以抓好就業和再就業為頭等大事,構築社會保障安全網
廣辟就業和再就業渠道。通過挖掘製造業、加工業、服務業、個體和私營企業吸納就業的潛力,大力推廣非全日制、非固定崗位、非固定單位、臨時工和小時工等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擴大和促進就業。完成再就業培訓4000人,當年實現就業4000人。全面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推進信息化服務,千方百計促進就業。
繼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做好各類保險費的征繳和籌集工作,確保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妥善解決符合政策規定人員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問題。繼續完善醫療保險政策,擴大醫保覆蓋面。嚴格執行低保政策,做好城鎮居民低保金髮放工作。
著力抓好扶貧幫困和救助弱勢群體工作。大力實施百村開發式扶貧工程,切實搞好戶有穩定收入項目工作,繼續推廣滾動式扶貧,有計畫地推進搬遷式扶貧。積極動員社會力量,深入開展經常性捐助和重大節日等臨時性救助活動,使農村和城鎮貧困群體的生產生活得到基本保證。
九、以提高全民素質為目標,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和依法治縣進程
加快科教興縣步伐。進一步加大科技成果引進推廣力度,全年引進新品種40個、新技術20項。進一步加快科技項目的研究,力爭使8個項目在國家和省市立項。進一步加強科技隊伍建設,積極抓好實用科技人才的培訓和引進,高度重視教育人才、管理人才、經營者人才和企業家隊伍的培養,積極營造有利於人才成長、人才聚集的環境。堅持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擴建縣一中和縣蒙中,儘快爭取啟動縣第四高中(公營子高中)建設,擴大招生規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努力培養更多的城鄉實用人才。下力量抓好農村國小布局調整和危舊校舍改造,積極推進寄宿制國小試點和農村國小合併工作。
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繼續抓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促進優生優育。認真落實婦女兒童發展綱要,保護婦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加強老齡人口工作。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礦產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發展衛生事業,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完成縣中蒙醫院門診樓和大城子鎮、六官營子鎮中心衛生院建設。健全醫藥衛生監管體系,保證民眾的食品、藥品和醫療安全。大力發展先進文化事業,新建縣文化綜合樓。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活動,努力爭取興建縣民族體育館。進一步發展廣播電視、郵電、通信、檔案等事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設,教育引導民眾熱愛集體、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的良好氛圍,促進公民道德素質提高和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
進一步加強依法治縣工作。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活動,提高廣大幹部民眾的法律素質。堅持依法辦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嚴格實行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確保政府各項工作依法、高效、有序開展。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信訪工作隊作用,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妥善處理各種棘手和突發事件,堅決防止矛盾激化、事態擴大。堅持依法治防,對無理取鬧、尋釁滋事、擾亂社會治安的人,要依法懲處。
全面維護社會穩定。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打、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加大對各類治安案件的調處力度,搞好群防群治,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十、以加強自身建設為切入點,努力建設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府
我們政府的責任,就是對人民負責。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全心全意地為老百姓服務,讓人民民眾得到切實的利益和實惠。我們正肩負著推進喀左經濟和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歷史責任,肩負著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的政治責任。要承擔起和履行好這些重要責任,全面完成2004年的繁重任務,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的自身建設,努力建設一個對人民高度負責任的政府。
建設自強不息、勇於開拓奮進的政府。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在謀求加快發展上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努力破除計畫經濟思想的束縛,牢固樹立靠改革開放、靠市場機制推進工作的觀念;破除視野狹隘、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樹立幹大事、創大業、敢為人先的觀念;破除單純等、靠、要思想,樹立發展歸根結底靠自己的觀念;破除經濟發展必須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的思想,樹立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觀念。堅持做到加快發展不動搖、不鬆勁,不因困難而退縮,不因小富而滿足,不因成績而停步,始終保持一種敢於爭先的銳氣、自加壓力的勇氣、負重奮進的志氣。
建設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的政府。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必須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必須真心實意地對人民負責,把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作為各項工作的著眼點和歸宿,貫穿於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全過程;要體察民情,多到條件差、困難大、民眾意見多、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同那裡的幹部和民眾一道,努力排憂解難,化解矛盾,打開工作局面。要多辦利民之事,在工作中乾大多數民眾贊成的事,乾大多數民眾受益的事,乾民眾迫切需要解決的事,乾能夠為民眾帶來長遠利益的事。不與民爭利,不擾民,真正做到執政為民,真正讓政府工作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
建設高效便捷、公開公正公平的政府。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繼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罰款。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全面實行服務承諾制度,做到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要把為納稅人服務作為政府行政的一條重要理念,把企業作為政府的“第一服務對象”和“第一服務序列”來對待,對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和重點扶持企業實行超前服務、全程服務和延伸服務。
建設接受監督、決策民主的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進一步健全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逐步實現接受監督制度化、民主協商經常化;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組織作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對關係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建設和重大事件,要通過社會公示、聽證和各種傳媒加強與人民民眾的溝通,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
建設勤政務實、清政廉明的政府。全體政府組成人員和公務員,都要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樹立公僕意識、強化宗旨觀念,發揚雷厲風行、埋頭苦幹、求真務實的作風,誠心誠意為民眾辦實事,盡心竭力為民眾解難事,堅持不懈地為民眾做好事。要健全抓落實責任制,建立嚴格的督查、考核評議制度,以強有力的監督制約機制,糾正工作作風飄浮、只說不做、推過攬功等不良現象,保證各項工作的落實。要時刻牢記“兩個務必”,大力提倡艱苦奮鬥作風,以德為先,以儉為本,做勤政為民、克己奉公的表率。要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要大力弘揚“做官做事、為官為民”、“不求個人名利權位,惟為百姓衣食住行”的政風,以清正廉潔的浩然正氣影響社會、凝聚民眾,塑造政府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全新形象。
各位代表!2004年全縣發展、改革、穩定的任務相當繁重,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更充滿著機遇、挑戰和希望。在新的起點上,喀左惟有實幹才有出路,惟有實幹才有希望,惟有實幹才能走向富強,我們要在縣委的領導下,以創新務實的工作作風,只爭朝夕的奮進精神,牢牢把握髮展主題,勤勉做事,紮實工作,不辱使命,全面完成本次會議提出的各項工作任務,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共同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