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是安徽省人民政府2004年所做的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Government work report 2003
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2003年1月18日在安徽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安徽省的代省長王金山
安徽省的代省長王金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回首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本屆政府任期是跨世紀的五年。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九五”計畫按期完成,“十五”計畫開局良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一)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2670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3569億元,財政收入由235億元增加到346.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8.5%和8.1%。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優質糧棉油、高效經濟作物和畜牧水產業發展迅速,農產品流通、品牌和農業產業化工程全面實施,農網“信息入鄉”工作成效顯著,退耕還林和“萬里綠色長廊”工程紮實推進,江淮分水嶺地區綜合治理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鄉鎮企業改制和結構調整又有新的進展。工業在改革和調整中保持較快增長,汽車及工程機械、家電、優質材料、農產品深加工、能源等優勢產業主導作用不斷增強,一批優勢骨幹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工業經濟整體效益水平逐年創出新高。旅遊、房地產、物流、信息、金融保險、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速成長,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五年提高5.8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占經濟總量的份額已達到32%。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五年間城鎮化率上升8.7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進程最快的時期。區域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得到加強,合肥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皖江地區開發開放、皖北地區經濟發展、“兩山一湖”旅遊開發均取得積極進展。經過五年調整和發展,全省綜合經濟實力跨上一個新台階,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內在機制正在形成。
現在,我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回首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本屆政府任期是跨世紀的五年。全省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各項工作,“九五”計畫按期完成,“十五”計畫開局良好,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一)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由1997年的2670億元增加到2002年的3569億元,財政收入由235億元增加到346.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8.5%和8.1%。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優質糧棉油、高效經濟作物和畜牧水產業發展迅速,農產品流通、品牌和農業產業化工程全面實施,農網“信息入鄉”工作成效顯著,退耕還林和“萬里綠色長廊”工程紮實推進,江淮分水嶺地區綜合治理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鄉鎮企業改制和結構調整又有新的進展。工業在改革和調整中保持較快增長,汽車及工程機械、家電、優質材料、農產品深加工、能源等優勢產業主導作用不斷增強,一批優勢骨幹企業逐步發展壯大,工業經濟整體效益水平逐年創出新高。旅遊、房地產、物流、信息、金融保險、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速成長,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五年提高5.8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步伐加快,占經濟總量的份額已達到32%。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五年間城鎮化率上升8.7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進程最快的時期。區域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得到加強,合肥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皖江地區開發開放、皖北地區經濟發展、“兩山一湖”旅遊開發均取得積極進展。經過五年調整和發展,全省綜合經濟實力跨上一個新台階,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持續穩定快速增長的內在機制正在形成。
(二)發展後勁顯著增強。五年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4464億元,其中爭取國債資金237億元,實施國債項目493個。防洪保全體系、抗旱設施建設和農村飲水工程全面推進,長江乾堤加固任務基本完成,懷洪新河、港口灣水庫等一批骨幹水利工程順利建成;蕪湖長江大橋、合徐高速公路南段、合安高速公路等一批交通項目相繼竣工,新增高速公路601公里,總里程達到866公里;一批基礎產業和技術改造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煤炭生產能力1562萬噸、發電裝機容量265萬千瓦、糧庫倉容29億公斤;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安慶長江大橋、馬鋼薄板、寧西鐵路安徽段等一批重點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供水、供氣、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城市面貌明顯改觀;移民建鎮從根本上改善了10萬多戶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城鄉電網改造使933萬農戶和180萬戶城市居民受益;寬頻數據通信網已覆蓋到所有市、縣和重點鄉鎮,電話用戶新增1100萬戶。這五年,是基礎設施和技術改造投入最多的五年,我們上馬並建成了一批事關安徽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為今後加快發展積蓄了能量和後勁。
(三)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較大幅度減輕了農民負擔,受到了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糧棉流通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國有企業三年改革和脫困目標如期實現,企業債轉股、兼併重組和壓縮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成效明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加快,五年新增上市公司19家。稅收征管和公共財政支出改革全面推開,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部門預算等項制度初步建立。金融、流通、住房等改革繼續深化。堅持實施大開放戰略,深入開展“最佳化環境、優惠政策、優質服務”活動,招商引資勢頭向好,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0億美元,一批有影響的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落戶我省。對外貿易持續增長,五年累計進出口總額161億美元,其中出口101億美元。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五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三)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在全國率先開展農村稅費改革試點,較大幅度減輕了農民負擔,受到了廣大農民的衷心擁護,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糧棉流通體制改革逐步深化。國有企業三年改革和脫困目標如期實現,企業債轉股、兼併重組和壓縮淘汰落後生產能力成效明顯,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步伐加快,五年新增上市公司19家。稅收征管和公共財政支出改革全面推開,國庫集中收付、政府採購、“收支兩條線”、部門預算等項制度初步建立。金融、流通、住房等改革繼續深化。堅持實施大開放戰略,深入開展“最佳化環境、優惠政策、優質服務”活動,招商引資勢頭向好,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0億美元,一批有影響的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落戶我省。對外貿易持續增長,五年累計進出口總額161億美元,其中出口101億美元。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五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四)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去年(2002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6000元和2120元,比1997年分別增長35.6%和17.2%,五年新增居民儲蓄餘額超過1000億元。居民消費結構發生明顯變化,城鄉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五年共籌措發放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資金38.1億元、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245億元,基本做到了“兩個確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迅速擴大,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就業和再就業人數不斷增加,勞動力市場體系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取得重大進展,五年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近50億元,全省絕對貧困人口由188.5萬人減少到70萬人左右。過去五年,我們注重解決關係人民民眾生活的突出問題,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致力於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了各項改革的深化,維護了社會穩定。
(五)社會事業長足進步。科技體制改革逐步深入,產學研結合不斷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技工貿總收入五年翻了兩番。教育“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加速,素質教育得到重視和加強。建立了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啟動實施了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並取得較大進展。高等院校資源整合及學科專業結構調整、“211工程”建設、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在校大學生達33萬人,比1997年增加23.4萬人,近三年來省屬高校新建學生服務設施面積超過前50年的總和。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發展,社會力量辦學迅速崛起。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逐步深入,公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取得新成績,黃梅戲實現了“梅開三度”。民眾性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全省廣播電視周邊覆蓋、村村通和專用傳輸網工程以及安徽圖書城、省圖書館、省體育競技場館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成功舉辦了省第九、第十兩屆運動會。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原來的15處增加到36處。制定實施了全省和“兩山一湖”旅遊規劃,西遞、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五年平均77‰。環境保護和國土資源管理得到加強,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惡化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城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地改市和全省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工作全面完成。婦女兒童事業進一步發展,老年人、殘疾人的權益得到保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對台工作以及新聞出版、郵政、檔案、氣象、防震減災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五)社會事業長足進步。科技體制改革逐步深入,產學研結合不斷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技工貿總收入五年翻了兩番。教育“兩基”成果進一步鞏固,高中階段教育發展加速,素質教育得到重視和加強。建立了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啟動實施了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並取得較大進展。高等院校資源整合及學科專業結構調整、“211工程”建設、後勤社會化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在校大學生達33萬人,比1997年增加23.4萬人,近三年來省屬高校新建學生服務設施面積超過前50年的總和。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發展,社會力量辦學迅速崛起。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逐步深入,公民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取得新成績,黃梅戲實現了“梅開三度”。民眾性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全省廣播電視周邊覆蓋、村村通和專用傳輸網工程以及安徽圖書城、省圖書館、省體育競技場館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成功舉辦了省第九、第十兩屆運動會。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原來的15處增加到36處。制定實施了全省和“兩山一湖”旅遊規劃,西遞、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自然增長率五年平均77‰。環境保護和國土資源管理得到加強,淮河、巢湖等重點流域水污染惡化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城市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地改市和全省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工作全面完成。婦女兒童事業進一步發展,老年人、殘疾人的權益得到保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對台工作以及新聞出版、郵政、檔案、氣象、防震減災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