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河南省體育事業發展規劃

2001—2010年河南省體育事業發展規劃

2001年6月28日河南省體育局印發的2001—2010年河南省體育事業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1—2010年河南省體育事業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河南省體育局
政策發布,政策內容,制定原因,

政策發布

各市體委,機關各處室,直屬各單位:
   現將《2001—2010年河南省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學習,貫徹落實。
   機關各處室、直屬各有關單位特別是運動隊單位,要結合本“規劃”於2002年1月拿出本單位、本部門關於實施這一“規劃”的具體意見。各市體育部門也要制訂出本世紀前10年本地區的體育發展規劃,報省體育局備案。
河南省體育局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政策內容

一、基本形勢
   (一)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體育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民眾體育廣泛開展,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競技體育水平顯著上升,總體實力不斷增強;體育設施有所改善;體育科技、教育和宣傳有了長足進步;體育產業正在形成和發展;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改革中漸顯活力。體育事業的發展,在提高國民素質,振奮民族精神,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兩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我省人口基數大,人均收入增長緩慢,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是制約我省體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目前,我省體育與體育強省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體育事業基礎比較薄弱;人們的健身意識有待提高;競技體育優勢項目不多;業餘訓練的規模不大,體育後備人才匱乏;體育的科技含量低,高水平科研人才不足;體育教育不能滿足培養高素質體育人才的需要;體育社會化、產業化剛剛起步,發展緩慢;體育事業資金來源渠道不暢;體育設施難以滿足體育專業訓練和民眾健身活動不斷增長的需求;體育組織網路不健全;體育改革力度不大,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體育法制不健全,等等。
   二、指導思想
   (三)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以深化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增強人民體質為基本出發點,繼續堅持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方針;積極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普遍增強國民體質;依靠科技進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推進教體結合,夯實業餘訓練基礎,全面提高教練員、運動員隊伍素質,保持競技體育的持續發展;以省體育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快體育設施建設步伐;大力開發體育產業,積極培育體育市場,引導體育消費;發揚艱苦奮鬥、團結拼搏、無私奉獻、增輝中原、為國爭光的優良傳統,推進我省體育事業全面發展。
   三、主要目標
   (四)2001年至2010年,我省體育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符合體育發展規律的體育體制和運行機制;全民參與健身活動,國民體質進一步增強;競技體育總體實力不斷提高;體育社會化、科學化、產業化、法制化程度明顯提高。主要目標是:
   ——全社會體育意識普遍增強,全民健身活動深入開展,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占全省總人口的40%左右,青少年體質明顯改善。
   ——鞏固傳統項目,擴大重點項目,大力抓好基礎項目。著眼奧運,立足全運,競技體育總體實力穩中有升。
   ——體育設施建設基本滿足體育專業訓練的需要,為城鄉民眾提供更多的健身場地;基本建成省體育中心,省會鄭州擁有能承辦全國二類綜合性運動會的場地設施。
   ——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程度明顯提高,基本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體育籌資機制和多渠道社會投入機制,體育投入有較大幅度增加。
   ——初步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四、基本方針和基本戰略
   (五)遵循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以代表先進文化為方向,以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為出發點,努力發揮體育的多元功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基本方針是:
   ——堅持體育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把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國民素質作為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
   ——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堅持民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努力探索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的發展規律,全面提高我省體育的整體水平。
   ——堅持以改革促發展,努力推進體育體制的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變。
   ——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體,保證體育事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堅持走社會化、產業化道路。逐步形成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體育發展的格局。
   ——堅持科技興體、人才為本,加大體育科技含量,提高體育決策和管理的科學化水平。
   (六)發展河南體育事業的基本戰略是:
   ——在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上,從我省的省情出發,保持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
   ——在體育事業重點選擇上,民眾體育以青少年體育為重點,把提高國民身體素質擺到突出位置,深入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競技體育要著眼奧運,立足全運,堅持舉省體制,在抓好重點項目的同時,重視開展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提高效益,持續發展。
   ——在體育產業的開發上,以體為本,重點突破,全面探索。積極發行體育彩票。努力發揮體育協會的作用。搞好體育場館的經營和管理。開拓體育市場,為經濟成長注入新的活力。
   五、全面推行全民健身計畫,增強國民身體素質
   (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有賴於國民素質的提高。身體素質是國民素質的基礎。要重視民眾體育工作,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在增強人民體質這項基本任務上,抓身邊組織,建身邊場地,搞身邊活動。全面落實全民健身計畫,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組織機構,形成政府領導、依託社會、民眾參與的新格局。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建立國民體質監測系統,實行國民體質監測制度,定期公布國民體質監測結果。
   (八)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辦體育。體育事業是社會公益事業,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鼓勵和支持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興辦體育,調動社會各界辦體育的積極性;通過行業體育協會,組織各行業職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逐步形成國家、社會、個人三者有機結合,單位、社區、家庭共同發展的民眾體育工作新格局。
   (九)青少年體育以學校為重點。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管理辦法》,監督實施《國家體育鍛鍊標準》,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鍊時間,使青少年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鍊的習慣。省和各市要定期舉行大、中、小學生運動會,鄉鎮以上和有條件的農村中國小每年舉行春、秋兩次學校運動會。在各級學校中要認真開展體育“達標”活動。鼓勵社會各界興辦各種類型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在全省中學進一步開展“晨光”體育活動。
   (十)農村體育以鄉鎮為重點。我省是個農業大省,農村體育是整個體育工作的難點。要以鄉鎮為龍頭,以各級農民體協為紐帶,充分發揮鄉文化站(或文體站)的作用,利用農閒季節和傳統節日,廣泛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
   (十一)城市體育以社區為重點。充分發揮城市社區、街道和居民委員會的作用,提高社區體育的社會化、普遍化程度。社區體育要堅持業餘、自願、小型、多樣的原則。要注重社區體育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積極為居民提供方便、實用的體育鍛鍊場所。省和各市要定期舉行行業、系統職工運動會。
   (十二)關注老年人、殘疾人體育。要為老年人和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各類體育組織要對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進行科學指導,各類體育場館要對老年人、殘疾人參加體育活動給予優先安排、優惠接待、優質服務。
   (十三)倡導民族傳統體育。要進一步開發民族體育資源,做好傳統體育項目特別是少林拳、太極拳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工作。加強對民族體育項目的管理,反對偽科學和封建迷信。
   六、大力加強優秀運動隊管理和建設,提高競技體育總體實力
   (十四)競技體育水平是體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標誌之一,也是一個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水平的綜合反映。要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努力提高競技體育的總體實力,著眼奧運,立足全運,在國內和國際比賽中創造優異成績,為國家爭光,為河南爭取榮譽。2-3個項目達到世界水平,確保在奧運會上奪取獎牌,力爭金牌;在全運會上保持和鞏固第二集團的地位。
   (十五)調整項目結構,最佳化項目布局。要本著“著眼奧運,突出重點,提高效益,集約發展”的原則,調整項目結構,合理配置資源。省專業運動隊開展的項目要保持總量,突出重點,局部調整。集中力量發展射擊、划船、腳踏車、武術(散打)、桌球等重點傳統項目和重競技項目跆拳道、摔跤、柔道、舉重、拳擊中的部分小項,使其成為具有全國先進水平的項目。努力抓好田徑這個基礎項目和有利於多項目選材的籃球,以及社會影響較大的足球、排球等項目,注意發展游泳項目,不斷提高技術水平。根據不同項目的任務和特點,建立運動項目評估制度,制訂配套的管理措施。非奧運會項目要逐步推向社會,走自我發展的道路。
   (十六)加強專業運動隊的訓練和管理。繼續認真貫徹“兩嚴”方針和“三從一大”訓練原則,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科技含量。堅持提高運動技術水平、重視文化教育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三結合的指導思想。制訂完善省專業運動員選拔、集訓、入隊、學習、退役的配套政策。堅持訓練、管理並重。改善專業運動隊的訓練、生活條件。
   (十七)注重造就高水平教練員人才。採取各種形式加強對教練員的業務培訓,實行教練員學歷教育、崗位培訓、資格認證、持證上崗制度,教練員隊伍要逐步實現由一般學歷(大、中專)向本科、研究生學歷轉變,由經驗型向科技型轉變,由單一指導訓練型向訓練、科研綜合型轉變。到2010年,省專業運動隊教練員均達到本科以上文化水平。逐步完善教練員聘任制和目標責任制,落實考核辦法和契約完成情況的獎懲。
   (十八)加快運動項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步伐。本著有利於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理順關係,有利於調動省、市體育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性,有利於運動項目向社會化、產業化過渡和轉變的原則,按項目特點、民眾基礎、市場潛力、自我發展能力四個方面逐步建立責、權、利相統一的運動項目管理中心。要逐步改變國家獨辦專業運動隊的局面,有條件的項目要向俱樂部過渡;制訂相應政策,提倡和鼓勵有條件的市、地、企業、大專院校自辦、聯辦專業運動隊。
   七、重視加強業餘體育訓練,培養高水平競技體育後備人才
   (十九)業餘體育訓練是競技體育發展的基礎。要注重搞好業餘訓練的網路建設和梯隊建設,加大投入,改善條件。按照“選好苗子、打好基礎、系統訓練、積極提高”和“擴大初級、調整中級、加強高級”的原則,進一步完善體育運動學校、少兒體校(含單項體育學校,下同)和傳統項目學校(含訓練點,下同)三級訓練網,並逐步形成結構合理、規模擴大、質量提高、效益明顯的業餘訓練格局。
   (二十)充分發揮體育運動學校在培養高水平後備人才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動其與高等院校的結合,提高辦學規格,增強辦學效益。各運動學校要努力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教育結構的調整,集中財力、物力和專業技術力量,發揮優勢,辦出特色,形成自己的拳頭項目,使之成為能夠承擔省專業運動隊二線隊伍訓練、比賽、管理任務的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二十一)按照省專業運動隊的重點項目布局,大力發展單項體育學校和單項訓練基地。我省的重點項目要在各市逐步建立單項體育學校和後備人才基地,省體育局制定配套政策給予幫助和扶持。國家體育總局在我省確定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單項人才基地和單項發展重點城市,要按照要求加強管理,做到名副其實。
   (二十二)堅持體教結合,擴大業餘訓練面。各級體育部門要與教育部門密切配合,認真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下發的《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將少兒體校納入普教體系,規範少兒全校的教學、訓練、管理。提高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質量,發展數量。逐步形成傳統項目學校和少兒體校縱向、橫向相互銜接的訓練體系。
   拓寬業餘訓練渠道,建立有償訓練制度。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培育和發展體育培訓市場,根據不同項目、不同條件開展有償訓練。鼓勵和支持社會及個人資助、興辦業餘訓練,實行有償輸送。
   (二十三)重視業餘體育教練員隊伍建設。通過各種形式有計畫地進行教練員崗位培訓,用5年的時間對全省各級業餘體育教練員培訓一遍,提高教練員的文化素質、理論素質、教學訓練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行業餘教練員持證上崗制度。
   八、充分發揮體育競賽的槓桿作用,搞好體育競賽的組織和管理
   (二十四)競賽工作實行分類分級管理,向規範化、多樣化,面向社會、面向市場發展。以發現、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為目的競賽活動,由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和單項體育協會組織管理,為出人才、出成績服務。全省運動會堅持4年一屆。市、縣也要舉辦立屆綜合運動會。規範年度省級單項比賽,繼續實行招標和計畫安排相結合的辦法。民眾性體育競賽活動,貫徹“小型、多樣、經常、簡易”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行業、企事業單位和民眾體育組織的作用,體育行政部門給予協助。2010年前申辦一次全國綜合性運動全。
   (二十五)積極開拓競賽市場。加強體育競賽的巨觀管理,實行審批登記制度,鼓勵企業、個人和體育競賽中介機構舉辦商業性體育競賽,培育和促進體育競賽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支持和指導。
   (二十六)加強裁判隊伍建設,努力擴大裁判隊伍。建立裁判員選拔、培訓、考核、晉升管理制度,提高裁判員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在保護裁判員合法權益的同時,嚴肅裁判紀律。逐步建立職業裁判員制度。
   九、大力發展體育科技和教育,重視人才培養
   (二十七)體育科技要圍繞競技體育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有計畫地開展科技攻關和科技服務。按照“發展體育事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體育科技工作必須面向體育運動實踐”的方針,加強體育科學研究,加速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不斷提高體育和科技含量。
   (二十八)建立以課題為中心的科研管理體制,密切體育科研與訓練的結合。運用科學手段測定和挖掘運動員發展潛力,探索運動員科學訓練的規律及規律的推廣套用,開展運動員選材、身體能力、運動創傷防治、疲勞恢復和營養手段的研究,努力研究出一批具有全國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提高競技水平服務。
   重視對全民健身科學指導的研究。根據不同年齡、不同人群、不同項目的健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健身理論的研究,普及科學健身常識,引導民眾進行科學的健身活動,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學化水平。
   (二十九)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壯大體育科研隊伍,改善體育科研條件。有計畫、有重點地培養一批中青年體育科技人才和學術帶頭人。搞好體育科研體制改革,圍繞重點項目創建省重點實驗室,為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保駕護航。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建立健全科研室,重點開展運動員選材研究,促進業餘訓練的科學化。
   (三十)積極創造條件,推進省體科所、高等院校、與體育相關的科研機構和訓練單位的合作,使體育科研機構與體育院校的人才優勢形成合力,提高體育科技的整體實力和效益。
   (三十一)重視發展多層次體育教育,培養社會實用型體育人才。加強基礎體育教育,鼓勵幼稚園、國小、中學等開設體育特長班;創造條件開辦體育幼稚園、體育國小、體育中學。到2005年,各市辦好1—2所體育幼稚園、體育國小、體育中學。調整中等體育運動學校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內容,逐步與市場接軌,培養社會實用型人才。
   積極發展高等體育教育。改善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的辦學條件,調整學科體系,發揮體育運動專業的優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逐步使之成為集教育、科研、訓練為一體的體育人才基地,爭取在2005年前後成為本科高等院校。鄭大體院在省專業運動隊未納入之前,要把現役和退役運動員的學歷教育作為重要任務,進行體育專業和其他相關職業的教育,解決運動員退役後的出路問題。
   十、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引導體育消費,培育體育市場
   (三十二)加強體育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引導。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將體育產業發展列入議事日程,為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創造有利的內外環境。規範體育產業統計,建立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基本建立體育產業巨觀管理體制,實現體育產業最佳化和資源合理配置。
   (三十三)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體育產業。改革體育產業投資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發展體育產業。制定體育經營活動的從業條件和服務規範,鼓勵和引導社會各行業、境內外企事業單位和個人參與體育市場開發,投資體育產業;支持企事業單位興辦面向社會的體育服務經營實體;有商業價值和市場需求的運動項目,要積極探索職業化道路,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規範的職業化運作。
   (三十四)積極培育和依法管理體育市場。建立市場中介組織,嚴格其資格認定,發揮其服務、溝通和監督的作用。完善體育市場機制,進一步打破地區封鎖、部門分割和行政壟斷,反對不正當競爭,保護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積極引導體育消費。重點開發和培育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體育健身娛樂市場,著手建立體育人才、技術、資金、勞務、信息等要素市場。
   (三十五)加強對體育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無形資產的開發。盤活國有資產存量,促進國有資產合理、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建立適應市場競爭的運行機制,區別情況,促進有條件的福利型、事業型單位向經營型、企業型轉變。針對體育的特點,建立無形資產評估制度,大力開發無形資產。
   (三十六)積極做好體育彩票的發行工作。發行體育彩票是籌集體育事業發展資金的重要渠道。要加大力度,加強領導,大力宣傳,正確引導,規範操作,嚴格管理,開拓市場,擴大銷售,使體育彩票發行工作取信於民,力爭取得更多人的關心、理解、支持、參與。
   (三十七)重視體育產業隊伍建設。對現有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引進高水平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充實體育產業管理、經營隊伍,提高體育產業的組織管理水平。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與體育經濟相關的專業。加強對體育經濟現狀和預測未來的研究。
   十一、加強體育合作,擴大體育交流
   (三十八)我省各地的社會經濟和體育發展水平有較大差異,各市應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體育發展戰略,走具有本地特色的體育發展道路。鼓勵不同地區間體育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利用和開發人力、物力等方面的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共同發展。積極開展地區間的人才交流。
   (三十九)積極開展國際體育交往。進一步擴大體育對外合作渠道,有計畫地選派優秀教練員、運動員、科研人員出國深造,引進優秀外籍教練員幫助執教,提高我省的競技體育水平。適應宣傳河南的需要,發揮河南武術的優勢,以武術為媒,擴大國際交往。
   (四十)擴大地域之間的體育交流。適時組織省、市體育部門幹部到體育先進省市、國家學習參觀、借鑑、吸取發展體育事業的成功經驗。加強與高等體育院校的合作,努力培養高水平的運動員、教練員。
   十二、深化體育體制改革,加速體育機制轉換
   (四十一)繼續推進體育行政管理機構改革。進一步明確政府和社會的事權劃分,實現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把不應由政府行使的職能和社會能夠辦的事逐步轉移給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體育行政部門要把工作重點轉移到貫徹國家體育方針,研究體育事業發展規劃,制定體育行業政策,加強管理和提供服務上來。
   (四十二)推動體育事業單位改革。根據中央和省委的統一部署,按照責權利統一的原則,明確事業單位的性質和職責,實行分類管理,改革人事制度和工資分配製度,實行工資與效益掛鈎和全員聘任制,使其成為自主管理、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
   (四十三)建立和發展各級各類體育協會和體育俱樂部。單項運動協會要加快自身建設,加快實體化步伐,逐步承擔起對該項目的管理職能。民眾性體育協會要依託社會,組織廣大民眾參與體育活動。行業體育協會要承提起發展行業體育的職能,發揮行業優勢,形成行業特色。
   鼓勵和支持各行業系統、社會組織及個人組建體育俱樂部。大力支持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為主的民眾性體育俱樂部,扶持建立股份制俱樂部和職業化俱樂部。體育俱樂部要接受單項運動協會的指導,加強自身管理。各級各類體育協會和體育俱樂部都要依法建立,合法經營。
   十三、加強領導,完善各種保證、保障措施
   (四十四)鞏固縣(區)級體育的基礎地位。縣(區)級體育擔負著落實全民健身計畫和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的雙重任務。要認真落實199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縣級體育事業的意見》的精神,切實加強對縣級體育工作的領導,穩定機構,增加投入,認真解決縣(區)體育事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四十五)國家財政拔款是體育經費的主渠道。要落實《體育法》中有關體育經費的規定,保證每年的體育經費定額,並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加。省市縣應設立參加全國、省、市綜合性運動會專項資金、全民健身專項資金、體育設施建設與維修專項資金。
   各級各類體育組織要廣開財源,厲行節約,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多渠道籌集體育發展資金,鼓勵社會及海內外各界人士資助體育事業。提倡行政、企事業單位和家庭、個人為體育活動投資。引導民眾進行體育消費。
   (四十六)要按照國家對公共體育設施用地定額指標的規定,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訓練單位逐步改善訓練設施,建設和完善體育專項訓練、競賽和人民民眾體育活動必需的體育場地設施。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要在總體布局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中小型、多功能的體育場館和便於人民民眾健身活動的場館建設。
   ——加快省體育中心建設步伐。2002年前建成體育場;2010年前建成游泳跳水館和體育館。同時要建設與這些場館相配套的附屬設施和小型場地。
   ——各市要逐步建成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體育中心;並建成適應本市項目布局、能承擔全國競賽任務的單項訓練基地。
   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堅持國家、社會、個人共同投資興建體育設施。鼓勵多種經濟形式及大型廠礦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投資興建體育設施。
   (四十七)加強體育法制建設和政策研究。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體,保證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加快體育立法步伐,優先安排影響體育事業發展的一些主要方面的立法,重點在體育設施建設管理、體育產業、社會體育組織、運動員招收和退役安置、體育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法規制度建設上有所突破。同時,要研究制訂與已出台的體育法規相配套的規定和執行措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十八)加強體育隊伍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勤政廉政建設,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精通體育專業的隊伍。在體育隊伍中開展社會主義、團隊精神、愛國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弘揚“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樹立勤政、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堅持反腐倡廉和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大興讀書學習之風,使廣大職工、運動員、教練員養成學理論、學業務、學經濟、學法律、學管理、學高新科技等知識的意識和習慣。進一步改革幹部人事制度,逐步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知識結構合理、高效廉潔的體育隊伍。
   (四十九)增強全社會的體育意識,引導人們的體育行為。要抓住機遇,廣造輿論,大力宣傳體育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傳體育法律、方針、政策,大力宣傳我國我省體育事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力普及和推廣體育知識,增強全社會的體育意識。要廣辟宣傳渠道,把握輿論導向。新聞媒體是體育宣傳的主要渠道和骨幹力量。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要依靠各級黨委宣傳部門,進一步加強與新聞部門的聯繫溝通,取得支持。要建立“通氣會制度”、“新聞發布會制度”和向新聞媒體“發通稿制度”,加強對體育宣傳的組織、管理和服務工作,使體育宣傳更趨經常化、規範化。
   (五十)加強黨的建設。各級體育組織都要重視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切實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和民眾工作,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和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用,團結帶領體育工作者為實現河南體育事業在新世紀的健康、穩步發展而努力奮鬥。

制定原因

2001年至2010年,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時期。體育事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組成部分,是我省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標誌。為了全面實現我省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充分發揮體育在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加快我省體育事業發展,根據《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