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研究(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研究(201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尤學工

基本介紹

  • ISBN:9787516148211
  • 作者:尤學工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1日
  • 定價:48.00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發現並重視歷史教育,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一個部分。中國歷史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和突出的社會意義。早在西周初年,周公就提出了“我不可不鑒於有夏,亦不可不鑒於有殷”的思想,這可以看作是西周政治宣言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中國歷史上以總結歷史經驗用來教育人們的偉大開篇。這一創舉,清晰地鐫刻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永久地昭示著一個信念:人們總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接受歷史教育的活動中不斷開闢前進道路的。隨著歷史的進步和史學的發展,一方面,人們仍然要直接從逝去的客觀歷史尤其是逝去未久的客觀歷史中總結新鮮的歷史經驗,用以實現歷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人們也要從累代相繼的歷史撰述中提煉出歷史經驗教訓,以適應歷史教育的要求,從而使史學的生命力得以張揚、延伸,在現實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叔時提出以史書教導太子,也是一個創舉;唐太宗申言:“覽前王之得失...(展開全部) 發現並重視歷史教育,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一個部分。中國歷史教育具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容和突出的社會意義。早在西周初年,周公就提出了“我不可不鑒於有夏,亦不可不鑒於有殷”的思想,這可以看作是西周政治宣言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中國歷史上以總結歷史經驗用來教育人們的偉大開篇。這一創舉,清晰地鐫刻在中華文明的發展史上,永久地昭示著一個信念:人們總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接受歷史教育的活動中不斷開闢前進道路的。隨著歷史的進步和史學的發展,一方面,人們仍然要直接從逝去的客觀歷史尤其是逝去未久的客觀歷史中總結新鮮的歷史經驗,用以實現歷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人們也要從累代相繼的歷史撰述中提煉出歷史經驗教訓,以適應歷史教育的要求,從而使史學的生命力得以張揚、延伸,在現實社會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申叔時提出以史書教導太子,也是一個創舉;唐太宗申言:“覽前王之得失,為在身之龜鏡”,“大矣哉,蓋史籍之為用也”,反映了一個政治家的史學自覺;朱熹提出以司馬光所撰《稽古錄》教育蒙童,使其獲得必要的歷史知識;清人龔自珍站得更高,倡言“欲知大道,必先為史”,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史學傳統中蘊含著一部歷史教育思想史的寶貴遺產。20世紀是中國歷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世紀,是中國人民經歷艱苦卓絕鬥爭贏得偉大勝利的世紀,是中華民族充滿信心走向偉大復興的世紀。不平凡的歷史進一步豐富了歷史教育的內涵,近代歷史教育的產生,革命歷史教育的興起,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指導下的歷史教育的提升,貫穿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精神,反映了歷史教育發展的新趨勢,也為史學工作者和所有熱心並致力於歷史教育事業的人提出了新的任務,而回顧和總結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的歷程及基本經驗,乃是迎接這新的任務的基本條件之一。尤學工博士致力於史學理論與中國史學史研究已有多年,尤其關注中國歷史教育這一關係全民族基本素養的重要領域,甚為可嘉。他研究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用力甚勤。他的這本專著,視野開闊,可謂在歷史中講歷史教育,在歷史教育中聯繫歷史,使人真正感到歷史中不能沒有歷史教育,而史學中則應把歷史教育置於重要地位,這有益於歷史的進步和學科的發展。本書從縱向論20世紀的中國歷史教育的主要歷程,從橫向闡說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中的重大問題,縱橫渾然一體,敘述條理清晰,反映了作者對歷史教育的內涵形成了自己的認識,此為本書一大特點。它的另一個特點是史論結合:發論,不流於空言;舉事,則有所分析。這兩點,都是值得稱道的。20世紀中國歷史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不論是分階段研究,還是按專題研究,抑或是通論,都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供開拓。尤學工博士的著作自也存在可以進一步提高之處,然此書乃是這方面第一部論述比較全面、系統的專著,創始之難,亦可想見矣。是為序。2014年7月22日瞿林東撰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 尤學工,男,教授,現任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史學理論和史學史。1991至1995年就讀於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5至1998年就讀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中國古代史碩士學位,2002至2005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博士學位。1998年至今,任教於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古代史教研室,承擔《史學概論》、《中國古代史》、《中國史學史》、《歷史與人生》等本科課程和《20世紀中國史學思潮》、《中國古代史學思想史》、《歷史教育學研究》等研究生課程。曾先後在《史學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課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