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1990 Pacific Typhoon Season),是1990年西北太平洋南海水域中熱帶氣旋的活躍時間段。該年颱風季為1989年以來連續第二年活躍程度高於平均水平,因該年厄爾尼諾萌芽(但因東風阻滯未正式形成事件)推動西北太平洋海域建立與發展氣旋性大尺度環流,1990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程度強於常年平均;颱風整體強度較高、壽命偏長、生成源地偏東偏南,生成數量偏多,深秋至冬季出現極端高強度颱風集中活躍。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共有37個熱帶氣旋獲得中國氣象局收錄,其中有29個獲得中央氣象台國內編號。該年後期颱風活躍程度顯著強於前期,且11~12月出現4個超強颱風集中活躍。該年中央氣象台認定的最強風暴為颱風Mike(9025號颱風),最大風速達到其認定的75米/秒,為1981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形成的最強颱風之一;日本氣象廳認定的最強風暴則為颱風Flo(9020號颱風),最大風速達到其認定的120海里/小時。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中國福建、浙江南部地區連續遭到數次颱風風暴潮與海浪災害,風暴潮災發生地區、時間集中,災情嚴重,成為福建省歷史上罕見的多風暴潮災年,儘管人員傷亡通過得當組織得以明顯減輕,但經濟損失仍十分嚴重。此外,颱風Flo(9020號颱風)對日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颱風Mike(9025號颱風)對菲律賓造成嚴重經濟損失與人員傷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
  • 外文名:1990 Pacific Typhoon Season
  • CMA編號總數:37(29國內編號颱風+8熱帶低壓)
  • CMA最強風暴:颱風Mike(9025號颱風,75m/s)
  • JMA最強風暴:颱風Flo(9020號颱風,120kt)
  • JTWC最強風暴:颱風Mike(9025號颱風,150kt)
風季總數,風季影響,

風季總數

太平洋颱風季的地域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熱帶氣旋則被稱為颶風,屬於太平洋颶風季範疇。2000年以前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級及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命名工作由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負責,同時會給予該地區其認定的熱帶低壓以上級別的熱帶氣旋以正式編號,通常以三位略縮編號xxW或八位完整編號WPxx1990表示(W與WP指代西北太平洋)。
1990年為厄爾尼諾萌芽年,但受東風阻滯影響未能在該年成形,滯留的暖水導致次年1991至再次年1992年厄爾尼諾事件發生。但該年厄爾尼諾的萌芽仍推動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建立與發展氣旋性大尺度環流,使得1990年西北太平洋颱風活躍程度強於常年平均;颱風整體強度較高、壽命偏長、生成源地偏東偏南,生成數量偏多,深秋至冬季甚至出現極端高強度颱風集中活躍。

風季影響

  • 福建省連續遭受四次風暴潮災,損失嚴重
1990年6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內,福建省閩江口到廈門市一帶沿海連續四次遭受風暴潮災,起因都是因天文大潮時颱風登入這一地區所致。
6月24日05時(農曆五月初二),第5號颱風登入福鼎縣,後沿岸北上,影響中國浙江、上海、江蘇等地。6月份颱風登入福建為百年罕見,又與天文大潮相逢,沿海潮位普遍高漲,風暴潮增水從0.78米到1.44米不等,閩江口兩岸均出現1米以上的增水,受第5號颱風風暴潮影響,從閩江口到連雲港,沿岸有15個驗潮站超過當地警戒水位,其中龍灣、瑞安、敖江站出現歷史極值高潮位。據悉,福州地區水利工程損失約為1000多萬元,毀壞船隻500艘,沉沒l艘。寧德地區死亡5人。福安縣6000畝圍墾田被淹,損失100多萬元。
8月20日11時(農曆七月初一),第12號颱風三次登入福建後又三次入海。形成極為奇特的路徑,颱風在閩江口盤旋的5天內正值這一海域的天文大潮期,從8月19日到21日的三天裡,閩江口附近各驗潮站的當日高潮幾乎都超過當地警戒水位,受其影響各站增水都在1米以上,嚴重的增水1.5米以上(見表一)。由於潮峰、洪峰在閩江相遇頂托,造成閩江口附近洪水泛濫,淹沒城鎮、村莊,全省有福清、長樂、福安、福鼎、龍溪等五個縣城和30多個鄉鎮受淹,福清縣城關水淹近二層樓,時間近兩天。福州市倉山區低洼地區受淹嚴重。據全省70多個地區(市)的統計,受災人口414.45萬人,死亡121人,受淹農田257.07萬畝,倒塌房屋44510間,牲畜死亡5352頭,沖壞橋樑447座,漂走船隻157隻,毀壞通訊線路桿2826根,直接經濟損失16.262億元。
9月4日20時(農曆七月十六),第17號強熱帶風暴登入福鼎縣,該熱帶風暴從生成到登入僅17個小時,藍度之快使沿海防範措手不及,加之發生在大潮期,福鼎沿岸普遍超過警戒水位,由於暴雨和潮位上漲,店下、沙理等鄉鎮被淹,水深達1.8~2.0米左右,店下鄉有8000多人被洪水圍困達兩天之久。據受災嚴重的福鼎縣統計,全縣有10個鄉鎮,184個村的42萬人受災,受淹農田6.5l萬畝,死亡33人,重傷26人,倒塌房屋1210間,損失糧食1.6萬斤,死亡牲畜84頭,沖跨橋樑,倒斷電線桿,破壞水利設施等,直接經濟損失4880萬元。
繼第17號強熱帶風暴登入福鼎縣三天后,笫18號颱風於9月8日17時在晉江縣登入,此時沿海潮位由於受到第17號強熱帶風暴和天文大潮的共同影響普遍很高,在第18號颱風的作用下,從福建省南部的東山到浙江省杭州灣,沿岸有15個驗潮站超過當地警戒水位,其中閩江口,梅花站最大增水1.43米,最高潮位9.15米,超過當地警戒水位0.95米,浙江溫州站最大增水2.41米,最高潮位6.33米,超過當地警戒水位0.83米,上述兩站的最高潮位均達到本站歷史第二大極值高潮位。
福州市受第18號颱風和風暴潮的共同影響,9月7日到9日,幾乎所有工廠停產,30%的工廠被淹,市區內電力、交通、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平房、舊房在水中紛紛倒塌,學校、機關、商店、賓館、民宅被水包圍,造成停電、停水、停工、停課、交通中斷,這是建國以來福州市少有的災害現象。與此同時連江縣防洪大堤決口150米,受淹民眾2萬人,莆田縣低洼的6個鄉鎮受淹,水深0.8~1.5米,有近10萬人被水圍困。據9個地、市的54個縣統計有619.43萬人受災,重災62.3l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的有24.9萬人,受淹農田301.98萬畝,其中成災173.58萬畝,死亡110人,倒塌房屋45498間,沖壞橋樑526座,漂走1072隻船,倒斷電線桿6319根,直接經濟損失12.2億元。
1990年是福建省歷史上罕見的多風暴潮災年,僅登入的5個颱風中就有4個發生在天文大潮期,給福建省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國家海洋預報台於本年度加強了海洋災害的預報,對上述的四次風暴潮災均及時及早地發出了預報,同時為了加強當地政府對海洋災害預報的重視,重大風暴潮災預報除使用以往的電報、電話、電視預報外,還從中央機要局以明碼傳真的形式發往當地省、市政府辦公廳,及時通報情況協助當地政府做好防潮抗災的工作。此項工作不但得到了當地人民政府和防汛部門的好評,同時也獲得了國家領導人的表揚。
  • 浙江省溫州等地局部遭受潮災
第18號颱風登入福建省以後,繼續向西北方向移動,直接影響溫州地區,由於颱風強,範圍大,又遇當地大潮期,溫州外海潮位猛漲,潮水沿江上溯,上游洪水下泄不及造成溫州地區洪水泛濫,平陽縣街心水深3米,周圍有幾個鄉鎮,11.2萬人遭洪水包圍,農田被淹65萬畝,交通全部中斷。永加縣歐北鎮沿江長達10多公里的堤塘全部被潮水吞沒,平原變成一片汪洋,江堤有50多處被衝垮,全縣1萬多畝良田受淹。樂清縣有1600米堤塘被沖毀,全縣2.5萬畝水稻受淹,瑞安市有1.2萬畝水稻被淹。據溫州潮位站記錄,此次颱風最大風暴潮增水2.41米,1米以上增水持續十幾個小時,溫州站9月8日12時最高潮位6.33米,超過當地危險水位0.33米,是溫州有記錄以來的第二高潮極值水位。據溫州市防汛指揮部統計,在第18號颱風潮災中受淹農田94.63萬畝,受災人口189.7萬人,死亡22人,傷240人,糧食損失521.65萬斤,大面積成熟的晚稻被水浸泡後失收,沉損各種船隻7l艘,倒塌房屋6283間,損壞25310間,加之水利設施的破壞,直接經濟損失3.61億元。
第5號颱風於農曆五月初二大潮期登入福建後也給與其相鄰的浙江省溫州地區帶來極為嚴重的風暴潮災,溫州站出現1.41米的最大增水,1米以上增水達6~7個小時,最高潮位也超過了當地危險水位,在這次潮災中,溫州地區有13萬人受災,死亡7人,傷20人,倒塌房屋163間,損毀船隻220隻,由於電線桿倒斷,溫州市停水、停電20多個小時,全市被沖毀堤塘179處,瑞安市梅頭鎮耗資850萬元建成的萬畝圍墾工程全部被淹,4000米堤壩基本沖平,受淹農田共32.36萬畝,對蝦塘被毀1.26萬畝,全市損失1.42億元。
  • 福建、浙江沿海颱風巨浪破壞嚴重
本年度中國沿海風浪災較為嚴重,主要發生在福建和浙江沿岸。尤其是福建省閩江口和浙江省南部溫州一帶沿岸,由於激高浪大,颱風巨浪影響範圍廣,危害重。據統計,颱風浪與高潮結合,對海岸防護工程和水利工程的破壞以及對岸邊船舶的危害等,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另據福建省水產廳統計,有1.06萬畝的養蝦池被沖毀,12.75萬畝的貝類養殖絕收,毀壞漁船2491艘,漂失網具1.25萬張,網箱3000多個,損壞避風港60多處,損失累計3.61億元。
  • 風暴潮災發生地區、時間集中,災情嚴重
如《一九八九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中所預測的“1990年總的風暴潮災害較上年少而輕,但不排除局部地區出現嚴重潮災的可能性”。本年度的風暴潮災集中發生在福建省,兩個多月內發生4次,這在我國潮災史上頗為罕見。儘管預報部門加強了風暴潮的預報工作,各級領導及防汛指揮部門也出動了大量人力、物力搶險救災,大大減輕了人員傷亡,但經濟損失仍十分嚴重。
  • 浙江省台州地區出現歷史上特大風暴潮增水
繼1989年第23號颱風潮災後,1990年第15號颱風再次登入椒江市,海門、健跳兩站出現了2米以上的特大增水,均高於1989年第23號颱風的最大增水,為本站風暴潮增水極值。儘管如此,由於颱風登入時為小潮期並且最大增水發生在低潮時段,所以上述兩站的最高潮位都未超過當地警戒水位。第15號颱風若在大潮期登入,產生的潮災不亞於1956年第12號颱風特大風暴潮災。
  • 南海海域受風暴潮影響較小
往年受颱風影響較多的廣東、海南兩省,本年度均無明顯的颱風風暴潮災發生。
廣東省本年中有兩個颱風登入,第4號颱風登入海康縣,第9號颱風登入海豐縣。由於這兩個颱風影響沿岸時正值天文小潮期,沿海各站的風暴潮增水不大,高潮位也未超過警戒水位。
第16號颱風從海南省南端掠過,南部沿海風力較大,受暴雨和颱風浪的影響,有些海岸工程被破壞,沿海養殖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