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戰

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戰是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從1952年9月18日開始對美軍、韓軍等敵軍進行全線性的戰術反擊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戰
  • 發生時間:1952年9月18日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戰役結果,

戰役背景

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2年秋季,戰線仍處於相對穩定狀態,敵我雙方作戰活動仍屬於前沿偵察、警戒戰鬥和小規模的陣地攻防戰鬥。停戰談判由於敵人堅持扣留我方被俘人員,自5月起便一直陷入僵局。
至1952年9月,朝鮮戰場上已經維持了10個月之久的低烈度的“保持接觸”的膠著狀態。此時進入朝鮮的秋季,泥濘雨季已過,標誌著適合軍事活動的季節來臨。為打破戰俘問題導致的談判僵局,粉碎敵人可能發起的局部進攻,同時為鍛鍊新換防部隊的作戰經驗,中朝兩軍決定對敵進行戰術性反擊,並於9月14日下達了戰術反擊的作戰命令。隨後,自五次戰役以來中朝軍隊最大的一次反擊開始,攻擊目標僅限於前沿易打的陣地。
此時,正面戰線敵我雙方的態勢是:敵軍第一線展開15個師,第二線3個師;我軍第一線展開志願軍7個軍、人民軍2個軍團,第二線志願軍3個軍、人民軍1個軍團。

戰役經過

9月18日,我軍開始在全線發起戰術反擊作戰。整個作戰至10月31日結束,歷時44天。
在這次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志願軍的戰術有著人民解放軍戰史上從未有過的一些新特點。
在組織反擊時,主要依託坑道體系。攻擊之前,部隊在前沿坑道集結,或在我方火力控制區挖屯兵洞隱蔽,能以突然性的短距離衝擊,攻入敵方陣地。
在攻擊兵力配備上,步兵突擊部隊減少,而支援的炮兵和工兵增多,通信聯絡也大為加強。反擊的步兵部隊數量,一般對敵方之比只有2:1或1:1;而支援炮兵攻擊一個敵人的連陣地,平均要集中各種炮8-10個連,約40門左右。這些新採用的戰術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同時也突出了技術兵種和步兵協同作戰的整體作用。
反擊作戰的第一階段從9月18日開始至10月5日結束。第39軍由於準備充分,於9月18日首先發動反擊。隨後志願軍6個軍(第39、第65、第40、第38、第12、第68軍)和人民軍2個軍團(第1、第3軍團),總共對18個目標的敵軍進行了19次反擊,其中美軍陣地7處,韓軍陣地11處。
經作戰,中朝各軍都按照預定作戰計畫,攻克了敵軍陣地,其中鞏固占領者6處,共殲敵8300餘人(其中美軍2000餘人),我軍傷亡2000餘人。
反擊作戰的第二階段從10月6日開始至10月31日結束。志願軍一線7個軍,共組織了1個團另13個連又23個排、35個班的兵力在760門火炮支援下,在180公里正面上同時向23個目標的敵軍發起攻擊。經過作戰,除第38軍攻擊韓9師防守的394.8高地(白馬山)和281.2高地未獲成功外,其餘目標均於當夜或翌日攻占,並全殲守敵。
10月8日至21日,第65、第39、第15、第12、第68軍又先後進攻了11個目標的敵軍,其中四個目標攻擊未成,其餘均達成預定目的。在這次反擊作戰中,第15軍於10月12日反擊391高地時,事先將衝擊部隊於敵前潛伏。第87團9連戰士邱少雲在敵炮擊引起烈火燒身的情況下,為保證潛伏部隊的安全,嚴守潛伏紀律,直至壯烈犧牲。他的英勇壯烈的行動,贏得全軍的尊敬。
按計畫,我軍原定10月22日停止反擊,轉入正常防禦。鑒於敵人於14日發動“金化攻勢”,大舉進攻上甘嶺地區,戰況日益激烈。志願軍首長決定將戰術反擊作戰延續至10月底,以配合上甘嶺地區作戰。23日以後,第65、第40、第39、第38、第15、第12軍又先後攻擊了14個目標,除3個目標攻擊未成,1個目標守敵撤逃外,其餘目標均被我軍攻克,並全殲守敵。
第二階段反擊作戰,我軍共對敵48個目標攻擊58次,其中美軍防守的9處,法國、荷蘭、加拿大軍隊防守的3處,韓軍防守的36處,共殲敵1.89萬餘人,鞏固占領陣地11處。

戰役結果

我軍秋季全線戰術反擊作戰,取得了重大勝利。據不完全統計,先後對敵連、排支撐點及個別營防禦陣地共60個目標攻擊77次,最後鞏固占領敵連排支撐點17處,共打退敵排以上兵力的反撲480餘次,全殲敵兩個營指揮所、10個連、69個排、8個班,大部殲滅敵兩個團、一個營、7個連、8個排、5個班,共斃傷俘敵2.72萬餘人(其中人民軍斃傷俘敵1700餘人),我軍傷亡1.07萬人,敵我傷亡對比為2.54:1,其中在打敵反撲與反覆爭奪中共斃傷敵軍1.95萬人。作戰中共繳獲各種火炮32門、各種槍枝2373支,擊毀各種炮57門、坦克67輛、汽車74輛,擊落敵機183架,擊傷241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