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

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內以地面火力遂行作戰任務的兵種。炮兵,按其戰鬥使命分為地面炮兵與高射炮兵。志願軍炮兵,通常指地面炮兵,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對地面目標實施火力突擊的骨幹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
  • 外文名:Artillery of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 司令員:高存信
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是首批入朝參戰的兵種之一,由預備炮兵和隊屬炮兵兩部分組成。炮兵指揮機構在入朝時稱炮兵司令部,萬毅任司令員(未到職),邱創成任政治委員。1951年1月18日,改稱炮兵指揮所,匡裕民任主任。11月20日,改稱炮兵主任辦公室。1953年4月,再次改稱姜妹判姜炮兵指揮所,高存信任司令員,劉何任政治委員。隊屬炮兵則於1952年3月開始在兵團、軍、師設立炮兵主任辦公室。
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時,預備炮兵僅有9個團,裝備火炮284門,型號陳舊,且多由騾馬牽引;隊屬炮兵主要裝備山炮、步兵炮和小口徑迫擊炮。為適應戰爭的迫切需要,1951~1952年,陸續新建火箭炮兵師(裝備蘇制M–13火箭炮)和防坦克炮兵師(裝備蘇制76.2毫米口徑和57毫米口徑加農炮),並對部分炮兵局拜遙部隊進行換裝(裝備蘇制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彈炮)。至1953年7月朝鮮停戰前,預備炮兵已發展到10個師共46個團,全軍共擁有各種火炮1.49萬餘門,包括野炮、榴彈炮、火箭炮、山炮2384門,反坦克炮7239門(包括火箭筒),迫擊炮4046門,高射炮1317門,且大量裝備了蘇式122毫米榴彈炮、152毫米榴彈炮、132毫米火箭炮、76.2毫米野炮、57毫米戰防炮。
志願軍炮兵作戰,經歷了兩個階段:
入朝參戰初期,由於火炮數量少,性能差,機動能力弱,且常遭到美軍空軍攻擊,因而志願軍炮兵主要採取集中使用的原則,在主要方向和主要地段集中兵力、火力,支援步兵作戰。第一次戰役野戰炮兵參戰5個營,發射炮彈505發;第二次戰役參戰火炮48門,發射炮彈549發;第三次戰役參戰火炮106門,發射炮彈4267發;第三次戰役後,志願軍炮兵部分部隊回國整補換裝,同時在國內加緊組建新的炮兵部隊。1951年4月15日,志願軍炮兵指揮所召開第一次炮兵會議,強調炮兵作戰必須集中優勢兵力、火力於主要方向,貫徹“火力集中,陣地適當分散”的原則,重視白天作戰和協同作戰,加強對空防護和偽裝。第四次戰役參戰火炮127門,發射炮彈7921發;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參戰炮兵15個營,發射炮彈2673發,第二階段參戰炮兵10個營,發射炮彈5192發。第五次戰役中,參戰的火炮達700餘門,其中野炮、榴彈炮500餘門。
經過五次戰役的鍛鍊,志願軍炮兵積累了許多現代戰爭條件下的作戰經驗,部隊技術、戰術水平逐步得到提高,部隊實力也不斷有所增強,其中包括野炮、榴彈炮、火箭炮和防坦克炮部隊;隊屬炮兵也狼棕艱盛大量增多,與步兵的作戰協同動作越來越熟練,在作戰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肯試乘越大。
在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中,炮兵集中兵力、火力於“聯合國軍”重點進攻地段,配合步兵實施堅守性防禦。志願軍第47、第64、第67、第68軍,除軍屬榴彈炮團及師屬山炮營外,每個軍還配屬了預備炮兵1~2個團的榴彈炮、1個營至1個團的反坦克炮,有的軍還配屬了1個火箭炮團和1個坦克團,平均每千米防禦正面配置8~10門火炮。各軍根據各種火器性能組成多層防禦火網,一般以榴彈炮、野炮、坦克炮組成第一層防禦火網,實行遠距離的火力襲擊,殺傷敵人有生力量,摧毀敵軍坦克,壓制敵軍火炮,打亂敵軍攻擊部署;以山炮、迫擊炮、步兵炮組成第二層防禦火網,主要任務是消滅第一層防禦火網的死角,打剃晚察擊集結和運動的敵軍,摧毀敵軍的伴隨火炮,使敵軍不能順利發展進攻。在便於“聯合國軍”坦克活動的地域,志願軍部隊還以野炮、無坐力炮和火箭筒組成反坦克大隊,集中打擊敵軍坦克。在1951年秋季的整個防禦作戰中,炮兵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戰,共擊毀擊傷“聯合國軍”坦克76輛、汽車80輛、火炮33門。在第47軍方向,炮兵殲敵詢企兆約占該軍殲敵總數的1/3至1/2。在第67、第68軍方向,炮兵在反坦克作戰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951年冬~1952年4月,隨著志旬局願軍堅固防禦陣地體系形成,炮兵部隊也構築了大量重型掩體和部分指揮坑道,防護和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不但能夠與步兵密切協同,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戰,而且與“聯合國軍”炮兵進行多次大規模的炮戰。1952年4月30日~8月10日,志願軍炮兵先後組織對“聯合國軍”陣地進行了7次炮擊活動,迫使其火炮陣地後撤,志願軍則普遍向前推進火炮陣地,增大了火力控制縱深。與此同時,廣泛開展遊動炮射擊活動,以單炮或火炮分隊占領臨時發射陣地,突然開火,完成任務後即行轉移,機動靈活地大量殺傷敵人。
1952年秋季的戰術反擊作戰中,志願軍第一線部隊共配屬野炮、榴彈炮600餘門,位於第二線機動的火炮270餘門。炮兵與步兵部隊密切協同,通過適時機動而造成局部炮火優勢,使炮兵的火力骨幹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步兵反擊敵軍1個連的戰鬥,平均有36門火炮參戰。反擊開始前,炮兵對“聯合國軍”主要防禦工事進行破壞射擊,為步兵開闢通路;反擊中,炮兵以短促、猛烈的火力壓制“聯合國軍”炮兵火力和防禦火力點,掩護步兵衝擊或撤退。在攻擊的57個目標中,被炮兵摧毀的火力點與地堡平均達總數的70%。射擊精度有很大提高,間接瞄準射擊時平均20~30發炮彈即可摧毀一個地堡;迫擊炮平均200~300發炮彈即可在鐵絲網中開闢一條6~8米寬、60~100米縱深的通路。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不到4平方千米的作戰地區里,集中了山炮、野炮、榴彈炮133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迫擊炮292門,共發射35萬餘發炮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1952年12月分析朝鮮戰局時指出:“今年秋季作戰,我取得如此勝利,除由於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致勝的要素。”
到1953年夏季,志願軍雖在火炮質量上仍不如“聯合國軍”,特別是大口徑火炮的數量不多,但火炮總數已超過“聯合國軍”。在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炮兵在25千米的進攻正面上,配置82毫米口徑以上各種火炮1100餘門,平均每千米45門。7~28分鐘的炮火準備即發射炮彈1900餘噸,毀壞敵軍工事達30%~40%,支援步兵部隊僅1小時就突破南韓(韓國)軍4個師的堅固防禦陣地。在打擊敵軍反撲中,被志願軍炮火擊退的敵軍衝鋒約占總數的40%。整個金城戰役共消耗炮彈1.9萬噸,相當於志願軍在第一至第五次戰役中消耗炮彈總量的2.2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共斃傷敵15.8萬餘人,擊毀擊傷敵火炮570餘門、汽車880餘輛、坦克940餘輛,摧毀敵碉堡2490餘個,為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志願軍炮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取得的對現代化裝備美軍作戰的經驗,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現代化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951年冬~1952年4月,隨著志願軍堅固防禦陣地體系形成,炮兵部隊也構築了大量重型掩體和部分指揮坑道,防護和作戰能力進一步提高。不但能夠與步兵密切協同,有力地支援步兵作戰,而且與“聯合國軍”炮兵進行多次大規模的炮戰。1952年4月30日~8月10日,志願軍炮兵先後組織對“聯合國軍”陣地進行了7次炮擊活動,迫使其火炮陣地後撤,志願軍則普遍向前推進火炮陣地,增大了火力控制縱深。與此同時,廣泛開展遊動炮射擊活動,以單炮或火炮分隊占領臨時發射陣地,突然開火,完成任務後即行轉移,機動靈活地大量殺傷敵人。
1952年秋季的戰術反擊作戰中,志願軍第一線部隊共配屬野炮、榴彈炮600餘門,位於第二線機動的火炮270餘門。炮兵與步兵部隊密切協同,通過適時機動而造成局部炮火優勢,使炮兵的火力骨幹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步兵反擊敵軍1個連的戰鬥,平均有36門火炮參戰。反擊開始前,炮兵對“聯合國軍”主要防禦工事進行破壞射擊,為步兵開闢通路;反擊中,炮兵以短促、猛烈的火力壓制“聯合國軍”炮兵火力和防禦火力點,掩護步兵衝擊或撤退。在攻擊的57個目標中,被炮兵摧毀的火力點與地堡平均達總數的70%。射擊精度有很大提高,間接瞄準射擊時平均20~30發炮彈即可摧毀一個地堡;迫擊炮平均200~300發炮彈即可在鐵絲網中開闢一條6~8米寬、60~100米縱深的通路。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在不到4平方千米的作戰地區里,集中了山炮、野炮、榴彈炮133門,火箭炮24門,高射炮47門,迫擊炮292門,共發射35萬餘發炮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1952年12月分析朝鮮戰局時指出:“今年秋季作戰,我取得如此勝利,除由於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致勝的要素。”
到1953年夏季,志願軍雖在火炮質量上仍不如“聯合國軍”,特別是大口徑火炮的數量不多,但火炮總數已超過“聯合國軍”。在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炮兵在25千米的進攻正面上,配置82毫米口徑以上各種火炮1100餘門,平均每千米45門。7~28分鐘的炮火準備即發射炮彈1900餘噸,毀壞敵軍工事達30%~40%,支援步兵部隊僅1小時就突破南韓(韓國)軍4個師的堅固防禦陣地。在打擊敵軍反撲中,被志願軍炮火擊退的敵軍衝鋒約占總數的40%。整個金城戰役共消耗炮彈1.9萬噸,相當於志願軍在第一至第五次戰役中消耗炮彈總量的2.2倍。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共斃傷敵15.8萬餘人,擊毀擊傷敵火炮570餘門、汽車880餘輛、坦克940餘輛,摧毀敵碉堡2490餘個,為戰爭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志願軍炮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取得的對現代化裝備美軍作戰的經驗,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部隊現代化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