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是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朝光。
基本介紹
- 書名:《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
- 作者:汪朝光
- 類別:歷史讀物
- 頁數:468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 出版時間:2010
- 裝幀:平裝
- 開本:20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基本信息
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
作者:汪朝光
出版時間:2010-02
叢書名:近世中國
頁數:468
開本:20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作為20世紀上半葉中國最有政治活動力、組織力及創造力的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度合作,兩度分裂,從化友為敵到化敵為友,從兄弟協力到兵戎相見,從黨爭政爭的文斗到戰場廝殺的武鬥,他們各自都在以自己的奮鬥,塑造著中國歷史的命運。1945~1949年的國共政爭內戰,為20世紀上半葉國共兩黨恩怨交織、糾纏一體的爭奪史劃上了句號。國民黨的失敗與共產黨的勝利,使中國的命運從此開始了新的一頁。
作者簡介
汪朝光,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信息
前 言……………………………………………………………………………………………001
第一篇 抗戰勝利後的國共糾葛及國民黨的因應
第一章 國民政府對抗戰勝利之初期因應……………………………………………………003
抗戰勝利不期而至,國民政府的因應有得有失。得為能在複雜多變的情勢下掌控局面,重建收復區統治,並獲取大量物質資源;失為接收缺乏周密規劃,為官吏貪瀆大開方便之門,若干私心自用的政策廣受社會輿論批評,從而使其本因勝利而得來不易的聲望忽由高峰而低谷。
第二章 戰與和的變奏…………………………………………………………………………027
國共兩黨雖然簽訂了“雙十協定”,但由於並未解決軍隊和地盤的根本問題,仍然發生了大規模武裝衝突。其後,由於軍事較量的相持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國共實現停戰,召開政協。但是,停戰缺少內在動因,國共的妥協只是一時的“迂迴”,並不妨礙各自實現其基本方針的決心。
第三章 戰後國民黨對共政策的關鍵轉折……………………………………………………053
國民黨強硬派的主張與行動,是國民黨面臨可能失去一黨壟斷權力時的本能反彈;他們對國民黨特殊利益的維護,有深厚的黨內基礎。六屆二中全會的餘波所及更延續至會後,使戰後國共關係由相對緩和而急轉直下,最終導致大規模內戰的再起。
第四章 關於“官僚資本”的爭論與國民黨執政的危機……………………………………082
國家資本因戰後接收而實力大增,達至其最高峰,由此導致國民黨內外對“官僚資本”的強烈批評。在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上,其黨內高層對“官僚資本”問題有激烈的討論和爭執,表現出國民黨對其統治危機的深重擔憂。但國民黨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成為影響其統治穩定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 國民黨的危機因應……………………………………………………………………095
國民黨多年壟斷執政權力的思維定式,以及蔣介石利用他在國民黨內的獨斷權力,控制著六屆三中全會的總體進程及其決策,會議未能解決國民黨面對的種種問題。
第二篇 國共東北爭奪及其成敗得失
第六章 國民黨內關於東北問題的激烈爭執…………………………………………………121
國民黨對蘇外交天平的偏轉,使蘇聯對國民黨的疑慮大增,從而更不利於其接收東北;其黨內派系之爭及個人情緒發泄,亦不利於其凝聚共識,作出合理適當的解決東北問題的決策。
第七章 東北停戰與國共戰略的調整…………………………………………………………139
在美國的調停下,東北暫告停戰,但由於國共各自立場迥異,停戰期內的談判一無成果。國共雙方過往的脆弱互信,並未因東北停戰而得以繼續。相反,國共均在停戰期內對全盤戰略作出重大調整,東北問題最終牽動大局,全面內戰不可避免。
第八章 戰後中蘇東北經濟合作交涉…………………………………………………………157
蘇聯要求經濟合作,既無法理依據,且事關中國國家利益與民族感情,國民政府的拒絕應為正當。但如何既不失國家利益,又維持其黨派利益,國民黨的立場徘徊不定,前方與後方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無法達成對蘇政策的一致意見,談判的最終失敗並非偶然。
第九章 戰後旅大接收的國共蘇三方博弈……………………………………………………185
國民政府接收旅大的失敗與中共爭奪旅大的成功,有其較為特殊的方面,即中共因其與蘇聯在意識形態和利益關係的基本一致性而得到蘇聯的大力支持,使國民政府難以達成接收旅大的任務。
第十章 中共與蘇聯在旅大的合作與分歧……………………………………………………209
對於和旅大蘇軍當局的關係,中共高層更多是從全局意義把握和考量,不會太過計較具體得失,因為在和國民黨爭奪全國政權的鬥爭中,中共首先的、根本的目標是勝利,而非其他枝節問題,這恰恰表明了中共高層深謀遠慮之所在。
第三篇 國共內戰面面觀
第十一章 軍調部述論…………………………………………………………………………227
國共兩黨對戰後中國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追求,對於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根本問題,軍調部無能為力。軍調部的最終解散,既是戰後中國國內政治發展、國共兩黨關係分裂的必然產物,也是美國干預中國國內政治的失敗。此後,中國的命運就將由戰場的勝負決定了。
第十二章 1946年的國共軍事整編復員………………………………………………………245
國共兩黨為堅持實現自己的理念,都不會輕易削弱軍事力量。所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在缺少民主的政治環境下,軍隊是民國時期決定黨派政治命運和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因此,脫離政治現實的軍事復員整編是很難進行的。
第十三章 國民黨內戰軍事失利原因之辨析…………………………………………………259
在戰爭的實際進程中,誰勝誰負並不在於誰不犯錯誤,而往往在於誰的錯誤犯得更少,誰改正自己的錯誤更迅捷。當國民黨軍從戰略到戰術,從指揮到作戰,從前方到後方,屢屢犯著同樣的錯誤而不知或不能改正時,實際已可判斷這場戰爭最後的勝利者究屬何方。
第十四章 國共內戰初期的蘇北戰場…………………………………………………………279
國民黨的蘇北作戰方針較為保守,目標過於局限,既未能一鼓而下蘇北,又未能嚴重打擊中共主力。中共對蘇北作戰方針本有爭議,但在實戰中得以協調一致,在大勢退守中保持了部隊戰力,並以蘇北作戰實踐發展出較為完整的內線作戰方針。
第十五章 國民黨的“戡亂動員”……………………………………………………………308
以嚴刑峻法為表征的“戡亂動員”,非但沒有能實現國統區的社會穩定,反而凝聚了社會各階層對國民黨統治的不滿之心,加速了他們對國民黨統治的離心離德,最終亦未能挽救國民黨統治之衰頹與敗亡。
第四篇 戰後中國社會
第十六章 戰後初期中國經濟的恢復與重建…………………………………………………325
內戰是經濟恢復與重建中面臨的種種困難的根本原因。在已經殘破的經濟基礎上,進行又一場戰爭,不僅導致經濟體系難以承受,從而使經濟恢復與重建成為泡影,而且最終也摧毀了國民黨賴以統治的經濟基礎。
第十七章 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長之經緯………………………………………………………345
宋子文是國民黨內外公認的財政金融專家,惟當宋氏以行政院長身份登上其個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並亟思施展抱負之際,卻折翼於其所擅長的財政金融領域,終至因此掛冠而去,退出政治中樞,其間之風雨波折,不禁令人感嘆時移勢易,造化弄人。
第十八章 蔣介石與1945年昆明事變…………………………………………………………367
昆明事變以龍雲解職離滇、國民黨中央政府和蔣介石獲勝而結束。龍雲解職後,雲南仍未完全聽命於國民黨中央政府,蔣介石亦不能不表示向現實的妥協,且事變對其後雲南政局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第十九章 大陸輿論對台灣“二二八”事件之反應…………………………………………392
台灣“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大陸主要新聞媒體迅速報導並發表了不少評論,《申報》、《大公報》與《文匯報》或多或少對國民政府持批評立場,可謂民聲的代表;《中央日報》則站在維護國民黨統治的立場,可謂官聲的代表。
第二十章 戰後中間黨派的政治抉擇…………………………………………………………415
在短暫的和平時期,國共兩黨都希望通過爭取中間黨派作為自己的盟友,獲得更多的政治砝碼,由此造就了中間黨派的地位。但在當時的現實環境中,中間黨派的地位又是脆弱的,他們沒有可靠的實力在國共兩黨武力相爭時獨立存在,只能選擇非左即右的政治立場,不是投靠國民黨,就是親近共產黨。
參考文獻…………………………………………………………………………………………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