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

電影作為藝術形式,給觀眾帶來了欣賞的愉悅和無限的歡樂,而又因其表現方式的直觀性、形象性、真實性、豐富性,使其對觀眾有廣泛、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從而引發對這種影響力的正面或負面的效應評判,乃至最終產生對電影進行不同形式檢查的制度實踐。本書研究的主題,正是電影檢查制度在民國時期的發展歷程。與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相對應,電影檢查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其產生背景和表現形式與其他電影大國相比,有同有異,而其最具“特色”的方面,是對電影道德題材表現的關注、對武俠神怪影片的嚴厲查禁以及對外國“辱華”影片的高度敏感,這些都是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近代以來的特殊環境密切相關的,值得我們去研究和討論。

基本介紹

  • 書名: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2頁
  • 開本:16
  • 作者:汪朝光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影藝的政治:民國電影檢查制度研究》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汪朝光,1958年出生,先後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復旦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自1984年起,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現為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大學歷史系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華民國史,尤著力於民國政治史和民國電影史的研究。著有《中華民國史》第4、11卷(中華書局2011年版),《中國近代通史》第6、10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45-1949:國共政爭與中國命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等學術著作,並在《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電影藝術》等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近百篇。

圖書目錄

民國電影檢查之濫觴——北京政府時期電影檢查的醞釀實行
國民政府統一電影檢查制度的建立——教育部、內政部電影檢查委員會
電影檢查制度的地方實踐——上海市電影檢查委員會
美國電影在華境遇的改變——“不怕死”事件的前後經緯
“革命”語境下的地方電影檢查——以漢口法租界電影檢查為例
地方邊陲的電影檢查——哈爾濱電影檢查
電影檢查權的轉移——中央電影檢查委員會的建立
電影檢查制度的延續與調整——抗戰時期大後方的電影檢查
“新”舊雜陳——抗戰時期淪陷區的電影檢查
電影檢查體制的復歸與消亡——戰後的電影檢查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