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背景
魁北克會議(1943,1944)
QuebecConferences(1943and1944)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總統F.D.羅斯福、英國首相W.L.S.邱吉爾及兩國高級軍政官員,在加拿大魁北克舉行的兩次戰略會議。
1943年魁北克會議(代號“四分儀”或稱“象限”)
1943年8月14~24日舉行。會議目的是研究歐洲作戰的戰略,並就與太平洋戰場的有關問題達成協定。出席會議的還有加拿大總理。中國國民黨政府代表宋子文參加了對日本作戰的討論。會議在討論盟軍1944年在法國北部登入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英國提出了英、美軍隊在義大利推進和向南歐巴爾幹進軍的計畫,繼續反對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美國則力主盟軍在西歐的主要任務應當是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歐洲大陸。英國的企圖沒有得逞。會議再次確認,“霸王”作戰計畫應比任何地中海新計畫占有優先地位。會議批准以“鐵砧”作戰計畫(後改稱“龍騎兵”)配合“霸王”計畫,即決定從地中海向法國南部登入,以支持橫渡英吉利海峽的主要戰鬥。在對日作戰計畫方面,會議決定在緬甸重新發動攻勢,以建立聯繫中國的中、緬陸上交通線(即滇緬公路),並準備在德國崩潰後12個月內擊敗日本。此外,會議還討論與解決了美、英盟軍指揮權分工的問題,由美國將領指揮“霸王”戰役,地中海戰區的最高指揮權則移交給英國將領;簽訂了共同製造和使用核子彈的秘密協定;討論了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的地位問題和美、英、蘇、中關於普遍安全宣言草案;商定了義大利投降的條件。
1944年魁北克會議
1944年9月11~16日舉行。當時,美、英等國已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蘇軍正向東歐、中歐挺進,德軍面臨三面圍攻態勢。會議著重討論歐洲作戰戰略和處理德國的問題。會議決定:盟軍應在西線全速挺進,突擊魯爾和薩爾,攻占德國的心臟地區;在義大利保持盟軍原有兵力以牽制德軍;戰事如轉至中歐,則應搶在蘇軍之前攻占維也納;美、英就占領德國區域達成協定:東部為蘇占區,西北部為英占區,西南部為美占區。兩國首腦還草簽了<摩根索計畫>備忘錄(該計畫準備拆除德國全部工業設備,封閉所有礦井,變德國為農牧業國家。後因泄密並遭美國輿論強烈反對而於當年10月決定放棄)。兩國決定加緊在緬甸和太平洋地區對日發動攻勢;邱吉爾決定調動英國艦隊主力到太平洋作戰,羅斯福表示讚賞。雙方估計歐洲戰事結束18個月後才能擊敗日本。
兩次魁北克會議既反映了美英對法西斯國家協調作戰的努力,也反映了兩國因各自利益而造成的戰略分歧。會議達成的協定雖然照顧了雙方的利益,但美國由於實力雄厚,在兩國關係中始終占據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