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7月1日

1911年7月1日,一位波蘭生物化學家在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建議以“維他命”來稱呼動物與人類食品中所必需的化學物質。這位科學家是德國利斯特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卡西來爾·芬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911年7月1日
  • 類型:時間點
  • 隸屬:歷史時間
  • 大事:維他命出現
簡介,制約,

簡介

“維他命”這一科學名詞是從拉丁文“生命”(Vita)與“氨”(amine)衍變而來的。這位波蘭科學家在實驗中注意到如果只餵鴿子精米,不餵米糠,鴿子就會神經紊亂。
後來他從米糠里分解出一種溶於水的結晶物“維他命”。

制約

阿爾赫西拉斯會議後,法國加緊了對摩洛哥的控制。
1911年春,摩洛哥首都非斯爆發反對素丹和法國侵略者的人民起義。
5月,法國以保護僑民為由,占領非斯及其它城市。德國向法國要求割讓部分法屬非洲殖民地為補償,於7月1日藉口保護本國商人,派遣炮艦“豹”號開往摩洛哥港口阿加迪爾,因此導致戰爭危機,史稱“豹的跳躍”。英國認為德國此舉是對英國海上霸權的威脅,表示不惜因摩洛哥問題與德國一戰。
面對英國的強硬態度,又適值國內發生金融危機,德國被迫退讓,與法國進行談判。
11月4日,法德達成協定,德國承認摩洛哥受法國保護,法國則給予德國一部分法屬剛果領土作為補償。1912年3月,法、摩簽訂《非斯條約》,使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