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俄國的改革與》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8世紀俄國的改革與
- 作者:張宗華
- 出版時間:2013年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4720
- 類別:歷史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18世紀俄國的改革與》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8世紀俄國的改革與》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導言第一章 俄國貴族的起源與發展 第一節 基輔羅斯時期:王公的親兵(862—1240年) 第二節 蒙古羅斯時期:王公的廷臣(1240—1462年) 第...
列寧指出,俄國的歐化“甚至從彼得大帝時代就開始進行了”。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國閉關自守的落後狀態,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正是在18世紀初葉,俄國的近代工商業開始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形成。與新興資產階級開始出現的同時,在被剝削的勞動大眾中“發現了工業無產階級的萌芽”。 通過改革,俄國近代...
俄國18~19世紀政治思想,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俄國進入資本主義關係形成和封建農奴制開始解體的時期。發展歷史 隨著各種矛盾的激化,19世紀中葉,俄國出現了革命的形勢,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於1861年被迫宣布廢除農奴制,俄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由於農奴制殘餘和沙皇專制制度的存在,直到19世紀末,俄國仍是一個軍事...
《狂飆年代:18世紀俄國的新文化和舊文化(第一卷)》是2024年1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俄)鮑里斯·亞歷山德羅維奇·雷巴科夫(Борис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Рыбаков),譯者是萬冬梅、崔志宏。內容簡介 18世紀是俄羅斯歷史的一個重要時期,隨著歐洲啟蒙思想的傳播和俄羅斯帝國...
第一個階段是古俄羅斯時期,也就是從輔基公國形成至彼得大帝改革以前這段時間。這是俄國封建社會 初期對拜占庭文化的移植與古俄羅斯民族藝術的形成時期。在俄羅斯文化中可以看到拜占庭文化的深刻影響。第二個階段是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女皇統治的整個18世紀,這是俄國的改革和“歐化”時期。俄國文化在義大利和法國古典...
俄國農奴制改革(реформы в российском крепостное право)又稱俄國1861年改革,是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社會改革。十九世紀中葉,俄國還頑固保存著野蠻落後的農奴制。農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無情的摧殘,他們整天無償地為地主勞動,甚至被作為物品抵押債務。大量勞動...
俄羅斯正教會改革,17—18世紀俄國的宗教改革。1653—1656年,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統治期間牧首尼康以希臘教會為榜樣推行一系列改革:修訂《聖經》和其他教會書籍,統一教會禮儀,主張教權高於世俗政權,導致了與沙皇政權的衝突,引起教會分裂,堅持舊禮儀的教徒不承認上述改革,形成所謂“分離派”。1721年彼得一世...
如果說阿列克謝拉開了俄羅斯歐化的大幕,那么彼得一世則上演了一出高潮迭起的歐化活劇。18世紀初期的改革為俄羅斯打開了面向歐洲的大門,西方文化全面地衝擊著傳統的俄羅斯生活。俄國開始按照西歐的方式組織工業、改革行政管理、建立科學院和大學;啟蒙思想在俄羅斯迅速傳播,並且發展為一場聲勢頗大的運動;教會壟斷精神和...
2002年10月普京總統批准的培養外國留學生的基本政策,將培養留學生作為符合俄羅斯長期戰略利益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2000-2001年間,俄羅斯各國立高校接受公派和自費外國留學生人數基本上穩定在近6萬人的水平上。教育改革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俄羅斯開始由國家辦教育的體系向國家-社會辦教育的體系轉變。《教育法》和...
俄羅斯的18位諾貝爾獎學金獲得者中,有11人在莫斯科大學工作和學習過。簡介 俄國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從彼得一世(1672~1725)實行文化教育改革開始的。它的發展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從1689年彼得一世親政至19世紀60年代;從19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末;從20世紀初至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發展 彼得一世親政至19世紀60...
一農業改革 二工商業改革 三財政改革 第五節葉卡特琳娜二世的軍事改革 第六節葉卡特琳娜二世的教育改革 第三章18世紀末至19世紀上半葉的改革 第二篇資本主義時期的改革 第四章俄國農奴制度的廢除 第五章19世紀60-70年代的改革和民粹派的革命運動 第六章亞歷山大三世的改革與反改革 第七章19世紀下半葉俄國的...
17—18世紀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農奴制的專制國家。18世紀初,彼得大帝的改革打開了俄羅斯的國門,西歐的啟蒙思潮陸續傳入俄國,帶動俄國人追求自由、平等的夢想,啟蒙文學由此誕生。羅蒙諾索夫(1711—1765)是它的開創者,拉季謝夫(1749—1802)是最傑出的代表。拉季謝夫代表作《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1790)是...
第三章俄國中央集權國家機構的改革與調整 第一節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機構改革 第二節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機構改革 第三節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國家機構的歐化 第四章階層的固化與改革 第一節貴族 第二節哥薩克 第三節農民 第四節僧侶 第五節城市階層 第五章20世紀初俄國的改革和革命 第一節專制制度...
17世紀中,俄國東正教牧首尼康進行宗教改革,引起教會的分裂。尼康還提出“教權高於皇權”,插手世俗事務,與沙皇爭奪權利,最終被免職流放。羅曼諾夫王朝繼續實行擴張政策,不斷派兵向西伯利亞全境推進,1639年發展到西伯利亞東部的鄂霍茨克海岸,開始進犯中國黑龍江流域,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使其南下勢頭受阻,轉而北上...
俄羅斯檢察制度是由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即沙皇彼得一世確立的一種應對國內犯罪行為的機制。產生 建制 俄羅斯帝國境內的現代意義上的檢察制度的奠基人是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俗稱沙皇彼得一世[1]。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俄羅斯帝國境內的犯罪率急劇增長。其中,職務犯罪、賄賂罪、盜竊國庫罪的數量增長最快。當時,十分...
第三章俄國中央集權國家機構的改革與調整 第一節18世紀到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機構改革 第二節19世紀上半期的國家機構改革 第三節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國家機構的歐化 第四章階層的固化與改革 第一節貴族 第二節哥薩克 第三節農民 第四節僧侶 第五節城市階層 第五章20世紀初俄國的改革和革命 第一節專制制度...
《法律大全》的頒布標誌著俄國農奴制度最後確立。發展 18世紀,農奴制進一步推廣到頓河和東烏克蘭地區。彼得一世下詔對窩藏逃亡農民者處以死刑,沒收其莊園。國家還設有專門從事搜尋逃亡農民的偵察隊。1760年,沙皇還授予地主將農奴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權利。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農奴制發展到頂峰。她賜給貴族的宮廷農民...
18世紀80年代,波蘭中小貴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代表又一次掀起愛國革新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波蘭愛國者受革命影響希望收復失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於1791年通過《五三憲法》。波蘭的改革運動,遭到了鄰國尤其是俄羅斯的敵視。1792年,俄軍進入波蘭。10萬俄軍長驅直入波蘭,占領華沙,波蘭戰敗。普魯士藉口防止法國...
《俄羅斯帝國國家機構歷史變革研究》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許金秋。內容簡介 俄羅斯帝國自18世紀初彼得一世時期確立絕對君主制至1917年沙皇專制政權傾覆的200年間各級國家機構組織體系發生了幾次重大變革,最高國家機構由最初的波雅爾杜馬、縉紳會議轉變為參政院、國務會議、大臣委員會、大臣會議、國家杜馬,還有歷史...
19世紀30年代,美國資產階級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歐洲資本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勢力,全面控制市場,因此,美國在19世紀中葉沒有足夠的力量侵犯中國。美國充當了英國侵略者的幫手,追隨英國侵入中國。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後,資本主義工商業迅速發展。俄國從北面虎視眈眈注視著中國,隨時準備奪取中國的...
典型的農奴制產生於中世紀的歐洲。它是在羅馬奴隸制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而直到19世紀,俄國和印度仍保持著農奴制。這些地區的農奴與農村公社有著密切的聯繫。民主改革前,中國少數民族中約有400萬人生活在農奴制下。最為典型的是西藏的農奴制和西雙版納傣族封建領主制。中國西藏地區,於1959年實行民主改革時,徹底消...
在來自亞洲北方的遊牧民族蒙古人所建立的金帳汗國時代,蒙古管理系統的一些理念傳入俄羅斯(可汗權力上天授予不容分割)。專制主義在俄國在17世紀和18世紀逐步發展起來,取代了伊凡三世建立在拜占庭式傳統的莫斯科公國政府。在彼得大帝的統治時期,在建立一個官僚公務員隊伍的基礎上,降低了貴族和加強了沙皇的中央政權,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