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是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
- 頁數:232頁
- 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
- 開本:16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ISBN: 9787536699694
條形碼: 9787536699694
尺寸: 23.8 x 17.6 x 1.8 cm
重量: 481 g
作者簡介
馬戛爾尼(1737年5月14日–1806年5月31日),英國18世紀一位賢明的政治家、皇家大臣和傑出的外交家。他是蘇格蘭人奧青雷克·馬戛爾尼的後裔。1737年出生於愛爾蘭的利桑諾爾,過著悠閒自得的生活。1759年畢業於都柏林的基督教會學院。之後來到倫敦成為一名非基督教的學者(伊斯蘭教、印度教)。後通過查爾斯·詹母斯福克斯的哥哥使蒂芬福克斯來到荷蘭為荷蘭陛下效勞。1764年被英國皇家任命為駐俄國特使外交官。1769年回到英國。1792年被封為馬戛爾尼伯爵。後作為英國特使派往中國。1793年英國使團乘坐一艘六十門炮艦“獅子”號和兩艘英國東印度公司提供的隨行船隻抵達天津白河口,之後換小船入大沽,受到直隸總督的歡迎,並拜見了乾隆皇帝,提出了一些條件,但沒有被接受。
當時被乾隆皇帝拒絕的條件如下:
1.放寬中英兩國之間的貿易限制;
2.對在舟山附近島嶼上的英國商人、貨倉和停泊的船隻不設防;
3.在北京設立永久性的使領館。
1794年英國訪華使團回英國。
1795年在英國的這段時間中,馬格爾尼還奉命帶領傳教使團去過義大利。
1796年被皇室封為英國男爵。
1798年由於身體狀況原因,不再從事皇家事務工作。
1806年5月31日病逝於切爾斯維克。
馬戛爾尼有勳爵身份,是位任職很久經驗豐富的外交官,擔任過英國駐俄國聖彼得堡的公使,後來英國政府委任他為孟加拉總督,他辭而未去。1792年英國政府委任他為訪華全權特使,斯當東爵士為副使兼秘書,率領官員兵丁役夫船員700餘人,乘坐獅子號、豺狼號、印度斯坦號等五艘船隻,於1792年9月26日從普利茅斯港出發,通過英吉利海峽,往西朝中國方面航行。
乾隆以為強大的遠夷國王遣使前來,為己祝壽,非常高興,連續下馬戛爾尼進獻的腰刀諭,命令廣東及沿途官員好好接待,優遇使者,其攜來貨物,"免其納稅",供給上等充分食物,"賞給一年米石"。但是,他也強調,貢使必須實行藩國見天朝大皇帝的三跪九叩之禮。英使不願,雙方爭執談判,據英國方面記載,最後議定,英使以謁見英王行單腿下跪的禮節,謁見中國皇帝。而中方文獻中則提到使團正使行李如儀。
五十八年八月初十日,乾隆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接受馬戛爾尼入覲,據英方記載,馬戛爾尼"單腿下跪"行禮。十三日舉行乾隆83歲的祝壽大典,馬戛爾尼一行與緬甸國使臣和蒙古王公一起,向皇帝祝壽,"全體祝壽人員根據指揮行三跪九叩禮",馬戛爾尼及其隨從"行深鞠躬禮"。
馬戛爾尼代表英國還提出了七項要求,即:多口通商,可到寧波、珠山、天津、廣東地方交易;在北京設立英國商行;在珠山附近給一小島;撥給鄰近廣州的一塊地方;英國貨物自廣東到澳門免收稅或少收稅;英船照其他地方稅率交稅;允許英國傳教士在中國自由傳教。
乾隆的盲目自大,對西方情形的無知,閉關保守的對外政策,沒有批准英使的要求。在乾隆的嚴諭督促下,馬戛爾尼一行由欽差大臣松筠陪同(實即護送)下,於五十八年九月初離京,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9月6日到達兩年前始發港普利茅斯港,結束了使華之行。
內容簡介
《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為1793年英國訪華使團的欽使馬戛爾尼的訪華日記。1793年時的中國。1793年,正值乾隆後期,帝國國土面積達1380餘萬平方公里。其疆域,西至今巴爾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帕米爾高原,東至台灣及其附屬島嶼,北至外興安嶺、鄂霍次克海、戈爾諾阿爾泰及薩彥嶺,南至南海諸島。人口近3億,耕地面積近6億畝,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雖然現代工業在當時的中國仍未萌芽,但工業總產量仍占世界工業總產量的百分之三十二。當時的中國無疑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1793年時的英國
1793年,失去海外最大的殖民地——美利堅後的英國,其國土面積僅有22萬平方公里。有近900萬人口。
工業革命的爆發。生產技術的革新,推動英國工業急速發展,紡織業尤為迅速,羊毛消費量以每十年8%~13%的速度增長;其時,英國的工業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三十。同時,在與西班牙、荷蘭以及法國的海上及殖民地爭奪中不斷獲勝,使得英國成為新的海上霸主,作為工業革命的最大受益者,英國正成為歐洲最有生氣的大帝國。
當西方的天文、地理儀器、樂器、鐘錶、武器傳入中國時,當中、西禮儀發生衝突時……
正當盛世的乾隆朝,會以怎樣的態度,面對來自陌生帝國的〔異物〕,中國的大門最早打開的那一刻。
木府藏書書系,由一系列世名著所構成,是中國歷代文士和官紳之家必備的架上藏書。為適應古籍重讀的當代傾向,我們在嚴格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專業的譯註,保持了古籍的智慧原貌;同時,對書中的重要內容進行了關聯性圖解,對一些容易誤讀的辭彙也進行了單列詳解,我們希望,這樣的努力能讓文言古籍煥然一新,從而讓當代生活具備中國古代的所有智慧,這也是推出該書系的價值所在。
代表工業文明的西方帝國,在與傳統東方帝國相遇時,兩種不同的文明在衝突中將如何走向融合?
全本乾隆英使覲見記,二百餘幅彩圖全面展示乾隆盛世。
目錄
前言
劉半農序
第一章 北上見聞
一路北上
船抵澳門/清人登船/覓得嚮導/登州府長官拜見
抵北直隸海灣
籌措禮物/分贈華官
友人至
樊、周二大人/船中小酌/裝駁貨物
抵大沽口
中國客船/中國婦女/見梁總督/整頓什物
抵天津
相遇金大人/地方官員及平民
即抵京城
補敘見聞/華官受責/禮節/韃靼與華人/駐藏英軍/敬待與防範/享利病故
第二章 覲見乾隆
抵北京
留居圓明園/覿面傳教士/不喜彼那鐸
游圓明園
圓明園/西洋器裝點
作覲見準備事宜
貢品與禮物/現金五百元/葡萄牙教士/樂器與畫工/寶劍/乾隆召見
作熱河行
路上見聞/長城/韃靼竊賊/臆想之禮物
補述抵京諸事
皇帝之行官/御道
抵熱河
金大人被斥換/禮節之爭終畢
謁見和珅
和相國、福中堂/告與西方形勢
覲見乾隆
覲見事宜/乾隆印象/極盡奢貴
觀萬樹園
萬樹園/為藏物及乾隆富力所駭/領受桀傲
中西之異
祝壽乾隆
復游萬樹園
入宮觀戲
說帖之爭
啟程回京
逐客
授乾隆覆信
六點請求
第三章 南歸之途
啟程南歸
乾隆敕書
過運河
見長麟
出杭州南下
見琉球使
繼而南下
談及乾隆
即至廣州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