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傳統紀年: 年號:明武宗正德三年;日本後柏原天皇文正五年
大事件 書籍 王陽明·1508年
作者:虞瀟浩
出版社: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1
《少年博雅文庫》為青少年朋友們介紹了一系列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
讓你像哲學家一樣思考,史學家一樣睿智,像文學家一樣才華橫溢。《少年博雅文庫》,助你叩開智者之門! 少年才俊,但仕途受挫,便一心嚮往成聖成賢。
曾在佛道之間徘徊,終在儒學中頓悟。雖蒙受陷害,被貶龍場,但意志不消沉,倉協書院,收徒講學。得朝廷委任,平定叛亂,顯示了軍事與組織才能。王陽明,儒家思想的推崇者、實踐者。他的心性之學,在中國的哲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聰明
伶俐 的少年、滿懷抱負的青年、坎坷不平的中年、老當益壯的晚年,他的一生凝聚了一個大儒的風範。
出生 安德烈亞·帕拉弟奧
上泉信綱 (
永正 5年(1508年) - 天正5年1月16日(1577年2月3日))是
日本 戰國時代的兵法家。開創日本劍術知名流派:新陰流,被後人尊稱為劍聖。而其沒年有異說是於天正10(1582)年。
上泉信綱靠旗 安德烈亞·帕拉弟奧(義大利語:Andrea Palladio,1508年11月30日帕多瓦 - 1580年8月19日馬塞爾),義大利建築師,被認為是
西方 建築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他是威尼斯公國最重要的建築師,設計了許多別墅、教堂和宮殿,其中大部分位於他成長和居住的Vicenza。出版過論文《建築學四書》(1570)(I quattro libri dell'architettura),通過這本書他的設計模型對歐洲的建築風格造成了很深遠的影響;對源自他的風格的模仿持續了三個世紀。對於古典羅馬式理論,被稱作帕拉弟奧主義。
帕拉弟奧圓形別墅 胡馬雍 (Humayun,1508年—1556年)印度莫臥兒帝國
皇帝 。大莫臥兒帝國創始人巴卑爾大帝之子。1530年繼承其父的印度領地。
胡馬雍陵墓 胡馬雍征服了
古吉拉特邦 ,但被比哈爾的統治者舍爾沙擊敗,不得不逃亡伊朗。在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支持下,他招募到一支波斯軍隊,在1545年攻占喀布爾。1555年胡馬雍打敗了舍爾沙的繼承人之一紮吉達爾汗,並占領了德里,恢復了莫臥兒帝國。翌年死於意外,由其子阿克巴繼位。
方谷 (1508年-?)明代醫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精於醫,尤擅長脈理,認為脈之於診斷,判斷療效及預後,均有重要價值。平時常勸導其門人多留心脈診,負責診察,勿忽視病家之實情而虛虛實實,要認真分析病情。其所講解內容,由其子整理成書,名《醫林繩墨》,現有刻本行世。
另自著《脈經直指》七卷,《本草集要》,一作《本草纂要至寶》十二卷,前者有刻本,後者只存殘卷。
逝世 1508年逝世蔡清
蔡清 (1453~1508年),字介夫,號慮齋,晉江縣曾井鋪(今屬鯉城區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中解元,二十年舉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是明代著明理學家、教育家,卒贈禮部右侍郎,諡號“
文莊 ”,清雍正二年(1724年)起從祀全國孔廟。
蔡清故居 他為官頗能關心民間疾苦,有政績,得到時人稱頌。他一生致力理學研究,繼承和發展了朱熹學說,為明代朱子學者第一人。
他熱心教育工作,努力造就人才,其門徒遍及全國,並皆以理學名重於時,如陳琛、林希元、易時中等,都是一時俊彥。
他最主要的著作為《易經蒙引》、《四書蒙引》,均被收入清代《四庫全書》。
王恕(1416一1508年)字宗貫,號介,又號石渠。明三原(今屬陝西)人。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選庶吉士。後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又歷任揚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撫、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歷官19任。
歷史記載 屠勛致仕
屠勛(1446-1516),字元勛,號東湖,浙江平湖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工部主事,改刑部,歷員外郎、郎中,疑獄或事關權貴,均剖決無滯。遷南京大理寺丞,後任大理寺左少卿,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飾邊備,政績卓著。後還遷刑部左右侍郎,弘治十五年(1502)六月任左副都御史理院事。九月再改刑部左侍郎。弘治十八年九月據右都御史。正德二年(1507)閏正月遷刑部尚書。三年二月初八日加太子太保致仕。正德十一年十月初四日卒,年七十一。贈太保,謚康僖。
邊儲不濟
戶部曾請如年例輸銀分給諸邊。武宗說:軍屯民運,邊有成規,若再輸銀為何:且開中引鹽,恐有盜取浪費之弊。令廷臣再議。於是,戶部於正德三年(1508)四月初七日集議奏陳:各邊初皆取給屯糧,後以屯田暫弛,屯軍亦多撤回守城,邊儲始依靠民運。而其派運之數又多拖欠,致使歲用不敷,才以銀鹽接濟,舍此似無長策。今宜令鎮巡官,月核軍馬現存及物故若干,以杜虛報冒支之弊;行開納事例。武宗允準,同時令各邊折糧銀兩有盈餘的由鎮巡官核實奏報;若如以前任意浪費的,遣邏卒伺察,許人告訐。
開武職納銀補官贖罪例
提督宣大等處兵部左侍郎兼左都御史文貴,經略邊關諸墩堡,計用銀五十萬兩。便於正德三年(1508)四月初九日奏令在京及北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遼東、宣府、大同、延綏,有願納銀授軍職的聽實授百戶一百五十兩,副千戶二百兩,正千戶二百五十兩,指揮僉事四百兩,指揮同知四百五十兩,指揮使五百兩,都指揮僉事六百兩。軍於原衛所,民人在京者填注五府屬衛;在外者撥附近衛所帶銜,俱只令終本身,不支俸。如曾納銀冠帶者,許照數減除,如有職欲升者,百戶升副千戶,副千戶升正千戶,指揮僉事升指揮同知,指揮同知升指揮使,俱五十兩;正千戶升指揮僉事,指揮使升都指揮僉事,俱一百兩;百戶以上升都指揮僉數,照數遞加,俱不加俸。原管事仍舊管事。其有罪問發立功的,每年納銀二十兩,免其立功許冠帶,仍俟原擬立功滿日,照舊帶俸差操。兵部議可。文貴又乞開入監及僧道給度牒納銀事例。禮部複議:生員願入監者,廩膳生一百五十兩,增廣生二百兩,附學生二百三十兩。又發僧牒二萬,道牒二千,每名納銀十兩或八兩,無力納銀的勒令還俗;僧道官缺,其徒納銀五十兩送部,準其承襲。武宗一一允準。結果,銀未出京,被劫入劉瑾之門的將盡四分之一。文貴隨劉瑾之意,毀古墩台重新營造,內造箭窗炮眼,以便制虜。其實毫無用處。當虜殺掠人畜,誰也不敢出戰。
韓邦問致仕
韓邦問(1442-1530),字大經,號宜庵,浙江會稽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大理寺評事,遷寺副、寺正,出任淮安知府。成化二十三年(1487)遷陝西左參政,守關南,再升陝西右布政使,改遷四川左布政使,後補廣東,俱有惠政。弘治十二年(1499)以右副都御史巡撫江西,改撫河南。正德元年(1506)後任南京大理寺卿。正德三年正月升刑部左侍郎,同年六月十一日遷刑部尚書致仕,家居二十餘年,非公事不入公府。嘉靖九年(1530)八月初七日卒,年八十九,謚莊僖。
徐節削籍
徐節(?-1516),字時中,貴州衛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授內行知縣,擢監察御史,遇事敢言,不避權貴,風裁凜凜。弘治元年(1488)遷太平知府,再升雲南右參政、廣西右布政使,征思南給餉有功。弘治十八年轉廣東左布政使。正德元年(1506)遷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會劉瑾擅政,以事見懺,正德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削籍。劉瑾伏誅,復職致仕。正德十一年八月二十九日卒。
武宗詔征工技百戲
正德三年(1508)七月十六日,武宗朱厚照諭鐘鼓司太監康能等:慶成宴選用雜戲,令禮部征天下工技百戲入京。於是角牴竿木魚龍曼衍之類,盛行於京城禁掖。
雍泰致仕
雍泰(1435-1514),字世隆,號正誼,陝西鹹寧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吳縣知縣,作堤捍太湖,民稱雍公堤,擢監察御史,遷鳳陽知府,改南陽,進山西兵備副使,升按察使、山東左布政,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宣府,被劾除名。正德三年(1508)初起遷左副都御史提督撣江。同年七月二十三日擢南京戶部尚書,因不附中貴,於同月二十七日致仕。正德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八十。謚端惠。有《奏議稿》、《正誼庵詩集》。
許進致仕
許進(1437-1510),字季升,號東厓,河南靈寶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監察御史,出按山東、甘肅,所至裁抑豪吏。遷山東按察副使、廣西按察使。弘治初升左右都御史。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撫陝西。後升戶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提督宣大軍務。彈劾總兵王璽、平仁伯陳銳,被誣致仕歸。正德初起為兵部侍郎、兵部尚書、提督團營,正德二年(1507)十月改吏部尚書理部事。其以才見用,能任人,性通敏。劉瑾弄權,稍委蛇,而終被劉瑾所惡,正德三年八月初八日致仕,正德五年八月二十日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太保,謚襄毅。有《平番始末》、《東厓集》。
劉瑾創罰米法
正德三年(1508)八月,劉瑾為肆意報復,折辱為官,創罰米法。凡是不附劉瑾的官員,皆誣以舊事,入於罰米例中。於是罰前戶部尚書韓文米千石,輸大同;張縉五百石,輸宣府。不久,又借其他事故,再罰韓文。文武大臣幾無寧日。自韓文罰米千石以外,罰米五百石至二百石的,就有一百四十餘人。劉瑾亦藉此納賄,又索巡鹽官賂,稍不如意,即責令其補償商課,追議前任。九月,又罰吏科都給事中任良弼等五十六人,每人三百石至九月末又有八百九十九人,被罰米輸邊。深受其苦。不僅如此,還責令前後諸官罰米皆定限時日交齊,在京的限一月,在外及去任的,俱自移文至日為始,依水程遠近,定限赴倉輸納,違限的聽內外管糧官舉劾。事實上,諸官罰米,多以公事及邊儲虧折而被中傷,往往變賣家產予以賠納,或借債補足。後因事失誤而被罰米的,便設法向劉瑾行賄,免遭其苦,以為自全之計。
顧佐致仕
顧佐(1443-1516),字良弼,號簡庵,臨淮人。成化五年(1469)進士,授刑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出任河間知府,親校冊籍,吏無所容奸。驛司供應,令民計畝出錢,里甲得免於偏困之害。擢四川按察副使,入為大理少卿。升右僉都御史提督雁門三關,兼巡撫山西。改南京提督操江,進右副都御史。再遷千部右侍郎,兼左僉都御史,往陝西督餉。轉左侍郎提督糧儲。正德元年(1506)十二月遷戶部尚書理部事。正德三年八月二十八日致仕。正德十一年十月初七日卒,年七十四。贈太子太保。
周經致仕
周經(1440-1510),字伯常,號松露,山西陽曲人。天順四年(1460)進士,選庶吉士,授檢討,進編修,遷侍讀、左中允。弘治元年(1488)升太常寺少卿兼侍讀,再擢禮部左右侍郎。弘治九年進戶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弘治十三年以災異乞休。武宗即位,即復改南京戶部尚書。正德三年(1508)三月召任禮部尚書,太子太保如故。剛介方正,好強諫,雖重忤旨不恤,宦官貴戚皆畏懼。同年十月十二日致仕。正德五年三月三十日卒,年七十一。贈太保,諡文端。
張泰致仕
張泰(?-1509),字叔亨,順德人。成化二年(1466)進士,授沙縣知縣,遷監察御史,提督北直隸學校,有明公之譽,後出按雲南,執法不撓。歷遷南京太僕少卿、大理少卿、右副都御史總督南京糧儲。召為工部右侍郎。正德三年(1508)二月遷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理院事,十月十五日遷戶部尚書致仕,正德四年七月初七日卒。
謝鐸致仕
謝鐸(1435-1510),字嗚治,號方石,浙江太平人。天順八年(1464)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進侍講直經筵,以丁憂歸而不出。弘治初薦修《憲宗實錄》,擢南京國子監祭酒,又以病謝歸,家居十年。屢薦遷禮部右侍郎理國子監祭酒事。正德三年(1508)十一月十五日致仕。謝鐸經術湛深,文章有體。兩任國子師,嚴課程,杜請謁,增號舍。正德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卒,年七十六。贈禮部尚書,諡文肅。有《赤城論諫錄》、《伊洛淵源續錄》、《赤城新志》、《林溪淨稿》。
吳文度致仕
吳文度(1441-1510),字憲之,吳江人。成化八年(1472)進士,授龍泉知縣,遷南京監察御史,偕同官論僧繼曉被杖。不久遷汀州知府。弘治中歷江西左參政、山西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正德三年初進戶部右侍郎,轉左侍郎。同年十月遷南京右都御史,因不賄劉瑾,於十一月二十七日遷戶部尚書致仕。正德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