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全三卷)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全三卷)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全三卷)》是2002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費爾南·布羅代爾。

基本介紹

  • 作者:法 費爾南·布羅代爾
  • 譯者:顧良                       /            施康強
  • ISBN:9787108016386
  • 頁數:813
  • 定價:90.00元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2-5
  • 裝幀:平裝
  • 叢書:  學術前沿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分為“日常生活的結構”、“形形色色的交換”和“世界的時間”三卷。分別描述了15至18世紀世界範圍內的人口、糧食、食品、能源、貨幣、城市等;分析了交易的根據、市場、生產、資本主義組織、社會各統治集團;敘述了先後控制世界經濟的國家和地區的國內外市場及經濟特點,最後以英國工業革命結束。

作品目錄

1.目錄
前言
第一章:在歐洲劃分空間和時間
地域與經濟:經濟世界
經濟世界
自古以來的經濟世界
一些傾向性規律
第一條規律:變動緩慢的一塊地域
第二條規律:有一個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城市作中心
第二條規律(續):首要城市的地位更替
第二條規律(續完):城市統治的完備程度不盡相同
第三條規律:地區的等級差異
第三條規律(續):符合屠能的解釋的區域
第三條規律(續): 經濟世界的地域圖形
第三條規律(續): 有無中立地帶?
第三條規律(續完): 外殼和骨架
經濟世界:面對其他幾種秩序的一種秩序
經濟秩序及國際勞動分工
國家是政治權,也是經濟權
帝國和經濟世界
從經濟世界的區劃看戰爭
社會與經濟世界
文化秩序
經濟世界內的區劃肯定是有效的
經濟世界面對時間的劃分
經濟形勢的節奏
波動和諧振場
百年趨勢
經濟世界的解釋性年表
康德拉捷夫周期和百年趨勢
長期經濟形勢是否可以解釋?
昨天和今天
第二章:城市統治下的歐洲舊經濟:
威尼斯以前和以後的情況
歐洲的第一個經濟世界
從十一世紀開始的歐洲擴張
經濟世界以及兩極化
北方地區:布魯日的興盛
北方地區:漢薩同盟的興起
歐洲的另一極:義大利諸城邦
香巴尼交易會的插曲
法國錯過了一次機會
威尼斯後來居上
熱那亞同威尼斯的爭奪
威尼斯的強盛
以威尼斯為中心的經濟世界
威尼斯的責任
帆槳商船
威尼斯的資本主義
勞動的情形
工業至上
土耳其的禍患
葡萄牙的鴻運高照,經濟中心從威尼斯遷往安特衛普
傳統的解釋
嶄新的解釋
安特衛普:依靠外力建立的世界首府
安特衛普繁榮的各階段
第一次高漲,第一次失望
安特衛普第二次時來運轉
工業高漲
安特衛普的獨特之處
重新估量熱那亞時代的重要地位
“一道荒瘠山丘”
遠離本地活動
弄巧走險之術
熱那亞不露聲色地統治歐洲
熱那亞成功的原因
熱那亞的退卻
熱那亞的苟延殘喘
再談經濟世界
第三章:城市統治下的歐洲舊經濟:
阿姆斯特丹
聯合省在自己家裡
幅員褊狹,土地貧瘠
農業的壯舉
高度活躍的城市經濟
阿姆斯特丹
五方雜處之地
先說漁業
荷蘭的船隊
聯合省是個“國家”嗎?
基本不變的內在結構
針對窮人的捐稅
面對其他各國
商業王國
抓住歐洲,抓住世界
1585年前大局已定
歐洲其他地區和地中海
荷蘭人向葡萄牙人挑戰:取代別人的地位
荷蘭海外領地的貿易
在亞洲成功,在美洲失敗
鬥爭和成功的時代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興衰
如何解釋十八世紀的破產?
有限的成就:尼德蘭在新大陸遭到失敗
領先地位與資本主義
在阿姆斯特丹,貸棧興旺,一切全都興旺
商品和信貸
委託貿易
承兌期票的緣由
舉債之風盛行,資金使用不當
離開阿姆斯特丹,從另一個角度觀察
波羅的海沿岸
法國與荷蘭的一場並非勢均力敵的較量
英國和荷蘭
離開歐洲,來到南洋群島
能否作個歸納?
阿姆斯特丹的衰落
1763年、1772至1773年和1780至1783年的危機
巴達維亞的革命
第四章:民族市場
初級單位與高級單位
大大小小的地域
省區和省級市場
究竟有無民族市場?
國內關卡林立
反對憑空構想
領土經濟和城市經濟
計量
三個變數,三個數量級
三個模糊的概念
數量級和相關係數
國債與國民生產總值
另一些比例關係
從消費推算國民生產總值
弗朗克・斯普納的計算
明顯的連貫性
巨人症使法國深受其害
多樣性和統一性
天然的和人為的聯繫
首先是政治因素
地域過大
巴黎加里昂,還是里昂加巴黎?
巴黎獲勝
地區間的歷史差異
贊成或反對從魯昂到日內瓦劃線
海疆和邊塞
“另一個法國”的城市
內地
外圍征服腹地
英國的商業領先地位
英國怎樣變成一個島國
英鎊
倫敦創造民族市場,也由民族市場所創造
英格蘭怎樣變成大不列顛
英國的強大國力及公債
從凡爾賽條約(1783年)到艾登條約(1786年)
統計說明問題,但不解決問題
第五章:世界支持歐洲或是反對歐洲
美洲是關鍵的關鍵
既敵對又友好的廣袤大地
地區市場或民族市場
層出不窮的奴役
對歐洲的順從
對歐洲的反抗
工業糾紛
英國殖民地選擇自由
商人間的爭執和競爭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開發
重新考慮西屬美洲
西班牙帝國重新控制局面
寶中之寶
既非封建主義,又非資本主義?
黑非洲被占領並非純屬外因
只看西非
一個與世隔絕但又並非不可進入的大陸
從沿海到內地
三角貿易與進出口貨價比率
奴隸制的結束
俄國長期單獨構成一個經濟世界
俄國經濟迅速回到差不多自給自足的狀態
一個強大的國家
俄國農奴制的加劇
市場與鄉下人
說是城市,更像小鎮
俄國是什麼樣的經濟世界?
發明西伯利亞
劣勢與弱點
歐洲入侵的代價
土耳其帝國的情況
經濟世界的基礎
歐洲的地位
馱商的世界
長期得以固守的海域
商人為土耳其人效勞
經濟衰落和政治衰落
幅員最大的經濟世界:遠東
第四個經濟世界
印度被其自身所征服
金銀究竟體現力量或是軟弱?
與眾不同的商人:來者不善
支行、分行、分理處、巡迴商人
怎樣把握遠東的歷史底蘊
印度的村落
手工工匠及工業
一個民族市場
莫臥兒帝國的重量
莫臥兒帝國滅亡的政治原因和非政治原因
印度十九世紀的落伍
印度和中國合為一個超級經濟世界
馬六甲早期的繁榮
遠東的新中心
能否作個結論?
第六章:工業革命與經濟成長
有益的比較
革命是個含義複雜而模糊的名詞
先看下游:不已開發國家
再看上游:天折的革命
亞歷山大城鼎盛時期的埃及
歐洲首次工業革命:十一、十二、十三世紀的馬和
磨坊
阿格里哥拉和達・芬奇時代的革命
約翰・內夫與1560至1640年的英國首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在英國各部門的表現
首要因素是農業
人口增長
技術是必要的條件,但單靠技術還不夠
不可小看棉紡織業革命的意義
遠程貿易的勝利
國內運輸的發展
緩慢的演變
超越工業革命
各種不同的經濟成長
應該怎樣解釋增長?
勞動分工與增長
勞動分工:外包工制的末日
工業家
英國社會的產業劃分
勞動分工與英國地理
金融與資本主義
經濟形勢起什麼作用?
物質進步和生活水平
權充結論:歷史實在和現時實在
長時段
無所不包的社會
資本主義是否將繼續存在?
真正的結論:面對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
注釋
索引
圖表目錄
畫片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