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鑑記載
正月
至治元年
甲申,召高麗王王璋赴上都。
丙戌,帝服袞冕,享太廟,以左丞相拜珠
亞獻,知樞密院事圖哲伯終獻。
自世祖建太廟以來,歷十四年,未行親享之禮,拜珠乃言曰:“
古雲禮樂百年而後興,此其時矣。”帝悅曰:“朕能行之。”敕有司上親享太室儀注。至是禮畢,詔群臣曰:“一歲惟四祀,使人代之,不能致如在之誠,實所未安。歲必親祀,以終朕身。”廷臣或言祀事畢宜赦天下,帝諭之曰:“恩可常施,赦不可屢下。使殺人獲免,則死者何辜!”命中書陳
便宜事,行之。
丁亥,帝欲結彩樓
于禁中,元夕張燈設宴。參議中書省事
張養浩上疏於左丞相拜珠,拜珠謂當進諫,即袖其疏入奏,其略曰:“世祖臨御三十餘年,每值元夕,閭閻之間,燈火亦禁;況闕庭之嚴,宮掖之邃,尤當戒慎。今燈山之構,臣以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樂者淺,所患者深。願以崇儉慮遠為法,以喜奢樂近為戒。”帝覽而喜曰:“非張希孟不敢言。”
遽命罷之,且曰:“有臣如此,朕復何憂!自今朕凡有過,豈特台臣當諫,人皆得言。”賜養浩帛以旌其直。
二月
戊申,改中都威衛為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
己酉,作仁守神御殿於普慶寺。
辛亥,調軍三千五百人修上都華嚴寺。
大永福寺成,賜金銀鈔幣。
丁巳,畋於柳林,敕更造行宮。
壽安山寺役甚急,監察御史索
約勒、哈迪密實與同列
觀音保、成珪、李謙享上章極諫,以為“東作方始而興大役,以耗財病民,非所以祈福也。且歲在辛酉,不宜興築。”奏入,帝怒。初,司徒劉夔妄獻浙右民田,冒出內帑鈔六百萬貫,丞相特們德爾分取其半;御史發其奸,由是疾忌台諫。治書侍御中索諾木,特們德爾之子也,至是密奏曰:“彼宿衛舊臣,聞事有不便,弗即入白,而訕上以
揚己之直,大不敬。”帝乃殺索
約勒、哈迪密實與
觀音保;杖珪、謙享,黥之,竄於紐爾乾地。二人始亦不測,而特們德爾方引左丞張思明為己助,思明為言於丞相曰:“言事,御史職也。祖宗以來,未嘗殺諫臣。成、李既屬吏,當論法。”二人由是得輕典。
丁卯,以僧法洪為釋源宗主,授司徒。
罷先朝傳旨濫選者。
三月
丙子,建帝師帕克斯巴寺於京師。
丁丑,發民兵疏小直沽白河。
庚辰,廷試進士,賜泰布哈、宋本等六十四人及第、出身。
辛巳,帝如上都,拜珠從
至察罕諾爾,帝以行宮制度卑隘,欲廣之,拜珠曰:“此地苦寒,入夏始種粟黍。陛下初登大寶,不求民瘼,而遽興大役以妨農務,恐失民望。”帝乃止。
帝嘗謂拜珠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穆呼哩從太祖開拓土宇,安圖相世祖克成善治也。卿念祖宗令聞,豈有不盡心者乎!”拜珠再拜曰:“陛下委臣以大任,臣有所畏者三:畏辱祖宗;畏天下事大,識見有所未盡;畏年少不克負荷,無以上報聖恩耳。”
壬午,遣咒師多爾濟往牙濟、班卜二國取《佛經》。
癸未,制御服珠袈裟。
甲申,敕纂修《仁宗實錄》、《后妃功臣傳》。
乙酉,寶集寺金書西番《般若經》成,置大內香殿。
益壽安山造寺役軍。
己丑,大同路麒麟生。
己亥,宦者博囉特穆爾,坐罪流紐爾乾地。
辛丑,以特克實為御史大夫,佩金符,領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帝嘗謂特克實曰:“徽政雖隸太皇太后,朕視之與諸司同,凡簿書宜悉令御史檢核。”
四月
夏,四月,己未,造象駕金脊殿。
戊辰,敕賜特們德爾父祖碑。
命宦者博囉台為太常署令,太常官言“刑人難與大祭”,遂罷之。
五月
丙子,毀上都回回寺,以其地營帝師殿。
壬午,遷武宗子親王圖卜特穆爾於瓊州。時持們德爾懷私固寵,構釁骨肉,諸王、大臣莫不自危。中政使耀珠告托歡徹爾等交通親王,於是徙圖卜特穆爾遠居海南。因禁日者勿交通諸王、駙馬,掌陰陽五科者毋泄占候。
辛卯,海漕糧至直沽,遣使祀海神天妃。
辛丑,太常禮儀院進太廟製圖。御史、翰林、太
常臣集議,以為:“
前代廟室,多寡不同。晉則兄弟同為一室,正室增為十四間,東西各一間;唐九廟,後增為十一室;宋增室至十八,東西夾室各一間,以藏
祧主。今太廟雖分八室,然兄弟為世,止六世而已。世祖所建,前廟後寢,往歲寢殿災,請以今殿為寢,別作前廟十五間,中三間通為一室,以奉太祖
神主,餘以次為室,庶幾情文得宜。”帝
稱善,期以來歲營之。
六月
癸卯朔,日有食之。
作金浮暑於上都,藏佛舍利。
乙卯,以特們德爾領宣政院事。
丁巳,以前中書參知政事
敬儼為陝西行台御史中丞。儼告病家居,以其鄉在近圻,恐復徵用,乃徙居淮南,雖親故皆不接見。至是聞命,堅辭不赴。
辛酉,太白經天。
趙弘祚等言事,勒歸田裡,仍禁妄言時政。
己巳,霸州大水,渾河溢,被災者二萬三千三百戶。
七月
秋,七月,戊寅,通州潞縣榆埭水決。
庚辰,滹沱河及巨馬河溢。
乙酉,大雨,渾河堤決。
庚子,修上都城。
八月
壬寅,修大都城。
戊申,上都鹿頂殿成。
庚戌,以軍士貧乏,遣知樞密院事特們布哈整治;仍詔諭中外,有敢擾害者罪之。
乙卯,中書平章政事特穆爾圖罷,為上都留守。
壬戌,帝駐蹕興和,左右以寒甚,請還京師,帝曰:“兵以牛馬為重,民以稼穡為本。朕遲留,蓋欲馬得芻牧,民得刈獲,一舉兩得,何畏乎寒!”
雷州路海康、遂溪二縣海水溢,壞民田四千餘頃;免其租。
秦州成紀縣山崩。
九月
,壬辰,中書平章政事塔斯哈雅坐受贓,杖免。
丁酉,帝至自上都。
十月
冬,十月,辛丑朔,修佛事於大內。
庚戌,親享太廟;以中書左丞相拜珠
亞獻,御史大夫特克實終獻。
壬子,拜珠獻嘉禾,兩莖同穗。
癸丑,敕:“翰林、集賢官年七十者,毋致仕。”
延佑間,朔漠大風,羊馬駝畜盡死,蒙古人民流散,以子女鬻於回回、漢人為奴婢。拜珠以
興王根本之地,其民宜加賑恤,請立宗仁衛統之,命縣官贖置衛中以遂生養。詔從之,且令給子女冬衣。
禁中書掾曹毋泄機事。
己巳,遣雅克特穆爾巡邊。雅克特穆爾,綽和爾第三子也,時為左衛親軍都指揮使。
十一月
乙亥,幸大護國仁王寺。
戊寅,群臣上尊號曰“繼天體道敬文仁武大昭孝皇帝”。乙卯,詔天下;拜珠請釋囚,不允。
庚辰,益壽安山寺役卒三千人。
初,世祖立阿蘇巴圖達嚕噶齊,後招集阿蘇軍三千七百餘人,扈從車駕,掌宿衛禁城兼營潮河、蘇沽兩川屯田,並供給軍儲。本隸前後二衛,武宗至大初,始改立左、右衛阿蘇親軍都指揮使司,至是以特克實領之。
丙申,敕立故丞相安圖碑於保定新城。
右丞相特們德爾,廣樹朋黨,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
尤惡平章王毅,右丞
高昉,因在京諸倉糧儲失陷,欲奏誅之。左丞相拜珠密言於帝曰:“
論道經邦,宰相事也,以
金谷細務責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
特們德爾忌拜珠方正,每與其黨密謀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間以告,且請備之,拜珠曰:“我祖宗為國元勛,世篤忠貞,百有餘年,我今年少,叨受寵命,蓋以此耳。大臣協和,國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報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國家之不幸。吾知盡吾心,上不負君父,下不負士民而已。死生禍福,天實鑒之,汝輩勿復言。”至是奉詔往新城為其祖立碑,特們德爾久稱疾,聞拜珠行,將出蒞省事。入朝,至內門,帝遣
蘇蘇賜之酒,且曰:“卿年老,宜自愛,待新年入朝未晚。”遂怏怏而還。
十二月
辛丑,立伊奇哩氏為皇后,遣攝太尉、中書右丞相特們德爾持節授玉冊、玉寶。
庚戌,作太廟正殿。
甲寅,幸西僧灌頂寺。
疏玉泉河。
甲子,命帝師往西番受具足戒,賜金千三百五十兩,銀四千五十兩,幣帛萬匹,鈔五十萬貫。
以諸王錫濟伯使者數入朝,發兵守北口及盧溝橋。
特們德爾雖家居,其黨布列朝中,事必稟於其家;以拜珠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計傾之,終不能遂。
在京倉曹管庫之職,歲終例應
注代,時左丞張思明稱疾不出,眾旨顧望。拜珠以事不可緩,乃日坐省中,謂僚屬曰:“左丞病,省事遂廢乎?”郎中李處恭曰:“金谷之職,須慎選擇,不得其人,未敢遽擬。”拜珠曰:“汝為賣官之計耳。”遣人善慰思明,思明乃出,共畢銓事。
孟既罷政左遷,嘗語人曰:“老臣待罪中書,無補於國,聖恩寬宥,不奪其祿,今老矣,其何以報稱!”帝聞而善之,恩意稍加。及卒,御史累章辨其誣,詔復元官,贈舊學同德翊戴輔治功臣,
進封魏國公,諡文忠。
樞密院副使
吳元珪與知械密院事特穆爾布哈上軍民之政十餘事,大抵言:“諸王、近侍不可乾軍政,管軍官吏不可漁取軍戶,軍官之材者當遷其職,有司賦役當務均一,而軍民不可有所偏,軍官襲職惟傳
嫡嗣,而
支庶不可有所亂。”帝並嘉納,詔施行之。
歷史大事
公元1321年,西班牙出現最早的騎士小說。
公元1321年,(元英宗至治元年)3月12日因諫修造
壽安山佛寺,元英宗下令殺監察御史
觀音保,
鎖咬兒哈的迷失,流放成珪,李謙亨於奴兒乾.不久,又將宦官孛羅鐵木兒流放奴兒乾。
公元1321年,6月13日 女真蠻赤興等19驛饑饉,元廷賑之。
公元1321年,6月25日 開元路大雨成實。
公元1321年,置灰亦兒等處怯憐口千戶所(在今
烏裕爾河流域),屬海西遼東哈思
但丁(1265-1321)罕等處鷹房諸色人匠怯憐口萬戶府管轄。
公元1321年,福建境內設八個路,均歸江浙行中書省管轄。
公元1321年,前高麗王子勾結元英宗預謀篡位。忠肅王被叫回元大都。
公元1321年,國會宣布放逐德斯彭瑟父子,而
愛德華以武力支持德斯彭瑟。
公元1321年當
篤哇之子
也先不花一世於,依靠哈薩克族杜拉特部力量登上汗位,
樹牙帳於伊犁阿力麻里,被稱為察合台汗國,一般史書稱其為
蒙兀兒斯坦,統治著巴爾喀什湖以東。
公元1321年,9月14日,是
歐洲中世紀封建主義向近代資本主義轉變的歷史時期的偉大人物但丁逝世的日子。
以僧法洪為釋源宗主,授司徒。毀上都回回寺,在其地造帝師殿。用五十萬斤銅造
壽安山寺佛像,殺諫者御史
鎖咬兒等。遷武宗子圖帖睦爾於瓊州。
臥佛寺
位於海淀區
香山壽安山南麓,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兜率寺。元延又七年(1320年)重建,命名壽安寺。元至順二年(1331年)繼續修建,寺成命名大昭孝寺,後又改名洪慶寺。明代
宣德、正統年間重修更名為壽安禪林,並賜大藏經一部。明代成化年間添建一座延壽舍利塔,清雍正年間拆毀。明崇禎年間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再次大加修葺,改名十方普覺寺。俗稱臥佛寺。所謂臥佛是指臥佛殿的銅臥佛。該佛始鑄於元至治元年(1321年),冶銅50萬斤,長5.3米,高1.6米,重54噸,實心。當時鑄佛役工萬餘人,歷時十年,費銀五百萬兩。其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綠琉璃瓦頂,黃琉璃瓦剪邊。門匾額“性月恆明”為慈禧太后手書;殿內高懸“得大自在”匾額為乾隆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