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編內容
是對03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框架、剪力牆、框架-剪力牆、框支剪力牆結構)》、04G101-4《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構造詳圖(現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的修編。本次修編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GB 50010-2010、《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 50011-2010、《高層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 3-2010等新規範對圖集中標準構造詳圖部分進行了修訂;結合設計人員習慣對製圖規則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修編將原03G101-1、04G101-4內容合併為一本,將原08G101-5中地下室部分內容與上部結構協調統一後編入,適用於基礎頂面以上結構施工圖設計,方便設計施工人員使用。
圖集中包括基礎頂面以上的現澆混凝土柱、牆、梁、樓面與屋面板(有梁樓蓋及無樑樓蓋)等構件的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製圖規則和標準構造詳圖兩部分內容。
圖集目錄
目錄…………1
總說明…………5
第一部分製圖規則
1總則…………6
2柱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8
2.1柱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8
2.2列表注寫方式…………8
2.3截面注寫方式…………10
2.4其他…………10
柱平法施工圖列表注寫方式示例…………11
柱平法施工圖截面注寫方式示例…………12
3剪力牆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13
3.1剪力牆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13
3.2列表注寫方式…………13
3.3截面注寫方式…………16
3.4剪力牆洞口表示方法…………17
3.5地下室外牆的表示方法…………19
3.6其他……20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列表注寫方式示例…………21
剪力牆平法施工圖截面注寫方式示例…………23
地下室外牆平法表示方法平面注寫示例…………24
4梁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25
4.1梁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25
4.2平面注寫方式…………25
4.3截面注寫方式…………32
4.4梁支座上部縱筋的長度規定…………32
4.5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的長度規定…………32
4.6其他…………33
梁平法施工圖平面注寫方式示例…………34
梁平法施工圖截面注寫方式示例…………35
5有梁樓蓋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36
5.1有梁樓蓋板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36
5.2板塊集中標註…………36
5.3板支座原位標註…………37
5.4其他…………40
有梁樓蓋板平法施工圖示例…………41
6無樑樓蓋平法施工圖製圖規則…………42
6.1無樑樓蓋平法施工圖的表示方法…………42
6.2板帶集中標註…………42
6.4暗梁平法標註…………43
6.5其他…………44
無樑樓蓋平法施工圖示例…………45
7樓板相關構造製圖規則…………46
7.1樓板相關構造類型及表示方法…………46
7.2樓板相關構造直接引注…………46
7.3其它…………52
第二部分標準構造詳圖
受拉鋼筋基本錨固長度lab、labE受拉
鋼筋錨固長度la、抗震錨固長度laE受拉鋼筋錨固長度修正係數ζa…………53
縱向鋼筋彎鉤與機械錨固形式
縱向受拉鋼筋綁紮搭接長度ll、llE…………55
封閉箍筋及拉筋彎鉤構造梁並筋等效直徑、最小淨距
樑柱鋼筋間距要求螺旋箍筋構造…………56
抗震KZ縱向鋼筋連線構造…………57
地下室抗震KZ的縱向鋼筋連線構造地下室抗震KZ的箍筋加密區範圍…………58
抗震KZ邊柱和角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59
抗震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抗震KZ柱變截面位置縱向鋼筋構造…………60
抗震KZ、QZ、LZ箍筋加密區範圍抗震QZ、LZ縱向鋼筋構造…………61
抗震框架柱和小牆肢箍筋加密區高度選用表…………62
非抗震KZ縱向鋼筋連線構造…………63
非抗震KZ邊柱和角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64
非抗震KZ中柱柱頂縱向鋼筋構造非抗震KZ柱變截面位置縱向鋼筋構造…………65
非抗震KZ箍筋構造非抗震QZ、LZ縱向鋼筋構造…………66
芯柱XZ配筋構造矩形箍筋複合形式…………67
剪力牆身水平鋼筋構造…………68
剪力牆身豎向鋼筋構造…………70
約束邊緣構件YBZ構造…………71
剪力牆水平鋼筋計入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的構造做法…………72
構造邊緣構件GBZ、扶壁柱FBZ、非邊緣暗柱AZ構造剪力牆邊緣構件縱向鋼筋連線構造剪力牆上起約束邊緣構件縱筋構造…………73
剪力牆LL、AL、BKL配筋構造…………74
剪力牆BKL或AL與LL重疊時配筋構造…………75
連梁交叉斜筋配筋LL(JX)連梁集中對角斜筋配筋LL(DX)連梁對角暗撐配筋LL(JC)構造…………76
地下室外牆DWQ鋼筋構造…………77
剪力牆洞口補強構造…………78
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79
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縱向鋼筋構造…………80
非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81
非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縱向鋼筋構造…………82
框架梁水平、豎向加腋構造…………83
KL、WK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84
非抗震框架梁KL、WKL箍筋構造抗震框架梁KL、WKL箍筋加密區構造梁與方柱斜交,或與圓柱相交時箍筋起始位置…………85
非框架梁L配筋構主次梁斜交箍筋構造…………86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向鋼筋
斷點位置附加箍筋範圍、附加吊筋構造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87
非框架梁L中間支座縱向鋼筋構造水平折梁、豎向折梁鋼筋構造…………88
純懸挑梁XL及各類梁的懸挑端配筋構造…………89
KZZ、KZL配筋構造…………90
井字梁JZL配筋構造…………91
有梁樓蓋樓(屋)面板配筋構造…………92
有梁樓蓋不等跨板上部貫通縱筋連線構造…………93
單(雙)向板配筋示意縱向鋼筋非接觸搭接構造…………94
懸挑板XB鋼筋構造無支撐板端部封邊構造折板配筋構造…………95
無樑樓蓋柱上板帶ZSB與跨中板帶KZB縱向鋼筋構造…………96
板帶端支座縱向鋼筋構造板帶懸挑端縱向鋼筋構造柱上板帶暗梁鋼筋構造…………97
板後澆帶HJD鋼筋構造梁後澆帶HJD鋼筋構造牆後澆帶HJD鋼筋構造…………98
板加腋JY構造局部升降板SJB構造(一)…………99
局部升降板SJB構造(二)…………100
板開洞BD與洞邊加強鋼筋構造一(洞邊無集中荷載)…………101
板開洞BD與洞邊加強鋼筋構造二(洞邊無集中荷載)…………102
懸挑板陽角放射筋Ces構造…………103
板內縱筋加強帶JQD構造板翻邊FB構造懸挑板陰角構造…………104
柱帽ZMa、ZMb、ZMc、ZMab構造…………105
抗沖切箍筋Rh構造抗沖切彎起筋Rb構造…………106
替代圖集
替代03G101-1、04G101-4。
2011年頒布新的11G101後,如需要學習新的圖集知識,可參見以下內容。
1:《鋼筋平法多媒體教學系統》:主要以視頻講解和構件課件配以課後練習題為主。
2:《鋼筋平法門戶網》:主要集中新標準的交流和諮詢內容,內設鋼筋平法創始人陳青來教授專欄。
不同點介紹
11G101-1圖集與03G101-1圖集的不同點如下:
1、老
圖集以2002版《砼規》、2001版《抗規》、2002版《高規》為編制依據,新圖集以2010版《砼規》、2010版《抗規》、2010版《高規》為編制依據。
2、老圖集一共有六本,新圖集整合為三本。
3、老圖集牆柱共有10種,新圖集牆柱類別劃分為4類(仍為10種)。
4、老圖集剪力牆拉筋只標註一種間距,新圖集需要標註兩種間距,並增加雙向拉筋與梅花雙向拉筋示意圖。
5、梁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按鉸接設計及按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老圖集是設計應按《規範》規定另行變更,新圖集是設計者應註明。
6、老圖集板類別有4種,新圖集為3種,取消了延伸懸挑板YXB。
7、老圖集無梁板中沒有暗梁AL構件,新圖集無梁板中增加了AL構件。
8、老圖集未區分板端支座按鉸接設計或按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設計,新圖集有區分並規定設計應註明。
9、老圖集板相關構造類型共有13種,新圖集共有11種,取消了板挑檐TY和懸挑陰角附加筋Cis。
10、老圖集錨固長度分為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a和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Lae,新圖集錨固長度以基本錨固長度Lab為基礎,通過修正係數計算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和抗震錨固長度Lae。
11、老圖集環境類別三隻有一種,新圖集環境類別三分為三a和三b兩種。
12、老圖集保護層為受力鋼筋的保護層,新圖集保護層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且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於C25時圖集中的保護層數值應加5。
13、老圖集保護層受混凝土強度影響,新圖集不受混凝土強度影響。
14、老圖集機械錨固有3種形式,新圖集增加至6種。
15、老圖集沒有並筋構造,新圖集增加並筋構造。
16、老圖集拉筋應同時鉤住縱筋及箍筋,新圖集給出三種做法由設計指定。
17、老圖集基礎頂面與嵌固部位詳圖一起表達未有劃分,新圖集分別表示且當基礎頂面與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時,基礎頂面以上柱縱筋非連線區由大於等於Hn/3修改為大於等於Hn/6且大於等於Hc且大於等於500,並規定設計應註明嵌固部位所在位置。
18、邊角柱頂層構造,老圖集將樑柱分別表示,新圖集採用組合形式。
19、柱樓層變截面錨固節點,老圖集彎折入200,新圖集彎折總長12d(Lae、La)。
20、牆上柱錨固,老圖集錨固1.6Lae搭接5d,新圖集錨固1.2Lae彎折150mm。
21、小牆肢概念,老圖集為牆肢長度不大於牆厚3倍,新圖集為牆肢長度不大於牆厚4倍。
22、老圖集中沒有下柱鋼筋直徑比上柱鋼筋大節點構造,新圖集增加下柱鋼筋直徑比上柱鋼筋大節點構造。
23、柱頂錨固,老圖集為3個節點,新圖集增加加錨頭(錨板)構造節點。
24、剪力牆端部暗柱節點,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老圖集彎折15d,新圖集彎折10d。
25、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交錯搭接,老圖集外牆轉角處為1.2Lae,其它位置為Lae,新圖集統一為1.2Lae。
26、轉角牆鋼筋構造,老圖集只有一個節點,新圖集增加為三個節點。
27、牆身水平筋構造,老圖集圖例較少,新圖集新增一頁構造詳圖。
28、牆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為板底增加Lae,新圖集為彎折12d。
29、牆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牆身與框線梁節點,新圖集增加牆錨入框線梁Lae節點。
30、牆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牆身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點,新圖集增加牆身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點。
31、剪力牆變截面,老圖集未標註不伸入上層鋼筋的彎折長度,新圖集規定12d。
32、三四級抗震剪力牆搭接鋼筋為圓鋼時,老圖集規定可做5d
直鉤,新圖集無此規定。
33、剪力牆縱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老圖集為三四級抗震或非抗震直徑小於28時,新圖集在此基礎上取消直徑28限制,並增加一二級抗震非底部加強部位。
34、剪力牆水平鋼筋計入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的構造做法,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35、剪力牆邊緣構件豎向鋼筋連線構造,老圖集區分約束構件及構造構件,其中搭接按1.2Lae計算,新圖集不區分,其中搭接按Lle計算。
36、剪力牆上起邊緣構件時,邊緣構件在剪力牆中的錨固做法,老圖集無,新圖集規定錨固1.2Lae。
37、連梁箍筋封閉位置,老圖集規定可位於任何一角,新圖集無規定。
38、雙洞口連梁中間支座內設定箍筋,老圖集未規定,新圖集規定設定箍筋。
39、連梁側麵筋為剪力牆水平筋,老圖集有此規定,新圖集未規定。
40、連梁端部支座為小牆肢時,老圖集規定按框架梁縱筋錨固,新圖集未規定。
41、連梁端部支座為框線柱時,老圖集無節點,新圖集規定按框架節點。
42、暗梁與連梁重疊時鋼筋構造,老圖集無節點,新圖集規定暗梁縱筋(連梁附加縱筋)伸入牆內每側max(Lae,600)。
43、連梁暗撐,老圖集兩個節點,新圖集三個節點(增加筒中筒結構Lae取值的規定,修改暗撐箍筋構造規定)。
44、連梁暗撐錨固長度,老圖集為Lae,新圖集為Lae且大於600。
45、暗撐箍筋加密區長度,老圖集規定為600mm,新圖集無規定。
46、牆洞補強,老圖集圓洞只有大於300節點構造,新圖集變化為300至800,800以上兩個構造。
47、樓層框架梁端部錨固節點,老圖集上下層鋼筋彎錨節點相同,新圖集修改底部鋼筋彎錨節點為“伸至樑上部縱筋彎鉤段內側或柱外側縱筋內側”。
48、樓層框架梁端支座加錨頭(錨板)錨固及中間節點梁下部筋在節點外搭接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有。
49、非框架梁端支座錨固節點錨固平直段,老圖集為大於等於0.4Lae,新圖集為兩種情況,並應由設計指定。
50、當非框架梁端支座為柱、剪力牆、框支梁、深梁時,老圖集負筋伸入支座長度為Ln/3,箍筋是否加密未明確,新圖集區分兩種情況由設計註明,箍筋應加密。
51、非框架梁底部鋼筋錨固La,老圖集為弧形非框架梁按La,新圖集為當梁配有受扭縱向鋼筋時按La。
52、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構造中a小於等於200,老圖集a從梁底向上一個起步距離開始計算,新圖集從梁底開始計算。
53、主次梁附加鋼筋間距,老圖集規定間距8d且小於等於正常間距,加密時應小於等於100,新圖集無規定,僅說明配筋值由設計標註。
54、折梁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有。
55、純懸挑梁底筋錨固,老圖集為12d,新圖集為15d。
56、懸挑梁第二排鋼筋構造,老圖集為0.75l,新圖集為0.75l加彎折。
57、懸挑梁節點詳圖,老圖集有三個節點,新圖集有七個節點,增加了屋面層懸挑梁構造。
58、剪力牆在框支
梁中的錨固,老圖集按伸至框支梁底彎折計算,新圖集牆身按錨固Lae計算,邊緣構件按按錨固1.2Lae計算。
59、框支梁側面鋼筋直錨不足時彎錨,老圖集要求大於等於0.4Lae加15d,新圖集與此相同,並增加總錨固長度大於Lae的要求。
60、井字梁,老圖集對於彎錨平直段的規定是不小於0.4La,新圖集區分“設計按鉸接時”及“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並具體由設計指定,另增加部分構造說明。
61、板上部非貫通筋在板內彎折長度a,老圖集規定a=h-15,新圖集無規定。
62、板筋端支座(支座為梁、剪力牆、圈樑)錨固構造,老圖集為總錨長取La,新圖集為限定的平直段長度加15d彎鉤。
63、板筋端支座(支座為砌體牆)錨固構造,老圖集底筋為大於120且大於h,麵筋同底筋並加彎鉤,新圖集底筋為大於120且大於h且大於牆厚/2,麵筋同底筋且平直段增加大於0.35Lab規定,彎鉤豎直段增加15d規定。
64、受拉鋼筋錨固長度,老圖集任何情況下不得小於250mm,新圖集任何情況下不得小於200mm。
65、抗裂構造筋、抗溫度筋、分布筋自身及相互關聯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新增加。
66、懸挑板上部鋼筋端部彎鉤,老圖集伸至板底加5d水平彎鉤,新圖集伸至板端加豎向彎鉤。
67、折板配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68、板翻邊構造,老圖集有多次彎折,新圖集採用多根鋼筋,每根鋼筋最多彎折兩次。
69、無支撐板端部封邊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70、
板帶端支座鋼筋構造,老圖集為總錨固長度取La,新圖集為限定平直段長度加15d彎鉤。
71、板中暗梁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72、後澆帶鋼筋構造,老圖集區分50%搭接留筋和100%搭留筋構造,新圖集均為100%搭接留筋構造並區分梁板牆構件。
73、局部升降板構造三,老圖集鋼筋連續通過,新圖集取消。
74、板洞加強筋構造二,老圖集有斜向補強筋,新圖集取消,並增加環向加強筋。
75、板放射筋支座錨固,老圖集無規定,新圖集規定平直段及豎直段長度。
76、柱帽鋼筋錨固,老圖集均為Lae(La),新圖集有15d彎鉤規定。
77、地下室外牆封頂構造,老圖集為自板底增加Lae,且伸至板頂彎折15d,新圖集區分簡支支承和彈性嵌固支撐兩種構造。
78、鋼筋種類,老圖集主要包括熱軋HPB235級、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四種,新圖集主要包括HPB300級、HRB335級、HRB400級、RRB400級和HRB500級鋼筋五種,並增加HRBF335級、HRBF400級、和HRBF500級三個細晶粒熱軋鋼筋種類,並取消環氧樹脂塗層鋼筋。
79、錨固長度中的混凝土強度上限範圍,老圖集為C40,新圖集為C60。
80、縱筋搭接區箍筋加密,老圖集規定按小於等於5d且小於等於100mm加密,新圖集規定與此相同並增加箍筋直徑不小於d/4規定,並增加當受壓鋼筋直徑大於25時,在搭接接頭端面外100範圍內設定兩道箍筋的規定。
81、梁加腋,老圖集為豎向加腋,新圖集新增水平加腋。
82、焊接封閉箍,老圖集沒有,新圖集增加。
83、板貫通筋採用兩種規格“隔一布一”時,老圖集無製圖規則,新圖集規定以Axx/yy@xxx形式表示。
84、環境類別條件描述,老圖集為2002版規範內容,新圖集為2010版規範內容。
85、機械錨固長度,老圖集為0.7Lae,新圖集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86、機械錨固長度範圍內設定箍筋,老圖集有規定,新圖集無規定。
87、板縱筋非接觸搭接構造,老圖集有兩個節點,新圖集只保留了錯位搭接構造,取消了彎折搭接構造。
88、單(雙)向板配筋示意圖,老圖集無,新圖集新增加。
89、無梁板抗沖切箍筋間距,老圖集為小於等於h0/3,新圖集與此相同並增加小於等於100。
90、無梁板抗沖切彎起鋼筋,老圖集規定彎折45度,新圖集規定為30至45度,且彎起鋼筋傾斜段和沖切破壞的斜截面的交點應落在規定範圍內。
91、柱變截面節點上柱插筋錨固長度,老圖集為1.5Lae,新圖集為1.2Lae。
92、柱箍筋全高加密,老圖集規定Hn/Hc小於等於4的短柱箍筋全高加密,新圖集與此規定相同,另增加矩形小牆肢厚度不大於300時箍筋全高加密的規定。
93、複合箍筋,老圖集規定柱內複合箍可全部採用拉筋,新圖集無此規定。
94、水平變截面牆水平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95、連梁截面高度大於700時,老圖集有側面縱筋直徑大於等於10、間距小於等於200、配筋率大於等於0.3%的規定,新圖集取消。
96、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於5d時,老圖集無規定,新圖集規定錨固長度內應設定橫向構造鋼筋。
97、梁中間支座下部鋼筋構造,老圖集有彎折錯開a搭接構造,新圖集取消。
98、構造邊緣翼牆,老圖集長度方向扣除一側牆厚標註為300,新圖集長度方向總體標註為大於等於Bw且大於等於400。
99、構造邊緣轉角牆,老圖集雙向均扣除一側牆厚標註為300,新圖集兩方向總體分別標註為大於等於400,且兩方向分別扣除一側牆厚標註為大於等於200。
100、老圖集編制人為陳青來,新圖集編制人為馮海悅、
劉敏、楊曉艷、吳漢福、
吳耀輝、
張興、
張玉梅、羅斌、趙憲波、袁文章、
高志強。(按姓氏比劃順序)
101、老圖集沒有地下室外牆構造做法,而新圖集單獨說明,牆和頂板節點由設計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