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B型巡洋艦

1134B型巡洋艦

1134B型巡洋艦(俄文:Ракетный Крейсер 1134B,英文:Project 1134B Cruiser,北約代號:Kara Class Cruiser,譯文:卡拉級巡洋艦,蘇聯綽號:Беркут B,譯文:“金雕B級”)總體上是一款放大的是1134A型巡洋艦(克列斯塔II級)。

本級艦是蘇聯海軍第一艘燃氣輪機巡洋艦,主要承擔反潛任務,故又被稱為卡拉級反潛巡洋艦。

本級艦共建造7艘,全部由尼古拉耶夫市61名公社社員造船廠完成。目前僅有”刻赤“號在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拉級巡洋艦
  • 外文名:Kara ClassCruiser
  • 前型/級1134A型巡洋艦/克列斯塔II級巡洋艦
  • 次型/級1155型反潛艦/無畏級
  • 研製時間:1965年
  • 服役時間:1973年
  • 定型時間:1971年
  • 國家:蘇聯/俄羅斯
  • 艦類:巡洋艦
  • 艦種:反潛飛彈巡洋艦
  • 北約名稱:卡拉級巡洋艦/喀拉級巡洋艦
  • 本國名稱:1134B型巡洋艦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設計建造,技術特點,艦體設計,武器裝備,雷達,電子系統,艦載機,動力系統,航海保障,艦員編制,性能數據,本級艦,服役時間,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蘇聯海軍一開始對1134A還是比較滿意的,認為它在卡辛級的基礎上整合了反潛和聲吶系統,但是防空能力較弱,系統反應速度較慢,特別是體積龐大的蒸汽輪機占用了相當大的艦體空間,因而不能搭載更多的系統設備。所以當1134A還在建造的時候,對它的升級改造就已經開始了。
1134B型巡洋艦
刻赤號
1134B型巡洋艦
1134B線圖
1965年10月25日,蘇聯當局在第855-3310檔案中確認了1134B工程,它是當時反潛與防空先進裝備的集合體,其重中之重的使命在於充當“獵殺集團”的中流砥柱,在遙遠的大洋追蹤和摧毀敵方戰略核潛艇。在仔細回顧了卡辛級設計經驗後,蘇聯造船工業部和海軍在1966年4月確認了新型反潛防空艦的戰鬥使命,在由若干艦艇中隊組成的戰術集團中起到穩定戰術的靈魂作用;負責反潛和防空,確保己方潛艇在大洋巡航並安全返回基地;確保己方艦艇在遭到敵方潛艇、飛機,以及輕型武裝攻擊時撤退線路的安全。
1966年6月11日,造船工業部與海軍聯合簽署了代號為C-13/80C的設計委託契約。契約規定1134B的設計工作由北方設計局負責,主任設計師是安捷耶夫,執行設計師彼爾科夫,海軍觀察員是薩伏洛諾夫海軍中校。他的繼任者是揚切夫斯基,到了1971年2月海軍觀察員一職由尼柯爾斯基海軍中校擔任。
1134B的設計不是從一張白紙開始的,關鍵性的設計思路早就在設計師們的思想中展開了。1964年10月,61個公社社員船廠興致勃勃地開展了“卡辛”II級艦的設計,“卡辛”II級艦集反潛與防空雙重任務乾一身的戰術構想與1134B完全是吻合的,“卡辛”II實際就是1134B的母體,只不過採用了1134的船體而已。高質量反潛與防空的重任首次被賦予蘇聯戰艦,帶領“警戒艦”向“大型反潛艦”的飛躍。
1966年9月30日,1134B的細節、戰術構想以及工程初步預算報告首次被提交到造船工業部。在海軍的提議下,蘇聯中央科學研究院,造船工業部、船廠三方面聯合成立了一個小組負責1134B各項技術攻關工作。來自中央科學研究院和克雷洛夫海軍學院的研究員合作研製了新型“競技手”-2(MG-325)拖曳變深聲吶。這種聲吶即使在惡劣複雜的海水環境下,也有能力發現躲在溫躍層下的核潛艇,當其發現可疑目標時可將搜尋范國縮小在3~4千米之內,並配合艦首“大力神”-2聲吶進一步對目標定位。雖然安裝“競技手”-2使船總長增加了2米,排水量增加了100噸,也降低了航速,額外增加了4個操作人員,儘管如此,三方負責人還是同意暫時安裝“競技手”-2,並繼續觀察它們的表現。
技術人員發現1134A的熱導探測儀在對船間距的測量上有角度計算的問題,它會導致真實間距在雷達螢幕上的減少。事實上,這個缺陷常常會讓水兵不能有效地進行敵我識別,如果要保持熱導探測儀的準確性,艦體上層建築形成的“牆壁”至少要與甲板保持60º的夾角,這一點後來被吸收到1134B設計中去。進一步發現,當使用1134A的2座誘餌發射器同時發射箔條時會給雷達顯示螢幕帶來大面積的陰影,技術人員通過把它們移到艦首RBU-6000深彈發射器與B-192發射架之間的地方便解決了這一問題,這就是1134B的配置。

設計建造

在初始設計過程中,用電安全問題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專家們推薦要在軸承支座中採用電荷殘留絕緣措施,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是容留電能殘留物之處,電能殘留物通過螺旋槳推進軸的傳導性對整個艦體框架產生影響。專家們的建議得到了採納,在對索非亞型油箱檢查的時候,工人們及時安裝了軸承支座鋪墊從而緩解了電荷殘留帶來的安全問題。
1134B型巡洋艦
1134B型巡洋艦
1134B的尺寸比“卡辛”級大出許多,工廠現有的船塢無法滿足1134B的建造。鑒於此,廠方代表提出要建造一個5000噸、吊臂工作限度為110米的1134B專用浮船塢的方案,而且技術人員還要在這個船塢內完成安裝碩大的“大力神”-2聲吶導流罩的任務。不過如果使用現有的浮船塢,可能會使聲吶導流罩下水時碰撞損壞。後來廠方提出了一個獨出心裁的方法,把浮船塢的底部建造成可開啟的鉗狀,還為導流罩特製了一個腳手架。帶著新浮船塢的設計圖紙,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向位於尼古拉耶夫的兩個中型造船廠-黑海造船廠和海洋造船廠,發出協助建造的請求,而這兩個船廠手頭忙於過多的軍方生產訂單,不可能抽出人手。“鉗底船塢”的方案只得擱置一邊,廠方被迫尋求其他方法。而事實上,即使這兩個船廠有足夠的時間和人手,實際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完全實施這些方案意味著1134B全長增加2米,排水量增加近350噸,艦員由326人增加到362人,設計師不僅需要安排如此眾多的艦員在戰鬥崗位上順利地各司其職,還必須確保他們之間的交流順暢。
北方設計局對大量的數據觀察報告不太滿意,造船工業部第九局趁機提議降低1134B指揮與情報處理自動化系統原先設計的信息處理、地圖分析、指令傳送等任務處理能力,僅僅把系統維持在反潛上就可以了。但是設計師們通過反思1134A和1123經驗教訓,最終還是保留了系統的高級處理能力。
海軍要求“大力神”-2艦首聲吶在以30~32節航行時,其有效探測範圍達到8~10千米,但根據北方設計局的計算,只有降低到26節時才可能達到。海軍本來以為在RBU深彈艙和相鄰的油庫之間不設定防護性圍堰,可以提高燃油裝載量。但實際上,為了安全考慮北方設計局還是謹慎地將油料的設計裝載量減少了45噸,騰出空間來讓給防護性圍堰,這45噸可以供應1134B航行150海里。接著,海軍又提出了給深彈發射器裝填PGB-60和PGB-10深彈設計專門的裝填吊機,北方設計局則認為像1134B這樣大型艦船的深彈彈藥的補給是由輔助艦船完成或者在基地由基地設備完成,專門為裝填深彈而設計一種吊機沒有必要。
最後,海軍確定了400名艦員的額定人數,儘管事前北方設計局的人宣稱1134B艦員將不超過369人,但事實上,隨著後來安裝新系統裝備的過程,實際的艦員人數超過了425人。
工程製圖、建造、測試和正式交付首艦總共花了48個月,其中建造階段歷時36個月。儘管該艦設計論證期間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蘇共中央委員會和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委員會最後還是批准通過了此項目。

技術特點

艦體設計

該級艦艦首前傾,其下部設有球鼻首艦殼聲吶;中部乾舷較低,兩舷外張明顯,尤其是首部兩舷更為突出;中部有一個方形大煙囪;尾部為斜方形,向內推進。它為了克服"克"級艦艦內容積緊張和上甲板面積不足的缺點,在其艦橋和中部塔桅之間插入了一個約15米長的艦體分段;不僅大大改善了居住性,有利於設定指揮艙室和控制艙室,而且對於增設新武器和感測器也很有利。
1134B型巡洋艦
1134B結構圖
與1134A相比,1134B具有更高的適航性。從體積上,1134B比1134A增加了38%,長度增加了12米,寬度增加了0.6米,優雅而穩重。前部多了一個巨大的球鼻首金屬導流罩,內裝“大力神”-2聲吶,加上天線直徑約為2米,錨加上錨機等設備的重量約為4噸。在錨鏈管出口位置,專門安置了1台MI-110K紅外線水痕儀用來監測核潛艇經過水域所產生的溫度差。
從長度上看,整個艦體框架被劃分為17道防水壁和18個水密隔艙。從高度上看,從下到上整體分為低層、儲油層和上層3層甲板。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框架在水中的導磁性,1134B框架基本材料用的是導磁性很弱的MK-40和MK-35型低鎳鋼。
1134B首次在蘇聯軍艦上實現了冷庫自動製冷和程式控溫,根據儲存對象,系統提供4檔溫度可供選擇,溫度區間在-18℃~+2℃之間。艦內日常內需供應也實現了機械化,艦隊補給艦通過自動拋射裝置將接液體補給管道投向1134B,可以對其連續供油3-4小時。在遠離基地的情況下,休閒區也為艦員提供了鍛鍊身體的設備。
為了降低聲場效應,1134B特製了一層與採用懸掛技術與龍骨連線的減震平台,平台由電子振盪控制器控制,可有效減少動力裝置對龍骨結構產生的振動效應,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於爆炸產生的震動與噪聲。
1134B首次採用了有效的措施控制運行聲吶站和空氣流動產生的各種混雜噪聲。推進軸、軸支架與聲吶導流罩採用懸掛技術完全與船體主框架隔離,軸支架採用經過電子絕緣處理的低鎳鋼,而且船體水下部分還刷上了絕緣塗層,這樣就有效地控制了電磁場。
在控制水聲及聲吶站工作噪聲干擾方面則使用低噪聲螺旋槳、延長槳軸與船體的距離、軸支架做成“兩爪”式,減少與船體的接觸面、應急發動機,輔助機械和燃氣輪機採用消噪框架結構固定在懸掛平台上,並且使用雙層消聲阻尼片降噪聲,使用一種稱之為“瑪瑙”的減震吸聲塗料有效地吸收了聲吶導流罩上的電聲源。
1134B普遍在機械的基座部位採用吸聲絕緣材料,通風設備全部放在採用隔音技術焊接的鋼板隔間內,其通風管道由彈性材料製成,在燃氣輪機的排氣管道上使用消聲器,有利於控制艙內氣流噪聲級別。
總之,為了消除噪聲與熱場,1134B還使用了各種特殊的方式。由於1134B除工作艙外,居住艙沒有安裝空氣壓縮機,艦員因此要使用含有空氣的煤氣點燈取暖,這便產生了熱源。使用煤氣冷卻器,用噴嘴把海水引入煙道,冷卻發動機煙道內的高溫。刻赤號最初換裝的MR-600雷達運轉時會產生高溫,當時技術人員在主桅內裝了許多換風扇及排風口,企圖製造局部強烈的空氣對流帶走高溫,但這個方案因為噪聲太大而放棄。刻赤”主桅內用的是昂貴的製冷系統來解決MR-600雷達產生的高溫。除此以外,1134B還使用高壓氣流排汽消聲冷卻器對空氣壓縮機、鍋爐蒸汽排汽放空時產生的噴注噪聲實行控制。種種嘗試都是為了儘可能創造出宜人的居住環境和安全的臨戰狀態。

武器裝備

防空飛彈
1134B的飛彈裝備包括2座雙聯裝“風暴”(M-11)防空飛彈發射裝置、2座雙聯裝“黃蜂”-M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另外,亞速夫號上還裝備6座四聯裝“堡壘”(S-300F)垂髮裝置。
1134B型巡洋艦
風暴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北約代號SA-N-3
前後共2座雙聯裝M-11“風暴”防空飛彈發射裝置,由2部“雷電”-M火控雷達控制,雙聯裝B-192型旋轉發射架可實現儲彈和自動供彈,備80枚V-611型飛彈。“雷電”-M受EGSP-192型電聲遙控系統和A-82M水面曲率計算機聯合控制,“低點”系統則提供群組穩定的干預機制。
1959年7月25日,蘇聯部長會議第846-382號檔案做出了研製“風暴”防空飛彈系統的決議,歷經10年於1969年正式裝備海軍。1976年改進型“風暴”-M降低了殺傷範圍,提高了殺傷精度,對機動目標自適應跟蹤,同年裝備海軍。1134B有部分艦隻更新了“風暴”-M系統,該系統發射V-611M飛彈,該型飛彈採用單級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戰鬥部為破片式烈性炸藥,重120千克,最大速度1200米/秒。射程4~22千米,射高50~15000米。V-611M使用單脈衝雷達導引頭尋的制導,這種被動光學導引頭在前階段採用低拋物線格線形式掃描尋的。其火控雷達能同時跟蹤10000米高度的20個機動目標,對每個目標可以開通2個噪聲禁止雷達信道,當處於5000米時可打擊其中17個目標。
1134B型巡洋艦
風暴雙聯裝艦空飛彈發射裝置
1134B側舷煙囪兩側,各裝備一座雙聯裝“黃蜂”-M末端防空飛彈系統。該防空飛彈系統由Zif-122型可收放旋轉式發射架、20枚9M33備用彈組成,受4R33火控雷達控制,“低點”-1134A/B系統提供群組穩定的干預機制。“黃蜂”末端防空系統有海陸若干個版本,海版稱之為“黃蜂”-M(北約代號SA-N-4“壁虎”)。1960年10月27日,蘇聯部長會議第1157-487號檔案做出了研製“黃蜂”末端防空系統的決議。1973年“黃蜂”正式裝備部隊,同年裝備1134B和基輔級航母。
1134B型巡洋艦
黃蜂M防空飛彈
1980年初,1134B上就反覆試驗了諸如“匕首”近程防空飛彈系統、“瑪瑙”反艦飛彈之類的新式裝備,4號艦亞速夫號就在這個時候換裝了3M41火控雷達,用來試驗6組四聯裝“堡壘”(S-300F)垂髮裝置,為此拆除了原來位置上的1部制導“風暴”-M的“雷電”-M火控雷達,而艦首另一部“雷電”-M則保留不動。亞速夫號也因此成為1134B系列最早一艘有工程代號的試驗艦,它被稱為1134BF
1134B型巡洋艦
裝備堡壘艦空飛彈的1134BF 阿佐夫號
艦炮
基本火炮單元是2座雙聯裝76毫米AK-762炮,備彈4800發,可接受D67-1遙控發射器指揮,MR-105“頂環”炮瞄雷達提供目標鎖定,火炮群組穩定性的機制干預程式由“低點”系統提供。
1134B型巡洋艦
AK-762艦炮
裝備4門AK-630速射炮,該炮於1976年1月正式裝備海軍,專門對付巡航飛彈和低空目標,備彈8000發,MR-123“信號旗”雷達為其提供火力控制。
反潛飛彈
1134B的反潛裝備由2座四聯裝URPK-3型“暴風雪”反潛飛彈發射系統(北約代號SS-N-14“石英”)、魚雷、深水炸彈組成。
1134B型巡洋艦
暴風雪四聯裝反潛飛彈發射裝置
“暴風雪”反艦反潛系統由彩虹設計局1968年研製成功,1973年裝備海軍。“暴風雪”能夠在20~400米深度範圍內,5000~50000米發射半徑內對潛艇構成威脅。由2座四聯裝KT-M-1134A型發射筒組成,發射角度為18º,與艦首的“風暴”防空飛彈共用1部“雷電”-M雷達。它採用85RU型飛彈為發射母體,85RU實際是一個火箭助推器,全長7.5米,採用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射程55千米,飛行速度0.95馬赫,一次可裝載1~2枚AT-2型魚雷或E53-72型魚雷。若換裝反艦飛彈,其射程為35千米,戰鬥部重500千克。85R在“雷電”-M指揮導引下進入目標截擊高度,便自動放下魚雷,魚雷自動打開降落傘落水,以25節速度在水中搜尋目標,當自動尋的裝置鎖定目標後,魚雷便提速到40節高速駛向目標。
反潛深彈
艦首2座12管RBU-6000深彈投擲器,裝144枚RPG-60深彈;艦尾2座6管RBU-1000深彈投擲器,裝60枚RPG-10深彈。深彈的火控程式名為“暴風”-1134B,當攻擊集群潛艇時,深彈則由“巡邏兵”-1程式指揮。RBU型深彈除攻擊潛艇外,還可攔截敵方魚雷。根據“大力神”-2和“競技手”聲吶提供目標信息,RBU深彈投擲器可以同時攻擊5~6艘潛艇,命中率在30%~50%之間。
1134B型巡洋艦
РБУ-6000
魚雷
1134B裝備的是PTA-53型氣動魚雷發射系統,魚雷射程為6000~8000米。發射單元為2座五聯裝發射管,可發射SET-53、SET-53M或SET-65型魚雷,無備用魚雷。每組PTA-53型系統標準裝填是2枚反艦魚雷和3枚反潛魚雷,其火控程式名為“海神”-1134B。
與1134A一樣,RBU-6000深彈發射器放在艦首沿平面中線對稱位置,中間由一塊特製的多孔防焰板隔開。往艦尾方向看,1134B與1134A的不同之處開始表現出來,它的一對電子誘餌發射器的位置比1134A更接近艦首,安放在雙聯裝“風暴”防空飛彈B-192型發射裝置的前面。在艦橋駕駛艙的左右兩側,布置有2座“暴風雪”(URPK-3)四聯裝反潛飛彈發射裝置。
1134B型巡洋艦
ПТА-53-1134 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下沉式機庫的兩側各有1座RBU-1000深彈發射器,格柵式著艦裝置下面就是“競技手”拖曳變深聲吶以及可移動水壓回收絞車,回收絞車的旁邊是“側衛”-DU水聲異動報警系統及其升降裝置,其下是舵機用PEG-8-3型變速箱。

雷達

駕駛艙頂部平面中線位置的最前方安放1部“頓河”導航雷達基座和1套“貝加爾”導航系統,駕駛艙頂部中央位置裝備1部“雷電”-M火控雷達,用來引導“風暴”防空飛彈。AMG型防鏽鋁合金建造的前桅中段安放1台ARP-50R無線電測向器,前桅頂部是1部“安加拉河”(MR-310A)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雷電”-M火控雷達之後是1台MT-45型水面監視系統的攝像機,前桅基部兩側各1部“頂環”(MR-105)炮瞄雷達用來引導AK-726炮。1134B的前桅比主桅要低一些,這一落差在1134A上恰好相反。
主桅兩側各有4個突出的球形天線罩,這就是“古爾祖夫”-A(MRP-150),北約稱為“邊球”的機械掃描式大功率干擾機,“古爾祖夫”-A共有8個球形天線罩。通常情況下,“古爾祖夫”-A系統需要和“鐘”系列電子偵察設備配合使用,因此在1134B的主桅附近還裝有2座“擊鐘”(MRP-12型)電子偵察天線,1台“打鐘”信號截獲接收機,2座“敲鐘”雷達告警接收機天線,在“古爾祖夫”-A系統中,“敲鐘”起定向搜尋接收機作用,目標指引由“海灣”偵察設備提供,“海灣”偵察設備是一種“擊鐘”和“打鐘”的組合方式。主桅的頂部則是一部碩大的“曙光”(MR-600)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刻赤”號在80年代後期用“樺樹菇”(MR-650)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取代了MR-600。
1134A採用的是當時相當流行的煙囪與桅桿二合一的煙道桅桿設計,但其問題也隨之而來,雷達被煙塵熏得漆黑,1134B放棄了1134A的煙道桅設計,主桅與煙囪分離。每舷各2座AK-630速射炮,由“三角旗”(MR-123)火控雷達負責指揮。

電子系統

1134B的戰鬥信息控制系統由“林蔭大道”和“堅定”組成。這兩個系統都是蘇聯第一代艦船戰鬥信息控制系統,作為戰艦的大腦其功能有情報蒐集、地圖信息分析、武器系統評價和戰鬥傳送指令。“林蔭大道”是信息自動交換系統。該系統旨在自動處理艦隊的信息聯絡,自動分析反饋信息,為聯絡友方艦艇提供信息蒐集服務,為聯合反潛創造統一的數據計算程式。“堅定”系統負責地圖信息分析處理和自動輸出戰鬥指令。根據聲吶、雷達以及各種紅外線裝置,包括MI-110K和MI-110R紅外熱像水痕探測儀,MG-409K型聲吶浮標信號接收機等提供的信息對目標定位、分析目標運動軌跡和自動航行。由“貝加爾”S4數據輸出系統、MPTS-301E目標指令備份系統、MT-45M電視顯示器、“火光”-50-1紅外線裝置、MBY-2A型技戰術分析計算機組成。
在火力攻擊上,MPTS-301目標指令備份系統處於聯繫“曙光”(MR-600)、“安加拉河”(MR-310A)和“雷電”火控雷達的樞紐位置,相當於1134B的神經中樞。其任務是向火控雷達傳送目標指令、計算空中目標的高度、生成目標運動軌跡報告。1134B也裝備了“山脈”安全使用武器及聯動保障系統。
電子偵察設備為1套“海灣”電子偵察系統。“海灣”由2台“打鐘”(MRP-11-16M)信號截獲機和1台“擊鐘”(MRP-11-14M)電子偵察設備組成。“海灣”系統旨在為“安加拉河”提供機動目標測向參數。“刻赤”號上裝備4套“甜酒桶”(MP-404)電子偵察系統取代“海灣”電子偵察系統。
電子干擾系統包括1台“古爾祖夫”-A(MRP-150)和1台“古爾祖夫”-B(MRP-152)機械掃描式大功率干擾機(“尼古拉耶夫”號和“奧沙科夫”號除外),“古爾祖夫”系統北約稱“邊球”系統,有手工和自動操作兩種工作方式,可同時干擾2個目標,具有頻率掩蔽和阻塞,頻率複製的方式,製造艦艇機載搜尋雷達與岸基雷達之間的頻率干擾,還可通過快速重建頻率來干擾巡航飛彈的導引雷達。
1134B的電子戰手段還有PK-2艦載干擾金屬箔條發射系統,該系統包括2座Zif-121誘餌發射器,由“三度音”火控系統控制。Zif-121的外形為小炮塔形式,2根並列向上的炮管用來發射箔條彈。Zif-121的備彈全部採用新羅西斯克套用物理研究院研製的TS系列箔條彈,備彈總數為200發TSP-41型箔條彈,或TSO-47型光電組合箔條彈,或TST-47型紅外線箔條彈,均為手工裝填。
此外,還有“側衛”-DU水聲異動報警裝置,當受到自導魚雷攻擊時起報警作用。其組成包括6台無線電發射機,14台無線電接收機,13台短波收發機,2台超長波發射機。

艦載機

1134B搭載1架卡-25PL搜救型直升機。卡-25PL必須配備格柵式著艦裝置,該裝置看來是種相當原始的著艦裝置。它是一塊長11米、寬10米的格柵,格柵上刷有防滑塗層用來固定反潛直升機,周圍有一圈護欄,格柵式著艦裝置通過繫緊裝置固定在甲板上。直徑分別是4米和7米的2道白色同心圓刷在甲板中央上充當起降準星用。
1134B型巡洋艦
ka-25
卡-25PL存放在艦尾防水空調機庫內,機庫尺寸為12.5×4.8×5.5米。該機庫頂面和兩扇庫門可由水壓裝置帶動的絞盤來開啟,因此實際上是一個半埋式機庫。機庫內一部旋桿式升降電梯負責卡-25PL日常的進出。機庫及旋桿式升降電梯的工作模式是:為迎接直升機出機庫,庫頂和兩扇庫門先全部打開,然後電梯升降平台將直升機從機庫下層升至與主甲板處乾同一平面,最後由與拖曳聲吶共用的絞盤將直升機連同格柵式著艦裝置一起拖至起降區等待起飛。
卡-25PL一次可搭載4枚AT-1航空魚雷,或吊掛20枚PLAB-250-120空投深彈,或32枚PLAB-50型空投深彈,或240枚PLAB-MK2空投深彈。此外還可搭載5種特種戰術外掛組合:l枚AT-1航空魚雷或4枚PLAB-250-120空投深彈;8枚PLAB-50型空投深彈或120枚PLAB-MK2空投深彈;10枚OMAB-25-12D信號彈或10枚OMAB-25BH信號彈。54個PGB-M1型水下噪聲電浮標;15個雷達應答浮標。
1134B型巡洋艦
1134B的機庫
卡-25PL裝備了蘇聯產第一部吊放式聲吶“神目”(VGS-2),以及拖曳式磁異探測儀和光電探測器,在機頭下方的雷達艙內裝有搜尋雷達,雷達艙直徑1.25米。卡-25PL並不具備夜間和全天候反潛作戰能力。卡-25PL在艦體橫向搖動8º,甲板上方氣流速度18米/秒,兩側舷間風力5~8米/秒之內氣候和海況下可正常起飛。
卡-25PL本身配備足夠的三防措施,包括通用型防水自動閉鎖系統,5個過濾通風裝置、27個航空過濾吸收器,KDU-4A型放射物監控裝置以及6個輻射計和其他一些自動化設備。
與1134A相比,1134B的傾斜式下沉直升機庫、起降平台、起降指揮窗是重新設計的產物,起降平台鋪設一個格柵式著艦裝置。

動力系統

1134B採用雙軸雙槳推進,主機為2台M-62正車燃氣輪機,每根主機軸套接1台雙速減速器,採用對稱方式布置在主機艙內,總功率92000馬力,每根主機軸再連線2台M-8E補燃燃氣輪機,功率為20000馬力,倒車功率單軸6000馬力;2台主機與各自的減速器放置在中部靠艦首的機房,各配備2台渦輪發電機;艦尾部為2組共4台補燃燃氣輪機,配備1台渦輪發電機。主機軸通過1台斜角齒輪減速器與隔音離合器相連。
在1134B的動力機組中,供電由“西蒙風”(M-5)保護系統和“颱風”遙控系統這2個渦輪發電機控制系統提供,2個系統合稱為“帕米爾”-2系統。“帕米爾”-2系統控制4台與主機聯繫的GGY-12.5A渦輪發電機和1台與補燃燃氣輪機聯繫的GGY-6M渦輪發電機,總功率5600千瓦,電壓380伏,頻率50赫茲,採用“安加拉河”-B自動控制系統。發電機組採用4+1工作模式,即4台1250千瓦的GGU-12.5A渦輪發電機和1台600千瓦的GGU-6M渦輪發電機,後者專供艦首聲吶站使用。
1134B的燃氣輪機經過重大改進,是一種可逆轉式燃氣輪機,不需要附加調速器和可逆減速器等部件就能實現倒車,不論可靠性還是經濟性均比可變螺距螺旋槳高。按照北方設計局的結論,1134B的燃氣輪機同以往建造的任何燃氣輪機相比,性能都是傑出的。在同等燃油儲備情況下,1134B以19節每航行1390海里要比1134A的2台蒸汽輪機以同樣速度多出30%的續航力。這主要是因為1134B的燃氣輪機採用了補燃技術,燃氣輪機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煙氣通過渦輪發電機組發電,出燃氣輪機的煙氣進入補燃型餘熱鍋爐,產生高溫高壓蒸汽,反過來驅動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冷水機組製備冷卻燃氣輪機的冷卻水。
根據不同的運行模式,1134B的電子油路控制系統將燃料合理地分配給燃氣輪機,這樣可以節約不必要的油耗。並把動力機組劃分為若干相對獨立的機組,分別為其建立懸掛平台,能夠最大程度消除水聲場效應,這樣做也能降低以搜尋目標速度航行時,發動機噪聲對己方聲吶站的干擾,從而提高聲吶識別率。1134B還首次安裝了BM-600蒸汽型溴化鋰吸收式製冷裝置。
1134B的燃料儲存在雙層底結構油庫中。分成36個油罐,最大容積2153噸,鍋爐給水池容積15噸,在艦尾部有一個為直升機特製的容積為21000升的航空煤油儲油罐。此外還有3個容積分別為22.6噸、47.5噸、75.4噸的淡水儲存罐。
1134B自動控制系統可確保全艦處於最適宜的管理模式下和無故障操作。主機和各種輔機用油的正常儲備是915噸,完全儲備1830噸,極端情況下可達2153噸。主機用潤滑油儲備是10.4噸,淡水儲備為144.5噸,鍋爐用水儲備為14噸。直升機用航空煤油儲備為16.8噸。
1134B配備的是2部銅製4葉低噪聲螺旋槳推進器,船中兩側各裝2對固定式減搖鰭。對於安裝了2對鰭的艦船來說,後鰭常會受到前鰭嚴重的水動力干擾,以及船的運動對後鰭的影響,使後鰭的升力下降。為了提高2對鰭系統的減搖效果,一般情況下採用增加前後鰭間距的方法來減小前鰭與後鰭間的相互干擾。但對於滿載排水量超過8000噸,航速32節的1134B來說,為了獲得更高的適航性,設計師在前後鰭間距之間採用了增加1對UK-134-5型可收放式減搖鰭的方法來補償後鰭升力下降,從而提高了2對鰭的整體減搖效果。

航海保障

錨與錨鏈總長350米,加上She-29型起錨機等設備全重約為4噸。起錨機由REG8-3驅動控制器控制。可控制減搖系統由“控制者”-63自控系統控制一對UK-134-5型可收放式減搖鰭組成。自動駕駛儀是“信天翁”-22-11型。
航行控制系統有2套“賽道”-5型電子羅盤系統,1台UKP-MZ型磁羅盤,1台MGL-50M型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1台AP-4-113B/B型自動繪圖儀,1台NEKH-5型測深計,1台ARP-50型無線電測向器,1台CI-55型艦載信號顯示器、1台KPI-14型艦載脈衝接收顯示器、1台KPF-2型艦載相位顯示器和和若干艦載風力計。
艦上裝備2艘1390型指揮官專用艇,1艘338PK型艦務艇,36艘PSN-10M型充氣救生艇(每艘設計乘坐10人數),1艘YALP-6型6槳快艇。YALP-6型快艇原來放置在艦尾雙聯裝“風暴”防空飛彈的B-192發射架旁邊,由於發現過載,於是在建造過程中被拆除,同時被拆除的還有艦尾的魚雷儲備艙。
艦上裝備的排污裝置包括14個NTSV-315/10固定式排水泵,6個ESN-16/П可移動浸沒式水泵,4個VEZH-21可移動式艙底泵。另外,艦上還裝備8個NTSV-160/80型消防電泵,5套SO-500泡沫滅火系統,2套ZHS噴水滅火裝置。彈藥儲備艙使用專業的“奧涅格河”-15彈藥倉火源自動抑制系統來控制高速自動噴水龍頭。

艦員編制

艦艦員編制為425人,包括52名軍官、62名士官、311名水手。
高級軍官居住在5個單間內,其中2個擁有全套生活設施。其餘住在2個雙人間和1個4人間內。
軍士長們居住在能容納44人的起居區內,包括2個雙人間,4個4人間,2個5人間,1個6人間和1個10人間。軍士們則住在18人的起居室空間內。
水手們集中在12個水手起居區內,這12個水手起居區內擁有若干個從15人間到54人間不等的房間,總共320個鋪位,水手食堂可同時容納150人用餐。
另外,艦上還設有手術室、擁有4張帆布床的醫務室、一般接治室、消毒室等。還有2個日常值勤醫療站,1個在左右舷之間的水手區通道,另一個在艦首部的水手區。

性能數據

項目
數據
艦長
173米
艦寬
18.6米
吃水
6.7米
標準排水量
8000噸
滿載排水量
9700噸
主機
6台燃汽輪機
總功率
134000馬力
航速
34節
續航力
9000海里/15節
艦員
425人
性能數據參考資料

本級艦

艦名
建造序號
動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尼古拉耶夫號
№2001
1968年6月28日
1969年12月19日
1971年12月31日
奧恰科夫號
№2002
1969年12月19日
1971年4月30日
1973年11月4日
刻赤號
№2003
1971年4月30日
1972年7月21日
1974年12月25日
亞速夫號
№2004
1972年7月21日
1973年9月14日
1975年12月25日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
№2005
1973年9月9日
1974年11月22日
1976年12月29日
塔什乾號
№2006
1974年11月22日
1975年11月5日
1977年12月31日
塔林號
№2007
1975年11月5日
1976年11月5日
1979年12月31日
本級艦參考資料

服役時間

艦名
服役時間
服役艦隊
備註
尼古拉耶夫號НиколаевNikolaev
1971年12月31日
黑海艦隊第70反潛艦大隊
1984年8月9日調入太平洋艦隊。
1994年拆解。
奧恰科夫號ОчаковOchakov
1973年11月4日
黑海艦隊
1994年失火。2011年8月22日退役。2014年3月6日自沉並堵塞烏克蘭的米爾內港。
刻赤號КерчьKerch
1974年12月25日
黑海艦隊
在役。
亞速夫號АзовAzov
1975年12月25日
黑海艦隊
1998年12月28日退役。
1999年-2000年拆除。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ПетропавловскPetropavlovsk
1976年12月29日
1996年售給拆船廠。
塔什乾號ТашкентTashkent
1977年12月31日
1994年售給拆船廠。
塔林號ВладивостокTallin
1979年12月31日
黑海艦隊
1994年售給拆船廠。
服役時間參考資料
2014年3月4日,俄羅斯黑海艦隊將奧恰科夫號拖至烏克蘭的米爾內港港口,兩天后,奧恰科夫號被鑿沉,下沉的船體堵住了港口,使得5艘烏克蘭海洋軍艦在港內動彈不得。
1134B型巡洋艦
奧恰科夫號被鑿沉在米爾內港的主航道上
2014年11月4日凌晨5點半左右,泊靠在塞瓦斯托波爾港的俄黑海艦隊刻赤號大型艦艉部分突然起火,過火面積達80平方米。

總體評價

1134B以規整、嚴酷的側面形象在蘇聯艦隊、造船工業、燃氣輪機研製的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它的前任卡辛級能夠被美國人稱為“唱歌的護衛艦”的話,那么,1134B則完全配得上“唱歌的巡洋艦”這個美譽。
毋庸置疑,1134B是蘇聯海軍面向遠洋反潛邁出的一大步。它擁有極高的適航性、強大的武備、傑出的獨立作戰能力、高標準的配套居住環境,這一切創造了舒適而宜人的條件,延長了艦員在氣候覆雜多變的大洋上作戰的時間。同時,1134B也贏得了對手的尊重,美國人也認為其是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設計建造的最成功的反潛艦。
然而,1134B固有的缺陷是無法根除的。例如它的反艦手段依然十分有限,全燃動力裝置設計過於複雜和燃油消耗過多等。大部分情況下,戰艦全速航行的機率很小,而且大航程與燃油儲備成正比,這種情況最多只會發生在跨戰區調動上,不過,即使是戰區調動也不常見。
太平洋艦隊演習中,暴露出“暴風雪”反潛魚雷發射系統的設計最大射程與目標指令引導之間存在衝突,這導致火箭助推器和魚雷並不能完成其最大射程。更要命的缺陷在於,從火箭助推器發射魚雷到魚雷在截擊海域降落,敵方潛艇雷達都能截獲信號並提前採取行動。其實早在與“灰鯔魚”級(690型)潛艇的較量中,就發現後者總能輕易截獲魚雷落水信號,並釋放“西鯡魚”聲響誘餌炸彈誤導魚雷。由於實戰中被魚雷一發直接命中的機率並不大,因此敵方潛艇很可能也會採用這種方法與魚雷周旋。
“安加拉河”(MR-310A)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和“曙光”(MR-600)分別擁有對空中目標150千米和300千米理論上的探測範圍。但通過太平洋艦隊演習,暴露出兩種雷達能夠穩定保持的探測範圍只有100千米多,並且都缺乏對多個機動目標的識別與選擇能力,這種缺陷大大影響了1134B的反潛與防空能力。進一步的問題在於它也很難發現低空目標和巡航飛彈,常常等到低空目標臨近並將要採取攻擊時才會被發現,但此時已無時間自衛了。
最後,對同時代地區衝突的研究表明,大型艦隻的防空與反潛需要得到護航艦隻的支持,單打獨鬥的發展思路是不合時宜的,僅靠巡洋艦來承擔水面艦艇防空反潛的重任還遠遠不夠,護航艦必須承擔起中程和近程防空的責任,同時擁有中程防空火力的護航艦隻還要適當補充火力。馬島戰爭有力說明了這一點,英國海軍作為同時代海軍的佼佼者在實戰中被阿根廷人狠狠上了一課。這場戰爭連同中東戰爭的經驗教訓引起蘇聯軍界的廣泛學習,結果成為發展下一代遠程壓制型防空反潛武器的推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