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A型巡洋艦(俄文:Ракетный Крейсер 1134A,英文:Project 1134A,北約代號:Kresta II Class Cruiser,譯文:克列斯塔II級巡洋艦,蘇聯綽號:Беркут A,譯文:金雕A級)是1134型巡洋艦(克列斯塔I級)的反潛改進型。
本級艦共建造10艘,於1960年代末服役,冷戰結束後全部退役。
基本介紹
發展沿革,研製背景,建造服役,技術特點,艦體設計,動力系統,武器裝備,雷達和聲納,電子戰系統,艦載機,性能數據,該級各艦,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在1134型巡洋艦首艦還剛剛下水不久,美國卻已經開始打造一支龐大的水下核進攻力量。1961-1965年,美國建造了31艘的拉斐特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同時期美國的B-52戰略轟炸機、洲際彈道飛彈已經能夠毫不費力的深入蘇聯本土進行核打擊。在這種情況之下,美國海軍將龐大的航母混編艦隊改為二線突擊力量,而以水下核打擊力量為先鋒。這讓一貫以反航母為建設核心的蘇聯海軍水面艦隊無所適從。除了迅速建造同等數量的戰略核潛艇和足夠數量的攻擊型核潛艇以外,蘇聯水面艦隊似乎在突如其來的潛艇壓力面前變得“多餘”。心急如焚而又氣急敗壞的各大水面艦艇設計局和造船廠一時拿不出一款全新的反潛主力艦,因此,幾乎所有的科研部門都把目光投到了最新的水面武器平台——1134型巡洋艦。
蘇聯海軍對1134型巡洋艦進行了重大改進,這樣大改之後的1134型巡洋艦被稱為1134A型巡洋艦,北約代號克列斯塔II級巡洋艦。
建造服役
該級艦全部由列寧格勒日丹諾夫造船廠建造,期間大量使用了自動化焊接及模組化製造工藝。
艦名 | 建造序號 | 列編日期 | 開工日期 | 下水日期 | 建成日期 |
喀朗施塔德號 | S-721 | 1966年12月12日 | 1966年11月30日 | 1968年2月10日 | 1969年12月29日 |
伊薩科夫海軍上將號 | S-722 | 1967年12月29日 | 1968年1月15日 | 1968年11月22日 | 1970年12月28日 |
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 | S-723 | 1968年8月2日 | 1968年1月15日 | 1968年1月15日 | 1971年11月29日 |
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 | S-724 | 1968年8月2日 | 1969年2月23日 | 1970年11月22日 | 1972年10月25日 |
伏羅希洛夫元帥號 | S-725 | 1970年3月7日 | 1970年3月20日 | 1970年10月8日 | 1973年9月15日 |
奧克加勃爾斯基海軍上將號 | S-726 | 1969年9月14日 | 1969年6月2日 | 1971年5月21日 | 1973年12月28日 |
伊薩琴科夫海軍上將號 | S-727 | 1970年2月4日 | 1970年10月30日 | 1972年3月28日 | 1974年11月5日 |
季莫申科號 | S-728 | 1970年6月11日 | 1972年11月2日 | 1973年10月21日 | 1975年11月25日 |
瓦西里·恰巴耶夫號 | S-729 | 1970年6月11日 | 1973年11月22日 | 1974年11月28日 | 1976年11月30日 |
尤馬舍夫海軍上將號 | S-730 | 1972年1月15日 | 1975年4月17日 | 1977年9月30日 | 1977年12月30日 |
技術特點
艦體設計
該級艦的整體構型和噸位與1134型相當,具有相同複雜上層結構與當時相當流行的煙囪與主桅合一的煙道桅設計,全長由155.5米增為158.5米,滿載排水量7535噸。在飛彈武器和艦載設備等方面修改較大,主要用來應對日漸突出的來自水下的威脅——1961年-1966年美國服役了31艘的的裝有北極星飛彈的拉斐特級戰略飛彈核潛艇。僅僅依靠兩艘1123型載機巡洋艦和十來艘61型大型反潛艦顯然是不夠的,而使用原本設計用於對付美國攜有核彈的航母編隊的1134型大型飛彈艦的艦體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成本,維持列寧格勒日丹諾夫造船廠的生產線連續性,後來再次利用1134A型的艦體設計956型驅逐艦亦是同樣的道理。克列斯塔I級主要擔負反艦,克列斯塔II級則側重反潛。
該級艦的後3艘艦上,多設了一個附加的甲板艙室。
動力系統
採用2台ТВ-12 型蒸汽輪機,4座KVN-98/64(КВН-98/64)型蒸汽鍋爐,總功率90000馬力,另外還有四台總功率2000千瓦ASDG-500型柴油發電機和兩台總功率1500千瓦的TD-750型渦輪發電機。採用雙軸推進方式,最高航速34.3節,經濟航速14節;續航力在14節時,10500海里,在18節時,5200海里。
武器裝備
該級艦10艘艦上武器裝備基本相同,但也略有差別。將以往的反艦武器幾乎大部取消,同時,反潛火力、電子系統被一再加強,一些老式武器裝備也得到更換,大有和美國巡洋艦一爭高下的態勢。
艦炮
10艘艦上均裝備2座АК-725型57mm雙聯裝艦炮。
後6艘裝備4座АК-630M型30mm近防炮。
艦空飛彈
該級艦用2座四聯裝SS-N-14反潛飛彈,提高了反潛能力;使用2座М-11“Шторм/風暴”雙聯裝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北約代號SA-N-3,綽號“Goblet/高腳杯”),配備V-611(В-611)即4К60型飛彈48枚,飛彈射程和配彈量均有所提高。
反潛飛彈
2座URPK-3(УРПК-3)“Метель/暴雪”四聯裝反潛飛彈發射裝置,發射架型號為КТ-М-1134А (КТ-100),發射85R(85Р)型反潛飛彈,射程55 km,每座配彈4枚,戰鬥部為AT-2UM(АТ-2УМ)型反潛魚雷(又名E53-72)。也有種說法戰鬥部為AT-1型,又名EA-45-70A。
80年代部分艦隻換裝UPK-5(УРК-5)“Раструб-Б/喇叭口-B”反潛反艦兩用飛彈系統,發射架型號 КТ-100У1 ,使用85RU(85РУ)型飛彈,戰鬥部為UKP-85RU(УКР-85РУ)/UMGT(УМГТ)或者UKP-85RUS(УКР-85РУС)/UMGT-1(УМГТ-1)型400毫米魚雷(又名E45-75A)。同時為了摧毀水面艦艇改型飛彈還可以配備熱尋的引導頭,在火箭吊艙里裝備烈性炸藥,作為反艦飛彈使用。為了可以同時攻擊水下和水面目標,兩種配置的飛彈一般一座發射架里各配備兩枚(УРПК-3和УРК-5北約均代號SS-N-14,綽號“Silex/石英”,也有說法兩者分別代號SS-N-14A和SS-N-14B)。
魚雷
2具ПТА-53-1134 五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53-65型,53-65К型, СЭТ-53或者СЭТ-65型魚雷。
反潛深彈
2座RBU-6000(РБУ-6000)“Смерч-2/龍捲風-2”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配備144枚RGB-60(РГБ-60)213mm深彈。
2座RBU-1000(РБУ-1000))“Смерч-3/龍捲風-3”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配備60枚RGB-10(РГБ-10)305mm深彈。
雷達和聲納
雷達
前桅為主桅,裝有1部MR-600(МР-600)“Восход/日出”型三坐標對空搜尋雷達(北約綽號“Top sail/頂帆”),D波段;
1部MR-310(МР-310)型“Ангара-А/安加拉河A”型三坐標對空/對海搜尋雷達(北約綽號“Head net-C/頭燈C”),E波段;
2部“Дон-2/頓河-2”型導航雷達,I波段或者2部MR-201/MR-212“Волга/伏爾加河”型導航雷達(北約綽號“Palm Frond/棕櫚葉”),I波段;
2部(Гром/雷鳴)型(北約綽號Head Lights-A/B/頭燈A型/B型)或4Р-60 (Гром-М/雷鳴-M)型(北約綽號Head Lights-C/頭燈C型)火控雷達,E/G/H波段;
2部MR-103(МР-103)“Барс/雪豹”型火控雷達(北約綽號“Muff Cob/皮手籠”),G/H波段,用於АК-725型艦炮;
此外,後6艘裝備2部MR-123(МР-123)“Вымпел/三角旗”型火控雷達(北約綽號“Bass Tilt/低音帳篷),H/I波段,用於АК-630M型近防炮。
聲納
首艦裝備1座MG-332(МГ-332)“Титан-2/大力士-2”型艦殼聲納。
後9艦裝備MG-332T(МГ-332Т)“Титан-2Т/大力士-2T”型,(北約綽號“Bull Nose/公牛鼻);1座MG-26(МГ-26)“Хост”水聲通信系統。
電子戰系統
裝備有МВУ-202 "Корень-1134А"型作戰信息控制系統,2座PK-2(ПК-2)/ KL-102(КЛ-102)型雙聯裝火箭干擾彈系統,包括ZIF-121(ЗИФ-121)/RUPP-140(РУПП-140)型發射器,由“Терция/三度音”雷達控制,能發射АЗ-ТСТ-41, АЗ-ПТСТ-41, АЗ-ТСП-47, АЗ-ТСТ-47, АЗ-ТСТВ-47, АЗ-ТСО-47 (с 1985), АЗ-ТСР-47 (с 1991) 等干擾彈。
主桅兩側各有2座MRP-150(МРП-150)“Гурзуф/古爾祖夫”型和2座MRP-152(МРП-152)“Гурзуф-1/古爾祖夫- 1”型機械掃描式大功率干擾機(北約綽號“Edge Ball/邊球”),9座“鐘”系列電子對抗儀(2部“擊鐘”電子偵察天線、1部“打鐘”信號截獲接收機、2部“敲鐘”雷達告警接收機天線、2部“鐘冠”對抗系統),其中“擊鐘”和“打鐘”組合成“Залив/海灣”偵查設備,包括MRP-11-14或MRP-11-16(МРП-11-14 或МРП-11-16 ),還有2部“Нихром-КМ/鎳鉻合金-KM”型敵我識別器,包括2部“Никель-КМ/鎳-KM”型詢問發射機和2部“Хром-КМ/鉻-KM”型詢問應答器(北約分別綽號“High Pole-A/高桿A”和“High Pole-B/高桿B”),1座АРП-50Р型無線電測向儀,2座 МГ-7,1座МГ-409К型接收聲納浮標信號的聲納站,МИ-110Р和МИ-110К潛艇尾流探測器,2部МТ-45型近程水面光電監視器,北約綽號“Tee Plinth/T形柱”,位於反潛飛彈發射裝置上方的平台上。
艦載機
1架Ka-25PL或Ka-25RTS直升機。
性能數據
項目 | 數據 |
滿載排水量 | 7535噸 |
標準排水量 | 5600噸 |
艦長 | 158.8米 |
艦寬 | 16.8米 |
吃水 | 6.1米 |
最高航速 | 34節(一說32節) |
續航力 | 10500海里/14節5200海里/18節 1893海里/32節 |
載油量 | 1830噸 |
人員編制 | 380人 |
動力 | 2軸蒸汽渦輪機,4座鍋爐 |
功率 | 91000-100000馬力 |
性能數據參考資料
類型 | 配置 | 數量 | 備註 |
飛彈 | 2座四聯裝SS-N-14反潛/反艦飛彈 | 8枚 | 85R/85RU型 |
2座雙聯裝SA-N-3艦空飛彈 | 48枚 | V-600型防空飛彈 | |
艦炮 | 2座雙聯裝57mm口徑70倍徑AK-725艦炮 | - | |
近防炮 | 4座AK-630型30毫米近防炮 | - | |
魚雷 | 2座PTA-53-1134型533毫米五聯裝魚雷發射管 | 10枚 | SET-65型與53-65型魚雷 |
反潛深彈 | 2座RBU-6000型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 - | |
2座RBU-1000型6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 | - | ||
防空雷達 | MR-500型 | 1部 | 全向搜尋 |
MR-310型 | 1部 | 三坐標雷達 | |
航海雷達 | “伏爾加河” | - | 後增加“頓河” |
電子戰系統 | MRP-11-12/13-14/15-16型 | - | 電子支援措施 |
MP-150/152或R-740K/R743KV型 | - | 電子支援措施 | |
主動干擾器 | ZIF-121(PK-2)型 | - | |
聲吶 | MG-312M(I)型 | 1部 | |
MG-311型 | 1部 | ||
海水溫度感測器 | MI-110R型 | - | |
MK-110K型 | - | ||
艦載機 | Ka-25PL或Ka-25RTS | 1架 |
該級各艦
艦名 | 舷號變更 | 列編時間 | 建成時間 | 退役時間 |
喀朗施塔德號 Кронштадт Kronshtadt | 535(1970?年) 585(1971年) 546?(1974年) 544(1975年) 273(1975年) 516,298,048,787 480(05.1980年) 662,647,675 657(1989年) | 1966年12月12日 | 1969年12月29日 | 1991年6月24日 |
伊薩科夫海軍上將號 Адмирал Исаков | 251(1972年) 555?(1973年) 293(1974年) 298(1975年) 297(1977年) 587,589,859 878(1979年) 550,549 675(1984年) 647(1989年) 672 679(1990年) | 1967年12月29日 | 1970年12月28日 | 1993年6月30日 |
納西莫夫海軍上將號 Адмирал Нахимов Admiral Nakhimov | 293(1972年) 554(1974年) 551(07.1974年) 697 681(1979年) 544(1983年) 581(1984年) 670 690(1989年) | 1968年8月2日 | 1971年11月29日 | 1991年1月31日 |
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 Адмирал Макаров Admiral Makarov | 583(1972年) 585,276 291(07.1974年) 545(1975年) 547(1976?年) 541 690(09.1978年) 648,666,667 296(1985年) 657(1985年) 635(1989年) | 1968年8月2日 | 1972年10月25日 | 1991年7月3日 |
伏羅希洛夫元帥號 Маршал Ворошилов Marshal Voroshilov | 511(1974年) 584(1975年) 137(1975年) 561(1976年) 597 555(1978年) 563(1982年) 599(1987年) 504(1990年) | 1970年3月7日 | 1973年9月15日 | 1991年7月3日 |
奧克加勃爾斯基海軍上將號 Адмирал Октябрьский Admiral Oktyabr`skiy | 585(1973年) 225(1974年) 283 138(1976年) 110(1978年) 561 564(1979年) 573(1979年) 595(1989年) 531(1990年) | 1969年9月14日 | 1973年12月28日 | 1993年6月30日 |
伊薩琴科夫海軍上將號 Адмирал Исаченков Admiral Isachenkov | 271(1974年) 588(1974年) 584(1976年) 550,551,535 538,297,298 643(1980?年) 686(1981年) 428(1986年) 672(1987年) 640(1989年) 667,682 | 1970年2月4日 | 1974年11月5日 | 1992年7月3日 |
鐵木辛哥元帥號 Маршал Тимошенко Marshal Timoshenko (新譯季莫申科號) | 251(1975年) 138,291 289(1977年) 812 612(1978年) 596 667(1980年) 690 691(1985年) 655(1989年) 688(1992年) | 1970年6月11日 | 1975年11月25日 | 1992年7月3日 |
夏伯陽號 Василий Чапаев Vasiliy Chapaev (新譯瓦西里·恰巴耶夫號) | 570 239(1974年) 405 545(1979年) 549(1982年) 511(1983年) 590(1990年) | 1970年6月11日 | 1976年11月30日 | 1993年6月30日 |
尤馬舍夫海軍上將號 Адмирал Юмашев Admiral Yumashev | 597(1977年) 582,730 631(1978年) 607(1978年) 682(1978年) 697(1979年) 657(1984年) 688(1985年) 675(1987年) 627(1989年) | 1972年1月15日 | 1977年12月30日 | 1992年7月13日 |
本級艦參考資料
總體評價
1134型/1134A型,是蘇聯海軍的第二類飛彈巡洋艦,其建造的年代,正好是蘇聯國力從衛國戰爭後逐漸恢復到頂峰的時期,也是蘇聯歷史上同期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年代。因此蘇聯才得以在克列斯塔上安裝當時前蘇聯乃至世界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和電子系統。蘇聯在20世紀60-70年代的計算機水平和電子科技與美國不相上下,但是蘇聯後期僵化的政治環境極大的拖慢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科技發展歷程。(“三海一核科普網”評)
1134型/1134A型的出現,使蘇聯海軍的作戰範圍擴大到了全世界的各個海域,不僅能阻止蘇聯商船在台灣海域被抓捕,還能確保蘇聯漁船在大西洋南部的安全。除了大西洋,北方艦隊的1134型/1134A型還頻繁出入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明確表明了蘇聯對古巴的支持,成為威懾美國這一主要假想敵的力量之一。此外,該級艦的行動海域還包括地中海、太平洋, 其中太平洋艦隊所屬艦對印度、越南、衣索比亞、索馬里進行了訪問,北方艦隊所屬艦對利比亞、安哥拉、幾內亞等國進行了訪問, 作為蘇聯炮艦外交的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 也有很多人提出,1134型/1134A型尚存在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從造船技術發展角度看,它們只能算作是過渡時期的類型。比如,57毫米AK-725型雙聯裝炮的戰鬥價值極低,經常給使用者帶來諸多煩惱。另外,30毫米AK-630型炮的性能雖然無可挑剔,但卻很難與火控裝置相匹配,命中率明顯低千美國海軍的“密集陣”。
另外,該型艦也沒有足夠的反潛能力。比如,在執行任務時,1艘1134A型通常要搭配1-2艘61型卡辛級驅逐艦,組成攻擊部隊後聯合行動。
此後,1134型/1134A型被劃歸為飛彈巡洋艦,在世界各大海域從事針對假想敵航母、巡洋艦、登入艦的偵察和跟蹤任務。其中,太平洋艦隊的1134型/1134A型還負責為堪察加半島的戰略核潛艇基地提供防衛,以阻止美飛彈巡洋艦接近基地。雖然1134型/1134A型是作為反潛艦列入開發計畫的,但由於搭載了M-11型(SA-N-3)防空飛彈系統,因此針對該艦的肯定評價更多地來自於其作為防空艦的能力,這一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高性能的火控系統。
據負責飛彈發射的軍官們回憶,雖然URPK-3/4型(SS-N-14)反潛飛彈稱得上是蘇聯艦載武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85R型反潛飛彈卻成為一個最大的問題根源。由於頻繁出現故障和事故,導致該飛彈成為一種不論是對敵人還是對自己都很危險的武器。
另一方面, 作為首次引進“艦機戰鬥系統” 的蘇聯巡洋艦,1134型/1134A型在蘇聯艦艇史上留下了難以抹滅的一頁。正像前面提到的,雖然該級艦裝備的“大力神”2T型聲吶發現目標的距離並不理想,但直升機的聲吶彌補了這一不足。事實上, 在該系統投人套用後不久,型“ 塞瓦斯托波爾” 號的艦載機就成功捕捉到了美海軍“ 北極星” 飛彈核潛艇的蹤跡。另外, 能夠引導反潛反艦飛彈襲擊地平線以外的目標,也是直升機的一大優勢。負責動力系統的軍官們回憶說,對1134型/1134A型的主機,基本都是正面的評價,但令人遺憾的是,輔機的壽命短,自動化水平低。總之,不可否認的是,該級艦除了執行作戰任務和戰鬥任務以外,還積極參加各種級別的演習和訓練,在蘇聯海軍行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現代艦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