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古美、五村、馬隘、隆桑幅區調報告》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陸剛、周開華、李文強、李乾、譚建政、李江、李新華、吳立河、胡貴昂、張耿、麥馳、黃高斌、徐志賢、鄧賓、董銘宇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5萬古美、五村、馬隘、隆桑幅區調報告
- 成果登記號:20140378
- 第一完成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 20140378 |
項目名稱 | 1∶5萬古美、五村、馬隘、隆桑幅區調報告 |
第一完成單位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 | 陸剛、周開華、李文強、李乾、譚建政、李江、李新華、吳立河、胡貴昂、張耿、麥馳、黃高斌、徐志賢、鄧賓、董銘宇 |
研究起始日期 | 2006-01-01 |
研究終止日期 | 2011-11-01 |
主題詞 | 地層;岩漿岩;地質構造;遙感地質;礦產 |
任務來源 | 國家計畫; |
成果摘要
本項目闡述區內各地質時代地層的剖面、分布、岩石及層序特徵,進行多重地層劃分對比研究;闡述了調查區岩漿岩的地質、岩石學、岩石化學、地球化學特徵,探討了成岩時代、成因類型和各時代花崗岩形成的地質構造環境及就位機制;闡述了區內各種構造形跡的分布及構造組合特徵,進行了構造序列、區域應力場及構造演化歷史分析,探討了構造與沉積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和礦產的關係;闡述了區內泥盆紀至三疊紀水下岩脈的地質特徵、分布規律,對水下岩脈的形成時代與成因進行了探討;對區內各種地質遙感影像進行解譯,簡敘了影像構造信息與礦產和重砂、航磁、地球化學異常的關係;闡述了調查區地、物、化、遙和礦產資源的分布與特徵,進行了成礦規律總結和預測;闡述了數字填圖與各種資料庫建設的方案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