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萬大連幅海洋區域地質調查

《1:100萬大連幅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是由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李日輝、藍先洪、陳曉輝、侯方輝、楊慧良、張志珣、田振興、陸凱、王中波、秦亞超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100萬大連幅海洋區域地質調查
  • 主要完成單位: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李日輝、藍先洪、陳曉輝、侯方輝、楊慧良、張志珣、田振興、陸凱、王中波、秦亞超
  • 等級:二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9-2-23
  • 獲獎序號:20190033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1:100萬大連幅海洋區域地質調查”項目是“海洋地質保障工程”2008年首批啟動的工作項目之一。2008年以來,在自然資源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精心組織17個單位近500名科技人員,歷時5年,投入經費11220萬元,首次完成了調查區(120°-126°E,36°-40°N)系統的地質調查與綜合研究,內容涵蓋地形地貌、海底底質、沉積結構、地質構造、地質環境、礦產資源等。大力提升了對我國沿海地區資源環境條件的認識,為地質環境保護、油氣資源勘探、涉海工程建設等提供了有力的地學支撐。
(一)解決資源環境或基礎地質問題
1.獲取了規範、系統、高精度的13種實測數據與資料。
2.編制了第一套規範完整的地質圖件,包括1:100萬比例尺的基礎性成果圖件6幅(地形圖、地貌圖、地質圖、構造圖、礦產圖和環境地質因素圖)、專業圖件4幅(布格重力異常圖、空間重力異常圖、磁力異常圖及其平剖圖),其中地質圖、構造圖、環境地質因素圖等均為海陸連編,是工作區最新成果的首次系統總結。
3.新發現了遼東半島東南近岸潮流沙脊群與泥質沉積體,對恢復北黃海海域的沉積作用、深入理解特色區域的海陸相互作用的機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4.首次揭示了膠萊盆地海陽坳陷在南黃海有大規模的延伸,提出了該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氣前景;
5.發現了事件沉積的新證據:黃海暖流和黃海冷水團在全新世之前的MIS5-MIS9期、MIS11-MIS17期和MIS19-MIS21期已存在;北黃海及周邊海域新仙女木事件的回響沉積。
(二)實現轉化套用和有效服務
1. 成果直接對國家、社會服務,已為冀東油田、中國海洋大學等5家單位在渤海與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油氣、砂礦等資源的開發利用及工程建設方面提供了科學依據。
2.開展了調查區地質環境穩定性定量研究,重點對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地質環境進行了研究,提出通道的建設應充分論證不可規避的NW向活動斷裂及風暴潮對通道出口及通風豎井建設的影響。
(三)推進科學理論創新和技術方法進步
本著高標準、嚴要求、出成果、出人才、出經驗的理念,全面完成任務書規定的各項指標。在外業資料採集過程中,調查船隻與設備的科學配置、先進技術方法與常規手段合理搭配等方面為海洋地質調查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同時,創新成果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發表論文51篇,其中SCI檢索9篇,出版專著2部。
(四)人才培養與隊伍情況
1.形成了穩定的30餘名海洋區域地質調查研究的工作團隊。
2.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2人獲得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年地質英才,1人獲得中國地質調查局首屆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13年度),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