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有效射程長,機動性能好,可靠性好,技術創新,基本結構,機匣組件,槍機組件,發射機組件,槍管組件,槍托組件,機械瞄具,射擊過程,裝/退彈操作,背裝具,彈藥種類,試用效果,
簡介
09式18.4mm
軍用霰彈槍即QBS09式軍用霰彈槍
霰彈槍發展歷史非常悠久,中國在1259年(南宋開慶元年)發明的“竹管突火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霰彈槍雛形,自此後直到19世紀
線膛槍出現以前,數百年間研製生產、使用的槍械,基本上都是霰彈槍。
霰彈槍這種古老的武器,以近距離面殺傷為主,具有殺傷面積大、火力猛烈、命中率高等特點,以其特有的火力優勢、可適配多種用途彈藥而被各國軍警廣泛套用。儘管現代武器不斷發展,但許多國家軍隊,特別是美軍卻一直保留著霰彈槍的裝備席位。但中國作為霰彈槍的創始國,軍用霰彈槍長期以來卻一直是空白。新中國成立以後,研製生產了多種型號的民用霰彈槍。隨著改革開放及槍械外貿業的發展,中國先後仿研、研製了多種型號的唧筒式霰彈槍和半自動霰彈槍。而在軍用霰彈槍方面,直到“八五”、“
九五”期間才開始進行預先研究。
在現代戰爭中,由於大威力、高精度、遠射程高技術兵器廣泛套用於戰場,使作戰空間日益趨於兩極化:一方面,超視距、非接觸作戰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接觸作戰的距離被壓縮得越來越近,作戰空間越來越狹小。因此,人員直接面對面接觸作戰的重要性和嚴酷性大幅度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對特種部隊的使用越來越頻繁。
中國研製軍用霰彈槍,主要就是從特種部隊的作戰需求出發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中,各軍區和海、空軍都有特種作戰大隊,各
集團軍都有偵察分隊,還有
海軍陸戰隊、
空降兵部隊、山地作戰部隊等。現代戰爭中,這些部隊遂行戰鬥行動的幾率遠遠高於常規部隊。
從未來作戰方向看,中國海岸線綿長,山地、叢林地眾多,一旦進行登入或反登入作戰,解放軍特種部隊更多地要在城市居民區、山地、叢林地以及敵陣地內、車船內等狹小空間進行近距離作戰,由於交火距離近,以瞬間密集火力先敵開火,壓制和殺傷敵有生力量就顯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解決了正面戰場後,為了控制混亂的社會局面,軍隊要承擔戰後維持社會治安、反恐、防暴平亂的任務,也需要能發射非致命彈藥的多用途武器。
霰彈槍集反應快速、高火力密度和高命中率,能減少跳彈自傷幾率和發射多種彈藥等多種特點於一身,是一種有效的近距離多用途特種作戰武器。霰彈槍的裝備將是解放軍班(組)火力的有效補充,有助於分隊火力的整體最佳化和綜合作戰能力的提高,在特種分隊的班(組)火力配系中,十分需要軍用霰彈槍。 QBS09式軍用霰彈槍系統研製工作歷時四年,經過方案論證階段、工程研製階段(包括初樣機階段和正樣機階段)、設計定型階段(包括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和部隊試驗),圓滿完成了研製工作,通過設計定型試驗的全面考核。研製期間,試製樣槍數十餘支,試驗消耗各種彈藥10餘萬發。 2005年初,軍用霰彈槍系統項目啟動後,為了深入了解部隊對軍用霰彈槍系統的戰術需求,在軍方的組織下,設計師一行人先後走訪了三軍特種部隊及某陸軍指揮學院等單位,就霰彈槍的發射方式、供彈方式、槍托形式、彈種配備以及瞄具配備等進行了部隊調研。當時,研究人員先後拿出多套研製方案,如彈匣式霰彈槍、下掛霰彈槍(下掛於95式步槍)、無托霰彈槍及伸縮托霰彈槍等,最終,確定了伸縮托霰彈槍方案以及配用的殺傷霰彈方案。
方案論證階段,解決了許多核心技術問題,彈藥方面的問題。如:
殺傷霰彈起初採用分體式彈托,射擊密集度非常不穩定。針對這一問題,研製人員展開技術攻關。彈托分別採用一體式、嵌套式結構,同時採用不同的彈托材料以及增設杯托結構,對各種設計進行多種組合併試驗,最終證明將彈托改為鋁杯托與低壓聚乙烯注塑成一體的結構後,射擊密集度能夠滿足系統指標要求。
另外,試驗中還出現霰彈中的鎢球彈丸沒有從鋁杯托中分離出來而形成“獨頭彈”以及彈著點散布沒有規律的現象。通過分析,發現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彈丸前部的封口片在入膛時卡在彈托口部,沒能與彈托分離,或者分離時機不一致。後來,將封口片材料改為易碎材料,入膛時就碎裂,保證了鎢球彈丸與彈托的順利分離,同時降低了封口片對分離過程的干擾,初步解決了上述問題。
槍械方面的問題主要是供彈可靠性不好。原因有二:一是槍械控制出彈的環節較多而影響供彈可靠性。經過分析,研製人員採取去掉中間件控制板而利用槍機直接控制定位板,當拋殼後,槍機連桿上的凹槽讓開定位板上的凸起,從而解脫定位板達到控制出彈的目的;二是槍機後坐速度大,致使托彈板上跳而影響供彈可靠性。通過採取強制機構,使得托彈板在下一發彈出彈倉前被定位板可靠地限制在下方位置不能上抬,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採取這些有效措施,解決了霰彈槍的供彈可靠性。
決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問題後,2005年11月,軍用霰彈槍系統通過方案評審,轉入工程研製階段。 兩年多,先後完成了初樣機和正樣機的設計、試製、試驗及鑑定工作。
工程研製階段主要解決了彈殼貼膛、殺傷霰彈彈托高溫氣化、特種環境下的霰彈槍可靠性、霰彈槍閉鎖機構強度等技術問題。
彈殼貼膛問題試驗中,當霰彈槍連續射擊幾十發後,彈膛內有大量殘餘物附著,隨著殘餘物的不斷增加,將彈膛內壁與彈殼之間的間隙堵塞,使彈殼卡在彈膛壁上,彈殼無法被順利抽出。經分析確認,主要是由於膛壓超過了彈殼的承受壓力。根據內彈道理論,降低起動膛壓可以降低最高膛壓。具體措施是增加彈殼藥室容積,以降低發射藥裝填密度,同時降低發射藥燃燒速度。
彈托高溫氣化在高溫試驗時發現,殺傷霰彈彈托材料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產生氣化,進入導氣室後又重新凝固粘附到氣室、活塞以及彈倉管外壁,造成摩擦阻力增大,導致槍機復進不到位。針對這一問題,在彈托底部加注了不易被氣化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底墊,防止了彈托的高溫氣化。
特種環境下的霰彈槍可靠性主要是在揚塵、淋雨、浸河水等特種環境條件下出現了自動機復進不到位的故障。經過反覆最佳化匹配結構參數,最終將霰彈槍的導氣調節裝置在原來的大、小導氣孔兩個位置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檔封閉氣室位置,在該位置上導氣孔完全關閉。武裝泅渡前封閉氣室,使泥沙很難進入導氣室,避免導氣室內泥沙沉積;射擊前則將調節裝置調節到合適的導氣孔位置。
霰彈槍閉鎖機構強度 在對霰彈槍進行的綜合壽命試驗中,曾出現機頭閉鎖凸筍斷裂問題。為了提高閉鎖機構的強度,採取的措施是適當增大機頭閉鎖凸筍的厚度,並加大閉鎖支撐面根部圓角。閉鎖機構改進後,樣槍可順利完成5000發實彈射擊。
關鍵技術問題解決後,2008年3月,軍用霰彈槍順利通過了正樣機鑑定,自此轉入設計定型階段。 設計定型階段這一階段完成了國家靶場設計定型試驗和部隊試驗(熱/海區、風沙區和寒區)。針對各項試驗,特別是部隊試驗中出現的問題,對軍用霰彈槍系統進行進一步改進,主要是解決了諸如下護手剛度不足、槍托底板偏小、槍托易拉脫等勤務使用問題。
2009年,軍用霰彈槍系統通過了設計定型,被列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制式裝備。 由對比表可以看出,中國QBS09式霰彈槍具有以下超越性能:
有效射程長
有效射程達到100m,而國外霰彈槍有效射程一般為50m,其在有效射程方面實現了大的飛躍,是世界上有效射程最遠的軍用霰彈槍;同時,殺傷霰彈的彈丸數量為14粒,是世界已裝備的軍用霰彈彈丸數量之最,具有很高的侵徹威力。
機動性能好
全槍質量及長度明顯小於國外幾種戰術霰彈槍,機動性能好。
可靠性好
另外,中國軍用霰彈槍可靠性好,與其他制式槍械一樣通過了揚塵、淋雨、浸河水等惡劣環境試驗的考核。
技術創新
在霰彈槍系統的研製中,有多項技術創新。主要創新之處體現在:
(1)有效射程的突破,主要得益於彈丸採用高密度鎢合金和高速霰彈發射技術,提高了彈丸的存速能力,從而使霰彈的有效射程得以提升。普通霰彈,譬如美軍用作殺傷性彈藥的00號鹿彈,其彈丸通常採用鋼(密度7.8g/cm3)或鉛合金(密度11g/cm3)製造,槍口初速一般在335~370m/s之間,所以其外彈道特性較差,有效射程很難提高。而中國的新型18.4mm殺傷霰彈彈丸採用高密度鎢合金,密度達到19g/cm3,槍口初速達420m/s,外彈道性能大大提高,從而使得有效射程得以大幅提升。
包容式彈托結構
(2)創新設計了包容式彈托結構,增設了杯托、底墊,並將鋁製杯托、底墊和低密度聚乙烯彈托注塑為一體式,解決了鎢合金球形彈丸發射時對槍膛磨損以及彈托氣化的技術難題。
(3)創新設計了槍身與槍托彈性聯接的緩衝結構,抵肩射擊時,槍身相對於槍托可後坐一段距離,能有效降低可感後坐,解決了發射高速霰彈後坐力大的技術難題。
(4)創新設計了筒式彈倉外套環形活塞的結構,使霰彈槍結構更加緊湊,動力協調,保證了自動機運動的穩定性。
(5)在表面處理工藝方面,槍管內膛採用鍍
鎳磷合金處理工藝,更環保,避免了以往槍管內膛鍍
鉻造成的環境污染。
基本結構
QBS09式軍用霰彈槍不完全分解結合
09式18.4mm霰彈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機頭迴轉式閉鎖機構,擊錘迴轉式擊發方式。其採用國際通用的12號(18.4mm)霰彈槍口徑,必要時可發射各種民用獵彈,有利於戰時彈藥的補充和保障,同時也有利於拓寬中國的軍貿出口。該霰彈槍採用筒式彈倉供彈,彈倉容彈量5發。
09式18.4mm霰彈槍外形美觀簡潔,全槍金屬材料表面採用黑色磷化和硬質陽極氧化等處理工藝,表面呈亞光色。握把、護手等零部件採用工程塑膠製作,表面為粗砂面,握持時非常牢固,不易滑手。全槍由機匣組件、槍機組件、發射機組件、槍管組件、槍托組件、機械瞄具等六大部件組成。
機匣組件
機匣組件由機匣、筒式彈倉、推彈簧、定位板、阻彈齒、托彈板、槍尾部件等組成。
機匣是全槍是的主要部件,採用輕質高強度鋁合金材料製成,既保證了機匣的強度,也有利於減輕全槍質量。筒式彈倉通過螺紋固定在機匣前部。起供彈作用的定位板、阻彈齒、托彈板安裝在機匣內部。
槍尾部件包括槍機緩衝機構、槍托連線機構及槍身緩衝機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創新設計的槍身緩衝機構。由於該霰彈槍配用的DBD09式18.4mm殺傷霰彈威力較大,其發射時產生的後坐力也較大,如果採用傳統的固定式槍托,將令射手抵肩射擊時很不舒服,容易疲勞。為了降低射擊時後坐力對射手的衝擊,設計者們創造性地在機匣尾部設計了緩衝簧,射擊時,槍身相對於槍托後坐一段距離,其後坐能量被緩衝簧吸收一部分,從而極大降低了射手的可感
後坐力。
槍機組件
槍機組件由槍機框、槍機、拉機柄、活塞、活塞連桿、機頭、擊針、抽殼鉤等組成。
該槍採用機頭迴轉式閉鎖方式,這是一種較成熟的機構,但與其他槍械上通常採用的這種機構不同,其槍機上的閉鎖突筍不是多個,而是只有兩個較大的閉鎖突筍,這樣不但保證了槍機強度,也便於加工。
其機頭加裝在槍機框前面,擊針較長,安裝在槍機框及槍機中間的通孔中(其他採用這種機構的槍械,擊針只安裝在槍機中),槍機框上的擊針銷對擊針起到定位作用。這種設計起到不到位保險作用,即只有當槍機框完全復進到位時,擊針頭部才能從槍機前端伸出,否則,擊針頭部無法從槍機前端伸出,此時,即使擊錘被解脫並向前迴轉打擊擊針,因擊針頭部未從槍機前端伸出,故無法打擊槍彈底火,從而形成保險。
該槍創新性地採用了環形活塞設計。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勢必要利用活塞來完成推動槍機框/槍機後坐,但活塞的位置及開關設計大有學問。如美軍採用的M1014霰彈槍採用雙活塞設計,為了安裝這兩個細長的活塞桿,在其槍管下方、導氣箍後面另外焊接了一個圓管。可以說,這個圓管是不得已的設計,其使槍械的結構複雜化,增加了槍管的生產成本。而09式18.4mm霰彈槍則採用了圓環形活塞,直接套在筒式彈倉的外面,這種設計簡化了槍械結構。
拉機柄設定在機匣右側,採用長桿式外形,方便操作使用。拉機柄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實用性,拉機柄頭部帶有一個圓形凹槽,類似於彈殼的底緣,在分解武器時,將該凹槽抵在發射機軸的邊緣上向外拉,就可以拔出發射機軸;而拉機柄的尾端直徑較小,採用平頭設計,可以作為沖子使用,用於衝出銷釘。這樣的設計減少了隨槍附屬檔案。
發射機組件
發射機組件由發射機座、托彈板、供彈桿、擊錘、扳機、單發阻鐵、保險、握把等組成。
09式18.4mm霰彈槍只能單發射擊。其扳機後端設有擊發阻鐵,當擊錘被擊發阻鐵扣住呈待擊狀態時,扣動扳機即可擊發。射擊過程中,槍機後坐壓倒擊錘,擊錘則被單發阻鐵扣住,與擊發阻鐵不接觸聯繫。此時若想射擊,只有鬆開扳機,扳機推單發阻鐵釋放擊錘,同時擊錘被擊發阻鐵扣住而呈待擊狀態,再扣動扳機則進入下一個射擊循環。
手動保險設於扳機護圈左側後上方,握持握把的大拇指非常方便操作。手動保險處於水平位置時為保險狀態,處於豎直位置時為射擊狀態,在射擊狀態下方設有紅色圓點,以提醒射手注意。當位於保險位置時,手動保險桿的缺口面壓住扳機,扳機不能扣動。此時,如果擊錘處於待擊位置,則擊錘被扳機扣住無法解脫;如果擊錘處於擊發位置,拉槍機向後運動很短一段距離後,擊錘被扳機頂住不能被壓倒,從而限制槍機繼續向後運動,這樣既不能裝填,更不能擊發。
供彈桿與托彈板後部鉸接在一起,用於完成供彈動作。槍機框向前復進過程中,其下部的凹槽撞擊供彈桿上部的突起,使供彈桿向前下方運動,供彈桿便帶動托彈板後部向下,迫使其前端上抬,若此時托彈板上方有霰彈,則霰彈被托彈板向上送至槍機前部,並被向前復進的槍機推進彈膛,完成供彈動作。
另外,托彈板還起到空倉掛機作用。當發射完彈倉內最後一發彈時,槍機後坐,定位板彈出而卡住托彈板,使其不能上抬。此時,供彈桿上的突出部與槍機框下方的缺口扣合而將槍機阻於後方,實現空倉掛機。解脫空倉掛機只需按壓機匣右側前方的阻彈齒按鈕,使定位板解脫對托彈板的阻擋,托彈板即可上抬,從而使供彈桿與槍機框分離,解脫空倉掛機。
握把為中空設計,內裝通條等附屬檔案。
槍管組件
槍管組件由槍管、導氣箍、調節塞、上/下護手等組成。
槍管長382mm,內表面採用鍍鎳磷合金處理工藝,避免了以往槍管內膛鍍鉻造成的環境污染。
調節塞裝於導氣箍內,有三檔位置可調。在一般槍械採用大氣孔、小氣孔兩個位置的基礎上增加了一檔封閉氣室位置,在該位置時導氣孔完全關閉。導氣孔關閉狀態及小氣孔、大氣孔狀態分別在下護手前端面左側以數字0、1、2相對應。其中大氣孔狀態主要用於揚塵等惡劣環境使用,小氣孔狀態則為正常條件下使用,而閉氣狀態則可用於單發發射一些能量較低的特種彈藥。另外,在進行武裝泅渡前也需調節到封閉氣室位置,使泥沙很難進入導氣室,避免導氣室內泥沙沉積。射擊前再調節到大氣孔或小氣孔位置即可。
導氣箍左右兩側安裝有與95式槍族通用的燕尾槽式導軌,其上可以加裝戰術強光燈和雷射指示器等。
上、下護手相互扣合併通過護手銷與槍管部件連線在一起。為了加強下護手的剛度,防止在高溫下發生變形,採用了上護手支撐下護手的結構。
槍托組件
槍托組件由槍托桿及橡膠槍托底板組成。
槍托為可伸縮式,有三檔位置可調,可滿足不同身高人員的使用需要。槍托展開時全槍長895mm,槍托收縮時全槍長710mm。機匣尾部上方設有一個定位卡筍,逆時針旋轉該定位卡筍,可以將槍托拉出,槍托拉出到位後定位卡筍自動彈回原位。槍托底板面積較大,橡膠材料硬度適中,有利於提高射擊時的舒適性。另外,槍托底板採用多孔式設計,也有利於增強槍托底板的緩衝性能。
機械瞄具
該槍採用缺口式照門,L形翻轉式
表尺設在機匣後上部,表尺上的兩個照門分別對應50m及100m射程。表尺可調整風偏,調整時,壓下表尺座右側的調整盤固定銷,並轉動調整盤即可。調整盤上共有8個刻度,每轉動一個刻度對應50m處的瞄準點偏移1.2cm。
準星為片狀,外側加裝有準星護圈,可防止準星受損和變形。準星護圈兩側各設有一個盲孔,供安裝氚光管,用於夜間瞄準。由於其照門缺口設計得較寬,夜間使用時,如果通過照門缺口恰能看到準星護圈上的兩個氚光點,就表示已正確瞄準。
另外,該槍機匣頂部還預留有與95式槍族通用的燕尾槽式導軌,可以加裝各種光學瞄準鏡。
射擊過程
當膛內有彈且擊錘呈待擊狀態時,扣動扳機,扳機後端的擊發阻鐵解脫擊錘,擊錘迴轉打擊擊針,擊針前衝擊發底火從而引燃發射藥,彈丸在火藥燃氣的作用下在槍管內向前加速運動,彈丸通過導氣孔後,火藥燃氣進入導氣箍氣室內並推動活塞帶動槍機框加速向後運動。槍機框走完開鎖前自由行程後,其開鎖螺旋面驅動機頭迴轉開鎖,開鎖後槍機隨槍機框一起後坐。槍機後坐一段距離後,右側的活塞連桿凹槽後退到一定位置並給定位板讓位,控制出彈的定位板在簧力作用下彈出,從而使彈倉內的次一發彈進入托彈板,而阻彈齒則恢復原位阻檔了下一發彈從彈倉內彈出。同時,槍機框在後坐過程中完成壓倒擊錘、拋殼、壓縮復進簧等動作,擊錘壓倒後被單發阻鐵扣住。
槍機框後坐到位後,在復進簧的作用下開始復進,復進一段距離後槍機框通過下部的凹槽撞擊供彈桿,帶動托彈板前部上抬使霰彈頭部對正彈膛,槍機繼續復進完成推彈入膛動作。槍機復進到位後,在槍機框閉鎖螺旋面的驅動下迴轉閉鎖。閉鎖後,槍機框繼續復進到位。此時擊錘仍被單發阻鐵扣住,若要再次擊發,必須鬆開扳機,使單發阻鐵鬆開擊錘,同時擊錘被扳機上的阻鐵頭扣住呈待擊狀態。再次扣動扳機,便進入下一個射擊循環。
裝/退彈操作
裝彈口設定在機匣底部、扳機護圈前方。裝彈時,將槍向下翻轉,使裝彈口朝上。此時用左手按壓位於機匣右側前方的阻彈齒按鈕,右手拿霰彈並用霰彈頭部按下托彈板前端,同時鬆開阻彈齒按鈕,右手拇指推霰彈彈底使霰彈進入彈倉並被阻彈齒卡住,即完成裝彈。彈倉內霰彈數量少於5發時,可採用這樣的裝彈方式隨時向彈倉內補充彈藥。如果彈倉內的5發彈全部射擊完畢且槍機被掛在後方時,可先按下阻彈齒按鈕使槍機復位,然後按上述方法向彈倉內裝彈即可。另外,也可先不按下阻彈齒,直接將一發彈從拋殼窗放到托彈板上,然後按壓阻彈齒按鈕使槍機復位,槍彈將自動進膛,然後再按正常方法向彈倉內裝彈。後一種方法可使槍內裝入6發霰彈(即彈倉內5發,彈膛內1發),這種裝彈方法可以多裝一發彈,而且少拉一次槍機,具有較高的戰術使用價值。
當彈膛及彈倉內有彈而需要全部取出時,只需拉槍機向後使槍彈一發一發從拋殼窗拋出即可。如果只需要取出彈膛內的彈而不取出彈倉內的彈時,套用手指壓住阻彈齒按鈕的同時後拉槍機,此時彈膛內的霰彈則被抽殼鉤抽出,彈倉內的霰彈則被阻彈齒擋住而不能彈出,從而完成只將彈膛內的霰彈退出的目的。這一操作適用於當膛內有彈而不再使用霰彈槍的情況。
背裝具
背裝具
早在軍用霰彈槍系統論證時,背裝具就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旨在為士兵提供有效使用的一個完善體系。霰彈槍背裝具由三點式槍背帶、戰術背心、霰彈攜行袋等組成。背裝具中的三點式槍背帶、戰術背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95式槍族所配用的一致,提高了裝備的通用性,只是由於要攜行霰彈,因此增設了霰彈攜行袋。
霰彈槍背裝具採用模組化設計、組合攜行方式,使用靈活。槍背帶採用三點式結構,可貼切、可靠裝載槍枝,便於快速出槍。戰術背心在前胸、後背、腰間設計有多條固定帶,方便相互插接。戰術背心還可擴展漂浮功能和防彈功能,功能性很強。霰彈攜行袋採用盒式翻蓋結構,內置相互獨立的十個彈倉,裝取快捷;袋蓋採用雙保險閉合結構,使霰彈不易脫落。將攜行袋組件背面的插絆穿入戰術背心表面固定帶後,再穿入攜行袋組件背面的固定帶,即完成攜行袋與戰術背心的組裝,十分方便。
彈藥種類
各國軍、民用霰彈槍口徑都是相同的,所以,中國的軍用霰彈槍可以通用國內外各種霰彈。 橡皮彈
染色彈
殺傷彈
試用效果
部隊試用
承試部隊對軍用霰彈槍系統反映良好,普遍認為,作為第一支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用霰彈槍系統,其設計理念在適應當代特種作戰環境要求上有很大突破,勤務操作使用方便,人機工效合理,威力大,可靠性好,適用於城市、沙漠、叢林等環境近距離搜尋、突擊等任務,適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分隊實戰使用,也適合公安、武警部隊反恐作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