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變質分異作用

變質分異作用是指成分均一的原岩,經變質過程後,形成礦物成分不均勻分布的過程。目前一般認為,變質分異作用是在變質作用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原岩本身的某些礦物組分經擴散作用而不均勻聚集所引起的。它以組分在空間上有一定範圍的遷移而不同於一般的重結晶作用; 又以沒有組分從系統中帶出或從外部帶人而不同於交代作用。變質分異作用在改造原岩構造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可以造成一些同種或同類礦物的局部聚集,形成條帶狀、面狀或線狀等分布特點,從而改造了原岩的構造,形成一些變質岩所特有的岩石構造形式。

成分和結構構造比較均勻的岩石變質時,在不發生部分熔融或交代作用的情況下,由於溫度、壓力、應力和溶液等的影響,使岩石中某些組分發生遷移聚集和重新組合,形成成分和結構構造不均勻的變質岩,這種變化稱為變質分異作用。這一概念首先由史迪威(F.L.Stillwell,1918)提出。例如,在變質岩中出現的變斑晶,不規則的結核或團塊,平行或斜交片理的小脈或小透鏡體,某些條帶狀構造等,有時就是變質分異作用的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