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龠舞 拼音:yuè wǔ 注釋:謂文舞。吹籥而舞,舞時依照籥聲為節拍。《詩·小雅·賓之初筵》:“籥舞笙鼓,樂既和奏。”毛傳:“秉籥而舞,與笙鼓相應...
中華民族的舞蹈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記錄中華民族舞蹈發展軌跡的文物圖像和文字,連綿不斷,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見的。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舞蹈紋...
龠,中國古代管樂器,像編管之形,形狀像笛。古龠發源於“吹火管”,至少在近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完形的多音孔樂器。據史載黃帝命伶倫作律,伶倫...
樂舞薈萃歷代歌舞所長,兼收西域眾多少數民族及國外文化之精華,充分體現了盛唐王朝百國朝賀、民族交融的鼎盛景象和風土人情。唐樂舞氣勢磅薄,場面壯觀,集詩、詞、...
周代學習禮儀首先要學習樂舞,用樂舞教育來提高貴族子弟的文化素質和身體的素質。“十三舞勺”“成童舞象”,“勺”就是“龠”,舞“勺”是文舞,即學習禮儀節奏...
文舞手持龠翟而舞故稱龠翟舞;武舞手持乾戚而舞,又稱乾戚舞。這兩種舞都和帝王得天下的手段有關,所謂“以文德得天下的作文舞,以武功得天下的作武舞”。...
雅樂舞蹈的主要內容是“六大舞”,也稱“六代舞”,代表六個朝代。為首的據傳是起自黃帝的《雲門》(又稱《雲門大卷》、《鹹池》和《承雲》),依次是堯帝傳下...
舞蹈,是通過有節奏的、經過提煉和組織的人體動作和造型,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藝術。正如聞一多在《說舞》中所言:“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
卜辭中的翌祭和祭是舞羽毛而祭;伐祭是舞盾而祭;龠祭是邊吹奏管樂邊舞蹈的祭祀活動;彡祭是伐鼓而祭。 甲骨文中的“舞”字儘管有多種寫法,但均作一個正面...
龠是中國上古時期的一件關乎音律音階的起源乃至華夏禮樂文明源頭的神秘吹管樂器。其形制據漢代以降的歷代文獻記載,是一種如笛、似笛的“單管”樂器,是中國笛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