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陰秋稼,古“泰安八景”之一。景址在今泰安市泰山區桂林官莊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龜陰秋稼
- 景址:今泰安市泰山區桂林官莊村
- 出處:《水經注》
地理位置,相關記載,
地理位置
《水經注》:“博縣北有龜山,北即龜陰之田。”。《岱史》:“泰山博縣北有龜山。”。
古城博縣即今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舊縣村,龜山的北面就是“龜陰之田”。
相關記載
《泰山道里記》:“城東南二十二里,有橫埠狀類龜,埠北之田曰龜陰。”,這裡“城”指泰安城,“有橫埠狀類龜”指桂林官莊村南原有的一大片裸露的像龜似的石頭。《泰安縣誌》亦記:“龜山,俗名龜陰埠,在縣東南二十里,山北即龜陰之田。春秋定公十年齊人歸龜陰之田是也。”《泰安縣誌》:“山橫博北,稷秫千頃,秋熟萬象。岡阜匍匐而行貌猶如巨龜,伏臥於秋稼之中。曉嵐收而光如練,午風至而氣若雲浮,乃龜靈之所現也。昔時秋熟,社鼓村歌共樂以祭之。”入秋,於岱頂鳥瞰東南,仿佛有一隻巨大的烏龜趴在色彩斑斕的田野里。“龜陰秋稼”,就是由此而得名。清朝州同張肇昌有詩曰:“龜隱綺陌賦西成,千頃黃雲入望盈。禾傍翠微秋有色,塍流暗水夜無聲。歸田豈刈琅琊稻,謝過遙連博縣城。若使斧柯休嘆息,強齊他日敢寒盟。”
不過由於環境變化、大氣能見度和採石等許多原因,人們現在站在岱頂已看不到這一風景了。現在的“龜陰秋稼”只殘存東西走向的兩個大石坑。淺處有幾米,深處則達十來米,遺蹟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