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

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

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碑刻於永壽四年(158),在新疆拜城東北博者克拉格溝口崖壁上,又名劉平國治路誦、劉平國治關亭誦、龜茲刻石等。記述了龜茲左將軍劉平國率秦人孟伯山、狄虎貧、趙當卑等六人來此鑿岩築亭,稽查行旅,並在此東邊修建關城的事跡。此碑由於風化及自然災害的影響,現已經模糊不能辨認。此篇碑拓存二片,有沈兆坤、許以栗、毛昌傑等人題跋,鈐印數枚。

《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摩崖》又稱《劉平國斲孔記》,永壽四年(158)八月刻立。隸書,八行,行七字至十六字不等,總計百又五字。後附別刻有三行(前二行,行四字,末行行三字)。
此摩崖文字紀年為“永壽四年八月”,“永壽”為後漢桓帝劉志第五次更改的年號,此年號僅沿用三年半,至永壽四年(158)六月大赦天下又改為“延熹元年”,此處“四年八月”,距改年號已歷兩個月,仍用“永壽”,可能緣於龜茲國地處邊陲,改元之詔還在路上走著呢。
摩崖碑刻在阿克蘇所屬賽里木城東北二百里大山岩壁上。光緒五年(1879)夏間,張曜出師新疆,遣士卒探尋天山南北捷徑,其間一兵士迷路亂山中,夜宿於岩洞,明日仰視崖壁,微露斧鑿痕,似有縱橫文字,疑為漢刻。此事傳說至幕客施補華(均甫)處,施氏請示節帥張曜,要求傳拓研究,張帥遂命令總戎王得魁、大令張廷楫備足乾糧、捶拓工具和馬匹,前往椎拓,共得點畫完具者九十餘字,始知為東漢摩崖刻石。
當時軍中無拓工,皆以兵士充之,拓本極粗糙。光緒八年(1882)施補華作《劉平國摩崖跋尾》一篇,詳細記載了摩崖文字的發現經過,並對碑文中涉及的官職、地名沿革進行考證。光緒九年(1883)施補華自帶拓工監拓數十紙,用以分贈友朋,此時的拓本方才可稱其為真正的拓本,與兵士胡拓有著天壤之別。此碑一經施氏傳拓,聲名遠播,關內捶拓者亦紛至沓來,因賽里木城窮鄉僻壤,路遠地偏,拓工為尋糧草、投宿常常驚擾土民,相傳摩崖拓未久即被當地回民摧毀。
由此可知,施補華(均甫)既是此碑的發現者和監拓者,又是此碑的傳播者和最早研究者,光緒九年(1883)施補華監拓數十紙,堪稱“初拓最佳本”,如今所存又能確指者當稀若星鳳。2011年8月,筆者在上海圖書館普通書庫中,偶然間檢得一冊“光緒九年(1883)施補華監拓本”,此本就是當年施補華拓贈王懿榮者,開卷識語盈篇,朱記粲然,洵為傳世《劉平國摩崖》最善善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