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丸

龜背丸,中醫方劑名。出自《青囊回春》卷七。主治小兒龜背。

基本介紹

  • 名稱:龜背丸
  • 出處:《青囊回春》卷七
  • 組成:枳殼、防風、獨活、大黃、前胡、當歸、麻黃
  • 主治:小兒龜背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枳殼(麩炒)、防風(去蘆)、獨活、大黃(煨)、前胡(去蘆)、當歸、麻黃(去節)各三錢。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煉微麵糊為丸煮奔格,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食後以米飲送下。仍灸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六處穴各灸小麥大三壯。

主治

小兒龜背。

附方

名稱:龜背丸
組成:兒茶、阿魏、乳香、沒藥、肉桂、冰片
用法:上為細槳陵市舉末,用豬尿為丸。貼脊骨突處
主治:小兒龜背
出處:《外科傳薪集》

重要文獻摘要

《壽世保元》:“龜背丸,枳殼麩(炒)、防風(去蘆)、獨活、大黃(煨)、前胡(去蘆)、當歸、麻黃(去節)各三錢。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看兒大小,以米湯下,食後服。仍灸肺愈穴(在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府催滲局半)、心俞穴(在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膈愈穴(在七椎下兩旁和拜婆各一寸半),各灸三連台匪壯,以小兒中指節為一寸,艾炷以小麥大,灸五壯,愈。一治小兒龜背,兒生下客風人脊,遂捉擔榆於骨髓,即成龜背,治以龜尿點骨節,即平。取龜尿法:用蓮葉置龜背上,尿自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