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背散(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龜背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永類鈐方》卷二十一。主治兒生不能護背,客風入脊;或坐早傴僂背高,肺受熱氣脹滿;或乳母食五辛,飲熱傷肺而致龜胸、龜背。

基本介紹

  • 名稱:龜背散
  • 別名:龜胸丸(《嬰童百問》卷五)
  • 出處:《永類鈐方》卷二十一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註,文獻摘要,

組成

大黃(炒)三分,天門冬(去心,焙)、百合、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蜜炙)、葶藶(隔紙炒)、朴消(制)、枳殼各等分。

用法用量

為大蜜丸。食後溫湯化下。

主治

兒生不能護背,客風入脊;或坐早傴僂背高,肺受熱氣脹滿;或乳母食五辛,飲熱傷肺而致龜胸、龜背。

附註

本方方名,據劑型,當作“龜背丸”。(《中醫方劑大辭典 第五冊》)

文獻摘要

原方選論
《中醫非物質文化遺產臨床經典名著 永類鈐方》:“兒生不能護背,客風人脊,或坐早佝僂背高。放龜於荷葉上,俟龜頭四顧,急以鏡照之,其尿自出,以此調紅內消,點其背上骨節,積久自安。有灸肺俞穴(第三椎骨下兩旁各一寸半)、膈俞穴(第二椎骨下兩旁各一寸半)。(以兒中指中節為一寸。艾炷小麥大三、五壯止。)龜胸乃肺受熱氣脹滿而成,或乳母食五辛飲熱傷肺而成。龜背散:大黃(炒)三分、天門冬(去心,培)、百合、杏仁(去皮尖,炒)、木通、桑白皮(蜜炙)、甜葶藶(隔紙炒)、朴硝、制枳殼等份。為末,蜜丸,食後溫湯化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