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岩綠茶

龜山岩綠茶

龜山岩綠茶產於黃岡麻城市龜山峰一帶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山里人通過進行採摘,將採摘來的毛尖經過人工精巧製作,就是龜山岩綠茶。這種茶具有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湯色碧綠,葉底嫩勻等特色,每年一到市上,就被人們搶購一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龜山岩綠茶
  • :植物界
  • 分布區域:黃岡麻城市龜山峰一帶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
茶葉簡介,製作工藝,產地狀況,

茶葉簡介

龜山岩綠茶,產於麻城市龜山峰一帶海拔800米以上的羅百川村、龜尾村和柿餅山
村的高山上。這裡常年霧鎖煙橫,氣候濕潤,溫度一般低于山下5—8度。每當穀雨前夕,大霧特多,有時只有午飯前後的2—3小時才能見到陽光。這時,生長在峰巔岩縫裡的茶樹漸漸泛綠,冒出如針似的嫩葉。山里人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採摘,採摘來的毛尖,經過人工精巧製作,就是龜山岩綠茶。這種茶具有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湯色碧綠,葉底嫩勻等特色,每年一到市上,就被人們搶購一空。 被列入《中國名茶研究選集》的龜山綠茶,1980年10月被評為全國五大名茶之一,1988年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獎,1989年亞運期間,送往北京,受到國際友人讚賞。一位新加坡朋友品賞了這種茶以後,翹著大拇指說,他到過不少茶園,唯有這種茶最佳。
龜山岩綠茶龜山岩綠茶

製作工藝

龜山岩綠茶整個手工製作工藝流程為:採摘、攤青、殺青、揉捻、初乾、整形六道工序。特級龜山岩綠採摘時間為清明前至穀雨前後約20天,原料為一芽一葉初展,保證嫩度,勻度、淨度,做到雨水葉不採,紫色葉不採,對夾葉不採,蟲吃葉不採。鮮葉採回後及時上入竹匾中攤放3-4小時,視天氣情況而定,陰天適當多攤,使鮮葉散發部分水份和青草氣,待有幽幽花香氣散出即可付制。
殺青:鍋溫升至200℃,每鍋投葉量為0.5公斤左右,鮮葉下鍋後用手迅速翻炒,抖悶結合,以抖為主.當炒至葉軟略有粘性,將鍋溫降至約120℃,炒至葉色由鮮綠變為暗綠,減重40-50%,迅速出鍋,薄攤散熱。
揉捻:將攤涼的殺青葉放在竹匾內初揉,採用雙手向前推動倒轉分開的揉法,用力先輕後重,當茶條緊卷時適當輕揉,時間約10—15分鐘。
初開:採用焙籠及時初乾,溫度為90-100℃,做到薄攤勤翻,當初乾葉含水量約為35%左右,出籠攤放適當復揉。
整形:快、勻、巧的整形,是決定岩綠茶外形圓直緊細的關鍵工序。鍋溫先高后低,開始為90—100℃左右,待炒至七成乾時,鍋溫保持60-70℃,投葉量0.5公斤,以兩手搓帶,連扭帶搓,使茶條均勻鬆散,如此反覆搓條,待茶條進一步卷緊,並失去粘性,含水量約為20%時及時整形。將茶條收攏理直,兩掌合抱,虎口張開,右手向前,左手向後,茶條在手中轉動,以去重回輕的手法,使茶條在手掌中均勻地散落於鍋內,然後再收攏理直,拉條,往復循環,待茶條緊細圓直,白毫顯露即可出鍋攤涼回潮。
乾燥:小火長炒,旺火提香,是提高龜山岩綠香氣的必要乾燥過程,將整形攤放後的茶葉適時放入鍋中,鍋溫60℃左右,將茶葉在鍋中輕勻翻炒,當茶葉由墨綠色轉為翠綠色,含水量約7%時,鍋溫升至120℃,迅速翻炒約2分鐘,以提高香氣,形成龜山岩綠的品質特徵。
龜山岩綠茶

產地狀況

龜山岩綠茶產於大別山南麓的湖北省麻城市龜峰山。這裡風景秀麗,岩石嶙峋,群峰聳立,林木蔥翠,溪水潺潺,鳥語花香,茶樹多分布在海拔600--1000米的龜尾、大塊地、柿餅山等半高山地帶,山間日照時間短,晝夜溫差大,氣候變幻莫測,尤其是在春夏之交,山間多為雲霧籠罩。該地土層深厚肥沃,富含豐富的有機質及礦物質,PH值5.5左右,年平均氣溫16℃,夏季極端最高溫不超過32℃,無霜期230--240天,降水量為1200~1300MM,相對濕度80%,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宜茶之所。如今這裡不僅是茶園滿地,而且還是個旅遊勝地。龜峰山海拔1200餘米,山中煙雲變幻莫測,時而晴空萬里,陽光燦爛,時而雲海無際,霧鎖煙橫。山間公路,蜿蜓曲折,時而登高,時而下行,遊人贊道:“人在車中坐,車在霧中行;時而望高山,時而觀山底。”在這裡旅遊,別有一番情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