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勝生

龔勝生

龔勝生,男,漢族,1965年10月出生,湖南漣源人,博士研究生,二級教授。1997年9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992年7月參加工作。

現任華中師範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民進湖北省委會副主委,湖北省人大常委、城鄉建設與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龔勝生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漣源
  • 出生日期:1965年9月
  • 政治面貌:民進會員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6年湖南師範大學地理系本科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9年陝西師範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碩士畢業,獲史學碩士學位;
1992年陝西師範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博士畢業,獲史學博士學位。1992年9月聘為講師;
1994年12月聘為副教授;1997年7月破格聘為教授;
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在加拿大皇后大學地理系訪問研究;
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區掛職任副區長。
現為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華中師範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系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政協湖北省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常委,中國民主促進會湖北省委員會副主委、湖北省人民政府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地理學會醫學地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委員會委員(2013-)、湖北省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雜誌編委等職。
任免信息:
2017年6月4日至6日,民進湖北省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民進湖北省第七屆一次全會選舉龔勝生為副主委。

主講課程

主要教學課程 本科生課程:《可持續發展基礎》、《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地理學》;
碩士生課程:《人文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可持續發展基礎》、《環境與健康》;
博士生課程:《環境變遷與可持續發展》。

主要貢獻

1991年以來,在《地理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歷史地理、醫學地理、區域可持續發展、旅遊可持續發展、地理學史、經濟史等方面的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專著《清代兩湖農業地理》、《天人集》,合著《中國地理》、《可持續發展基礎》、《跨世紀的舉措——湖北大城市建設研究》,編著《古老文明的首都北京》。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部社會公益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項目10餘項。致力於地理學交叉領域的研究,是中國歷史醫學地理學的開創者。1991年以來,在《地理學報》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歷史醫學地理、區域與旅遊可持續發展、地理學史、經濟史等方面的學術論文60多篇,出版《天人集——歷史地理學論集》、《中國地理》、《可持續發展基礎》、《跨世紀的舉措——湖北大城市建設研究》、《古老文明的首都北京》等著作。

獲獎記錄

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研究類)獎、第四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第三屆湖北省青年科技獎、第二屆武漢優秀科技青年創業獎、譚其驤院士禹貢基金獎、湖北省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10餘項獎勵。2006年,提案《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小城鎮環保工作》被評為省政協優秀提案。2008年,諮詢報告《關於加快武漢城市圈建設的對策建議》獲湖北省政府諮詢獎(今發展研究獎)三等獎。2011年,諮詢報告 《鄂西圈旅遊發展要著力打造‘山水人文’四大品牌》得到原省委常委、統戰部長蘇曉雲批示,獲湖北省發展研究獎三等獎。2013年,諮詢報告《關於用A型城鎮化骨架進行區域整合,促進我省城鎮化建設的對策建議》獲得湖北省發展研究獎三等獎。2014年,諮詢報告《完善長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機制的建議》得到省委常委、王曉東常務副省長批示,獲得湖北省發展研究獎三等獎。
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湖北省科技進步獎、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青年教師(研究類)獎、第四屆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第三屆湖北省青年科技獎、第二屆武漢優秀科技青年創業獎、譚其驤院士禹貢基金獎、湖北省優秀教師、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等10餘項獎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