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熏琹1925遠赴法國巴黎,先後在敘利恩學院以及蒙巴那斯的格朗·歇米歐爾研究所(Academie JULLIAN 及Montparnass La Grand Chamiere.)習畫,並赴德國參觀訪問。1930年回國,成為當時有進步傾向的新興美術啟蒙運動組織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術學校、上海美專任教。1932年,與倪貽德等人創建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第一個自覺吸收借鑑西方現代派美術成果的、有宣言的、有綱領的學術性社團——“決瀾社”,蜚聲藝林。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個人畫展,以後又舉行廣告畫展覽。1938年開始蒐集中國古代裝飾紋樣和雲南少數民族民間藝術。翌年深入貴州民族地區作實地考察研究工作。1940年任四川省立藝專教授兼實用美術系主任。1947年在廣東省立藝專任教授兼繪畫系主任,兼中山大學教授。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並負責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同年底任“全國民間美術工藝展覽會”具體負責人(鄭振鐸為主任委員)。遵照周恩來總理意見,1954年又籌備四個工藝美術展覽會分赴蘇聯、東德、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捷克和保加利亞展出。並任工藝美術代表團團長赴蘇聯訪問。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長。之後的22年,龐薰琹被錯劃成“右派”,至1979年平反。1985年因病去世,遺作捐獻家鄉常熟。1991年,龐薰琹美術館落成開放,館藏龐薰琹畢生作品近五百幅及大量研究龐先生的文獻資料。青年龐熏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