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家寺

龐家寺

吉祥寺俗稱龐家寺,屬於佛教喇嘛教黃教派。位於岷縣城西南二十五華里的小西路溝,尼地族村之上,烏麻橋村之下,依山襟河,風景優美。始建於元代,是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在清朝嘉、道年間最為鼎盛,成為當時規模最大的一座寺院。清朝後期隨著藏傳佛教的衰敗逐漸沒落,最終毀於連年戰火,1872年重修,但規模已無法和以前相提並論。且經堂和廂房都生了塵,無復昔日香火,一塊民國時代的匾額隨意擱在門口,與時光一起被遺忘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龐家寺
  • 俗稱:吉祥寺
  • 教派:佛教喇嘛教黃教派
  • 所屬政區岷縣秦許鄉
概況,建寺時代考證,龐家寺的由來,寺院住持及活佛的化身轉世,鼎盛時期,佛事活動,寺院變遷,歷任住持活佛,一世活佛,二世活佛,三世活佛,四世活佛,五世活佛,茲巴力禪,簡介,簡歷,龐家寺圖集,

概況

這樣的安靜反而越發平和,所以人影寂寂的院子裡花木格外蔥蘢,吉祥寺就像一個慈祥的老人,任你再怎么端詳,他的滄桑都深深隱匿在背後,只露出“花徑未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的微笑。我一時倦極,靠在樹下睡著了,清風在鼻端拂過淡淡花香,依稀有蔡琴的歌聲在唱,“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弦,那一段被遺忘的時光,漸漸地回升出我心坎……” 解放前有寺僧40人,由活佛茲巴力禪主持……”

建寺時代考證

據寺院僧人世代相傳,有東寺(大崇教寺)就有吉祥寺.
明朝正統十二年(公元1447年)嘉議大夫編寫的《西天佛子(東寺後法王,)源流錄》一書中記載,後法王的高祖父,是元朝初年人,名叫定而迦,威勇多賢,心慈樂善,元世祖念其有守土掠地之功,授宣尉使。他深信佛教,建造寺院十數處,招來僧侶,精務佛法。後來經過兒子到孫子扎釋巴手中,爺孫三代,共建寺院約一百座。扎釋巴有八個兒子。其中三個就出家為僧,一個當了國師,一個是五台山主持,一個名叫塔波答兒庶登辣,是吉祥寺住持.由此可見,東寺、吉祥寺就是定而迦至扎釋巴時期所建立的了。這與吉祥寺僧人相傳“有東寺就有吉祥寺”的說法完全吻合。那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公元1260—1295年間所建立的。至少距今已有六百九十年的歷史。
龐家寺正殿龐家寺正殿

龐家寺的由來

吉樣寺從元朝初年建立以來,歷經元、明、清三代,約四百年,至康熙年間,戰火連綿,殃及寺院,殿堂屋舍,多被焚毀,寺院建於衰敗,香火無人供給,僧眾所剩無幾。雍正初年(約公元1723年)有個人稱“背躬羅漢”重建寺院,當時岷州城裡,有一龐姓富戶人家,夫妻二人年老無子,吃齋念佛,人稱“龐善人”,為了求得佛的保佑,便將寺院周圍的一大片土地,施捨給寺院僧人。寺院又為龐家誦經念佛,因而俗稱為“龐家寺”。同時,周圍泥地族、許家莊、寧壩、張哈寨、包家族、扎那、大族七大堡信仰佛教的民眾意欲祈福禳災,也為寺院舉心布施,所以這個寺院,既是龐家的寺院,又是七大堡人的寺院。其後龐施主家老夫婦相繼謝世,房下後輩子孫中,出了一個“龐撥貢”,倚宮協勢,反目不認,要想奪回施捨給寺院的土地,行成官司,當時寺院和七大堡人聯合出面,最後寺院勝訴,土地得以保留,寺名又恢復為“古樣寺”。因為人們對龐家寺的稱呼叫慣了,所以至今還叫“龐家寺”。
載護神載護神

寺院住持及活佛的化身轉世

以前的寺院主持承傳,已無稽可考,自從背躬羅漢重建寺院以後,不久至乾隆初年(公元1740年左右)有個包羅漢住持寺院。包羅漢是當地包家族人,對寺院進行了擴建,並請來很多經卷,而且還請來一尊三尺多高的喇嘛教黃教祖師宗喀巴的金身座像,至今猶存。包羅漢經論好,修持好,活到七十多歲園寂(逝世)。之後,約乾隆三十年(公元1770年左右),轉世在包家族侯家,少時迎進寺院,由於智慧聰穎,修持念經認真,二十多歲時,在東寺搭了高僧衣,住持寺院,活到七十二歲園寂。約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左右),轉世於南塢麻(寺溝鄉的塢麻溝)李家,四、五歲時,就迎進寺院,十六歲送到拉卜楞寺(夏河)去念經,經念成後回吉祥寺住持,稱“谷虛”。李谷慮經論造詣深,曾被東寺請去當過一任“壓床”,寺里給他送了一副玉子素珠,其時寺院建造益臻完備,又增添了一部分經卷,於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李谷虛七十八歲園寂。之後轉世到四川省南坪縣山崗五坪藏族馬家,稱“馬活佛”,七歲迎進寺院,九歲送往拉卜楞寺講經堂學習,二十歲回寺住持,於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二十二歲園寂。次年轉世在卓尼縣沙蓋族,就是現在吉祥寺的五世活佛,五歲上迎請到寺院,法名茲巴力撣,解放後占卓尼撣定寺學習念經,回寺不久,在五八年宗教改革中寺院廢除,茲巴力禪送西北民族學院學習,作翻譯工作,後回家務農。一九八三年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吉祥寺重新開放,茲巴力禪五世活佛又回到了寺院。
馬活佛題字馬活佛題字

鼎盛時期

吉祥寺是幾經興衰的古剎,至清道光、鹹豐年間,李谷虛使持以來,成為鼎盛時期。當時人們從泥地族村朝西走去,遠遠就可以看到一片蒼松翠拍,綠柳垂楊掩映下的殊砂培,陰陽瓦,金頂放光的古剎。及至近前,先是一座中間高兩邊低牌樓式的山門,上掛一匾“樣吉寺”,門扇上畫著“四大天王”。進得山門,東、西兩廊全是僧房,正北一字兒擺開五間無梁過亭,穿過過亭,便是二院,兩廂是念經堂、講經堂、練功房等,正面是一座五明三暗雕梁畫揀、飛角走獸的大沸殿,檐前是兩株參天古柏,大殿正面橫掛一匾,上書“三寶殿”,門扇上畫著“唵、嘛、呢、叭、咪、吽”六字藏文貼金篆字,門方上畫著二龍戲珠、門眉上面是暗八仙.跨進殿門,正面牆壁上畫著“三大古沸”,正中是釋地牟尼佛,合掌盤膝大座在蓮台上,雙日低視;左倒是彌勒佛,列嘴而笑;右側是燃燈古佛,冥目沉思。古佛頭頂樓上正中供著黃教大師宗喀巴喇嘛三尺高的一尊金身座像。右面牆壁上畫著宗喀巴、賈曹傑、克主傑三大喇嘛和青面撩牙、三頭六臂的五位護神(直系、乾布、吉傑、拉木、郎賽),還有十八羅漢。左面培壁上畫著主管生死的壇場佛、兒女佛、地藏五菩薩·十殿閻君。順著三面牆壁都有佛龕床櫃,可作點燈、上供、獻物之用。每逢年齋,慶贊做事活動,殿內燈火輝煌,香菸繚繞,琅琅誦經聲、鐃聲、釵聲、鎖吶聲、海蚌聲,梵吉悠揚,微妙異常。
龐家寺地圖龐家寺地圖
吉祥寺當時共有憎眾五十多人,陳谷慮外,有四個高僧,每人輪換任“壓床”三年,傳法、講經;掌壇一人,招集僧人念經,提經頭;管僧一人,佛事活動時,管理眾僧制度;管家一人,管理活佛家務;管事一人,管理寺院內外一切事務;姑尼二人,早晚點燈、打掃經堂,以及勤雜事務等;其餘均為和尚。和尚的來源,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寺院老些的和尚,帶來自家的弟侄;另一方面是一些民眾孩子多災或家事不順,將孩子舍給寺院,披剃為僧。
吉祥寺占有較多的土地和財產。土地面積東以簸箕河溝為界,南以大河為界,西以河麻石為界,北以東彎梁為界,在這四址範圍內,有許多農田,給每個和尚劃地四斗(每斗一畝二分五),作為一年的基本生活,自耕自用。和尚去世後,土地仍收回寺院,劃給新來的和尚。其餘土地,除五石六斗作為年齋地外,全部租給周圍民眾。除此,還有大青崗溝、小青崗溝兩處草山約六百畝,寺背後一片護林約三百畝,寺前面一片樹林約一百畝。寺院旁邊還有僧人宿舍十七院,一百三十六間房屋,其中包括馬廄.柴房在內,養著大小騾馬和牛。

佛事活動

吉祥寺的佛事活動。全年性的共有七次一十三天,即古歷四月十五日一天,贊經堂,插牌壓山,為祈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六月初二、三、四共三天;九月二十二日一天;十月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共五天;十月二十五日一天,宗喀巴因寂之日;十一月二十五日一天;臘月二十五日一天。每月性的是初一、初八、十五日三次。每日性的是個別和尚自己做功念經。 全年只有十月十五日到十九日的大年齋最為隆重,之前就作好吃飯、來客住宿、衛生等準備工作。十五日下午就開始念經請神,主要請喇嘛教的各種神靈,大殿內每個佛像前都焚香點燈, 日夜不熄。十六日全天念亡人壇場經,十七、十八日最為熱鬧,雞叫時全體和尚起床,念五大護神的《剛蘇經》,十點鐘後開始載護神,到下午三點鐘結束。妝護神十二個,都帶五色面目、穿五彩神衣、靴子,手執刀、劍、降魔杵等各種法寶,一對一對的出來輪換舞蹈,其他和尚念經,並有鼓、釵、鐃、哨吶等樂器的交響伴奏,這樣裁護神的舞蹈、樂器、念經完全配合交織在一起,時高時低,時快時慢、左轉有旋,很有節奏。達兩日七大堡的民眾都來上香、點燈、看熱鬧,寺院內外人山人海,非常熱鬧。
載護神載護神

寺院變遷

吉祥寺,從元朝初年建寺以來,疊經興哀,至清康熙年問,毀於戰火,雍正初重建後,逐步有所發展,道光、鹹豐年間,可算達到鼎盛一時,同治年間,兵荒馬亂,寺院又遭焚毀,光緒時重新修復,只修了大殿、山門和部分僧房,過亭再末修起。十年浩劫的“文革”期間,寺院全拆,僧眾遣散。
1976年打倒了“四人幫”,撥亂反正以來,在三中全會的光輝照耀下,岷縣縣委和人民政府進一步落實了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經上級批淮,吉祥寺重新開放,目前正在重建佛殿,現有和尚十二人,話佛茲巴力撣現在任岷縣政協常委,羅漢季買(已圓寂十幾年)曾任縣政協委員。也多虧茲巴力禪活佛和高僧季買,才使得龐家寺得以位置到今天。
2011年新建的正殿2011年新建的正殿
2011年,在活佛茲巴力禪的主持下擴建寺院,鹿峰村、尼地族村和秦許鄉的牧民(大都來自於卓尼、臨潭等縣的藏民)義務出工,目前尚在建設中。

歷任住持活佛

一世活佛

包羅漢:自乾隆初年(公元1740年左右)包羅漢住持寺院。包羅漢是當地包家族人,對寺院進行了擴建,並請來很多經卷,而且還請來一尊三尺多高的喇嘛教黃教祖師宗喀巴的金身座像,至今猶存。包羅漢經論好,修持好,活到七十多歲園寂(逝世)。

二世活佛

侯羅漢:一世活佛包羅漢園寂後,約乾隆三十年(公元1770年左右),轉世在包家族侯家,少時迎進寺院,由於智慧聰穎,修持念經認真,二十多歲時,在東寺搭了高僧衣,住持寺院,活到七十二歲園寂。

三世活佛

李谷慮:約在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左右),轉世於南塢麻(寺溝鄉的塢麻溝)李家,四、五歲時,就迎進寺院,十六歲送到拉卜楞寺(夏河)去念經,經念成後回吉祥寺住持,稱“谷虛”。李谷慮經論造詣深,曾被東寺請去當過一任“壓床”,寺里給他送了一副玉子素珠,其時寺院建造益臻完備,又增添了一部分經卷,於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李谷虛七十八歲園寂。

四世活佛

馬活佛:李谷慮圓寂之後轉世到四川省南坪縣山崗五坪藏族馬家,稱“馬活佛”,七歲迎進寺院,九歲送往拉卜楞寺講經堂學習,二十歲回寺住持,於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二十二歲園寂。

五世活佛

茲巴力禪(俗名讓格勒加措):馬活佛圓寂次年轉世在卓尼縣沙蓋族,就是現在吉祥寺的五世活佛,五歲上迎請到寺院,舉行了坐床儀式。由於當時只有5歲,所以當地人都稱他為“尕佛爺”。

茲巴力禪

簡介

龐家寺現在的住持茲巴力禪,俗名讓格勒加措,卓尼縣巴溝人,生於1942年。1947年被該寺喇嘛們尋訪到並確認為茲巴力禪轉世靈通,用一匹騾子馱來,舉行了坐床儀式。由於當時只有5歲,所以當地人都稱他為“尕佛爺”。 解放後占卓尼撣定寺學習念經,回寺不久,在五八年宗教改革中寺院廢除,茲巴力禪送西北民族學院學習,作翻譯工作,後回家務農。一九八三年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吉祥寺重新開放,茲巴力禪五世活佛又回到了寺院。現任定西市政協委員、縣政協常委、縣人大代表,市佛協副會長、縣佛協會長。多年來,茲巴力禪活佛在當地黨政組織的正確領導下,一直致力於發展當地藏漢族民眾的生產生活,關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在為當地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當地黨政組織和民眾的好評,先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稱號。
茲巴力禪茲巴力禪

簡歷

1942年生於卓尼縣扯巴溝。
1947年被該寺喇嘛們尋訪到並確認為茲巴力禪轉世靈通,用一匹騾子馱來,舉行了坐床儀式。由於當時只有5歲,所以當地人都稱他為“尕佛爺”。
1951年被**遣還老家。
1953年平反回寺。
1958年宗教改革時又被迫還鄉還俗。
1983年,黨和政府落實了正確的宗教政策,茲巴力禪活佛主持龐家寺至今。
2008年獲得全市民族工作“模範個人”榮譽稱號
2009年全省第六次民族團結工作“模範個人”榮譽稱號
2015年9月圓寂。

龐家寺圖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